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加工贸易企业或借电商转型

5.28平方公里是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规划总面积,而这里一年的海关进出口监管额却超过了10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我国进出口面临重重压力,但苏州工业园的进出口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综保办常务副主任孙扬澄认为,这与综合保税区的特殊政策密不可分。政策,还是政策根据国务院批复,综合保税区“有关税收、外汇政策将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的有关规定执行。海关比照保税港区的监管办法对其实施监管”。这意味着综合保税区除享受“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交易免税”的政策外,还适用各项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可以充分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拓展相关功能。目前,综合保税区内可以从事的业务包括:存储进出口货物和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对外贸易,包括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经海关批准的其他业务。由于政策的优惠,综合保税区成为众多加工贸易、物流企业的聚集地。据统计,目前,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共有注册企业205家,其中生产企业108家,物流企业39家,贸易公司56家,其他企业2家。该区域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精密机械制造基地和电子产品集散中心。孙扬澄坦言,正是有了相关的政策,综合保税区内的加工贸易企业得以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更为从容。“比如,保税加工企业可以延伸设立区域研发中心、设立配送中心;再比如,保税贸易企业可以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服务于国内市场。”孙扬澄认为,按照现行政策,综合保税区完全可以开展离岸贸易,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之前有日本企业在中国采购,然后把产品集中运到日本,再进行销售。其实综合保税区内的仓储费用要远远低于日本。如果我们争取让他设在综合保税区内,其实就等于在保税区内完成了离岸贸易,这可是绿色GDP啊!”不过让孙扬澄纠结的也是政策。“综合保税区的各项政策出自各部委,缺乏更高层级的制度设计,这让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出现困难。这么多年来,保税区外的政策变化很快,但保税区内的政策突破不够,区内区外的政策距离正在缩小。”电商,能否搭车谈到综合保税区内的加工贸易企业如何转型升级?“电子商务!”孙扬澄脱口而出。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在林林总总的电商模式中,孙扬澄看中了代购市场。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已达240亿元,预计2012年全年将达480亿元。“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购买国际产品,如果电商企业设立在保税区内,就可以享受到保税仓储和物流的条件,还可以享受保税区内的通关服务。这可比区外政策优惠多了。”其实,综合保税区的设立主要是服务于加工贸易的,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保税区内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尽管销往国外,但最终的消费者往往是许多中国人。目前,国家政策对于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内销给予鼓励,保税区内的加工贸易企业也可以进行贸易,只要监管到位,区内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线边库”,从单纯加工生产商变身成为分拨商,参与供应链管理是完全有可能的。“既然综合保税区集聚了生产要素,服务于国内外市场,就完全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孙扬澄认为,一旦综合保税区内的制造企业具备了贸易功能,就会带动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汇聚,这对当地经济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目前海外代购是不进入进出口统计的。如果综合保税区可以吸引到电商进入,在此设立仓储、物流、分拨中心,这些进出口是计入海关进出口统计的,这也可为当地的外贸数据再添一笔。相关阅读:加工贸易利润低受争议外贸增速趋升东盟继续为最大贸易伙伴

上一条:跨境电商半年考:英国“脱欧”引发短暂狂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