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张勇湖畔大学授课:把淘宝和支付宝分开 决定了阿里今天的命运

摘要: 分享中,张勇首次详细讲述了阿里历史上几次分分合合的始末:包括将支付宝与淘宝分开;让阿里妈妈回归淘宝怀抱;以及后来的淘宝、淘宝商城(天猫前身)、一淘三淘分拆。钛媒体注:前几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受邀在湖畔大学讲了一堂课。在这场3个小时的分享中,张勇回顾了加入阿里近10年来所经历的几个关键时刻,以及阿里历史上的几个重要决策和背后的逻辑。同时,他还分享了对当下整个零售业态的一些思考,以及阿里巴巴的企业组织文化。在这次分享中,张勇首次详细讲述了阿里历史上几次分分合合的始末:包括将支付宝与淘宝分开;让阿里妈妈回归淘宝怀抱;以及后来的淘宝、淘宝商城(天猫前身)、一淘三淘分拆。谈及公司战略,张勇认为,战略很难被清晰的规划,在战术上面,两点之间距离最短,但是在战略问题上,两点之间距离永远最长,战略往往一进展,就要调整了。这里面要靠执着和坚持,同时,大的势要对。此外,战略还应有灵动性。因为很多的创新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在今天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认为只靠自上而下的创新是不够的,很多创意在民间、在下面,我们怎么给团队一些空间,让一些东西能冒出来。对于阿里这样一家2000多亿美元市值公司,也不得不面临花无百日红,张勇说,所有的产品都有生命周期,都有高峰和低谷,对于像阿里这样的大公司来讲,为了避免集体性的高峰或者集体性的低谷,就要让整个布局处于轮动的状态。我们整个的业务,从B到C,再到大底层的云,再到文娱,再到海外,我们希望形成一个同一时间轴上不同时间点一种板块轮动效应。在人才招聘上,张勇说,阿里喜欢体制内的不安分者,跨国公司的叛逆者,以及能成事者。到底是这个人造就了这个业务还是这个业务造就了这个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现在考虑比较多的。我想对不同的企业来讲,大家都有各种借鉴,最终我们还是需要找的是因人成事这样的人,因为这个人,Make things different,因为人,这个事情不一样。 (钛媒体编辑谢康玉整理报道)以下为张勇湖畔大学授课分享全文,略经钛媒体编辑:马老师一直讲,今天湖畔大学是中国最热的大学,我一直心向往之,跟你们一样,在下面坐一坐,他们很久以前就来约,让我个大家交流一次,我从来没有做过老师,跟马老师不一样,他从头就做老师的,我没有当过老师。在座都是企业家,我想之所以大家愿意每一两个月花一点时间聚在一起,更多的不是为了去讲书本上的东西,更多是有体感的交流和各自的场景,因为每个人都在Run一个公司,无论这个公司处于什么行当、处于什么生命周期,背后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对于阿里也是这样。我2007年加入阿里,从2007年以后,我经历过的事情,包括我眼中看到跟阿里命运有关的一些决定,包括后面的思考和挣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可能大家会感兴趣,这确实是外面从来没有讲过的。决定阿里命运的几次分分合合1、最英明的一次分:把淘宝和支付宝分开我是2007年8月份到阿里巴巴,那个时候的阿里巴巴已经挺有名了,不能说小有名气,应该说挺有名气了,那时候的淘宝也已经挺大了。我记得我去的时候,那一年淘宝是400多亿的GMV,跟现在相比是小不点的数字,但是绝对数来说也不小,而且已经形成了很多粉丝,其中有一个是我太太。前两天他们采访我,我说我去阿里巴巴,因为我老婆是淘宝的粉丝。通常上海人不太愿意离开上海,上海人离开上海肯定有特别的原因,我当时很认真的问,Are you sure,我真的可以到杭州去吗?得到的回答,这玩意儿应该是挺有意思的,应该是一个潮流、一个趋势,包括跟Joe、跟马总一见如故,聊得很顺,所以就去了。我到的时候,淘宝已经几百亿,很快第二年就是1000亿,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么一年一年跑上来了。在阿里九年多的时间,有很多觉得当时挺重要的,事后看起来更重要的时刻,或者说当时很揪心的时刻,但是事后看起来很重要的时刻。其中就有一件,是在我去了不久之后发生的,尽管我不是亲身经历,但是我觉得是非常英明的决策,可能已经决定了阿里今天的命运。