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卖家大会干货:双11双12完全攻略
2017-06-23 175
9月22日下午,在杭州召开的2016淘宝卖家沟通大会上, 淘宝网副总裁张勤(花名杨过)重点提到了三驾马车——商品、内容、社群运营,通过这三个维度的驱动,今年的双促活动将围绕消费升级,帮助商家抓住更多机会。
落实到具体玩法,双促活动总负责人周南(花名朝歌)向商家做了全面的介绍。
双11期间,平台会把好货好卖家、会场个性化以及老客户的运营作为主要鼓励方向。
双12则会有更大创新——活动将以人与人的互动为主题,通过私域运营,最终达到整个平台的社区化、内容化。
而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卖家两个渠道的不同玩法,以及新的搜索项目支撑起来的购物新体验,将会在新用户的引入、现有用户的活跃、老用户的留存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以下内容出自淘宝卖家沟通大会:
双11淘宝嘉年华:把握三大方向整体方向在主推方向上,淘宝虽然跟过去双11没有特别大的区别,着重点仍然是往年消费者在购物欲望的诉求,但淘宝还是提到了三个方向的鼓励。
一是鼓励好货好卖家。凡是让消费者满意的、用更好的产品去解决消费者问题的卖家,平台尤其提倡;二是鼓励会场的个性化。个性化的程度今年比往年有了非常大程度的提升。基于消费者背后的消费习惯和浏览习惯,以及淘宝大数据捕捉到的各项分析,同样的主会场,可能一千个人看到的是一千种不同的样子;三是鼓励使用更多工具赋能老客户运营。利用微淘、有好货、直播和新的工具,卖家在一年时间累积的老客户,会在各种各样的渠道收到店主的召唤。
在大促期间,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用劣质的商品或者虚假的交易数去破坏淘宝规则、欺瞒消费者的卖家,平台将给予严厉处罚。
卖家三部曲9月26日,双11会场招商和外围招商正式开始报名。卖家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优惠设置:今年双十一主玩法仍然是店铺红包和店铺满减,它能够提升店铺的客单价和转化率。
会场报名:共有28个行业分会场、8个特色分会场和2个营销平台分会场。卖家要注意报名截止时间,提前做好价格、备货和宣传上的准备。
外围报名:外围商品会在搜索、推荐或者其他客户通道里面,让商品有更多展现给消费者的机会。除此以外,当外围加权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晋升到内场会场。此次会有一个专门的会场为晋升的卖家准备,消费者可以在这个会场里浏览到胜出的卖家商品。
双12淘宝亲盛典:互动、私域运营、内容化双12对于淘宝卖家来说,是一场更大的盛会。
去年双12淘宝验证了一些代表未来购物趋势的玩法。比如在美妆类目下,获得最终成交前三名的店铺,不再是大卖家,而是新兴的“红人卖家”。她们在微博上晒自己的照片、化妆攻略等等。她们对商品的理解,不再是以前以货架的形式展现给消费者,而是通过各种各样传播形式,让消费者参与到互动,所以一举击败了多年来排名靠前的大卖家。
这些“红人卖家”代表的是去年那个时间点未来的购物趋势,这种趋势在淘宝双12实验过后,已经变成了目前整个中国的电子商务的主流。
整体方向确定性购买需求、促销和好玩、特色、创造力的产品,是今年双12保留下来两个方向。
除此之外,在创新层面,淘宝希望消费者对于双12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定义:
人与人的互动是主题。在其它的时间点上购物,可能是人和物上的互动——花钱买东西,无论是知名品牌还是其他品牌,都是用钱币交换回来的物品。而双十二当天淘宝希望做到人和人之间的互动。
什么叫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周南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了一个例子。他想购买了一双小白鞋,网上同款卖家有很多,但最终他选择了一家有洗鞋保险的店铺。保险的名字叫“保我的鞋白”,顾客只要花30块钱,就可以在半年内免费清洗。全网那么多卖小白鞋的,这家店卖的并不比别人便宜,但这个卖点吸引了很多用户。这就是双12想诠释给大家的所谓人和人的互动。
私域运营的做法。什么叫做私域?简单来说就是针对老客户运营的一种方法,卖家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让粉丝跟店主之间不停地发挥互动。
通过私域运营,淘宝在中间扮演的角色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之前消费者与卖家的关系是:通过在淘宝搜索关键词或者直通车,消费者找到卖家。而通过私域运营的做法,消费者会因为卖家,主动留在淘宝。
