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贱内贵的中国制造是如何产生的
2017-05-14 203
一双登山鞋,美国卖10元,中国300元
很多年前,很多美国中产阶级是不去沃尔玛商店购物的,他们主要是去希尔斯或麦西商店购物。对于九十九美分的廉价商店也只开在贫民社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沃尔玛商店产品的价格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便宜,产品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前往的人也越来越多。到了2006年,美国的九十九美分商店竟然在全美最高社区比华利山庄开了一家新店,而且在开业的前本年就创造了一个新店盈利记录。在比华利山庄的商店门前,停着大量的豪华汽车,你年收入过千万美元的电影明星们抱着宠物高兴地购买着九十九美分的商品。
自从2002年,我就开始光顾九十九美分商店和沃尔玛商店。原因很简单,那里的商品实在是太便宜了。以前,到美国商店购买一个电源延长线大约需要七美元。但到了九十九美分商店,同样的商品只要九十九美分。面对这样廉价的商品,我为什么不买呢?
我喜欢做些运动,也喜欢爬山。大约是在2004年,我买了几双登山鞋,其中最便宜的是耐克牌的一双登山鞋。当时的价格是89.95美元。就在前几天,我去沃尔玛进行圣诞采购中发现,沃尔玛正在卖一个大陆生产的登山鞋,令人吃惊的是价格只有2.99美元。而且买第二双的时候给半价的优待。换句话说就是,买两双大陆产的登山鞋只要3.49美元。
这简直是太令人震惊了。大陆产的登山鞋运抵美国后的价格也不会高于一点五美元。如果扣除运费和关税,大陆工厂出口的价格大约只有一点三美元左右。这双大陆产的登山鞋折合目前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大约不到十元人民币。
我对此感到非常的奇怪,也非常的震惊。我打电话给北京的一位经济官员,我问他:“ 在大陆你能化十元人民币买到一双登山鞋吗?”这位官员对我说:“都什么时代了,在大陆哪还有十元人民币的一双鞋?你还要买登山鞋,三百块人民币买的还是烂牌子,好一点的都要一千多块。”我说:“我在美国就买到了,不骗你”这位官员不相信我的话:“别当我没去过美国,美国要是有这么便宜的鞋,你就全包了,运到大陆再卖也赚钱。”可是,我真的没有骗这位中国官员,我是实实在在地在沃尔玛商店买到了这样的商品。不久,我将这个事情对我的朋友们讲了,老美们都跑去沃尔玛去买中国产的登山鞋,有位朋友一下买了十几双,全家老少每人两双。
周五,我与一位在大陆投资的朋友谈这件事情,这位台湾商人对我说:“这很正常,现在的情况就是同样的商品在美国销售的价格低于中国。”我很惊奇,问他:“ 为什么?”这位朋友说:“大陆劳工便宜,成本低,没有美国的这个那个保险,也没有工会,价格怎么能不低呢?中国人出口都是竞争,不是抬高价格,而是相互压价出口”我说:“这些我都知道,但我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在大陆出售的价格高于美国的价格?”这位朋友说:“你还研究大陆经济呢,这你还不懂?大陆到处是欺诈,贸易商之间拖欠货款比比皆是,生产商只有提高出厂价格才能保障自己的利润,再说大陆的市场看着很大,但实际上很小,百姓买些哪里去分登山鞋和跑步鞋?能买登山鞋的只有高消费的有钱有闲的人。但出口就不同了,只要你和外商签订了合约,基本上你就不用担心,美国进口商给你信用状,你可以去银行抵押贷款,生产之后你发货,钱就到手了,没有麻烦,钱少赚点,但风险也小。”对于这位朋友的解释,我相信有其道理,但我想这不是全部的理由。
在一个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生产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流通环节也很重要,结果我就查找一些大陆的商业流通资料。结果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大陆的媒体报道,目前大陆的铁路货运是超负荷的,要想申请一个车皮的指标,根据各地的情况不同,在运费之外的额外费用竟然搞到五千到五万人民币之间。而大陆的高速公路收费之严重,高速公路警察罚款之滥权更是将运输成本提高的更多。
根据大陆的报道,广州到北京的飞机票大约在一千二百人民币之间。特价机票大约在700人民币左右。但诸位可能不知道,如果你开车从广州出发到北京,仅仅是高速公路的过路费就已经高达一千四百人民币。而且这还是你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官方检查,如果你遇到了官方检查,无论何种理由,你都可能再花费三千人民币以上。
而根据一份大陆媒体报道,一位常年从广州送货到北京的司机讲,每次往返,大约有七千人民币的额外费用,这个费用不是汽油费,也不是汽车修理费,而是无缘由的罚款和敲诈。可是,各位是否知道,从大陆到美国的海运费用,尽管今年来已经上涨很多,但一个四十英尺的货柜运费也不过是三千多美元。折合人民币也不过是二万多人民币。从这个价格上看,如果从大陆运货到美国的运费竟然比从大陆广州运货到北京海还便宜。我从来不否认中国近年来的经济进步,但经济进步并不能表明万事大吉。相反,短暂的经济进步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特别是未来的挑战。