这个决定就是最早的时候,把淘宝、支付宝分开,这个事情我认为奠定了今天阿里基础格局,今天的蚂蚁就是原来的支付宝跑起来的。那时候有一句话,我们可以这样讲,没有淘宝是没有支付宝的,支付宝是为了解决淘宝的问题才产生的,你要做网上交易,最后发觉支付是交易的必须,不然没有交易。第二为了解决买卖双方互相的信用问题,就是互相的信任问题,因为在网上人也摸不到,东西也摸不到,很难建立信任,阴差阳错想出一个支付宝的东西来。以前英文就有,就是Escrow,解决了到底先信任买家还是先信任卖家的问题,中间有一个中间账号,买东西的人把钱放进去,买的人拿到以后,确认一下,钱从中给卖的人,钱货两清,这个机制。今天大家都是淘宝用户,大家也用支付宝,今天这个东西讲起来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情,当时确实为了解决淘宝的问题而产生的,也是因为这个,昨天我们还在跟一些团队讨论,今年我们也在东南亚收购了最大的电商平台,那边到现在位置,COD还是很高的比例,就是货到付款还是很高的比例。他们跟我讲起来,货到付款做得怎么好,我说货到付款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因为货到付款对于买卖双方来讲是待遇不对称的,是不平等交易,我凭什么东西先给你,货到付款的退货率特别高,因为没有成本,我拿到东西以后,看了不满意就退了,对买家很好,但是那些卖东西的人不对等了。它不是一个风险收益对称性的的交易,我们说Alipay要进去,要普及这个东西,而且正好有商业场景,让担保交易在东南亚能够起来,本身它是解决淘宝交易的问题,我说它的英明决定在哪里,很快马老师和当时的Joe他们几位做了一个英明决定,这玩意儿,它是因淘宝而生,但是它不属于淘宝,它可以时候社会各个层面需要支付的商业场景。所以就把支付宝给切分出来了,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切分出来,好处是什么?好处是它打开了一片天,本身因为一个主场景产生另外一个业务,而这个业务最终又能够变成不只是刚才产生那个业务场景的附属物,同时变成有独立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一个业务。这里面体现了阿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整个组织构架上,我们每过几年要做的事情就是分分合合,这个分决定了整个支付宝命运、决定了整个蚂蚁命运,没有这个分,充其量是淘宝里面的一个大部门,解决的是淘宝问题。它可能也不错,因为淘宝长,它也长,但是到现在,我们整个在PC时代的时候,支付宝整个份额,第三方份额已经跟淘宝平起平坐了,一半的流水来自于淘宝,一半的流水来自于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景需要支付。无线时代更是了,无线时代所有线下支付变成了手机钱包支付,带来了这个场景。但是我反过来讲,前面很多场合也都听到过,但是我想讲,这种分也是有代价的,代价是说你要保持商业场景和支付之间两大体系的协同关系。原来在一起就是一个部门,那么分开的话,其实支付有支付的场景,你当然很大,是我最重要的场景,但是当它发展起来之后,优先级就会调整。昨天我跟蚂蚁同学还在聊天,他们最近也在做很多思考。井贤栋给我发消息说逍遥子,我必须每个月找你吃顿晚饭,我说挺好,我说为什么呢,他说很简单,其实阿里巴巴集团是蚂蚁的最大客户,最大的客户总要定期拜访。我们其实经常在一起,这么一说,分了以后,带来一个很大的市场场景,但是它又需要很多连接。分比不分要来得好,它带来的市场机会绝对是原来的场景下所看不到的,这个可能是我们在过去的很多年当中,其实是非常经典的一个分的例子。我们自己也在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考虑什么时间分,什么时间合变得非常关键。2、为什么把阿里妈妈塞回淘宝子宫?我紧接着说一个合的例子,是阿里妈妈。阿里妈妈是2006年产生的,我去之前就有了,当时阿里妈妈提出了一个宏伟的口号,因为有阿里巴巴,就搞一个阿里妈妈,阿里巴巴叫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妈妈提出了一个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所以就干了一个新业务,气吞山河就去干了,但是干到我去的以后,2007年、2008年那段时间,发现一个独立的广告平台,广告靠两个东西,一个是广告主,一个是媒体,你是把两个连接在一起,你在中间做一个广告市场、广告平台,因为阿里巴巴很有平台情结,我们做什么事情老想做平台,然后把各方能够连在一起。