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盖事件戳中中国制造痛点
2017-06-29 171
1月25日,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引发舆论对于马桶盖的关注。文章背后,是国人对中国制造恨铁不成钢式的担忧。
很多人忍不住问:中国制造到底怎么了?然而,在国内的智能马桶盖生产商眼里,这个问题却有着另外一种解释:正是对待厕所、屁股的观念,决定了智能马桶盖生产在不同国家的命运,简单地说,是“屁股”决定了大脑。除此之外,被马桶盖戳中痛点的中国制造要想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瞪羚谷,僻处西安南城,位于科技人才聚集的西安高新区,占地1100亩。在园区的中西部,下午5点,铁闸门开启,缓缓驶出一辆满载货物的中巴车,其中大部分货物,是运往物流中心西安集散地的,从那里发往全国。
从敞开的包装箱一角不难发现货物的秘密,一句显眼的广告语写着:便后用水洗,舒服在心里。“看,卖马桶盖的!”这时,过来两个装备齐全的骑行者,其中一个男子说。
“厂子占地5000平方米,是2009年10月搬过来的。以前厂址也在不远处,已经办了十几年了。”看守大门的门卫李师傅说。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产品在行业内却有很大的知名度:它生产的智能马桶盖,差不多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如果不是这个市场太小,每年的销售量只有30万台,它或许就成功了!十三年前,这家企业的老板马悦,义无反顾地把关注点放到了人的屁股上。
“干啥不好非要卖马桶盖,你丢不丢人?”
“就像燃气灶和油烟机占领了厨房一样,马桶盖也是能占领茅房的。”
1989年7月,马悦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现),被分配到电力系统工作。1991年前后,他所在的单位要搞承包制,他选择了离开,进入到国内一家知名浴霸公司做代理商。“一开始是做西北总代理,后来干得不错,就做了西北分公司的经理。再后来越做越起劲,总公司就聘请我做了CEO。”马悦说。
为了扩展业务,1995年,马悦注意到了一家卖智能马桶盖的公司,打算引入。然而,公司管理层认为,智能马桶盖市场很小,国人无法接受,所以提不起兴趣。截至今日,当马桶盖事件戳中了中国制造的痛点时,很多人才发现,国内的大型制造业没有一家涉足这个领域。而一些涉足智能马桶盖的企业,也大都是传统的陶瓷马桶行业,智能马桶盖只是副产品。
2002年,马悦正式离开了那家浴霸公司,决定进军智能马桶盖行业。他花了300万收购了一家销售智能马桶盖的公司,当起了老板。当时,这家公司的马桶盖一年仅卖2000多台。
作为一个精明的市场经理,他的考虑是这样的:“营销无外乎两个层面:一是要有针对性的人群;二是市场需求。而中国人更关注需求,对于是什么样的人用这个产品不关注。但是,更深层次的营销必然是和人发生关系的,这样才可以长久地做下去。”
马悦觉得,市场上的浴霸产品,质量差距不大,而智能马桶盖不一样,它针对的是便秘、痔疮等肛肠患者以及孕产妇等。“就像燃气灶和油烟机占领了厨房一样,马桶盖也是能占领茅房的。”
干了这行之后,每当有人问他是“干什么的”,他总是简单明了地说:“卖马桶盖的。”简单的对话之后,他总要额外做一些解释,证明“下三路”对人的重要性。时间长了,关系好的总要打趣他:“干啥不好非要卖马桶盖,你丢不丢人?”
