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的活国宝 - 日本陶瓷品牌"朝日烧"
2016-07-25 1180
朝日烧创立于日本茶叶栽培最著名的宇治镇,陶烧已在本地松林家族传承15代近400年的历史。朝日工坊的创始者Tosaku(陶作)当时替贵族、将军、茶艺大师製作抹茶专用的茶碗。朝日瓷器的特点为其清透、釉料半透明调性也成为朝日瓷器的商标釉料色与配方,陶土与瓷器皆採传承数十年的柴烧窑製成。
朝日烧是日本的第一间烙有独家印记的工坊,历代有他们的专属印章来区分作品,每当我们在成品上按下“朝日”印记,自豪感油然而生。目前朝日烧第15代松林豊斎传人专用的“朝日”两字印记与京都乐烧的”乐”字印记是全日本唯二两家由Takamado-no-miya(高円宫)皇室赠与印记的陶艺工坊。 初代的陶器制品是按照和千利休与古田织部同水准茶人小掘远州的审美意识制成的茶碗。在那之后,朝日烧深受广大贵族、大名、茶人所喜爱,被称为远州七窑。
在160年前的八代长兵卫时代,不仅烧制抹茶茶碗,还烧制当时的新茶文化煎茶的茶器。
不仅可以烧制陶器的茶碗,还可以烧制瓷器的茶碗,以卓越的传统技术通过传统的旋床手工制成优美的造型。
美丽的釉药也是其他茶器所望尘莫及的。
特别是朝日烧的辰砂釉其优美和完成度的高度,被称为日本最高峰的茶器。 朝日焼十五世窯元松林豊斎
生于1950年。
继承朝日烧的传统技术和审美意识,伴随着现代茶器的进步,将茶器制造传承下去。
朝日烧的使命
在许多国家茶被作为非常重要的饮品。人们享受着茶所带来的优雅时光。
特别是日本人创造了蕴涵禅蕴的精神文化茶道,日本人对茶和茶具拥有特别的感情,且非常重视。
继承日本人的这种对茶的喜爱,烧制出使人与茶的共处时光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茶器正是朝日烧的使命。
工艺: 成品欣赏:
-
日本三次元口罩PK美国3M口罩,哪个更好?
防雾霾刻不容缓!原先一直用的是3M口罩,据说也是国内容易买到正品、比较靠谱的口罩。 3M口罩虽说大小、质地有区别,但是大同小异,都有一副异常立体的尊容,与其说是口罩,不如说更像防毒面罩。 内侧是这样,过滤阀口做得比较专业。 3M口罩最大的好处是全封闭的纯立体空间构造,边沿与面部贴合得比较紧密,防止雾霾进入口鼻。但是密度较高,厚实质地让人呼吸不畅,如果赶急行动过快,感觉快要呼吸不过来。而且戴着也比较笨重。 还有一个缺陷就是,因为要负担较重的口罩主体,耳绳设计得比较坚韧厚实,戴久了比较勒人,舒适感不是那么好。 有没有隔离效果比3M不相上下甚至更好,呼吸更顺畅,耳绳更轻柔,戴上更轻松的口罩呢? 几乎用遍了全球口碑比较好的口罩,喜欢花粉过敏的岛国三次元口罩,体现了霓虹国精巧细致的造物情怀,连“三次元”这个名字都充满卡通情调,让从小看日漫长大的我十分受用,但更让人神往的是它的质地与功用,确实更符合东亚人民的国情。 三次元口罩全家福,从左至右依次为:高密度口罩(普通版)、快适构造口罩(普通版)、高密度口罩(略小女生版)、快适构造口罩(略小女生版)、快适构造口罩(略小女生特别版)、高密度口罩(儿童版),均为5枚装。 六款口罩隔离与防护属性都一样,可以与风靡一时的N95口罩相比,N95能阻隔空气中95%的直径小于0.0003mm的颗粒物,而三次元能阻隔空气中99%的直径小于0.0001的颗粒物。 先来看看高密度口罩,从左至右依次为普通版、略小女生版、儿童版。 三者质地、构造、功能一样,厚度均不超过5毫米,只是根据年龄大小而体现了脸型和尺寸的差异,让少女、小孩戴口罩更合适、舒服。 在日本,几乎每款产品都有分年龄层设计,比较人性化。 口罩触摸起来比较柔软,本体过滤身由聚丙烯、聚酯纤维、聚乙烯构成,挂耳部分由聚酯纤维、聚氨基甲酸酯构成,质感还是可以的。 每款口罩上方均有树脂鼻梁条,更加贴合鼻型,避免产生空隙,导致有害物质侵入;同时使呼出的空气不会漏出,即使戴着眼镜,也不会导致眼镜起雾。树脂材质的一个最大特性就是轻巧,不会给鼻梁过多重量而导致不舒服。 口罩的罩体采用了层叠设计,拉开后配合塑形软条,马上可以形成立体状,而不像棉纱口罩,使用时还是平面,无法与面部良好贴合。 