如果广告主是市场上的,要自己去挣,那个时候是门户如日中天的时候,游戏如日中天的时候,这一头媒体不成立,没有自己家的媒体,上头要找广告主,下头要找媒体,两头在外,中间如果没有提供核心价值,你是没有超额利润的。你凭什么媒体不自己去卖,通过你去卖,你最多是一个代理,是这样的一个东西。那个时候,淘宝在快速发展,突然有一天,在杭州西湖国际大厦,我们原来的办公室,我当时是淘宝的CFO,马云把我们几个叫到他的办公室,他拿了一把长剑,就是你们看见最早期的的一张照片,他拿着一把宝剑,他先找我们几个,他要找帮手,共同搞定一个人,就是吴妈(吴泳铭),阿里妈妈的创始人。要搞定什么事情呢,用他的原话,要把阿里妈妈塞回到淘宝的子宫里,因为注意到一个问题了,两头在外,这买卖没法干,但是淘宝碰到什么情况?淘宝在发展,淘宝在发展到2007年、2008年的时候,我去了以后,我们开始大力发展P4P业务。那个时候我们接触到付费搜索,我们尝试性地把付费搜索作为一个商业服务、作为一个营销服务,接到淘宝里面,给我们的卖家用。这里就带来一个奇妙的东西,我们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阿里妈妈一头要找广告主,一头要找媒体,淘宝的广告主都在,已经很多了,所有卖家都是潜在广告主。媒体呢,我们自己就是媒体,我们那时候已经有千万级别的消费者到淘宝上每天来了。我来阿里的时候有很多段子,当时的段子,其中一个,我是盛大CFO,跑阿里巴巴去了,第一个说法是淘宝要上市了,其实淘宝没上市,结果B2B上市了。第二是说张勇是跑去淘宝,给淘宝找商业模式去了,因为淘宝烧钱,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的,都担心这个业务怎么能活下去,这个业务又不赚钱,免费市场,每年烧那么多钱,怎么赚钱。但是我来了几个月以后,我搞明白一个事情,当一个地方一天有上千万人来的时候,赚钱应该是可以搞定的一件事情。但是怎么搞定?当时马云就想把阿里妈妈放回到淘宝的子宫里,让他能够变成淘宝商业化的主体,同时也把阿里妈妈这个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的使命,跟阿里巴巴的使命结合起来,其实这两者是一体的,做广告不就是为了做生意吗,把生意卖出去。我们把让你做生意,延展到让你营销做得好、广告做得好,让你获得新客户,这就奠定直到今天为止还是非常有效的,我们阿里妈妈整个营销平台的基础,就是这样来的。最终我们把这个事情办了,阿里妈妈回到了淘宝,吴妈仍然管阿里妈妈的商业体系。这是合的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例子,当一个业务发展,其实是我们阿里的一个业务发展,很多时候发展的视角,我们原来叫生态的视角,但是我个人更喜欢用产业链这个词。原来只是买家卖家两个角色在一个平台上,其实无非就是你多了角色,卖家本身是广告主,广告主需要有人服务他。而作为平台,本来是一个交易平台,后来因为人多了,所以变成一个媒体的潜质,媒体要发挥它的商业作用,在广告主身上实现价值,能够为他们提供服务,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带来这样一种结合,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产业链的延展。这也是我自己第一次在阿里经历,完全是当事人经历合,包括合进去之后,怎么样把设想的化学反应能够发生,你不能到外面去找广告主了,第二你也不用发展什么渠道体系,你做别人的渠道,你自己发展渠道体系,你就是自己家的媒体。我们最好的一点,我们的广告主都在互联网上经营,你不需要线下的服务团队去敲门服务他,你网上自助式的服务可以解决一大部分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效果为王的年代,我们都是坚持商家自我服务,在平台上能自助完成的事,为什么要搞一个全国的地推团队,到处去卖广告,这不需要,商家需要,他自己评估,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高效率的服务,这是我们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我刚刚进阿里巴巴没多久,就经历的一件大事。3、做天猫就是挺进大别山,没有退路我讲的第一块是分分合合,当然第一把的分我没有经历,只是阅读这个分,刚才说的事情是2008年。然后2011年到2012年,这是我自己也是当事人,经历了另外一把更大的分,就是淘宝被分了,一个淘宝被拆成了三块,就是淘宝、天猫和当时的一淘。