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海淘热情高,最爱钟表、玻璃等新奇玩意
2017-04-20 210
这里,我们就来说说进口货的那些事儿。
隋唐以前:买买买是啥?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很久以前,我们的先辈们还不知剁手为何物。
中国最早的商业发展起源于商朝。商朝人特别善于经商,还专门设立了“九市”作为商人们经商的场所。《商颂·殷武》记载:“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繁华得吓死人。随后的周朝商业发展也十分繁荣,到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国家的都城都成了重要的商业城市,“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那时候市场上卖的都是普通的手工商品,像农具、鞋之类的,偶尔也有粮食。但是价钱最高最稀奇的还是来自远方的特产。和现在的进口货一样,当时的特产就一个字:贵!据《墨子·贵义》记载,当时的“进口货”,“市贾倍蓰”,价钱能和原产地差出四五倍,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
因有利可图,许多大贵族也兼职做起了“代购”。不过,这些土特产主要都在王公贵族之间流传,老百姓是轻易见不着的。
秦朝以后,国家逐渐通过高税收压制商业发展。
汉朝时普通商人的算赋就比一般百姓多一倍,在固定市集的固定店铺经营的商人还要交市税。汉武帝时国库开支巨大,于是又开始对商人征收缗钱税。财产在三万钱以上的,征收“赀算”,也就是财产税。王莽改制时,捉鱼捕虫,养蚕织布,只要进行经营活动,都要把利润的10%拿来上税。魏晋时期就更不用说了,鱼税、皮毛税等等,名目众多,还很繁重。
总之,一言不合就收税,经商的人也越来越少。所以当时从国外进口来的主要是一些新品种的农产品,还有音乐、雕塑之类的艺术形式,没有能摆出来卖的。
唐朝:终于能看得见买得着
到唐朝,商业再度活跃起来,市面上珠宝、瓷器、服装、饮食、薪炭应有尽有。交通也十分便捷,国内有各大栈道和运河通往全国各地,国外走陆上交通的丝绸之路最远可到欧洲,海上可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甚至非洲,也可从扬州出发向北到日本。
因此,长安、洛阳和许多沿海城市都成了重要的通商集结地,许多外国商人也慕名而来,把本国特产卖到中国。唐末,广州政府甚至特别设置了市舶使,专门管理进出口贸易。
当时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来自日本、波斯、新罗等地的外国商队在各大店铺采买。他们带来的大多是奢侈品,比如香料、犀牛、珠宝、象牙等。这些商品都会在市集上出售,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
也有一些外国商人定居下来,在长安直接开店卖本国特产,生意非常好。
清末民初:要买就买进口货!
唐朝之后,再一次大规模接受国外事物就要到清朝了。清中期,进口商品就已经开始影响中国人的生活。当时英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对象,进口的商品除了当时英国卖得很便宜的棉花和纱线之外,排名最靠前的是钟表、望远镜、香水等奢侈品,还有鱼翅、鱼肚、洋参、槟榔这些吃的东西。
奢侈品的主要消费人群是皇室、贵族和官僚,比如乾隆非常喜欢进口的钟表,写诗“内外洞达称我心”赞美进口来的玻璃,还下令“买办洋钟表、西洋金珠、奇异陈设或新式器物… … 皆不可惜费。”
《红楼梦》里也提到过镜子、眼镜、葡萄酒这些舶来品,可见进口货在大户人家中并不稀奇。
上层社会之外,北京、广州这些通商大市的普通人也“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嘉庆年间,北京人喜欢穿“西洋毡”,觉得比国产貂时髦。19世纪初的广州人流行佩戴怀表,炼乳、洋酒、进口糖果等也很受欢迎。到了道光时期,“洋”已经成了“好”的代名词,无论什么东西加一个“洋”字,身价马上倍增。
民国时期,大家对洋货的推崇更是有增无减,进口到中国的商品也越来越多,香烟、胶卷、皂粉、牙膏,甚至还有进口的减肥药。
追求进口货不仅为了彰显身份地位,也因为进口产品质量有保障。比如当时的国产牛奶大多掺水,一些奶农还会在过期牛奶里兑豆浆、碱面和石灰膏掩盖异味,这样的牛奶生产出的奶粉质量也很差。因此有条件的人更喜欢买进口奶粉。美国克宁乳粉还打出过“到埠之后亦不拆包”的广告语,强调原装进口,没有做过手脚。
当然,进口奶粉的价钱大约是国产奶粉的二十倍,比现在的价格差还夸张。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儿玩具种类,婴幼儿各类玩具功能
一、0~3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发展头部控制,身体渐渐可以滚动,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手,想要抓东西。 适合的玩具类型:视觉、听觉上有刺激性的玩具,比如:颜色透明度高、对比强烈的。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音乐床铃 在保证牢固安装的情况下,可以悬挂在婴儿床侧或者婴儿床之上,在床脚位置悬挂床铃是最安全的,因为不会掉落到宝宝身上。 2、摇铃和玩具钥匙环 这些玩具有宝宝喜欢的颜色和简单的形状。据研究,红色、黄色以及黑白漩涡高对比度的图案,是对宝宝特别有刺激效果的。当宝宝感受到玩具光滑材料,块状外形,听到咯咯或者咔嗒声,可以用嘴咬玩具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有舒缓音乐的玩具 宝宝喜欢听舒缓的音乐,不论是从音响中播放出来的声音,还是父母们自己唱的。 二、4~10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发展反射能力,并用触摸来探索世界。他们不时会玩自己的小脚丫,尝试抓住物品,并双手互换物品。他们先是想要站立,慢慢开始爬行并不用支撑地坐着,腿部已能够承重。他们开始牙牙学语,并会寻找周围声音的来源。 适合的玩具类型:可以抓握,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吊架游戏垫 这些小玩具有的可以发出声音,播放音乐,并且手感非常的好。在游戏垫里玩耍时,宝宝能探索周围的环境,锻炼精细动作的能力,活动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2、沐浴玩具 有塑料杯子、小动物等专为沐浴设计的玩具。 3、铃铛 内部可以发出声响。 4、音乐玩具 三、9~12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绕着家具四处走动,喜欢晃动、撞击、投掷和扔东西。他们也喜欢寻找藏起来的物品,将物品从储物箱里面拿出来,把小手指戳到小孔里,喜欢推叠和嵌套的玩具。他们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见到陌生人会害羞。 适合的玩具类型:推叠和嵌套玩具,可推动和拉动、可以晃动的,带音乐的玩具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可以推动和拉动的玩具 2、嵌套和堆叠块 有原木色的,也有色彩丰富的 3、轻便的球 可以投掷,扔的球。 4、音乐玩具 包括塑料和绒布材质。 四、1~3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喜欢清空、转移和重新排列他们周边的环境和物体。他们用灌装和倾倒来培养组织能力,同时他们会继续享受堆叠,就像9~12个月时的那样。当宝宝到达2~3岁时,他们会开始喜欢跳跃和攀爬。同时,开始学习基本的绘画,玩简单的乐器以及拼图。 适合的玩具类型:球、积木、画图用具、乐器、拼图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堆块各种积木 2、书籍 适合1~3岁宝宝的图书 3、击打乐器 可敲打玩具 4、装填玩具 五、3~6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宝宝们开始与其他人互动,并且喜欢角色扮演游戏。他们喜欢用游戏的方式将自己的想象付诸于现实。 适合的玩具类型:画图用具、乐器、书籍、户外游戏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电子玩具 有学习或者互动游戏功能 2、粘土、画笔 无毒的艺术用品 3、书籍 适合年龄的儿童书籍 4、自行车 带训练轮的自行车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