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狂欢之后,跨境电商谁会率先出局?
2017-05-23 145
“黑五”的说法来自美国,本是指每年感恩节之后的第一天,即11月的第四个星期五。在这天,美国商场都会推出大量的打折促销活动。电商兴起后,“黑五”便演变成了规模更大的消费狂欢节,活动时间也被拉长。
然而在国家出台相关跨境税收政策的背景下,在资本寒冬可能无法温暖跨境电商的窘迫下,跨境电商的未来到底在哪里,或者说跨境电商到底有没有未来呢?
消费升级时代来临,跨境电商是国民刚需
今年双11前夕,一份基于全国的调研报告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消费者中,超八成受访者都有海外购物需求,其中超过七成的人最近半年内都有过海外商品购买经历,这个比例较2015年略有上升。报告还显示在各种海淘渠道中,电商网站的跨境电商平台已成为最主要的购买渠道。天猫、淘宝、京东和亚马逊四大传统电商的海淘频道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随着目前国内经济基数的大增长,必然会影响到消费的增长。同时因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消费升级也会带来新的需求,这种新的需求有部分是国内商品满足不了的,这就给跨境电商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机会。虽然电商网站的海淘频道在所有渠道中占比最高,但依然被代购、亲友代买、旅游购买等分流了近一半的业务机会,因此跨境电商依然存在很大的业务拓展空间。
平台型PK自营型,跨境电商哪家强
跨境电商这一市场,可以分为平台型和自营型两大类。平台型的代表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国际、淘宝全球购,以及京东全球购、苏宁海外购等;自营型的代表则包括网易考拉、亚马逊海外购,还有众多创业公司做的垂直型跨境电商。
这两类的主要差异在于,平台型跨境电商的供应商来源相对更宽泛,品类上更加丰富。而自营型跨境电商虽然在品类扩展的数量和速度上相对平台型不太占优势,但是可以全程参与和把控供应、仓储、物流、交易和售后等跨境交易的全过程。目前来看,亚马逊在物流和供应链上都有优势,但问题在于推广较弱,即流量端偏差,天猫国际和京东则在流量端有优势。
顺应大趋势,跨境电商也得玩造节
对于跨境电商来说,下半年一直都是重要的发力点。比如今年双11前夕,亚马逊中国高调推出Prime会员,网易考拉启动首个“洋货”双11,更包括即将到来的“黑五”。受双11的培养,中国消费者已经养成了在这期间集中大量消费的习惯,跨境电商的参与也是顺应了国内形势。通过蹭热点节日来刺激销售,会比在平日单纯投广告的投入产出比更好一点,从而促进自己营收的增长。
但就该市场而言,最终只有少数跨境电商能脱颖而出做大做强。因此,除了一味的造节,运用各种组合券、满减券、返现等营销手段之外,也要真正给足用户优惠,不能仅仅追求华而不实的活动形式,这样道路才能走的更远。
政策红利不常有,跨境电商要有危机感
今年4月8日,财政部针对跨境电商实施了跨境进口税收新政策。新政策中将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新政执行一个月,让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行业一度面临‘熔断式’的严峻考验”。但好在“黑五”前夕又宣布政策放缓一年,这才让许多创业者松了一口气。
此次“四八新政”实施过渡期的二次延长,正好是“黑五“前夕,无疑是在释放政策红利,刺激跨境商品进口消费,促进新消费,也从侧面进一步肯定了跨境电商的作用。不过延迟并非取消,在未来13个半月中,只有那些有效重构上游、备仓、物流等各方资源布局,重塑商业模式,快速自我优化的企业,才可能在这次全行业赛跑中生存下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跨境电商需自我进化
虽然跨境电商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买选项,但它也是不少消费者投诉的重点领域。从消费者的投诉反映看,跨境电商还存在着商品品质差、物流配送慢、退换货时间周期长、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然而正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恰恰给跨界电商发展指明了方向。换句话说,谁能解决这些痛点,谁才能真正留住用户,从而不被市场淘汰。对于跨境电商而言,无论形式如何,关键在于提供有品质保证的商品,注重商品的产地、来源,用品质和供应链去打造真正让消费者放心的海外直购。
打造跨境电商差异化,塑造核心竞争力
和综合性电商一样,跨境电商之间的竞争也是硝烟弥漫,有的品类丰富,有的平台品质好,最终谁会脱颖而出还不一定。但在中国消费升级、年轻人都拼命追逐个性化产品的今天,名牌、高大上、有逼格才是被需要的,因此个性化的独特产品、靠口碑而积累人气的社交电商,包括在跨境电商当中插入网红直播的元素也可是跨境电商的另一个模式,也是未来方向之一。总之除去基本的产品优化之外,大胆进行模式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才能给跨境电商注入更多生命力。
如今的跨境电商早已过了荒蛮生长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规范这个行业,用户对商品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期来看,跨境电商对于丰富国内商品供给、提升居民消费层级有积极作用,但那种以税收优惠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品牌、质量、服务和效率上。总体而言,跨境电商的机会还有很多,但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