当时的现状是什么?淘宝发展越来越快,但是我们大概从2008年左右,开始决定做B2C,当然中间也是阴差阳错,我莫名其妙从一个CFO被有机会接触这个业务,也是命运使然,从来没有想到过,也是后来走上不归路的开始,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做业务去了,直到今天。当时发展淘宝商城业务,就是B2C业务,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有一次在永福寺开会,那个时候我觉得老马讲那番话的时候,他已经下决心了,他就是要把淘宝拆了。其实我当时的理解跟后来的理解不一样的,因为我是局中人,我当时是其中一个团队的Leader,我是兼着淘宝商城的Leader。拆这玩意儿,对我个人和我当时的团队是好事情。我后面跟大家说,为什么淘宝能够发展起来,这里面有一点小奥秘,外面没有讲过,我等会告诉大家。当时觉得分对个人是好事情,对团队是好事情,业务发展多了一个空间。但是我后来慢慢去体会这个拆的原因,我觉得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考虑。第一个是一个趋势的判断,就是觉得B2C会越来越发展起来,而在一个发展势头很猛的东西上面盖一个大盖子,这个发展会被束缚住,这是第一个考虑。这个考虑来诠释为什么淘宝和淘宝商城(天猫)分开。还有一条考虑,我从来没有讲过的,我后来搞明白了,就是B2C发展的态势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包括自己的B2C淘宝商城能发展成什么样,那个时间不确定。为什么不确定?这个市场的格局,以后发展的态势是怎么样,到底是一个群雄割据的市场,还是像我们C2C领域一样,能够占到一个非常大份额的市场?这个问题是当时搞不清楚的。因为我们自己也在拼命冲,也碰到很多问题,也不一定有胜算,也不一定形成现在这样的格局,当时是搞不清楚的。请大家关注第三个东西,就是一淘,一淘这个玩意儿今天已经听不大到了,为什么听不到呢,因为天猫已经到处都是了,所以它就听不大到了,因为中国也就这么五个以内的B2C了,天猫占50-60%,然后京东,剩下苏宁几个分点,一号店也快搞没了,就这么几个东西。当一个市场如果是群雄割据的时候,有多个入口的时候,需要什么?需要搜索。如果这个市场就这么一两个,不需要搜索,人家是到那个里面去搜,淘宝达到的结果,用户先到淘宝再搜。在国外是什么?国外用户养成习惯是去Google搜,再去Ebay、亚马逊、沃尔玛,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在中国都是先进淘宝去搜,这是外国友人没有搞明白的事情,要跟他们讲这个道理,我们跟国外不一样,在国外Google是进入互联网空间的入口,在中国不太一样。当时回过头来,我刚才说的话题,当时搞不明白,这个趋势会怎么样,因为对自己家也没有100%的把握,不知道这个市场怎么走,那我们再搞一个购物搜索,叫一淘,而且这个东西是架在阿里妈妈上搞的。这个搜索未必完全服务淘宝的,你的东西好,就出来你的,别人的东西好,就出来别人的,你最后搞不清楚你能守住哪一个阵地,我们一直讲,到底你能守住护城河前的五公里还是能够守住护城河,还是能够守住城门,这是不一样的。当然搞完以后,把这三个东西给分开了,就变成了阿里内部的三淘,淘宝、淘宝商城、一淘,一个变成三个了。我干淘宝商城、吴泳铭干一淘,三丰干淘宝。相对淘宝比较大,出来两个小东西,我们要给自己找一个比喻,所以有一天老马跟我讲,说我和吴妈,说我是刘邓大军,吴妈是东北野战军,我一听,心里一打盹,谁都知道东北野战军兵强马壮,刘邓大军什么意思,要么跑到终点,要么没有你的活路,一直往前跑,千里跃进大别山。分开以后,我跟整个团队Kick off说我们就是刘邓大军,兄弟们,我们要么往前冲,要么是没有后路的。这个讲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段,出来以后没有根据地的,往前跑就行了,而且你也不知道根据地是哪里,等你占到地方了,那就是你的了,你找不到地方,最后基本上你要么被自己灭了,要么被外面灭了。那是2011年,也跟大家说一下,这么多年过去,也是我一直反思的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2011年10月份,发生了十月围城,我是淘宝商城总裁,也是十月围城男一号,造成这个局面的是我本人。十月围城是什么?是平台升级,希望建立一个非常严的入驻门槛,借着每年续签的机会,就是商家每年要续签合同的机会,提升品质门槛,包括保证金门槛,造成一大批的小卖家的反弹。