中国目前就走在了十字路口,而且是在悬崖边上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出口大国,但另一方面,中国有成为国内商品昂贵的国家。相反美国却因为中国出口商品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购物中心,全球都要来美国采购商品。难道这不是个颠倒了的世界吗?中国由于地区割据及地方保护主义,商品流通成本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对百姓及工会的漠视,结果就形成了劳工阶层成为弱势团体,劳工薪资无法增长,国内内需无法扩展,而土地的公有制又造成了矿产资源被利益集团无偿侵占,资源成本无法正常体现,中国企业整体上没有完善的司法保护和公平的司法审判制度,结果是企业产品宁可低价出口,也不愿意冒风险国内销售。就这样讲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贡献给了西方发达国家。就出现了令人吃惊的低价产品。
曾经有人问我:“美国是否有阴谋,是否想阴谋吃掉中国?”我这样回答他们:“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秘密。不仅国家有,企业也有,团体也有,个人也有。否则就没有了隐私权。商人每天都在谋划,讲好听的是商业计划,但这个计划是对内的,对外是不会公布的,否则就没有了商业机密这个概念。从某种角度上说,商人无时无刻不是在从事着商业计划,当你觉得这个商业计划不是公开的时候,模拟当然可以说他是阴谋。所以商人们的一生都是生活在阴谋之中。国家也是如此。但你不能把任何自己国家的错误都归类于其他国家的阴谋,难道其他国家有自己的发展战略,你就没有吗?你不成功,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
美国人强迫你把一双登山鞋卖2.99美元了吗?这些商品是你自己愿意卖给美国的,而且还是很高兴地卖给了美国。因为你知道一旦你卖给了国内企业,可能会因为货款拖欠连本钱的都收不回来,卖给了美国,你还赚到了钱。政府也有了税收。作为商人可以这样考虑,因为他是个体,他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管理国家的人或机构。但作为一个政府,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应该负起责任。政府就应该考虑这里面出了什么问题,对中国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我曾问一位投资中国的商:“你投资中国,中国给你带来了金钱,你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位商人听了一怔,但很快就说:“中国不需要我给带来什么,中国政府这么有钱,我缴税就好了,再说,我给他们带来了GDP,这对当地政府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我又问:“难道你没有想到污染问题,和大陆资源流失的问题?”这位商人反驳我说:“我采用的设备是在当地最好的,我虽然也给大陆带去了污染,但你并不知道,如果不是我们外商去,当地企业家给大陆带去的是更多的污染,他们与当地官员熟悉,一顿饭之后,连最基本的环保设备都免去了。不信你大陆看看,环保搞得最好的企业都是外商独资,其次才是合资企业,当地的企业几乎都没内有环保设施。至于资源浪费,那是中国政府自己管理的问题,我们不去,别人照样浪费,当资源便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谁会投资更好的设备,我们只是商人,靠得是竞争才能生存。公益的事业需要政府去做,凭什么要我们商人去承担责任?”
本来,商人和政府是有区别的,商人可以只考虑自己赚钱的事情,但如果政府也这样思考,那么这个社会就危险了。
美国是个精英之国的典型,但在美国,这些精英因为是民选的,所以,他们不得不为那些愚蠢的百姓去着想。所以在美国,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评估,都需要百姓的同意。精英们不得不从美国的长期利益去考虑他们的决策。
有人曾问我:“现在的中国是否陷入了美国人设的陷阱?”我回答说:“本来世界各国就是在竞争,你进入了别人的陷阱怪谁?难道别人故意给你设了陷阱,你自己愚蠢地进去了,你还不承认自己的愚蠢,要怪别人没有能看出你本身愚蠢,在你进入陷阱之前拉你一把?但问题是,你们是竞争者,别人拉了你一把,但你会把抢到的肉给美国吗?”
竞争就是这样,这个世界从开始就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
十年后,我们究竟改变了多少?
