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人民币贬值 哪种跨境电商模式不害怕?

人民币贬值使跨境电商措手不及面对大规模内需放缓、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进口压力,有没有真正适合长久发展的跨境电商模式?现阶段,类似洋码头那种具有平台化特征、以海外直邮为主兼有保税仓补充的模式,更适合市场需求。就像被泼了一头凉水,半月来,曾经火爆异常的跨境电商(进口),声量忽然冷却下来。直接原因或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有关:8月1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贬值逾1000个基点,当日贬值1.85%,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贬幅。之后三天累计贬值4.6%。这意味着,中国进出口政策风向已变,出口将强化,进口将遭受抑制。那些缺乏根基、纯粹制造概念的跨境电商有些措手不及。即便是供应链基础较好的企业,也面临巨大考验。汇率变化会产生系列成本,将导致同质化竞争的跨境电商生存艰难,整个行业或步入整合周期。一个听上去如此高大上的行业,面对人民币贬值,也有生存压力?一种新兴的跨境贸易形式,会受阻于人民币汇率吗?那要看这种新兴的商业形式的差异化了。现有的跨境电商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自营模式;二是平台模式。它们的发货方式,通常包括保税仓与海外直邮。其中,自营类跨境电商多选择保税进口方式。比如京东、蜜淘、亚马逊、网易考拉海购等;而平台类跨境电商,则以直邮为主+部分保税进口为主。比如本土劲头十足的洋码头等。不同的模式会形成不同的消费体验与成本差异。譬如保税进口模式,它适合那种标准化、库存深、大批量的商品品类。通常,这类商品价格有一定价格优势,规模能摊薄部分价格与部分运费成本。而洋码头等直邮型为主的平台电商,则侧重小量多样,品类丰富,弹性供应。这与人民币贬值直接相关吗?当然了。蜜淘这类大批量、深库存的自营、保税仓模式,会导致出现这种尴尬:品类有限,同行之间产品高度同质化。不但难以满足个性、高品质需求,还会产生激烈的价格战,冲抵商品价格优势。当汇率变化反映在大批量商品上时,压力就会放大。而且,自营、保税仓模式不是一种C2B驱动的模式,C端很难发力。如果遭遇消费不力,整个服务链条,会累积沉淀资金、商品折损、存储成本等风险。中国消费不力已经呈现出来。反映在制造业领域,就是开工与采购经理指数明显下降。上周财新PMI数据,对资本市场的冲击,不亚于GDP增长放缓。内需消费拉动不力,人民币贬值,中国一般贸易进口遭遇阻力。自营、保税仓服务模式,某种程度上有着类似一般进口贸易的压力:进口量较大,汇率变动会成倍放大对单个商品价格的影响,最终体现为商品价格的上浮。传导到供应端,会弱化上游的议价权。在保税模式价格战仍是主流竞争趋势的背景下,商家或平台的毛利率会受到较大影响,差价很容易转嫁到买方。12下一页

上一条:上海自贸区智利馆已签约 超50家企业进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