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中国外贸“超美”:结构转型已箭在弦上

就在各地喜气洋洋,暖意融融,辞旧迎新喜迎农历蛇年之际。一个有关于“中国外贸总额首次超美”的意外之喜,再次证明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同时也令我们在这个喜迎新春之际,能更好的思索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一后,如何“稳住第一、保持第一”已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贸易统计显示: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美国去年的商品贸易总额较前一年增加了3.5%,达到38628.59亿美元。中国则为38667亿美元,中国已经小幅超越美国几十亿美元。对于这个成绩,中国自不必讳言。毫不夸张地说,取得这个成绩与中国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密切相关,没有1978年以来的经济改革就不会有中国经济取得世界第二,中国外贸总量超美的辉煌成绩。但是,在我们对中国所取得成绩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中国外贸高速发展后的方向做出一些梳理,因为一个国家产品竞争力所带来的外贸总额,是建立在质量和竞争力这两个因素上的。如果中国未来不能成功完成结构质量转型,“中国制造”的美誉及未来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会大打折扣。有统计显示:从贸易方式上看,中国制造有50%以上是加工贸易,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国际标准生产的;从出口主体来说,有58%以上的产品是由外资企业出口的。显然,中国外贸虽然规模庞大,既有“近忧”也有“远虑”。对此,提升外贸商品质量,优化外贸商品结构,成为中国对外贸易跃居世界第一后的新选择。从目前来看,结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从短期看,虽然中国外贸总额已经复苏,但全球经济及世界市场仍不甚明朗,尤其是世界经济一旦遭遇风吹草动,中国外贸必然遭受挤压,而且中国目前还面临内需占比低及汇率、成本日趋恶化等影响。而从长期来看,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但随着外贸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外贸发展方式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不断显露,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效益问题日益凸显。此外,面对制造业加快转移升级、劳动力环境变化、融资成本上升等复杂等矛盾局面。企业和有关部门还将面对进一步加大“走出去”的步伐。显然,目前的中国经贸发展方式面临巨大挑战,未来的外贸发展必须要由现在的“千军万马”型向“精兵强将”型转变。而产品单一、缺乏议价能力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这将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贸易市场竞争格局加剧的客观现实。而且,未来中国外贸企业的产品链和产业链必然进一步“拉长”而接近当前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显然,制造业企业从自身需求出发,以多种方式进军物流、零售、形象推广将成为潮流。总之,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需要更加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这需要更加注重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的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出口商品。诚然,中国经济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立足现实肯定当前来之不易的成功,又要看到应对当前仍然较困难的国内、国际经济局面,这就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考验所在。相信,如果我国外贸发展方式重点能在结构、质量、技术、标准上进行转型成功,未来不但中国外贸总量还行会有很大提升,而且中国经济将成功完成飞跃而长期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相关阅读:2013在线外贸市场预测:内外融合服务为王1月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8.1%外媒称中国外贸总额首超美国成第一

上一条:多晶硅“双反”初裁结果或明日公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