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大牌国内销售下滑三大原因自救方式
2017-06-12 167
促销打折带来的短暂繁荣并不能掩盖奢侈品牌在国内的业绩危机。开云集团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Gucci在全球销售业绩下跌7.9%,而整个奢侈品部门收入出现2.6%的跌幅,创下近年以来季度最差。Cartier母公司历峰集团近期财报显示,去年业绩为历峰集团六年来首次业绩零增长,其中中国内地和香港所处的亚太地区销售额为10.7亿欧元,同比下滑高达12%。另有数据表明,香奈儿去年在国内的销售下滑了10%。
这些奢侈品大牌在国内销售下滑的背后,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
1、政策收紧反腐打击国内奢侈品消费
在政策收紧,反腐信号明确之后,高档珠宝、腕表、箱包等过去的送礼热门货销售应声而跌。
2012年7月,国务院出台《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奢侈品明文进入政府禁止采购之列,条例于当年10月正式实施。2012年底,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公款消费奢侈品受到了明显遏制。在销售旺季的传统节假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务实节俭,反对“四风”的有关工作通知,从而进一步打击了国内奢侈品市场的消费。
2015年春节期间,无论个人消费、公司礼品采购等都少人问津,虽然多家奢侈品牌店内都推出各种优惠礼赠活动。有奢侈品研究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热门商场统计,从大年初一到初七期间,单店有效客流未超过100人。
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业绩疲态显露。参与世界奢侈品协会调研的47个全球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新店数量也从2012年的280家减少到2013年的100家左右。贝恩咨询发布的《全球奢侈品市场监控》2015春季报告指出,亚太市场2015年将处于停滞状态,中国内地奢侈品收入或减少2%-4%。
2、出境游成为奢侈品购买重要方式
国内奢侈品消费下降,不等于中国人对奢侈品的热情下降。在国内市场持续遇冷的情况下,中国人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不降反升。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额高达1060亿美元,其中中国本土消费仅为250亿美元,中国人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仅1/4消费在本土。中国作为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但大部分消费行为都发生在了境外,价格、品种等原因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
去年国内出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境外消费额首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境外游热,机场免税店和当地奢侈品店都成为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而在韩国、意大利、法国等国都配备了专门的中文导购,甚至还可以支持人民币付款。如今很多中国人更乐于出国购买奢侈品。
3、奢侈品电商的提速进一步压缩消费空间
近期,Gucci、巴黎世家(Balenciaga)等品牌在美国曼哈顿联邦法院对阿里巴巴提起诉讼,指责阿里巴巴及其关联公司对旗下网络平台上的销售假冒商品行为予以鼓励、协助,并从中获利。
这并非国内第一家电商公司受到国际奢侈品牌的指责和投诉。包括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等电商也都被品牌商曝光未有授权,甚至起诉售假货等问题。
不得不说,除了奢侈品牌方的授权,这些电商公司售卖的奢侈品牌即便是从正规渠道进货,也可能会遇到水货、翻新货,甚至假货。打着名品特卖的唯品会,靠销售名品的库存和过季货赢得了国内消费者,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女性消费者的心。但唯品会上售卖的奢侈品折扣有多少来自品牌方的直接授权,这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除此之外,海淘、代购也成为奢侈品销售的另一重要电商途径。这两种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催生了众多“买手制”的O2O创业公司,发展也异常迅猛。
奢侈品公司为了打破业绩下滑的窘境,开始积极展开自救,目前主要有如下三种方式:
1、关闭门店 缩减线下成本
在销售额锐减的情况下,奢侈品关店潮仍将持续。大多数奢侈品牌今年在中国二三线城市将有部分门店关闭,多个奢侈品牌则表示今年将暂停在中国境内开设新店。
2014年是奢侈品关店最多的一年,其中HugoBoss和Ferragamo分别关闭了7家和6家门店,Zegna关闭了6家,Burberry关闭了4家。值得注意的是,在Burberry最新公布的财报中显示,Burberry在中国关闭了10家门店,计划在新财年再关闭约5家,并小幅缩减平均销售面积。Gucci、Cartier、迪奥等也在国内减少授权的专营店,改为直营为主。
对于奢侈品来说,门店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打开消费者的钱包,又因为高成本伤害到自己。相比较其他品牌商而言,奢侈品牌店都选择在闹市区的商场和购物中心,以销售人员考究、店面装修气派而著称。
如今这些都成为了业绩不景气下的严重包袱。
2、打折促销提升人气
事实上,打折促销并非奢侈品所愿。即便是过季尾货处理,奢侈品也都将这部分们货放在专营店、或者奥特莱斯店来进行。像现在这样,在上海、香港的闹市区直营店来打折,还并不多见。
然而,和奢侈品要求的调性相比,唯品会、寺库、走秀网等打着名品折扣的名义,赚的盆满钵满。特别是唯品会,靠销售尾货的闪购网站已经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市值一度超过150亿美元。
连续业绩下滑,奢侈品不再变得高冷,纷纷开始打折。即便是在自己有调性的直营店,奢侈品也拉下身段。奢侈品研究专家周婷认为,多家奢侈品牌在中国纷纷调价或打折,与过去一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疲软、品牌库存压力巨大有关。
通过打折,奢侈品重新聚集了人气,在全国各地打折的奢侈品店门口,消费者排起的长龙盛世空前。奢侈品打的另一个算盘是,前来买打折的消费者,也可以进店去看看新品,虽然它们在价格上没有优势,但这种免费的广告并不愿错过。
3、因地制宜谋求电商解困
奢侈品对电商一直不冷不热。除了门店之外,他们把自己的官网当做了电商的重要途径。显然,这条路并不适合中国。
Burberry去年终于在天猫落户,开设官方旗舰店。这是Burberry除官网外,首次在第三方电商平台尝试线上销售。Burberry的TP(服务商)透露,Burberry来天猫开店最重要的考量是震慑线上的非正规销售渠道,包括淘宝在内、唯品会、京东等水货或者来路不明的商品网上肆虐。
不过,Burberry似乎看到除了清理假货外,还看到了电商带来的意外惊喜。Burberry首席财务官Carol Fairweather在出席全球媒体电话会议时,就中国的合作伙伴阿里巴巴做出评价:“我们对双方的合作感到满意。去年Burberry在天猫上开旗舰店,这对公司在中国的品牌推广有正面影响,销售额也有所提高。”
一直抵制奢侈品电商的香奈儿,计划于2016年正式推出全球性电商网络。在上个月,香奈儿首次试水电商跟Net-a-Porter合作,为旗下品牌Coco Crush开设销售专区,开售6小时即售罄。
Gucci进军电商计划也已经开始提上议程,预计到今年第三季度结束前,Gucci将推出前端平台,提供最佳最及时的电子系统功能。
但是,奢侈品的电商之路还有待观察,相比较其他品类而言,奢侈品公司还有很多的顾虑,如价格体系、用户体验、品牌等。如果只是通过电商来抑制假货,或者一个官网似的渠道,那么他们并不会有所收获。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