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新政细则连夜出台
2017-05-19 180
根据昨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濒管办、密码局等11个部门共同公布的进口清单来看,清单共包括1142个8位税号商品,主要是国内有一定消费需求,可满足相关部门监管要求,且客观上能够以快件、邮件等方式进境的生活消费品,其中包括部分食品饮料、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以及部分化妆品、纸尿裤、儿童玩具、保温杯等。
北京商报记者浏览整个进口清单商品发现,清单内几乎包含了跨境电商已有的绝大部分商品,并不存在税改前能跨境进口但税改后不能跨境进口的商品。上述通知显示,根据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清单内的商品将免于向海关提交许可证件,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直购商品免于验核通关单,网购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验核通关单、“二线”出区时免于验核通关单。
最后一波大促
在进口清单公布前,3月24日财政部等多部门已经联合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新政”),新政显示,从今日起将取消跨境电商按照行邮税征收的50元以下免税额度,取而代之的则是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的综合课税,同时行邮税由原来的四档税目(对应税率分别为10%、20%、30%、50%)调整为15%、30%、60%三档。受此影响,此前小额交易的食品、保健、母婴等品类缴税额度都将上涨。
新政落地前夕促销和囤货成为近期跨境电商行业内消费领域的两大关键词。据了解,包括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洋码头、网易考拉海购、蜜芽等平台纷纷开启大规模促销活动。上海万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EO鲁振旺表示,跨境电商本轮促销虽适逢3-4月换季,也与借着新政做促销吸引眼球不无关系。波罗蜜联合创始人许胜则认为,因为新政出台后没有50元免税额度的政策红利,部分电商平台大促是为提前清仓,进行品类调整。
电商平台做促销的同时,部分消费者和海外代购则忙着囤货。从事日韩代购的石先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新政出台后,“人肉代购”通关被查的系数将大大增加。“为赶在新政前多备些畅销品,我们已经多趟往返日本、韩国拿货。不过,日韩大部分免税店也都开始限制拿货数量。”选择囤货的还有部分国内妈妈们,新政后母婴用品价格有可能大幅上涨,趁着新政前夕各个平台大促多囤些货。
仓促应对
消费领域“买买买”和“挥泪甩卖”的清晰思路并没能帮助跨境电商企业更深刻地了解新政。相反,不少从业者们表示新政让很多平台和商家不知所措。天猫国际副总经理邢悦在日前举行的某次论坛上公开表示,此次新规没有设置缓冲期,诸多新规细则没有明晰,可能对于行业甚至对希望进入中国的海外商家都会造成困惑和不安。另一位不愿具名的食品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表示,新政中所描述的“个人年度交易限制为2万元”,但并未公布计算消费额度的起始和截至日期,平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未来甚至无法开展规模化促销。
“迷茫”的似乎不止跨境电商从业者,甚至包括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国内某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海关负责人表示,就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来看,除做一般贸易企业知道关税如何计算外,跨境电商平台几乎都不知道税收最终如何计算征收。更多细节还希望主管部门能抓紧时间出台细则。
不过,就在昨日晚间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资质、通关、税收、退货等方面再次给予相对细致的说明,但跨境电商企业们只能仓促应对了。
另谋商机
当前看似“混沌不清”的局面下,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利用新政前的优势另谋商机。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表示,新政落地,跨境电商“由乱而治”,未来行业竞争的焦点将回归至服务和体验这一本质,洋码头将继续深耕C2C模式,坚持大力发展海外直邮,提升旗下贝海国际物流时效,有望在原来的基础上再降30%的物流成本。“‘买手制+海外直邮+自建物流’模式让洋码头更自如应对新政,该模式能为消费者带来多元化商品。”
丰趣海淘CEO任晓煜表示,新政对于平台的影响完全可以吸收,平台从去年开始投入大部分精力打造跨境直邮供应链能力,保证正品、快速提升商品丰富性和提升跨境直邮流通效能。同时,新税制为跨境O2O项目的迅速拓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壤。该项目可以增强线下体验,实现用户教育与普及,是非常好的入口。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