“没有人想听你说该如何清洗臀部”
“打广告是太困难的一件事了,没有人想听你说该如何清洗臀部。”有一个故事证明了“卖马桶盖很丢人”,这在国内是个主流观念。大概8年前,马悦觉得马桶盖打不开销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宣传不够,于是,他和某电视台签了个协议,大体是说花百万元投个几十秒的广告。但广告已经制作好了,电视台却有领导不赞同:认为这是一个低俗的产品广告,不同意播出。
还有一次,他想在西安打户外广告,结果遭到了广告公司的抵制。“不是我们不给你打,是这样的广告市民反感,放小区里业主也会提意见。”广告公司工作人员强调:“这不是钱的问题。”
关心人的屁股,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是不被接受的。它是一个隐晦的事情,难登大雅之堂。不仅是中国,在美国和欧洲,智能马桶盖也难以打开市场。
很多人都知道,智能马桶盖不是一块普通盖子,它是含有冲洗、烘干、自动加热和换膜等功能的。并且,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是:它最初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可偏偏在日本被发扬光大了。
据公开资料称,1964年,美国人Arnold·Cohen发明了集冲洗和烘干为一体的智能马桶盖并获得专利。Cohen花了两年时间研制出来这个由脚踏板控制的高级坐浴设备,主要是为了方便他患病的父亲。拿到专利后,Cohen认为这是一个商机,便成立了公司专门生产和销售,并雄心勃勃地投广告,参加各类商贸展会。
但是,智能马桶盖的销售却在美国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据《纽约时报》报道:随后45年里,Cohen的公司只卖出了20万个。很多人认为这个话题太粗俗了,拒绝登智能马桶盖的广告。用Cohen的话来说,“打广告是太困难的一件事了,没有人想听你说该如何清洗臀部。”
在北美市场经受打击后,Cohen把专利授权给了日本一家公司。上世纪80年代,这家公司开始推出本国出产的智能马桶盖,此后不断完善和新加技术,成了智能马桶界的巨头。
一个有趣的故事是,1982年,该公司大胆起用当时的日本女星户川纯,在夜晚电视黄金时段,播出含有“屁股也要洗才行”等词句的广告。这条广告在当年引起日本社会强烈关注,虽带有巨大争议,但有力地推动了洁身器在日本的知晓率。
但它们在美国的遭遇却恰恰相反。美国一位智能马桶行业的创业公司老总说,当我们试图告诉人们智能马桶盖的优点时,你想象不到有多少人说“好恶心”。
而英国人,则认为智能马桶盖约等于淫荡加道德败坏。二战期间,倒霉的坐浴式马桶被美国大兵在欧洲的妓院里碰见,更加深了人们对这种马桶的厌恶。
撬不动的450亿元隐形市场
在中国,厕所只是一个五谷轮回的场所,气味上“臭”,视觉上看上去很肮脏,“这可能是5年或者10年都无法解决的观念问题。”
现如今,根据华商报记者查询到的日本内阁府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日本每年卖出的智能马桶盖大概为400万台,这个数字等同于每年卖出的家庭热水器的数量。
其中,1992年,智能马桶盖在日本的普及率只有14%,到了2000年已突破40%,至2010年达到了71.3%。目前日本市场的家庭普及率已超过80%,甚至在公共场所和大小宾馆,洁身器也都成了标准配置。
马悦和他的员工去考察过,看看日本为啥能把马桶盖这样“粗俗”的东西卖得风生水起?结果他被彻底打败了。“日本有很浓厚的厕所文化。日本人信奉的神道教中有大量神灵,其中重要的一位是‘厕神’。一些地方民俗认为厕神主生育,是位美丽的女神,如果女性把自家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生出的小孩会清秀、漂亮。”马悦说。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的另外的一个版本是:出生21天的小孩被抱去附近3家邻居串门,还要到每家的厕所里去造访一番,放上一枚5元硬币,都是求孩子健康成长。
而在中国,厕所只是一个五谷轮回的场所,气味上它是“臭”的代名词,视觉上它看上去就很肮脏。“这可能是5年或者10年都无法解决的观念问题,”马悦说,“但是我有信心。”
让马悦充满信心的可能不仅仅是理想,而是这个市场下蕴藏的巨额财富。如果按照日本的规模来计算,马桶盖的数量等同于热水器的数量,那就意味着,中国每年能卖出3000万台马桶盖,按照平均每台1500元计算,那就有450亿元的市场。
当然,除了厕所文化观念的差异,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电子产品的优异品质和良好的印象。“他们的产品质量确实很好。战后,日本采取的基本国策是贸易立国,通过加工贸易出口的方式拉动经济。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又确立了电子立国的战略。所以,日本的电器制造业做得较好,一度打遍世界无敌手。”复旦大学教授、日本问题专家冯炜说。
目前,去日本购电子产品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冯炜说,现在去日本购物,电饭煲、空气净化器、美容仪、电动牙刷等都成为了热销品,而就在今年春节,中国游客为日本零售、旅游业大概派发了价值百亿元的“红包”。
但是,由于中国存在庞大的低收入人群,整体消费水平被拉低。于是,很多国外的日常用品在国内反而成了奢侈品,极大地满足了出国游购买“奢侈品”的受众心理。正是这些产品,成为中高收入人群出国抢购的主要对象——马桶盖,躺着中枪了。
为什么不买中国制造?