社区化、内容化是最终效果。正如淘宝网副总裁张勤提到的那样,一方面如果大家想做出自己商品的差异性,要想作出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溢价,一定要通过内容来转化消费者,而不是通过价格。另一方面,无论是新用户进入,还是现有用户的活跃,还是老用户的留存,希望能通过社群产品,帮助每个卖家把自己的用户给运营起来。
互动渠道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游戏把商户之间的购物内容进行分享,而承载这些分享的页面是每一个用户极其个性化的“我的1212”这个页面。
举一个场景为例。作为店铺的老客户,如果要在双12那天拿到淘宝发出的现金红包或店铺福利,需要邀请同类人群一起参与游戏。也就是说,卖家在发出一些玩法去运营老客的同时,这些人会通过这个游戏扩散到更多的新客。而这些新客由于与老客相似的属性,会带来极高的转化率。通过以老带新的运营,会给店铺带来更多精准的流量。
用户与卖家之间的互动,提炼了两个主要场景。
第一个主要场景是直播。以韩妆代购卖家韩瑞大叔为例,他在购物之前会问顾客想要什么,会针对消费者想要的东西定制他购物路线和购物方式。通过直播的形式,消费者躺在床上,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在韩国逛街的乐趣。这不像是一个卖家在卖东西,更像是一个管家在帮顾客寻找想要的东西。淘宝希望卖家能用这样的形式让用户和卖家之间创造各种各样的互动,也希望能够跟卖家在互动过程中创造出更多领先业界的新的方法。
第二个主要场景是老客户运营。以一个7年的化妆品店为例,它和用户之间的管理关系是通过家长里短维系的。店铺老客户群聊天内容非常生活化,店主会在客户们热聊的时候跳出来,告诉他们未来的出行代购计划。除了化妆品,卖家还会满足顾客提出的袜子等其他要求。最终,这个店主通过老客户群获得了店铺30%以上的利润。大部分他从东京采购出来的商品,已经不再通过货架的形式卖给消费者,而是在这个群里面首发给他们的老客户。
新的购物链新的搜索功能将赋予消费者不一样的购物生态链条。
当客户产生购物需求时,通过关键词搜索,出来的不光是商品列表,还有互动体验和直播入口。点击关注之后,就能一直看到对方发布的新内容。
这是淘宝今年新推出来的“穹顶”项目,也是真正赋为卖家赋能的项目。参与的卖家可以申请一个搜索转属的关健词,灵活去制定这个搜索的结果页。通过“一词直达”的营销方式,打通线上和线下以及各种营销渠道和媒介。
简单来说,卖家能够利用这个词做老客户的召回,让客户留在这个结果页,去领取专属他的优惠券,或者在这里可以做直播、营销活动以及站外营销活动的落地,实现消费者和粉丝的聚集。
而这些聚集起来的消费者和粉丝,将会在淘宝未来开放的群功能中,作为店铺互动和集中运营的人群。群内各种话题的交流和讨论,会渐渐拉近店铺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可能原来顾客只在想买东西的时候打开淘宝,但现在顾客会因为喜欢某个店铺、店主或者达人,来淘宝看看他的内容是否更新、是否在群里聊天等等。
周南提到,在接下来整个10月、11月和12月的初期,淘宝会组建更多的营销和活动,带领商家去熟悉这些新玩法。
内容运营创新奖+社群运营创新奖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淘宝上出现了一批充满内容运营能力和社群运营能力的商家,他们不仅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甚至在引领着这些变化。
在2016淘宝卖家沟通会上,淘宝颁出两个创新奖项——内容运营创新奖和社群运营创新奖。
内容运营创新奖社群运营创新奖
在会上,淘宝网副总裁张勤(花名杨过)分享了消费升级趋势以及未来电商机会。详见《淘宝杨过:卖家得有这三架马车,才能抓住双促和无线机会!》
以下是杨过分享的重点
●消费升级引发三大变革:其一,消费者更追求性价比,更多关注中高端市场;第二,服务升级,可能会在旅游、教育、娱乐等领域爆发;第三是消费需求细分。
●除了商品运营,卖家可能还要增加两个新的团队,一个叫内容运营,一个叫社群运营。
●无线化迁移基本结束。淘宝无线端成交占比从三年前的30%增至现在的75%。
之后,淘宝网无线事业部总监闻仲围绕以“手淘怎么样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以及如何做社交电商”这一核心内容,对手淘上 “内容矩阵”、“内容场景化”、“社群化”进行了详细讲述。详见《社交电商的最大机会,在这个日活1.5亿的APP上?》
以下是闻仲分享的重点
●通过构建内容矩阵,沉淀UGC内容和用户参与互动的内容,通过大数据,用过中心化的一些活动、场景,形成更多的帐户关系和更多的用户跟帐号之间的关系,能更好的做一些内容的定制和碎片化的阅读等等。
●未来,我们看到希望看到在微博做营销,在直播做互动,在淘宝做成交。
●社群化涉及到三块内容,第一是评价,第二是问答 ,第三是分享。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