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少女淘ebay 篇三:ebay上的那些怀表
2017-10-06 125
本篇介绍怀表。纯粹入门,大神就请去国外的某坛或者某坛吧。
一.怀表怀表的基本介绍怀表,18/19世纪英国,以低调谨慎为名的绅士们把怀表当作随身物品中最值得拥有的东西,因为它可以悄悄的放在口袋里:只有自己知道它的价值,不必随时拿来炫耀,体现了绅士们低调的人生理念。怀表的链子一般挂在马甲上,表放在马甲的侧口袋里。淘金热的时候,怀表放在牛仔裤专门为怀表设计的小口袋里,表链挂在皮带上。一战之后腕表兴起,怀表没落,然后到现在,怀表已经不再是奢侈品,手工制表工匠们更多的都只做手表而非怀表,也没有人再记得牛仔裤的那个最小的小口袋是为了怀表而存在。当然还是有人在非常非常正式的场合(婚礼)佩戴怀表而不是手表,也有人因为觉得机械手表不适合拿来看时间(因为觉得机械表在手臂上不免碰撞东西,误差更大),日常上班就带怀表。
特征表外观分主要没表盖(open-face)和有表盖(hunter),有表盖里面还分双表盖(double-hunter),半开(half-hunter),还有可不可以透视(skeleton)等等,还有别的小众的比如表盖和表可以分离等等等等(= =|||词穷了。。。不会翻译这些。。)表的数字有阿拉伯数字的也有罗马数字的。
下面这个是half-hunter,不用打开表盖就大概能看。保护了表的表面,也因为不用平凡的打开而保护了表壳。外壳上是罗马数字。下图是可以透视(skeleton)的,没有表盖。能看到里面的结构,看时间的时候顺便欣赏里面的美丽。表面是阿拉伯数字。表芯有机械也有石英。机械表芯需要按时上发条,比较古老的使用钥匙上发条,后来是用旋柄(stem-winder),当然再后来有些是石英用电池的。时间设置的方式也分stem-set, level-set, pin-set三种,pin-set就是拽一下拉出来再调整时间。
需要用钥匙在背面上发条:表链表链分单表链(single albert),或者是双表链(double albert),表链的末端也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性装饰品。
单表链,表链的一段穿进扣子的孔里面。
单表链,表链的一段穿进扣子的孔里面= =,表放在口袋里。
双表链。但表链表链够长也可以这样弄~
双表链,单表链够长也可以这样弄。
使用方式表基本每天都要上一次发条,最好是早上上发条,先上发条再校准时间,因为机械表停摆之后重新开始前几秒是走的很慢的。每天上发条之后日积月累机械怀表误差会变大,所以想要误差保持在小于1分钟,一周要至少要校准一次以上。
入门品牌全新的怀表(英国区)比较喜欢Woodford,Greemwich还有JEANPIERRE,ROYALLONDON,Charles Hubert。国产的上海牌也不错而且非常便宜,对很多国人有特殊的价值。双面都有表盖的怀表比较好看,表运动的时候每一个部件基本都能看到,非常有趣。想看怀表的各个牌子种类可以看英国的PocketWatch这个网站,嗯,此网站好像不直接运送到中国,所以只有转运或者ebay。我是看麦哥掏出怀表才入的门~特此放个照片~~
古董和进阶基本比较历史悠久的手表厂商(浪琴,百达翡丽之类)一开始都做过(或者还在做)怀表,还有很多倒闭的优秀厂商的怀表一直被收藏者收藏,所以ebay上面经常能淘到古董。
比较常见的怀表品牌有Elgin, Hamilton,Waltham 等等。而且现在很多著名的表厂,在怀表的年代并不是风光的大厂(或者还没出世),所以如果想要买古董怀表还要多研究历史上曾经著名的牌子。
二.怀表的价值
想要正确的知道怀表的价值,熟悉各个公司的历史和表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怀表和服装品牌一样,品牌大多以建立者的名字为名,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设计师个人的老去和离开,或者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造就了品牌的沉浮。公司或被继承,或被出售给别人,或者是新的设计师加入,都会造成怀表功能,风格或质量上的变化。怀表各个零件的做工和用料也是让怀表价值变化的因素。
机芯
上面是手表的机芯,不是怀表的,仅供参考结构。
对于机芯技术方面的东西还不是非常了解,欢迎大家写文章补充。只知道如果是古董表的话,有黄金套筒(就是宝石外围的一圈),螺丝边缘有45度角,机芯的光泽(没打磨过的比较灰暗),甲板和齿轮是否有打磨的花纹或者是雕花,还有齿轮边缘等等部件的处理,这些技术难度高的部分,体现了制表人的手工艺和用心,决定了怀表的价值。特别是很多不拆开来就看不见的地方如果不做处理的话,基本就是取巧,走时精度会降低,怀表的价值也会降低。
