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论文:知识转移对电子商务创新联盟能力影响研究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据知识转移特征和知识转移机制,研究电子商务创新联盟能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联盟主体能力对知识转移效果影响作用正向显著,联盟异质性对知识转移效果作用负向显著,知识转移的特性对电子商务创新联盟知识转移效果影响作用正向显著,知识转移效果对联盟企业创新能力影响作用正向显著,合作机制对联盟企业创新能力影响作用正向显著。知识转移是电子商务创新联盟提高联盟能力的最佳方式。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工业经济前期的劳动力和后期的资本,上升为主体生产资料和创新的核心资源。企业是结合所有知识的特殊群体,个体企业知识是异质的和独特的,由于技术知识具有差异性特征,因此,企业对知识的不断更新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动力。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知识管理是在企业管理架构上,结合IT应用系统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模式,因此,知识管理是适应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最佳管理模式。知识管理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就是知识转移,通过电子商务创新联盟,企业间的知识转移能够促进创新联盟企业内外知识的流动、共享,同时把个体知识转变成公共知识。电子商务创新联盟的竞争优势依赖于创新联盟能力的培养,创新联盟能力可以拓展企业的战略视野,确保联盟知识的演化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知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据知识转移特征和知识转移机制,研究电子商务创新联盟能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电子商务创新联盟能力研究视角及内涵  1.电子商务创新联盟能力研究视角。基于经济学的框架,人们对知识的研究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演进经济学,运用不同研究视角对知识转移进行了深入研究。哈耶克(1937)提出知识源如同劳动分工一样,也存在知识分工问题[1]。但是,在古典经济学中资本是作为一种稀少要素,知识则呈现出低附加值特征。罗默(1990)在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的互补性和时间的互补性特征,并建立了“知识经济学”。后来在知识性质的理解下,经济学家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以及主体的激励方式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2]。  由此,新的经济理论产生了演进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对知识的性质、知识创新机制提出了更加细致的理论体系。对知识性质的理解:一是要素复杂与知识流动特殊共同导致知识创新的特殊性,转移知识具有高风险的特性,因此知识创新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的机制;二是知识转移的不可逆性,知识转移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进行的,一旦离开了这个时空,其转移的知识存量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存在着知识的异质性;三是知识难表达性,由于语言的抽象性和局限性,存在一种难于表达的知识,这种知识就是隐性知识。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不能用数字、公式、语言和法则对手段进行表达,隐性知识是难以直接通过市场交易来进行,完全合约机制的设计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现实性,究其原因就是隐性知识的不可编码性,如何把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表述的显性知识更为关键。对于知识创新机制的理解:1987年弗里曼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概念,后来在伦德瓦尔等人的发展下形成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创新是一种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创新主体是一个系统,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组成的复合体。知识创新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一系列的环境条件[3]。本文所提出的电子商务创新联盟就被认为是这种一类团体,知识转移在联盟内部形成的知识外溢需要一定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互补性机制的辅助,这种机制的帮助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竞争优势。  2.电子商务创新联盟能力的内涵。电子商务创新联盟主要是由两个以上的实体独立机构为了向市场迅速提供产品在固定的时间内结成联盟,主要是指技术互换或者技术转让所组织的电子商务创新联盟。电子商务创新联盟是网络化组织,它不同于一般联盟的组织形式,其依托的运行基础来自于信息网络的构建。电子商务创新联盟的组织形态更为灵活,它可以随买家的需求及交易市场改变而发生变化。  二、知识转移对电子商务创新联盟能力影响模型构建  1.