十年前,相信很多人都会像这样老华侨一样,惊诧于“中国制造”在国外比国内还便宜。十年后,我们不再惊诧了,我们习惯了看着自己的同胞自买机票去当“中国制造”的海外搬运工。去年几乎每个去日本的中国游客都不忘买一个“马桶盖”,而这些马桶盖,都是土生土长的““Made In China”。全都是浙江杭州一家企业生产的,只不过在国内没有卖,全部运到日本销售。
多年前经常听到这样的事情:某某好容易轮到有机会去美国开国际会议,用多年积蓄的那点美金买了几件貌似最新潮的电器产品。回到家里仔细一看,全是 “Made in China”!无论是媒体上刊登还是朋友间私下说起这种事,总是略带一点对当事人“没见过世面”的善意解嘲,更多地则为了表达某种曲折隐晦的民族自豪感。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工作关系,每年都要往返美国、日本与国内4、5次,算是大世面见过很多了。不过,直到现在,他每次回国都还是一如既往地大包小包……最近我好奇地问他:外国真有那么多我们这里没有的东西,用得着你一趟趟地买回来吗?岂料他的回答更让我吃惊:我在美国和日本买的基本上全都是廉价的日用品,你瞧!像这条浴巾,质地手感那么好,在美国的沃尔玛,标价折合成人民币只有40多块钱。赶上那天正好打折,我只花了4美元就买下来了。我仔细比较过,中国商场里品质还没这么好的,起码要卖70多。还有,这整整一打牙膏,1.99美元。这个牌子的牙膏,我们这里光一支就要卖到8、9块人民币……
不用说,这些不远万里买回中国的日用品,几乎没有一件不是“Made in China”。我这个见多识广的朋友对法国香水和瑞士名表没多少兴趣,他其实是在利用每一次去发达国家出差的机会,掏中国生产的优质的便宜货。他的经验告诉他:这些“中国制造”在中国本土很难买到——不是品质比较差就是价格高昂得多。
理性分析中国制造“外贱内贵”的多重原因
不管是十年前老华侨的感叹,还是现在我们的亲身经历,都证明了中国制造“外贱内贵”的事实现象,著名学者时寒冰也曾经就这个现象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他给出了5点原因,比起我们的主观感受,或许更加客观理性,下面引用时先生的这段文字,供大家参考:
1、经济模式只顾生产不顾消费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报道,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往往比西方贵。从北京的苹果旗舰店买来的笔记本电脑与在美国销售的机型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价格,比美国的售价贵了460美元。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一双耐克运动鞋在美国售价是165美元,在中国的耐克店里卖190美元。由中国工人组装的索尼平板电视在美国的百思买门店大约卖800美元,但在中国的知名电器连锁店,你得加上30%的价钱才能买到。
在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这真可谓一桩怪事。中国以替西方消费者生产廉价产品而闻名,但对本国人民却不总是如此。尽管伴随着中国的繁荣,中国的消费开支一进在增长,但中国的经济模式基本上只为生产考虑,而不为国内消费考虑。
2、关联交易导致特殊“价格差”
乔新生在《上海商报》刊文说,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比在国内卖得便宜,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关联交易导致中国商品出现特殊的“价格差”。众所周知,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30%的外贸出口企业属于来料加工企业,40%的外贸出口企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企业实行的是“两头对外”的贸易政策——— 绝大部分原材料来自于境外;绝大部分产品出口到境外。这种特殊的外贸格局决定了许多外贸出口企业生产的产品根本无法进入国内市场。当然,外贸出口企业并非不想在境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但为了规避中国的关税,这些外贸出口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的时候,拼命压低了价格,如果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境内销售,外贸出口企业的关联公司无法从中获得足够关联交易利润,所以他们不得不提高产品的价格。这就是外贸企业出口商品价格比在中国境内价格便宜的根本原因。
3、中国市场交易成本巨大
其次,中国市场是一个条块分割的市场,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市场需要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举例来说,一个企业的产品进入国内超市,不仅需要缴纳入门费,而且要缴纳各种担保金。现在,我国大城市的超市绝大多数属于中外合资企业或者外商投资企业,他们通过设置贸易门槛,限制一些企业产品在本地销售。企业要想进入他们的销售渠道,必须缴纳销售收入15%到20%的费用,这对于那些刚刚起步的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根本无法承受的负担。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支持本地企业,也人为地设置一些贸易门槛,禁止外地企业产品进入本地销售。不少企业为了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不得不在销售方式和交易费用上做文章,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支付折扣、佣金,确保企业能够在国内形成销售网点。近几年,我国加强了对零售市场的监管,禁止一些大型零售企业收取入门费。于是,一些综合性的大型零售企业采取出租柜台或者生产企业自带营销员的方式,向生产企业转嫁销售负担。在这样的贸易格局下,部分生产企业不得不放弃国内市场,转而寻求外贸出口渠道。企业产品在国外销售虽然增加了运输成本,却可以大幅度减少交易成本,所以,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外销售的价格反而比在国内便宜。
