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浅析:阿里巴巴IPO悖论待解

阿里巴巴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与股东的开放心态分不开,放手让你管理层去干,甚至完全信任马云这个人,股东不对公司经营指手画脚,保持公司战略的平稳和连续。不管闹出多么大纰漏,股东始终是站在管理层和马云一边的,因为IPO的诱人前景,就在眼前。  在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股东对于控制权是没什么兴趣的,投资的目的是从中获得收益,而非控制一家公司。换一批人去干阿里巴巴,与现在这批人干出来的成绩不一定会有什么差别,股东并不在意谁在那个位置上干,在意的是能不能给他们赚到更多钱。  而对于创业者来说,控制权却无比重要,因为这不仅是马云个人的问题,更是阿里巴巴全体的问题。公司的控制权,两个核心是人事权和财权,浅显地说吧,马云会有自己的子弟兵,子弟兵会安排自己人为主的中层,那些中层会安排自己下面的人。这是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马云离开时多少人担惊受怕,对前途有了悲观看法,但马云说孩子们放心吧,都安排好了,这才稳定了那些躁动的心。控制权,哪里是马云一个人的事情呢,就算他淡泊了想守着几十亿美金过小日子,兄弟们也不答应,兄弟们的亲朋好友不答应,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更不答应。这种状况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控制权连着你我他,马云努力造福大家。  创始人当小股东却拥有优先投票权以控制公司,在商业逻辑上是成立的,事实上当前也确实有不少公司都是采取这样的架构,马云等不放控制权,从道理上讲也确实没什么问题。但在马云集团和股东之间,已经就阿里巴巴IPO的价格达成了一个共识,形成了一个心证,即要干出千亿美元市值,否则不管从哪个方面都无法交代,牛已经吹出去了,股东也当真了,雅虎还在眼巴巴等着套现。对于IPO价格的共识,甚至许多毫不相干的围观者包括媒体也被感染了,千亿美元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这里面存在一个悖论,股东们对控制权不那么感兴趣的原因在于,马云集团为了他们极度看重的公司控制权,对股东们一定会有某种市值上的承诺,这是关键。而为了实现这个承诺,马云集团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去把IPO市值抬高,这是控制权不至于旁落的物质基础。要抬高IPO估值,目前看赴港上市为最佳,阿里巴巴在大中华区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获得高PE并非不可能。  但是,香港股市不允许双层股权方案与合伙人方案,因为监管层认为这会损害小股东利益。而马云集团所提出的这两套方案,其具体形态就是根据合伙人数量而非股份份额提名董事会成员,并为管理层发行B类股票,每一股B类股票拥有10股普通股投票权。这样一来,管理层虽然股份占小头,却不但能提名董事会成员,还可以根据优先投票权任命董事会成员,从而达到以不足11%的股权份额,控制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目的,但马云集团提出的方案,大股东默认,小股东没意见,香港证监会却不干。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一些典故,阐述一下香港监管机构为什么不可能为了几个GDP而对阿里巴巴法外施恩。香港回归前几年,占香港股市12%市值的怡和洋行,对香港证监会提出了上市豁免等一系列使其享受特殊待遇的要求,否则将会迁移上市地。怡和的历史不必多说了,大公司,先有怡和才有香港,当时在香港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终香港证监会拒绝了怡和的要求,怡和在1994年之前将上市地迁往伦敦和新加坡,成为97之前逃离香港的最大资本,当然怡和这一迁移行动也使其损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值。说句题外话,怡和也是交叉持股的高手,管理层以极少股份控制了庞大的资产。  重温了怡和的历史后,可以思考一下,阿里巴巴到底有什么比怡和更强的重要性,可以使得香港政府在总体经济环境比1994年好很多的情况下,同意阿里巴巴的要求呢?仅仅是因为阿里巴巴今后会基本取代传统商业的“美好愿景”,就会使得港府置坚守多年的规则和秩序而不顾吗?商业资本挑战政府权威,从未有过获胜的历史,本质上这两者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  不过话说回来,阿里巴巴的管理层控制权问题,在纳斯达克市场则完全不是问题,美股中有很多类似股权架构的公司,运行良好。但冲突在于,美股目前的情形,根本给不出阿里巴巴想要的市值。美国人可以允许亚马逊十几年不赚什么钱,却给其将近1500亿美元的市值,因为亚马逊就在美国人身边,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充分。主要业务在中国的阿里巴巴,对美国人而言就陌生多了,指望他们花大钱去买,很不现实。  阿里巴巴目前面临的情况是,去香港可能有高估值,但管理层会失去控制权,去美国可以保证管理层的控制权,获得高估值的机会却不大。当然,阿里巴巴赴美高估值上市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路并没有完全堵死,只是机会不大而已。目前中概股估值已有些高,有人说出现泡沫了,也有人认为还远未到疯狂的地步。市场分歧的出现,对阿里巴巴而言就是机会,如果未来半年美国经济形势能够持续向好,阿里巴巴又能快速抓住机会,获得一个相对较高的估值上市,即便不如当初预期也聊胜于无了,毕竟坑人无数的facebook都已重返千亿美元之上了。  我在年初时同一位电商业内人士吃饭时,就阿里巴巴的IPO做出过三个预测,相约年底时再来验证,一顿饭的赌约。1、2013年阿里巴巴会转向香港寻找上市机会。2、2013年阿里巴巴赴港上市不会成功,最终还要赴美寻找机会。3、2013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不会成功。现在看来,这顿饭差不多能赢到了。  五天前收到彭博社的新闻资讯提醒,香港监管机构已拒绝阿里的要求,阿里将赴美上市。目前看来,虽然没太多公开消息,阿里巴巴的IPO仍处于传言状态,但即便如此,至少这三个预言中的前两个已经实现了。鉴于今年还剩下三个月,阿里巴巴今年已很难上市。即便按700亿美元市值来算,从正式启动开始,其上市过程至少也需要半年,6家投行承销、解决好各种法律问题,对上市资产进行包装等,是个系统工程。就算阿里巴巴上市之路每一步都不会走错,内部也不再爆出腐败和淘宝围城一类的事情,其上市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宏观经济上,政治上的风吹草动,都会对阿里IPO最终的结果产生巨大影响。而且,阿里以理想估值在纳斯达克或道琼斯上市,本身就是个小概率事件。  高估值IPO,本身更多依靠的是公司远景和想象空间,是一种借力打力,顺势拔高的功夫。一头猪恰到好处地站在风口上,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能被创造出来。这对于小公司而言是铁律,但阿里巴巴这头猪,太重了,即便站到风口上,想飞起来也难度太大。其实对于阿里巴巴这样的大企业来说,最终还是要凭业绩来说话,亚马逊那种亏着上市还能连创新高的故事,已是遥远而不可企及的历史。  当然,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需求,马云集团也可以抛开小集团私利而放弃控制权,从香港获得梦寐以求的高估值上市,一切问题自可迎刃而解,但这只在理论上可行。公司控制权对管理层而言有多重要,自是不必多说,某种程度上比股权更重要。马云在多种场合表现出对子弟兵的深厚情谊,而其子弟兵对属于自己的子弟兵表现出多么深厚的情谊,我们看不到,却不难猜想到。这是个因情谊而存在的悖论,就看马云集团如何去打破它了。  别忘了,用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千万别忘了。(文/葛甲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上一条:浅析:从游戏规则看行业B2B网站社区的策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