说起中国消费者赴日抢购马桶盖这个现象,董明珠毫不讳言地指出,“这其实是为我们过去的不诚信埋单。”
很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工厂”的代名词,廉价、质量参差不齐的形象深入人心。格力集团总裁董明珠以亲身经历介绍说,自己在中东卖了八年空调,期间卖过的产品几乎没有维修过。即便当地人也承认他们的产品质量好,但销售商还是劝董明珠说,不要打“中国制造”的牌子,因为它意味着低质低价。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董明珠提交的几份议案中其中有一项非常受关注。她提出,国家应对家用电器规定使用年限,尽可能地规避用电安全隐患。比如空调,如果国家规定十年使用年限,那十年之内这个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都由企业承担,这就把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职责划清。
在董明珠看来,这项议案背后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可以倒逼企业升级技术,推动国家进入变频时代,促进节能降耗,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说起中国消费者赴日抢购马桶盖,董明珠毫不讳言地指出,“这其实是为我们过去的不诚信埋单。”此外,她还举例说,中国消费者为什么愿意到国外买电饭锅,那是因为国内有些产品质量不过关,因为我们有些企业急功近利,只管把东西卖出去就行了,没有很好的技术支撑它。
而从日本带回国的东西,意味着它就是按照日本标准制造的,质量就得到了保证。“别看中国游客从日本背回的很多东西都印着‘中国制造’的字样,它们不等同于中国货。因为,很多日本产品确实在中国加工,但他们定量返销。就比如我从日本带回的折伞,它是日本专利,中国制造,仅在日本销售。”冯炜说,在标准的选择上,中国游客并不是别人想象的那么傻。
据华商报记者了解,除了杭州代工点外,一些大品牌的马桶盖也在广东中山、佛山等地进行代工、贴牌,同时,国内的卫浴龙头企业也自主生产智能马桶。“目前从智能马桶的技术上来说,中国的企业并不输给国际品牌。但是在品牌认知度上确实有明显差距。”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卫浴分会执行会长王建业坦言。
当然,也有人提到日本的马桶盖卖得比中国便宜30%左右,所以要到日本去扫货。这一说法遭到了马悦的否认:“日本的马桶盖产品和安装、售后是分开的,各是各的钱,不像国内,所有的东西都包了”。3月14日,一个日本品牌的智能马桶盖销售人员也向华商报记者证实,它们的马桶盖都是在中国代工的,“价格上比在日本买还要便宜些。”一位销售人员举例说,“一款2900元的智能马桶盖,还有一款2400多的智能马桶盖,在日本都要卖到3000多元。”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说,中国游客不相信中国的马桶盖比日本强,都是中国之前一直走山寨道路导致的。
国产品牌真的很差吗?
抢马桶盖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差,中国企业一方面不必妄自菲薄,一方面应“苦练内功”,最终用户会用货币重新投票。
在谈到中国制造的问题时,一个挥之不去的阴霾是:中国制造真的很差吗?