知识转移与创新联盟能力的关系。联盟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动态能力,通过知识转移可以使组织拥有联盟能力。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电子商务创新联盟企业间不断进行知识转移、分享和整合这一系列过程使联盟能力得以提高。根据动态能力的观点,如果组织无法持续更新现有的能力,这些能力必然成为刚性能力。因此,组织需要不断的知识积累以及传播,进而持续更新联盟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2.影响路径构建。电子商务联盟中的知识转移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因素之间互相作用,相互联系。知识转移的过程就是电子商务创新联盟吸收和整合联盟知识的过程。Szulanski提出,知识转移的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初始阶段(知识源形成)——执行阶段(建立渠道)——调整阶段(接受知识)——整合阶段(知识获取)。本文在Szulanski知识转移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知识转移过程和影响因素作为基础,拓展了电子商务创新联盟知识影响路径模型(如文后图所示)。本模型由四部分组成:知识源、知识转移效果、创新联盟能力和合作机制。  三、模型影响机理分析  1.电子商务创新联盟主体能力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受联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直接影响,面对不同的知识转移情境,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当双方转移意愿高并且合作信任感强时,双方就愿意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共同促进转移通道的构建。同时,双方的转移意愿也会促进知识接收方和传递方的传递,而且在传递过程中知识更加透明化,也会增加知识共享机会。因此,在知识传递过程中,较高意愿能够降低组织对知识转移的监督费用,促进两方的知识转移效果,提高知识转移能力。Szulanski把知识传递者进行有效知识转移能力定义为发送扩散能力;知识接收方有效接受知识能力定义为保存知识能力。Cohen和Levinthal指出,企业原先具有的知识水平如果与转移的知识相似程度有很大关系,那么企业吸收能力就能增强。  知识存量体现出组织现有的知识内容和结构。Gersick和Hackman(1990)认为,组织中知识存量与组织后期知识所得及其应用中的数量成正比。所以,电子商务企业间知识积累量越多,表示其获取吸收知识的能力越强。当企业知识存量足够大时,就可以促进企业间的知识交流,知识共享流越强,电子商务联盟内部的学习机制越完善。Santoro和Saparito认为,信任关系有利于缓解双方合作中对潜在机会主义的恐惧,增加了知识转移行为的可预测性,减少了“搭便车”行为,降低了道德风险。信任使组织倾向于认同从对方获取知识是准确、重要而且有价值的,有助于较短时间内,电子商务创新联盟内部的企业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联盟主体能力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联盟异质性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组织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指电子商务联盟成员在组织文化、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其中,不同的企业文化、组织形式都会影响联盟成员间的知识转移。基于文献归纳,本部分联盟异质性包括三个因素,分别为地理距离、组织差异、知识距离。联盟间知识距离的含义是知识双方转移过程中知识的相似性,转移的知识越相近,表明知识距离越近。电子商务创新联盟中,联盟成员由于创新要求,经常会与不同技术能力的企业形成联盟。Haemel指出,当知识转移的双方知识差距较小时,其内部的学习欲望较强,此时转移的接受方可以把接收到的知识进行重新编制从而促进吸收。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联盟异质性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3.知识特性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Minbaeva(2007)认为,知识的特性是隐性、复杂、独特以及不易获取性;Chinholin(2008)认为,知识特性显著因素是因果模糊性和知识有效性;Zander和Kogut认为,知识特性包括知识可编码性和嵌入性;Galbaaith(1990)的观点是,可嵌入的知识的复杂性较低,其更加便于知识转移。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知识可嵌性程度对组织运行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对组织内部运行的规则和关系也有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知识转移特性对联盟知识转移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知识转移效果对联盟创新能力的影响。知识转移的过程是电子商务创新联盟企业能力的积累,联盟内部知识转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联盟企业创新能力积累的程度。Burgelman认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系统、管理能力和企业的价值观。本文认为,作为技术交换的电子商务创新联盟,其创新能力包括企业间的技术知识、新创产品能力以及工艺改造能力、管理创新能力。Iansiti和West认为,在产业竞争中,知识汇总和融合能够满足组织不断地追求技术创新的要求,而且知识融合效果突出的企业,创新效率就越高,新创产品数量就越多。