详尽的机芯零部件入门(虽然是手表的)可以看这本书:Illustrated Glossary of Watch Parts想要细致的观察怀表的结构(或者修怀表)基本上用放大镜眼睛会看的舒服些,×10 ×20都可以。越是手工做的表,对齿轮边缘的打磨会更精致,机器制造的机械表会相对粗糙一些,当然不用放大镜也不是特别的看的出来。具体想修还得慢慢研究结构,不同品牌,不同年代的表的结构都不同,每个牌子的历史都能说出一大坨东西。有人偏好特殊的结构,有的人会买结构类似的表因为可以自由改装。
(各种各样的花纹)宝石
宝石的话,20世纪后(粗略)任何的机械表上都有宝石。红宝石和蓝宝石是最常见的,也有用钻石,石榴石,或者玻璃作为材料,20世纪以前有很多怀表一颗宝石也没有(当时大家还不知道可以用宝石来当材料),但这不影响收藏和把玩它们带来的乐趣。20世纪以前的表如果使用的是红宝石一般是天然的红宝石,之所以用他们是因为红宝石的硬度高,会让表走的更准,因为当年的红宝石和蓝宝石都是需要开采的,造就的它们稀缺性,所以如果是20世纪以前和初期的表尽量只在关键的部分才用红宝石,因为当时没有人造的,而且红宝石技术不完善,切割之后容易大小不一,黄金或者是黄铜的套筒的制作也需要高难度的技术,所以当时11个或者以上的红宝石只有在高端的怀表中才出现,当然当时为了迎合喜欢红宝石的风潮,很多低端的机械表芯上面会有很多石榴石作为装饰性宝石,所以也要注意鉴别。
20世纪中后期的红宝石多为人造,变得没有任何金钱上的价值,而且宝石没有瑕疵而且色泽也可以人工调整,套筒也只是装饰性作用了,特别是有人工红宝石之后,表上面的红宝石容易滥用,红宝石太多以至于很多看起来是功能性的,其实只是装饰性作用。当然,如果喜欢红宝石多的话,最高一块表可以有100颗红宝石。
总的来讲,古董怀表,没有宝石或者只有一颗红宝石,7-15颗宝石这两个区间都很值得收藏。
各种表芯中间不同的escapements(擒纵机)Escapements(擒纵机)是怀表中最关键也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保证指针的均速转动。表的很多部件都围绕着擒纵机来设计。
1.Fusee(均力圆锥轮) pocket watch
Fusee(均力圆锥轮) pocket watch, 16世纪开始就有的表芯,这个机芯,直到Escapement(擒纵机)出现之前,表芯一直是fusee的。Fusee可以保证无论发条的松紧,齿轮的转速一直是一样的。(背面侧面如上图,工作原理如下图)2.Verge escapement pocket watch(Jean – Fran?ois Lachis, Geneva, 1685)
3.Fusee verge pocket watch
有fusee也有verge,17世纪和18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这种设计。当时一块怀表价值昂贵,购买对象非常富裕,所以雕刻上面也比较下功夫。(William Bartram, London, ca. 1680)(Daniel Quare, London, ca. 1685)
顺带一提,当年还流行在表壳上涂珐琅的绘画,一般是和圣经故事相关的。那个时期很多表面也渐渐变的用开始用珐琅。(Pierre II Huaud, Geneva, 1675)4. Cylinder escapement (圆柱型擒纵机)怀表
1695年得到发明,1795年才得到完善。19世纪开始,英国的制表人越来越少的继续生产Fusee verge pocket watch,转向cylinder escapement(圆柱擒纵机),只有小厂还继续生产Fusee verge pocket watch。(Jean – Antoine Lépine, Paris, ca. 1780)
(Abraham – LouisBreguet, Paris No. 203, 1792,使用了红宝石的Cylinder escapement圆柱型擒纵机怀表。)(Abraham – Louis Breguet, Paris, No. 1498, 1806)
5.Lever escapement(叉瓦式擒纵机,又叫杠杆擒纵机)19世纪中叶的时候出现了Lever escapement(杠杆擒纵机),宝石也开始更多的被使用。现在基本所有机械表都是使用Lever escapement(杠杆擒纵机)。English lever(英式杠杆),和swiss lever——瑞士的瓦叉擒纵机设计上不是很一样,瑞士的瓦叉擒纵机比较像T字型。Escape wheel(就是那个轮子),瑞士的和英式的也不一样。因为瑞士的设计比英式的设计优秀,能让表走的更准,所以1900年以后基本上很少再有英式设计的擒纵机的表了。(Charles Frodsham, London, No. 7328, 1849)