3月11日下午,马悦破例让华商报记者参观了他的实验室,以及产品流水线。首先是实验室。在琳琅满目的样品架上,映入眼帘的是几十种国内外企业生产的马桶盖,由两名工程师负责进行过水测试。
“行业内没有争议的是,国产马桶盖更适合中国环境。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方面的指标,一是中国的马桶盖都是做了电路绝缘保护的,电子板上刷了一层绝缘体,即使水龙头对着它冲也没事,而日本的产品都没有,因为他们的卫生间都是干湿分离的。另外一个是,日本国内的电源都是110伏的,它的线路不适合中国。”马悦指着不同品牌的马桶盖,激动地走来走去。
华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消费者从日本买回来的马桶盖,用不了多久会发生冲洗孔堵塞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自来水都是没有杂质的(可直接饮用),而中国的自来水中含杂质较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产品在细节的制作工艺上,具有中国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中国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表示,抢马桶盖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差,中国企业一方面不必妄自菲薄,一方面应在功能、材料、工艺、创意、价格等各个细节上“苦练内功”,最终,用户会用货币重新投票。
-
不插电做酸奶,新西兰易极优easiyo酸奶机体验
酸奶是个好东西,益生菌能够保障身体健康,是不少白领、学生的心头好。据说每个成人每日可以摄入500ml的酸奶量,但是超市里好一点的酸奶,250ml的都不少于八九元,每天的消耗起码一二十元了,月消费不低于五六百元呢,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这是一笔不少的支出。况且,市面上买的酸奶一般都添加了防腐剂,还要经过各种渠道运输,营养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我和老公都是酸奶狂人,一天少说也得消耗500ml左右的酸奶。我们为了省点钱,就买了酸奶机来做。但是市面上流行的酸奶机一般都是要插电的,天热的时候需要八九个小时,冬天十二个小时也不一定能成,比较耗电。而且常规的酸奶做法,是用酵母粉兑在牛奶里,要先买好牛奶、酵母粉,过程比较烦人。 前不久在一个酸奶论坛上得知,新西兰有一款易极优酸奶机自配酸奶粉,不必插电,也不需要购买牛奶和酵母粉,就能轻松做酸奶。于是立马网购了一个试试感觉。 酸奶机包装盒是这样的: 一打开盒子,就看到酸奶机了。 接着是主角登场了,比想象中的大很多。外发酵罐高度大概30厘米多一点,掂量一下大约有一斤半左右,材质是食用级PP的,摸起来感觉滑滑的。 打开盖子,构造比较简单,将内发酵罐取出来后,就看得见红色底座和下面的保温罐了。 看了一下说明书,只要用易极优自家酸奶粉,不插电就可以制作酸奶,特地配了一份老公最爱的凤梨椰子味道的酸奶粉,立刻走起! 先在内发酵罐内注入大约25度的温水500ml,将整包酸奶粉倒进去,他家的酸奶粉,质地细腻,颜色柔和。因为是凤梨椰子味道的,酸奶粉带点米黄色。他家有几十种不同成分、口味的酸奶粉,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 接着盖上盖子摇匀,再将温水加到1000ml,再次摇匀。 