后面天猫怎么来的呢,就是在那个事情平息以后,我们开始痛定思痛,开始想淘宝和B2C要做切割,品牌要做切割,因为淘宝商城四个字太长了,中国人分不清楚,反正就是淘宝。突然有一天老马给我打电话,他想了一个绝妙的名字,我说听听看,他一说天猫,我差点儿晕过去,他开始说服我。因为他在这方面确实有他的灵气,真的是独一无二,我最后被他说服的理由,他说很简单,你现在想到亚马逊,最想到什么,是那条河还是那个公司,绝大多数人想到那个公司,当然那条河也很有名。品牌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你Redefine两个字,赋予它新的内涵,而且因为这两个字怪,所以怪就容易引起讨论、引起争论,引起社会关注度,容易被人记住,我们是2012年1月11号去发布天猫品牌的,那个时候我也挺绝的,他们说发布天猫品牌找个日子,我说找个我生日吧,就1月11号,天猫的命名日,背后的原因,因为这个东西以后,我们要做品牌切割带来的。在这个变化当中,我把它拉回来讲,这个是我碰到过绝无仅有的一次为了对冲风险进行这样一个布局。其实现在不瞒大家说,我经常干这样的事情,以前的故事可以拿出来跟大家当故事讲,今天这种事情一直在发生。可能特别当阿里现在非常大的时候,这个时候怎么避免系统性风险,有的时候是要做风险对冲的。在不同的模式,其实有的时候你不知道哪个东西是对的,哪个模式是对的。4、战略是打出来的,别人总结的跟你没关系我不知道湖畔给大家安排的课程有哪一些,战略课之类的,不知道有没有。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战略是打出来的。今天他讲给你听的战略,基本上是打完以后、总结以后的战略,现在在做的事情,听上去很多东西是不成逻辑的,但是当它成为逻辑以后,当每个人都觉得这是战略以后,谁都没份了,每个人都搞清楚这个事情应该这么打的,那世界上聪明人多得很,勤奋的人也很多,既聪明又勤奋的更多,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肯定是世上本没有路,为了活命,先搞条路出来。为什么外面采访说逍遥子,双11怎么来的,我说双11是为了活命来的,为了活命想出来的,双11是2009年第一次,那个时候的状态,在艰苦的突围找出路的时候,东试试看、西试试看,那么美国有一个黑色星期五的节日,那么我们也试试看,后面根本没有想到,就是为了活命的事情,让大家记住这是我们搞的,人家愿意到我们这儿来,而且分得清楚淘宝商城和淘宝,就那么一点小事情,跟后面的那些东西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回过来讲,在战略上,我们可能经常讲的是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我是唱点反调,清晰的规划是课本上讲的,或者对于以前发生过的事情,在今天,以今天向前看,战略很难被清晰的规划。这里面要靠什么,我认为是靠执着和坚持,大的势要走对,我经常跟团队分享我自己经历的感觉,我经常说这句话:在战术上面,两点之间距离最短,这是数学原理,在战术上面,在数学上面,在战略上,两点之间距离永远是最长的,你发现这个战略一进展,就要调整了,本来朝着这个方向走,本来以为要到终点了,但是做着做着,就发觉不对,就要调整,你是走这样一个路。但是这里面最怕的是什么?最怕走回头路,有些东西坚持就是胜利,我经常的口头禅,特别是新业务,核心就是信仰和坚持,你信不信这件事情,第二你愿不愿意为此坚持,这个我觉得可能是拿到一个成果,当我们轻轻松松总结一件事情发生的结果时,把它条例性质化、结构化、逻辑化,变成一个战略推导的时候,它的发生过程就是因为信仰和坚持,这是我自己的感受,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我觉得就是因为信仰和坚持,我们信这件事情,我为此愿意付出。可能咬紧牙最后扛不住了,再扛一下,过一个坎,再过下一个,就这么回事。但是大方向要对一下,到底是顺势而做还是逆势而做,顺势而做,扛着扛着,越扛越轻松,逆着社会潮流而做,会越扛越累,逆着消费习惯的变化,逆着商业的变化去做,会越来越累。在这个基础上,可能落到定期对表,但是如果天天照着战略课本做是做不出东西来的,这是我自己经历的,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在整个的分分合合当中,在我自己经历过阿里重要的分合。阿里的借鸡下蛋和鸡孵出鸭1、任何业务都是可以被重新定义的我换一个角度,借花献佛也好,墙外的花墙内开也好,我说的一个例子,就是P4P,2005年收购雅虎中国以后,那时候雅虎还是如日中天。