除了这几种典型的escapement以外,几个过渡时期还有别的各种各样的发明设计,但都稀有,比如duplex escapements,detent (chronometer) escapements。购买的时候如果自己不能修,就最好不买需要清理干净的或者需要维修的表。但如果是稀有的设计,基本错过了就很难再见到了,所以还是赶快买下来吧~
微调(Adjustment)很多表有一个调节杠杆(regulator lever),对表运行的速度进行微调。很多怀表因为天天被带来带去,加上昼夜温度差等等,每天都会快几十秒,所以只要用这个调节杠杆让表走慢点就会减少走快的秒数。除此之外,微调的9个性质决定了微调的效果。包括温度,等时震荡(isochronism,均速震荡),和六方调教(机芯的上下左右前后)
机芯上面的信息1.标号
有些有名的厂家出产的后盖里面有序列号,机芯也有标号,这是因为很多怀表的表芯和表后盖是不同公司生产的,所以各自有标注,根据表芯的序列号可以查出表的年代和当年的产出量还有grade(年份早的工艺不如年份晚的精致,但是如果是当年工艺的巅峰,也会有很多收藏价值)。很多爱好者会自己在网上建某个品牌的数据库,供查询标号,比如点击这里:Pocket watch database。多谷歌一下,基本不是特别小众的牌子都能慢慢找到序列号相对应的生产年份。但是年代过早的就找不到系列号,不过大多都标有年份的。
(Pocket watch database比较专业,对几大品牌的各类表都有详尽的生产年份的信息。)2.Grades,型号和机芯的尺寸
有些表没有序列号但是有grade numbers和型号,所以可以用来查询表当年的产量(稀缺性),(不同品牌的爱好者会在不同的地方建立数据区,具体谷歌一下就能查到),不同的grade的机芯在设计上是不同的,尽管同品牌的有些机芯看起来相同,但是只要grade number不同,那两个机芯肯定有差异。尽管总体上来讲是grade越高,表的价值越高,但有些品牌的grade number和表的价值毫无联系,有些品牌的grade是名字不是数字,有些品牌的某一时期的表甚至没有grade,所以要自己根据某品牌的历史做研究。
机芯的尺寸通常用来描述机芯的大小用。也有的时候因为改装得原因,机芯和表壳的尺寸匹配就变得尤为重要,所以需要关心机芯的尺寸。不同国家使用不同的尺寸系统,不过所有的尺寸系统都是机芯越大,尺寸越大。点击这里看各个尺寸系统的转换,或者搜索:Watch Movement Measuring Systems。
当然还有很多好的老怀表没有型号,没有序列号,甚至连制表人,品牌名字也没有。这就靠自己判断了。
(比较特殊的机芯。)
3.证明信件(The date letter/papers)
很多比较好的表都有papers来说明表的基本信息:序列号之类的。表壳上面的信息表壳的钢印上面还会标注表壳的材质和纯度,如果是为了保值,想要怀表容易转手,买银或者金的就要关心一下是否有纯度的标志(下图是14K),每开的含金量为4.166%,乘以14等于58.324%。很多古老的怀表是没有表明这些纯度之类的文字,但因为被认为和金银餐具一样是金银器,所以上面盖有很多图案和字幕缩写的标记,也能提供很多信息,找出哪年什么地方生产的,或者是不是进口的,或者是谁赞助的或者金银的纯度大概是多少,比如925的印章,或者是狮子的图案表明了银的纯度。如下图红框框的左上角。这些印记有的时候不在表盖会在旋钮上面出现,还有在很多奇奇怪怪的角落里出现。不仔细看会以为是被磕到了。印记放大看:以瑞士举例,1880年之后的,女性头像代表18K金,松鼠代表14K金,等等,具体如下图。。20世纪之后标记又慢慢转变了,1995年之前的标记是这样的:除了纯度的印记之外,进口收税标记啊,认证检定标记啊,制造年代标记啊,制造者标记啊,七七八八一大堆,每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标志都大不相同,至少有几百种图案。如果写的话可以写很长很长,所以想要详细的看的话可以看这里,和这里,和这里.或者谷歌搜索:hallmarks on pocket watch,然后选择图片看。如果想要查看英国的标记的官方历史介绍的话看这里!!这个非常的全!!!!!!!这些纯度标记不但适用于表,其他餐具项链也都盖这样的印章的。如果每天都使用怀表,性价比高的镀铬(Chrome),或者不锈钢的壳子比较适合,如果是没表盖的怀表最好配有蓝宝石的表面,比较耐划。如果收藏用那表壳的材料就不限了,金银表壳,玻璃或者丙烯酸的表面都可以的。
其他常见的描述词汇movement:Movement指的是表机械背面被覆盖多少。
Full plate movement是全面覆盖;
Three-quarter plate movement是四分之三被覆盖;
Bridge movement,是很少的部分被覆盖。Bridge movement让齿轮啊擒纵机啊什么的暴露在外面,使得维修保养怀表更容易。(上面的是bridge movement。)
