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瓷器文化及陶瓷茶具
2016-06-06 309
1、茶源起于中国,于唐代传入日本。日本一度十分崇尚唐朝传入的器具,随着茶道的发展与演变,也逐渐衍生出其独特的日本茶具,当今我国收藏界最热捧的铁壶便是其中之一。 日本茶道格局虽小,却擅长雕琢细节,日本茶具也是如此。日本茶具种类极其繁多,其中最具美学价值的,有凉炉、茶杯、茶釜、茶入和茶碗。
2、在日本,有句谚语:“朝茶には福が増す“,意思是说”睁开眼睛的一杯茶是添福的”。茶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处都可以看到有关茶的产品。
3、陶艺作为一种生活艺术,深入到了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日本,个人的瓷窑和陶艺教室星罗棋布,数不胜数,有许多有名人都学陶艺,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现在成了著名的陶艺家。日本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许多休闲场所也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
4、日本有一支强大的陶艺的队伍,日本有数以千计的陶艺家,到2007年为止,日本还授予37个陶艺家个人、团体“人间国宝”的称号。“人间国宝”是依法对各种文化财产,作为“国宝”严加保护,掌握文化绝技的人们被称为“人间国宝”。国家对获得“人间国宝”称号的个人每人每年颁发约200万日元的补助金,对于团体则提供各种经费上的补助。
1、目前,日本与台湾一直是亚洲陶瓷生产技术最高、质量最好和出口额最大的地区。
2、在原材料方面,由于国内陶瓷原料供应不足,日本陶瓷企业从国外进口陶瓷原料数量逐年增长,如可塑性高岭土原料需从韩国及新西兰进口,进口量已达总进口量50%以上。另外,从英国与中国进口高岭土原料数量逐年增多。原料进口导致产品成本增加,迫使企业必须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品的档次。
3、在陶瓷原料开发利用方面,强调更多地满足日用陶瓷的使用功能与用途,如增强陶瓷餐具的抗菌性能。
4、日本瓷器在造型、纹饰、色彩及功能上变化之多,是日用瓷强国英、德所无法比拟的,依据其材料科学方面的优势,研究出高可塑性的人造黏土,减少产品的成型难度。
5、日本陶瓷生产工艺与技术装备基本完成了自动化与智能化等高科技改造除极少数工序尚待完善外,凡是可由机械代替人工操作的部分全部实现全自动化操作。
国内外评价 (1)
-
来自shijiechaoshi.com的泪如雨落满手心
2016-06-22
日本的陶瓷还是可以关注一下的
-
日本三次元口罩PK美国3M口罩,哪个更好?
防雾霾刻不容缓!原先一直用的是3M口罩,据说也是国内容易买到正品、比较靠谱的口罩。 3M口罩虽说大小、质地有区别,但是大同小异,都有一副异常立体的尊容,与其说是口罩,不如说更像防毒面罩。 内侧是这样,过滤阀口做得比较专业。 3M口罩最大的好处是全封闭的纯立体空间构造,边沿与面部贴合得比较紧密,防止雾霾进入口鼻。但是密度较高,厚实质地让人呼吸不畅,如果赶急行动过快,感觉快要呼吸不过来。而且戴着也比较笨重。 还有一个缺陷就是,因为要负担较重的口罩主体,耳绳设计得比较坚韧厚实,戴久了比较勒人,舒适感不是那么好。 有没有隔离效果比3M不相上下甚至更好,呼吸更顺畅,耳绳更轻柔,戴上更轻松的口罩呢? 几乎用遍了全球口碑比较好的口罩,喜欢花粉过敏的岛国三次元口罩,体现了霓虹国精巧细致的造物情怀,连“三次元”这个名字都充满卡通情调,让从小看日漫长大的我十分受用,但更让人神往的是它的质地与功用,确实更符合东亚人民的国情。 三次元口罩全家福,从左至右依次为:高密度口罩(普通版)、快适构造口罩(普通版)、高密度口罩(略小女生版)、快适构造口罩(略小女生版)、快适构造口罩(略小女生特别版)、高密度口罩(儿童版),均为5枚装。 六款口罩隔离与防护属性都一样,可以与风靡一时的N95口罩相比,N95能阻隔空气中95%的直径小于0.0003mm的颗粒物,而三次元能阻隔空气中99%的直径小于0.0001的颗粒物。 先来看看高密度口罩,从左至右依次为普通版、略小女生版、儿童版。 三者质地、构造、功能一样,厚度均不超过5毫米,只是根据年龄大小而体现了脸型和尺寸的差异,让少女、小孩戴口罩更合适、舒服。 在日本,几乎每款产品都有分年龄层设计,比较人性化。 