因为雅虎当时是搜索,尽管Google已经起来了,但是雅虎当时还是比较强,我们就接触到了这个东西。P4P一开始在雅虎中国用,阴差阳错的机会,让我们看到这个玩意儿,这些生产要素,淘宝都有啊,广告素材就是商品,而且商家不需要为这个广告素材额外花力气做这个广告素材,他自己就是一个商品,广告主就是商家,媒体就是淘宝,衡量它的效果好不好,就是给商家有没有带来生意,带来生意这里要两说,一个是即期的生意,因为这个广告,带来马上的销售,另外是远期的生意,因为这个广告带来真正有价值的客户。我们把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这是从一个原来的一个东西里面,我们本来买的是1,然后做着做着,发觉1没做好,搞出了个2来,这是我们历史上发生好几次这样的事情,就是你买回来一只鸡,结果炖出来一只鸭,这是第一次。这几年来还有一次,现在这只鸡不是变成了鸭,而是鸡生出了几只鹌鹑,什么东西呢?UCweb,我们买UCweb的时候,不知道Joe有没有讲影响阿里的几个战略投资之作,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决策点,因为我们对UCweb的收购,因为我们对高德的收购,使得我们在无线互联网时代形成了一个基础服务矩阵,这是对阿里来讲非常重要的,进一步奠定了今天大家看阿里巴巴,到底是一个电子商务公司还是一个数据公司。其实我们从2008年、2009年以后,就把自己定位成为一个数据分享的第一平台,我想教授来肯定讲这个。在这个过程当中,光是自己说自己改变了不算,你提供的服务有没有改变,你给客户提供的价值有没有改变,今天因为有了UC、因为有了高德,在无线互联网疆域的拓展进入崭新的空间,什么叫鸡加鹌鹑呢,第一天这是一个浏览器,实际上大家知道浏览器的日子很难过的,我们当时在UC进入阿里大家庭以后,开始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建设自己的无线搜索。在这个里面,其实用一个浏览器,如果没有这个东西,搜索没有办法练的,没有办法养的,你没有一个场景,你是很难凭空在百度那么大的时候,国外有Google的时候,你再去从头做一个搜索,这是非常难的,我们之所以叫这是鹌鹑,不是鸭。另外一个鹌鹑就是信息流,大家可以看到随着混合信息流从图文到今天的短视频,现在变成了互联网用户非常重要的消费内容的一个载体和一个Kill时间的工具,我们买回来一只鸡,这个鸡本身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能不能用这只鸡孵出别的东西来,搞出两个不是鸡的东西来,我们就搞信息流和搞搜索,这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东西。我们一直讲的问题,任何业务是可以被重新定义的,可能第一天我们做的是这个业务,叫的是这个平台,很容易我们团队一股脑就奔着这个去了,可能越是基层的团队,考虑的问题,就是我刚才说的,我必须一条道跑到黑,拼命拿到结果,但是有的时候还是要跳出这个局来,看一看这件事情有没有被重新定义的可能性。拼命的劲头需要,但是光有勇气是不够的,信仰和坚持背后要的是智慧,就是有智慧支持的信仰和坚持,这个事情才能搞成,不然就是拼命了,这个东西搏命是不好搞的,这是我们背后的思考。2、由来往做出钉钉,核心是客户价值刚才说的是UC是这个鸡还活得很好,另外出来了几个鹌鹑。另外一个就是鸡没养活,养出一只鸭子来,最近一两年又有一个经典例子,就是来往和钉钉,本来我们要养一个来往。我的观点是,你这个玩意儿到底跟别人比提供了什么新的客户价值,是客户必须要用你的,特别是当人家已经很大了以后,你有什么差异化的客户价值,可以进入这个市场。这也是管业务的一个核心词就是客户价值,第一定义谁是你的客户,今天在阿里这样一个平台上,其实大家会问,第一个词还用问吗,客户那么大,我说越是大,越是要问,为什么?很容易大而不聚焦,阿里是很大,但是阿里里面每个业务必须对特定的客户群聚焦,拼起来才能说我们服务了四亿五亿更多的用户,如果每个小业务说我服务四亿五亿的客户,肯定搞不好。你是2C还是2B的业务,这个策略是完全不一样的,消费者是哪群消费者,不能说所有人都是你的消费者,这是违反所有业务展开基本的一个逻辑,就是必须要定义清晰的消费者族群,给消费者提供价值。后来为什么有钉钉呢,就是这个中间有信仰和有勇气,愿意坚持的那一小撮同学,他们不愿意放弃,他们觉得在这个上面搞不出来东西了,再搞也没用,搞不出来东西了,因为一旦这个东西,用户产品一旦定型,只有一次大的机会

上一条:著名品牌雅路家纺携手微巴人人店,开启微信三级分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