损坏的怀表怀表50%的乐趣来自拆表和改装的过程。ebay上面很多的古董便宜怀表需要自己修,或用来改装。如果表是完好的而且被商家修过的一般都卖的特别贵,而且有部分零件不一定是原装的了,当然,市面上大部分都还是原装的。如果是个人卖家出售,或者是表有一小部分是坏的就会特别便宜。不过越是稀有的表,零件出售的可能性越小,越不好修。所以要多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准备一套工具,慢慢修(如果不敢大拆用钢尺小心的拆后盖观察就好了)。功能越多的表越不好修,特别是日月表,闰年自动校准,附带星象图,还有自动换算时差的,表里面的零件太多,表又太贵重。
(复杂的表,下面的图片只是举例= =|||)功能越多表的机芯越复杂,所以一开始入门,可以买那些普通便宜的或者是坏了的古董怀表拆开来玩玩,里面的构造很有趣,看古董表的损坏程度也可以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坏(最容易坏的就是表镜,发条,然后机芯),拆下来的零件可以为以后买来的表做修复的备用,对保养也会比较上心。以后改装,比如换表盘换指针,或者是厉害的还可以用怀表表芯改造成手表,也会很有趣的。(损坏的怀表,表面有很多发丝一般的裂纹。指针也不行了。)花纹和雕刻很多机芯或者是表壳上有雕刻,自己下去研究也会非常有趣。国外也有很多卖怎么设计engraving字体和图案的书,看了之后会发现雕刻看起来还是蛮容易的。当然有些人是不怎么在乎雕刻更在乎机芯的。这个凭喜好。(成色好,雕刻精致的表。)总体来说,壳子越漂亮越容易高价转手。铁路计时器(RailRoad Pocket Watch)铁路计时器(railroader's watch),区别于绅士的怀表(gentleman's watch),是为了精确计时,不让火车相撞而存在的(大概)= =|||因为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被很多收藏爱好者所喜爱。铁路计时器大多是朴素的表面和表壳,机芯以精准为方向。(Zenith Extra RR 56 CPR Watch)
收藏方向有人以计时的准确度为收藏方向,高端的奔着参赛去了,有人以怀表的用料和设计,背景历史和是否罕见为收藏方向的,也有买来随便玩玩的,也有买来用的,都是可以的。YouTube上既有展示拍卖品的怀表的,也有男孩子如数家珍的拿出自己收藏的各式各样的老怀表,都很有趣。收藏是一个把博物馆搬进家里的过程,有代表性的,有趣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东西都是好的。
三.ebay购买的简单介绍基本进入表的类别,然后找怀表的类别,然后就可以开始筛选了:卖家的描述越详尽越好。当然有ebay上有很多年轻人卖自己继承来的怀表(爸爸或者是爷爷的),基本就不会展示表芯,描述也非常粗糙,有些专业商家的表因为有些小毛病,比如表面有暗裂纹,一般看不出来,所以价格会很低,但并不是捡便宜。
所以做功课非常重要,买与不买的拿捏也要自己判断了。至于其他购买判断方式,请读我的另一篇经验:文艺少女淘ebay 篇一:行走ebay必备进阶技能,或者是参考其他的文章。至于从竞价的角度来讲,一个品牌的信息曝光的越多,被低估的表的价格会慢慢变得越高。自己钻研的越多,越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表。
当然,更高级的表只在拍卖会出现,所以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的也就只能写写ebay的心得了w
(当然,本文所有内容其实我都是在胡扯~ 仅供参考)
写在最后的碎碎念(就是可以跳过不看的意思):
一直在计划9月底穷游半个月(没人愿意陪我当背包客,睡hostel,孤独啊),天天都在规划路线,刷超低价火车票。始终没能把本系列的文章按时吐出来,拖到连小编都催我这个拖延症患者:“如果还有要写的就赶快把吐文章出来!你看看截止日期就要到了!”我才磨磨蹭蹭的开始敲字,弄的和赶作业一样= =|||在eBay上买的东西基本都是按需购买,对古董小玩意的爱好也是因为读了些罗马史和Stoicsim的人文杂书才顺便培养起来,所以算不上会玩,也谈不上了解很多,在第一篇文章夸下诸多海口,等到我想写这份经验的时候,望望大神们,感觉自己犹如站在大山底一般渺小而没有眼界 ——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
日积月累,知道些许零碎的信息,所以把我知道的都写在此,就当抛砖引玉,望诸位大神多多来SMZDM写文指正延伸。毕竟,我只是半瓶水,顶多写些入门的东西,如果看到不够有深度的地方还请多多补充和海涵。
然后,我又写长了。。。如果看不完还不收藏的话,哼哼哼,我哭给你看( ▼-▼ )!!
参考资料:vergefusee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