然后在保温罐内加沸水,一定是烧开的沸水哦,因为只有在高温条件下,益生菌君们才能更活跃,做出的酸奶才更有味道!而且沸水一定要淹没红色底座哦! 最后将内发酵罐放进去,将盖子拧紧,静置8—12小时。 一早上打开盖子,一股淡淡的酸味钻入鼻孔,隐隐约约见到了淡黄色。将内发酵罐取出的时候,感觉沉甸甸的。 打开内发酵罐的盖子,只见酸奶表层像豆腐块状凝结,轻摇罐子也没有很大流动,比较牢固,看来首次用易极优制作酸奶就比较成功。 先把新鲜的酸奶倒在碗里,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没有吃完的放冰箱里了,常规酸奶乳酸菌活性只能保持两到三天,易极优酸奶却可以保持12天之久,我们大概一两天就能吃完,不会丢失多少营养。
-
冬靴穿久了脚臭怎么办? - 新西兰GRAN'S鞋子除味杀菌粉体验
冬靴是御寒必备神器,像我这种腿脚怕冷的,非得穿上加绒的或是皮毛一体的才觉得暖和。问题在于,加绒加厚的冬靴穿久了脱下来,一股臭味叫人受不了。在各个微信群和QQ群里咨询了一下,好几个朋友同事推荐新西兰的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于是迅速入手了黄色与橙色两款。 GRAN'S创立于新西兰,起源于1982年,已帮助数百万家庭有效改善脚臭、鞋臭问题,目前已销往欧美、澳洲、日韩与亚洲其他各国。据说,在日本已经畅销了50万瓶。 正面图,有老奶奶的头像,据说创始人是承袭了奶奶的去脚臭配方才创建了GRAN'S品牌,这个奶奶很萌宠可爱吧! 至于脚臭是怎么产生的,GRAN'S又是怎么除脚臭的,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 人体内汗腺最发达的地方就是脚底,其次才是腋下等地方。脚底有25万个以上的汗腺,细菌分解汗液产生脚臭,汗液中99%以上的主成分是水,固体成分不到1%,主要为氯化钠,其余为氯化钾、尿酸、乳酸、氨、尿素、盐等,一开始其实汗本身并没有太恶心的臭味。但当足部被鞋子长时间包覆,尤其是冬天十几个小时紧密全包裹时,创造了利于细菌与霉菌滋长的湿热环境,加上脚底所产生的坏死角质成为细菌所需营养来源,更加诱使各种菌源大量繁衍,当不同细菌分解汗液中的尿酸、乳酸成分,甚至是皮肤的角质蛋白时,在此分解作用下产出的新陈代谢物,于是阵阵的恶臭味就此发生。 俯视图,老奶奶伸出脚丫脱袜子的样子很调皮吧! 导致脚臭的五大细菌是:Trichophyton白癣菌、Micrococcus球菌、Brevibacterium短杆菌、Bacillus杆菌、Acinetobactium不动杆菌。如果能有效减少它们时,便减少了细菌与汗液分解作用所产生的臭味,自然“脚臭”跟“鞋臭”问题自然就消失了。 侧面图,英文介绍。 而GRAN'S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有效减少这些导致脚臭的细菌。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是由KawaKawa树叶,以及天然植物和矿物所提炼出的成分,而制成的粉末,纯天然,杀菌消毒,去除脚臭,并有助于治愈脚部皮肤。KawaKawa树叶精华是它的主要成分,为新西兰所独有,是原住民毛利人自古用来治愈伤口以及杀菌的植物,对于去除脚臭细菌有独特疗效。 底部图:主要是平台商标。 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中,除了kawakawa树萃取配方、还有天然矿物粉(过氧化锌、滑石粉、明矾),产品通过MSDS(国际材料安全数据评估报告),保证对人体无害,可以放心使用。 