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私有化的中概股再次大跌 “回家”之路为何如此崎岖

美国时间周三,部分私有化的概念的中概股再次大跌,陌陌大跌近18%,欢聚时代(YY)跌近9%,聚美优品跌6。29%。这些正在私有化的中国概念股再次大跌,显示回家的路并不顺畅。截至2015年1月份,已有42家在美上市的中资股宣布私有化退市计划。今年5月,备受瞩目的奇虎360也即将完成私有化。近期一连串的政策方面的消息传出,令中概股如何回归再次成为业内话题。冷暖自知的中概股中国注册会计师蔡聪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认为,外部和自身的原因都导致中概股在美国遇冷,无论绝对估值亦或是相对估值都被明显的低估。而这与A股创业板公司的高估值、充裕的流动性、知名度、品牌效应、以及在融资功能等方面形成非常强烈的反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则更加直白的表示,中概股回归的主要动机是跨市场套利,因为国内的估值远远高于相同资产的国外的估值。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中概股平均市盈率为13倍,而国内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盈率高达45倍和67倍。尹中立举了一个直观的例子,在国内上市的一个华谊兄弟相当于13个博纳影业;而一个中文传媒的市值等于90个华视传媒市值。更加让海外游子受到刺激的是,已经完成回归的企业市值暴增基本不是问题。2015年回归的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A股市场上市后拉出了20个涨停,曾从31元飙升至231元。于此,中概股渴望回归的心情不难理解与想象。然而,这条回家的路并不好走。舆论与政策的双重压力希望回归的中概股绝大多数会选择借壳A股上市。因为如若按照正常排队上市的节奏,还有700余家在排队,时间上粗略估计有可能要等到2018年。而没有一家中概股企业希望落于人后。在此情况下,炒壳成为一个热门词汇。中概股借壳回归A股也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知名经济博主向小田在其微博上做了一项调查,结构显示:90%的受访者认为,中概股借壳回归A股上市,目的是为了圈钱套利,更有人质疑,有些持赞同意见的人不是看不到这一点,而是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关系。在资本市场中,韭菜被割常常被用于形容中小投资者由于在股市的弱势地位而容易造成投资损失,而收割者往往是那些拥有强势地位的公司大股东或者是机构投资者。但为什么在中概股回归会收割韭菜的问题上,反对意见会如此强烈?向小田幽默犀利的回答,‘收割韭菜’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常态。但是经过去年的股市大幅动荡之后,股市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中概股‘收割韭菜’相当于大型联合收割机。反对联合收割机和反对镰刀的意义能一样吗?国浩律师(天津)事务所魏博律师更直接地告诉记者,中概股境外私有化回归后,相当于一次大抽血。场内大量资金会集中追逐这些公司,届时将导致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政策方面的动向在沸沸扬扬的质疑声中,是一连串政策方面的消息不断传出。5月6日,证监会在每周末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已注意到相关舆情与问题,并正针对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5月10日,有外媒称证监会正考虑限制中概股借壳回归措施。其措施包括对中概股回归的估值按照一定的市盈率进行限制,另外还考虑限制每年中概股借壳回归交易的数量。随后,美国时间周二中概股开始反弹,有海外投行认为这表明过去几天投资者的反应过激,中概股回归政策趋于明朗。而魏博律师作为长期研究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律师告诉记者,对于投资人而言不光要懂资本,更要懂政策。目前,国家经济改革的方向之一是要推行证券市场注册制。注册制是国家为引导证券市场向健康、有序的道路发展的必由之路,炒壳上市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市场行为。此外,壳公司基本属于资源浪费型企业,不具有发展价值,而中概股回归企业又会格外青睐壳公司,这使得不适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企业无法退市,不利于注册制推行和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更有背于国家政策方向。魏博也告诉记者,这并不意味着中概股企业回归无路,相关部门进行一刀切的可能性极低,最终目的是要把控回归节奏,稳定市场。那些复杂的小问题除了来自社会舆论的质疑和政策因素,中概股回归的时间成本、税务缴纳等问题也不容小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勤税务部人士向媒体表示,从税务角度而言,有不少中概股的管理团队业务都在中国,而其在开曼等离岸管辖区实际上没有任何办公室,其可能被认作是中国居民企业,这往往需要全球缴税。据了解,在股权交易、原来外资注销时,税务成本大约在20%左右。其中包括营业税、流转税,最大的是股权转让税。此外,员工、高管的股权激励机制要从上市公司的机制转向私有化企业的机制,这一过程也涉及到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针对目前政策情况,中概股回归时间有可能超出了原先企业的预期,而最终时间成本将转化为直接的资本付出。何去何从?故事向来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11日,据相关消息称,证监会叫停了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的上市公司跨界定增。同时,这四个行业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也被叫停。这条消息,直接导致了11日晚相关的私有化中国概念股再次暴跌。一位证券界人士分析原因时称, 这几个行业现在概念热于实际业务,融资圈钱不是不行,但去找VC,在股市会引发不稳定。这也就意味着涉及上述四个行业的中概股回归之路变得更加坎坷。那么,正在准备回归的企业究竟要何去何从呢?一方面,有专业人士认为,在政策收紧的情况下,部分中概股或新型类企业可能会放弃私有化,继续选择在海外上市。另一方面,高级金融学院(SAIF)金融学教授钱军也在媒体上表示,全球有众多企业是多地上市,因此中概股不一定要完全在美国退市,完全可以拆分一部分资产回A股上市。中国即使推进了注册制,仍与美国市场存在较大差距,美国是最规范、信息披露最完善、真正面向全球的深度市场。对于发展中国家企业而言,能在美国上市较长时间的基本是经得住考验的公司。知名经济博主向小田则提出一个比较极端的方案,将私有化的中概股转战新三板,7年时间内如无重大瑕疵可申请转板。在中概股回归的风波中,舆情反对的不是中概股回归,而是反对投机圈钱行为。毕竟,没有人会愿意为了几家企业的利益而买单,股民如此,政府亦如此

上一条:苹果澄清:iTunes将停止提供音乐下载报道不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