柔软型耳绳,非常柔软且弹性充足,长时间佩戴也不会造成耳部疼痛。 接下来是快适构造口罩,从左至右依次是普通版、略小女生版、略小女生特别版。 三次元口罩正面均有KOWA标识,字母正面朝外为正确的佩戴方式。 三款除了尺寸不同,区别不大,略小女生版层叠部分呈现粉红色,略小女生特别版层叠部分只是单纯的白色,主要针对的是个人喜好。 快适构造型与高密度型在质地、构造和功能上区别不大,最大的区别在于更加轻薄,厚度均不超过3毫米。如果更加轻薄,按理说防雾霾、细菌的功能 应该会弱一点吧。 从上到下依次是高密度普通版、快适构造普通版。 迎着阳光对照,上面的高密度型的阴影,比下面的快适构造更多,表明更加厚密。 两款分别佩戴了一下。 先是高密度普通型。戴上后还是比较舒服的,尤其是耳绳很轻柔,几乎无感。整体上感觉比较轻省,据说新型立体结构均采用了双Ω加工,保证嘴部与口罩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呼吸顺畅,说话也很方便。 高密度无间隙,如同强力附着过滤器,空气中的PM2.5、病毒等PEE99%以上可以被切割性过滤。说明书上说的口罩横向结构贴合面部曲线,防止口罩两侧产生缝隙,在我这里没实现,可能是我脸比较大、下颌骨比较宽大吧,不知道脸小的戴上会不会也这样。 再来看看快适构造普通版,可能因为比高密度普通版更轻薄,佩戴的感觉接近棉纱口罩,很轻薄,呼吸更加畅快,无憋气感。鼻梁和下巴处的贴合很好,脸颊两侧,舒适度超高哦! 就个人而言,如果在雾霾不那么重的天气里,优先选择快适构造普通版;但是雾霾很重的天气,即便不是那么舒服,还是佩戴高密度普通版更保险一点;如果是重度雾霾又要外出,只好求助于3M的防堵罩了。
-
比活性炭强100倍的除臭盒 - 日本汉方生物纤维强力除臭盒
臭味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冰箱、橱柜、汽车、收纳空间、鞋架、垃圾桶、厕所,这些容易滋生异味的地方,都需要除臭。提到除臭,大多数人往往立马会想到空气清新剂之类的东东。 之前也用过不少,但是有不少科学研究文章表明,清新剂、芬香剂这些所谓的除臭剂,本身也含有人工化学物质,只能短时间掩盖臭味,实际上没有除臭功能,而且这些东西放久了之后,本身会产生臭味,除臭效果不太理想。 前不久到日本旅游,在一户民居住了大约一个星期,发现他家很多容易产生臭味的地方都贴着这个东东,我不懂日文,但是依据上面仅能认识的中文:“消臭”、“怪力臭”,还有“爱车内”、“化妆台”、“冷藏柜”等判断,应该是除臭盒。 而且令人惊讶的是,贴着它的地方,包括厕所,真的没什么臭味,也没有清新剂之类的人工香味,让人感觉很除臭、很好用的样子。当时就想带几个回来的,但是后来行程匆忙,竟然忘了。 回国后,又感觉臭味多多的了,信手在各海淘网站上搜搜,凭着记忆中的“怪力”、“消臭”、“汉方研究所”等碎片文字,居然找到了,真有如获至宝的感觉。 “日本汉方研究所”这个名字或许大家都没听说过,在日本据说还是小有名气的,他家以“自然派”为宗旨,使用“自然派素材”,专门研制厨房用的天然产品,研制开发多种深受主妇们青睐的天然、健康、安全、环保的厨房用品,适合各年龄层使用。 至于它的除臭原理,主要是使用了信州大学纺织纤维学院开发的“消臭纤维",配合研究所独家开发的金属酞菁诱导体,以及可食用酵素精研而成,从而达到“怪力”抑菌除臭的效果,确保使用安全无毒,无气味。 这款由生物纤维制成的除臭盒,高活性酵素,可分解纤维恶臭物质,除臭力是活性炭的100倍,健康、安全、环保,据说可以高效除臭,长期抑菌,消臭迅速,一贴即可,想除哪里就贴哪里。 使用方法也很简便,取出产品,撕去贴纸,粘贴在除臭处即可。 厨房的水槽暗箱,因为经常有清洁用水经过,时间长了会生臭,可以贴放。 橱柜碗槽,因为碗盘经常要盛放各种菜肴,还要用清洁剂清洗,因此也可以贴放一个。 橱柜放各种佐料的地方,本来就气味厚重,可以贴一个。 冰箱门柜,放一个。 冰箱内壁更要放了。 可以看到,娇小的身量,便利的贴合,使它能适用于任何环境,车子、垃圾桶、厕所、鞋架、收纳柜、衣柜等地方都能使用,而且使用期限为1年,也不会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