打开盒盖,有隔层,隔层上有小舀勺,还有便于揭开的小把手。 打开隔层,除臭粉本尊现身。 舀起一勺,纯白色的粉末比较细腻,没有刺鼻的味道,用手指轻轻摸捏,感觉很细滑,不会伤害皮肤。 黄色的无味,适合男士和对香味过敏人士,专门为男友买的。 橘色的有微微的橙香,适合女性使用,为自己买的。还有蓝色薄荷味的,男女通用,一大家子用比较合适,但我和男友都是追求个性化的人,因此每人一瓶。 我家常用鞋子全家福:大红色贴暖宝宝鞋垫高跟鞋,里外全皮粗跟冬靴,里外全皮男式运动鞋,面纱透气女式运动鞋。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适合任何鞋型,不会影响鞋子的穿着效果。 先从橙色瓶中舀一勺除臭粉,相当于5克,均量倒入红色高跟鞋内。据说每天5克,使用一至两次后,鞋子异味会完全消失,连续7天使用,便可使一双鞋半年不脚臭。因为垫了暖宝宝,比较容易出汗潮湿,正好试一下效果。 宝贝详情页上说,撒了天然矿物质除臭粉的鞋子,可以直接光脚穿,不伤皮肤不伤脚,还能保健脚部。而我向来认为女人光脚穿高跟鞋是最性感的,光脚进去,脚部无异物感,也没有发痒发痛,比原先穿着时更爽洁了。 如果是穿着袜子时,也可以直接穿,因为除臭粉清水即可洗掉,无需担心损坏袜子。但是有脚臭问题的人,建议还是要穿袜子再穿鞋子,可以搭配市面上的机能袜等,若脚上有伤口则不建议直接接触皮肤。 冬靴也撒匀净了。 男友的运动鞋几乎每天都穿,味道比较重,酌情多加了黄色瓶内的除臭粉。 自己的运动鞋,每周只穿一到两次,撒匀净就行了。 撒过除臭粉的鞋子全家福。今天撒过了,明天早上穿时就不需要再撒。 有些孕妇怀孕后脚底流汗脚臭,纯天然的GRAN'S也不会伤到宝宝,可以放心使用。 这是刚才穿过红色高跟鞋的脚脚,只觉得干爽舒服。GRAN'S会长期使用下去吧。
-
单身狗圣诞餐的江南Style - 韩国LIVING HANKOOK骨瓷餐具体验
身狗如何过圣诞?对于吃货来说,饱食一顿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还有一套精美餐具相伴,日子美得呢! 最近又从喜地入手了一款韩国LIVING HANKOOK骨瓷餐具六件套,深深的觉得是专门为单身狗量身定制的。 说到骨瓷,在我印象中基本上属于白富美的概念范畴,具有耐高温、材质轻、硬度高和纯白表层,而且便于清洗和放置。但是LIVING HANKOOK进一步提升了我对骨瓷的观感。 LIVING HANKOOK经研究证明,天然骨粉制作的骨瓷日用餐具容易碎裂,于是在全球首次使用了半导体材料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在1300度高温下烧制成的骨瓷,有高出于一般骨瓷数倍的硬度,还可用于烤箱、微波炉、洗碗机以及热水直接冲泡等,堪称日用陶瓷的典范。 外包装,正上方是隔热垫图,前后两侧是整套收纳效果图,设计较有大牌品质感。 左右侧面,一边是6件套拆分示意图和平台商标,一边是品牌简介。 开箱程序图,层层叠叠,厂家还是费了一些心思的(嫌啰嗦的可以跳过)。 揭开盒盖。 将第一个碟子取出来后。 一碗端,最底下是隔热垫。 全部取出来叠放在一起,时尚、小巧、简约。五个碗只占用一个碗的空间,节省空间,放置方便。 六件套全家福,一大一小两个碗,大碟子一个,小碟子两个,隔热垫一个,满足单身狗的日常餐饮。 至于尺寸,下面是从宝贝详情页的截图,依次为隔热垫,小碟子,大碟子,大碗。 下面依次亮相。 首先是大碗,俯视图,容积还是比较可观的。 侧拍图,碗沿表面上端周身的海波纹淡雅,较有文化感。据说,LIVING HANKOOK拥有世界上日用陶瓷器企业唯一的独立设计研发中心,负责更多创新的图案设计,符合欧美、东南亚和中日韩各国的欣赏审美,更善于融汇东西美学文化精神,曾经聘请过本国的安德烈.