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知识的整合,知识的整合会促进产品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知识转移的效果越好,越有利于电子商务创新联盟能力的提高。电子商务企业技术创新强调知识转移是属于新知识的创造,其转移的内容和程度越高,企业技术集成程度越高。联盟组织中的创新能力不仅是靠企业内部知识,外部学习也很必要。其中,外部学习即是在联盟内部各个组织之间的学习和知识交流,当联盟内部某一个成员拥有的技术对电子商务联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自然会被联盟吸收。所以,联盟中知识转移效果越顺畅,联盟的创新能力越强。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知识转移效果对电子商务联盟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5.合作机制对联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联盟创新过程中,联盟伙伴在知识、关系、组织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联盟内部冲突。Young对跨国公司的分析表明,合作创新的冲突程度是影响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联盟的合作过程中必然要找到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或方法,才能保证知识转移的成功。联盟的合作中,调整冲突的方法:一是建立创新联盟严格的规章制度;二是创造适宜的创新联盟合作环境。Nelson和Winter认为,知识转移活动发生后,仍然需要双方持续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而此时建立知识转移合作机制是不可缺少的步骤,有效的合作机制能加速知识转移的进行。联盟的交易机制是以督促和激励为基石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法律规范来制约成员间的知识交换,可以杜绝交换产生的不确定性[4]。联盟间的关系机制是,通过建立良好的交换氛围来治理组织,这里的关系机制主要着重在联盟间的合作关系。知识转移是交换行为中的较高境界,联盟需要建立舒适的合作氛围、和谐的信任环境,建立此关系渠道,知识便可无障碍转移。  学习理论认为,组织要通过与其他组织合作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一个运作良好的关系机制能够有效地维系联盟双方的合作关系,有助于知识的存储和应用。这种合作机制不仅可以使知识员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使双方的合作关系得以完善,提高组织的创新动机,推动组织的创新能力。胡晶(2014)认为,联盟企业如果在知识转移阶段能够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就能够使联盟的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提高[5]。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合作机制对联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结论  本文以知识经济视角系统研究了知识转移与电子商务创新联盟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是电子商务创新联盟提高联盟能力的最佳方式。联盟主体能力对知识转移效果影响作用正向显著,联盟异质性对知识转移效果作用负向显著,知识转移的特性对电子商务创新联盟知识转移效果影响作用正向显著,知识转移效果对联盟企业创新能力影响作用正向显著,合作机制对联盟企业创新能力影响作用正向显著。影响机理模型揭示出知识转移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协同的过程,依据动态能力理论观点,Simonin(1997)把动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运作过程、提升过程和协同过程。 (1)运作过程。联盟的运作过程是整合联盟目前现有的资源体系(联盟异质性和知识特性),它是提升过程的前提。 (2)提升过程。此过程是知识流动和转化的过程,这种过程会产生一系列新的想法、知识和改变固有的知识框架,从而实现惯例的创新。从转移效果到联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转化过程的提升过程,因为在这一过程中知识资源得到了质的改变:一是通过知识转移使知识吸收方学习和更新了现有知识;二是联盟通过知识吸收整合创新出新的惯例;三是新的惯例的产生推动了联盟能力的提高。 (3)协同过程。这一过程用来整合和协同联盟企业间的知识转移活动。合作机制作为协同过程的主要因素可以对运作过程和提升过程提供学习和运作的保障,三个过程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来源:学习与探索 文/董媛媛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熊比特约.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9-90.  [2]汪丁丁.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互的经济学[J].经济研究,1997(6):70-72.  [3]叶建亮.知识溢出与企业集群[J].经济科学,2001(3):24-25.  [4]毕红毅,时英.中国跨国公司成长条件和成长路径[J].理论学刊,2013,(12):49.  [5]胡晶.网络经济安全及其管理对策[J].学术交流,2014,(4):136.

上一条:【融资事件】家修B2B速家修获千万元天使融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