口罩触摸起来比较柔软,本体过滤身由聚丙烯、聚酯纤维、聚乙烯构成,挂耳部分由聚酯纤维、聚氨基甲酸酯构成,质感还是可以的。 每款口罩上方均有树脂鼻梁条,更加贴合鼻型,避免产生空隙,导致有害物质侵入;同时使呼出的空气不会漏出,即使戴着眼镜,也不会导致眼镜起雾。树脂材质的一个最大特性就是轻巧,不会给鼻梁过多重量而导致不舒服。 口罩的罩体采用了层叠设计,拉开后配合塑形软条,马上可以形成立体状,而不像棉纱口罩,使用时还是平面,无法与面部良好贴合。 柔软型耳绳,非常柔软且弹性充足,长时间佩戴也不会造成耳部疼痛。 接下来是快适构造口罩,从左至右依次是普通版、略小女生版、略小女生特别版。 三次元口罩正面均有KOWA标识,字母正面朝外为正确的佩戴方式。 三款除了尺寸不同,区别不大,略小女生版层叠部分呈现粉红色,略小女生特别版层叠部分只是单纯的白色,主要针对的是个人喜好。 快适构造型与高密度型在质地、构造和功能上区别不大,最大的区别在于更加轻薄,厚度均不超过3毫米。如果更加轻薄,按理说防雾霾、细菌的功能 应该会弱一点吧。 从上到下依次是高密度普通版、快适构造普通版。 迎着阳光对照,上面的高密度型的阴影,比下面的快适构造更多,表明更加厚密。 两款分别佩戴了一下。 先是高密度普通型。戴上后还是比较舒服的,尤其是耳绳很轻柔,几乎无感。整体上感觉比较轻省,据说新型立体结构均采用了双Ω加工,保证嘴部与口罩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呼吸顺畅,说话也很方便。 高密度无间隙,如同强力附着过滤器,空气中的PM2.5、病毒等PEE99%以上可以被切割性过滤。说明书上说的口罩横向结构贴合面部曲线,防止口罩两侧产生缝隙,在我这里没实现,可能是我脸比较大、下颌骨比较宽大吧,不知道脸小的戴上会不会也这样。 再来看看快适构造普通版,可能因为比高密度普通版更轻薄,佩戴的感觉接近棉纱口罩,很轻薄,呼吸更加畅快,无憋气感。鼻梁和下巴处的贴合很好,脸颊两侧,舒适度超高哦! 就个人而言,如果在雾霾不那么重的天气里,优先选择快适构造普通版;但是雾霾很重的天气,即便不是那么舒服,还是佩戴高密度普通版更保险一点;如果是重度雾霾又要外出,只好求助于3M的防堵罩了。
-
比活性炭强100倍的除臭盒 - 日本汉方生物纤维强力除臭盒
臭味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冰箱、橱柜、汽车、收纳空间、鞋架、垃圾桶、厕所,这些容易滋生异味的地方,都需要除臭。提到除臭,大多数人往往立马会想到空气清新剂之类的东东。 之前也用过不少,但是有不少科学研究文章表明,清新剂、芬香剂这些所谓的除臭剂,本身也含有人工化学物质,只能短时间掩盖臭味,实际上没有除臭功能,而且这些东西放久了之后,本身会产生臭味,除臭效果不太理想。 前不久到日本旅游,在一户民居住了大约一个星期,发现他家很多容易产生臭味的地方都贴着这个东东,我不懂日文,但是依据上面仅能认识的中文:“消臭”、“怪力臭”,还有“爱车内”、“化妆台”、“冷藏柜”等判断,应该是除臭盒。 而且令人惊讶的是,贴着它的地方,包括厕所,真的没什么臭味,也没有清新剂之类的人工香味,让人感觉很除臭、很好用的样子。当时就想带几个回来的,但是后来行程匆忙,竟然忘了。 回国后,又感觉臭味多多的了,信手在各海淘网站上搜搜,凭着记忆中的“怪力”、“消臭”、“汉方研究所”等碎片文字,居然找到了,真有如获至宝的感觉。 “日本汉方研究所”这个名字或许大家都没听说过,在日本据说还是小有名气的,他家以“自然派”为宗旨,使用“自然派素材”,专门研制厨房用的天然产品,研制开发多种深受主妇们青睐的天然、健康、安全、环保的厨房用品,适合各年龄层使用。 至于它的除臭原理,主要是使用了信州大学纺织纤维学院开发的“消臭纤维",配合研究所独家开发的金属酞菁诱导体,以及可食用酵素精研而成,从而达到“怪力”抑菌除臭的效果,确保使用安全无毒,无气味。 这款由生物纤维制成的除臭盒,高活性酵素,可分解纤维恶臭物质,除臭力是活性炭的100倍,健康、安全、环保,据说可以高效除臭,长期抑菌,消臭迅速,一贴即可,想除哪里就贴哪里。 使用方法也很简便,取出产品,撕去贴纸,粘贴在除臭处即可。 厨房的水槽暗箱,因为经常有清洁用水经过,时间长了会生臭,可以贴放。 橱柜碗槽,因为碗盘经常要盛放各种菜肴,还要用清洁剂清洗,因此也可以贴放一个。 橱柜放各种佐料的地方,本来就气味厚重,可以贴一个。 冰箱门柜,放一个。 冰箱内壁更要放了。 可以看到,娇小的身量,便利的贴合,使它能适用于任何环境,车子、垃圾桶、厕所、鞋架、收纳柜、衣柜等地方都能使用,而且使用期限为1年,也不会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