金、英国的Rachel barker担任设计。 海波纹较多的出现在我国明清瓷器以及日本瓷器中,LIVING HANKOOK大碗上的这个图案算是向邻邦致敬了吧!同时,碗表面下端有红色的品牌LOGO。 倒扣图,碗底部也有品牌LOGO。 小碗的外形与大碗一样,容积大概是它的三分之二。碗沿表面上端周身的海波纹,碗内侧边沿,碗表面下端、碗底有红色或灰色的品牌LOGO。 隔热垫,据说由竹子高强度压缩制成。 正面,小孔便于水汽向中央流动汇集并方便排出,不必担心隔热垫会潮湿,可防止碗的温度过高,烫坏桌面。 竹制纹理清晰可见,较有质感。还有黑色品牌LOGO。 反面,有红色品牌LOGO。 大碟子,碗沿内侧和碗底分别有红色或黑色的品牌LOGO。 LIVING HANKOOK的骨瓷餐具之所以光洁度、透明度极高,是一般为加入了50%以上天然奶牛骨的骨粉,具有珠圆玉润、细腻饱满的质感,比一般的骨瓷的保温性能与隔热性能更好。LIVING HANKOOK骨瓷餐具制作成本远高于大部分所谓的骨瓷,使用寿命是普通碗的三倍以上。 两个小碟子,碟双飞,碗沿内侧和碗底分别有红色或黑色的品牌LOGO。 LIVING HANKOOK对所有陶瓷面进行银纳米粒子喷涂的尖端NT技术,具备杀菌抗菌功能,使用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影响人们的健康。 单身狗的圣诞餐,荤素搭配,红绿相间,冷热兼具,LIVING HANKOOK骨瓷餐具的质感进一步得到彰显,红格子桌布很有节日气氛。 大碗:翡翠白玉汤。 小碗:白绿兰花香菇木耳蔬菜什锦 隔热垫:本来应该放汤,但是质感太好,放一块红薯比较应景。 大碟子:红椒烧鱼块 小碟子之一,海带丝 小碟子之二:番茄切片 竖排放置效果,单身狗的圣诞不寂寞!
-
三款果蔬洗涤剂PK实验 - 韩国BEX、Crinable、VegeAQUA果蔬洗涤剂
加量优惠装,加送258克,6大功效 平时吃水果的时候,总担心水果表层有农药、果蜡和细菌,吃之前用果蔬洗涤剂洗一下是必须的。之前家里有两款常用的,最近听说贝壳粉清洁水果特别好,特地买了一款。但是究竟哪款清洁能力最强呢,有空做了一下对比。 从右至左依次是BEX蔬果专用环保杀菌清洗液、韩国Crinable天然贝壳果蔬洗涤剂、立白洗洁精。苹果都是从大超市同一果篮里买来的。 用水果刀轻刮每个苹果,都有果蜡出现。 依次将三种果蔬洗涤剂加水浸泡苹果,并用筷子充分搅拌,使每个苹果充分接触到洗涤剂。 三分钟之后的情形: 五分钟之后,经过BEX蔬果专用环保杀菌清洗液喷洗、浸泡后的苹果,依然有些果蜡残留。苹果表层颜色变化不大,但是触摸起来比原先柔滑些。 被韩国Crinable天然贝壳果蔬洗涤剂浸泡过的苹果光洁嫩滑了不少,没有刮出果蜡来,水溶液浮出一层油。 被立白洗洁精浸泡过的苹果,果蜡残留比第一个洗涤剂的要少。 最后各水溶液的情形:韩国vegeAQUA果蔬喷洗剂水溶液无色无味;韩国Crinable天然贝壳果蔬洗涤剂水溶液底层是贝壳粉沉淀,上面浮着果蜡油脂;立白洗洁精水溶液泡沫较多,香味较重。 综合比较一下整个实验的效果,如下图: 另外,不少人说贝壳粉去除水果表层果蜡、农药和污渍是夸大其词,因为贝壳粉本身溶于水的时候就有油污,为了解决这个疑惑,特地做了一个只把贝壳粉单独溶于水的实验。 将1g贝壳粉单独放入硅胶碗中。 在碗中放入水。 充分搅拌,静置5分钟之后的情形,没有油污出现,充分说明:贝壳粉本身不会产生油污,油污来自于浸泡在贝壳粉水溶液里的水果表层,贝壳粉具有去除水果表层果蜡、农药和污渍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