4、国内贸易的金融成本较高
第三,金融环境也是导致中国制造国外价格比国内便宜的重要原因。贸易大体上可以分为货物运送和资金结算两个环节。由于中国国内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不能按期结算或者赖账的现象较多,在中国境内从事贸易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银行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往往在资金结算方面打自己的小算盘,这就导致许多本来应该支付的货款由于金融企业的原因而被截留。
从事国际贸易虽然也存在巨大的信用风险,但是由于各国普遍遵守贸易协定和商业惯例,金融风险反而比国内贸易有所降低。从产业链条来看,由于外贸企业大多扮演加工者的角色,在出口贸易领域几乎不存在信用风险。换句话说,出口订单来自于国外,加工的原材料来自于国外,结算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金融环节的交易费用相对较小。许多出口贸易实际上是一些海外家族集团企业之间的交易,所以根本没有结算风险的问题。由于出口贸易的金融风险相对较小,而国内贸易的金融成本相对较高,在客观上导致外贸出口产品在国外销售的价格比在国内便宜。
5、特有税收体系和垄断抬高了价格
第四,中国特有的税收体系也是一个原因。我国不仅颁布了“三资企业”法,而且针对“三资企业”制定了名目繁多的税收优惠措施。许多“三资企业”从事外贸出口经营,他们一方面享受中国境内的各项优惠待遇,另一方面通过关联交易逃避国家的税收。而内地企业既无法享受“三资企业”的各项优惠待遇,同时也不能通过关联交易规避国家税收,内地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境内销售的价格自然要比“三资企业”在中国境外销售的价格高许多。这是一种不公平竞争,是一种特殊的贸易歧视。此外,由于中国国内存在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现象,部分产品或者服务的国内价格远远高于境外价格。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儿玩具种类,婴幼儿各类玩具功能
一、0~3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发展头部控制,身体渐渐可以滚动,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手,想要抓东西。 适合的玩具类型:视觉、听觉上有刺激性的玩具,比如:颜色透明度高、对比强烈的。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音乐床铃 在保证牢固安装的情况下,可以悬挂在婴儿床侧或者婴儿床之上,在床脚位置悬挂床铃是最安全的,因为不会掉落到宝宝身上。 2、摇铃和玩具钥匙环 这些玩具有宝宝喜欢的颜色和简单的形状。据研究,红色、黄色以及黑白漩涡高对比度的图案,是对宝宝特别有刺激效果的。当宝宝感受到玩具光滑材料,块状外形,听到咯咯或者咔嗒声,可以用嘴咬玩具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有舒缓音乐的玩具 宝宝喜欢听舒缓的音乐,不论是从音响中播放出来的声音,还是父母们自己唱的。 二、4~10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发展反射能力,并用触摸来探索世界。他们不时会玩自己的小脚丫,尝试抓住物品,并双手互换物品。他们先是想要站立,慢慢开始爬行并不用支撑地坐着,腿部已能够承重。他们开始牙牙学语,并会寻找周围声音的来源。 适合的玩具类型:可以抓握,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吊架游戏垫 这些小玩具有的可以发出声音,播放音乐,并且手感非常的好。在游戏垫里玩耍时,宝宝能探索周围的环境,锻炼精细动作的能力,活动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2、沐浴玩具 有塑料杯子、小动物等专为沐浴设计的玩具。 3、铃铛 内部可以发出声响。 4、音乐玩具 三、9~12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绕着家具四处走动,喜欢晃动、撞击、投掷和扔东西。他们也喜欢寻找藏起来的物品,将物品从储物箱里面拿出来,把小手指戳到小孔里,喜欢推叠和嵌套的玩具。他们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见到陌生人会害羞。 适合的玩具类型:推叠和嵌套玩具,可推动和拉动、可以晃动的,带音乐的玩具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可以推动和拉动的玩具 2、嵌套和堆叠块 有原木色的,也有色彩丰富的 3、轻便的球 可以投掷,扔的球。 4、音乐玩具 包括塑料和绒布材质。 四、1~3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喜欢清空、转移和重新排列他们周边的环境和物体。他们用灌装和倾倒来培养组织能力,同时他们会继续享受堆叠,就像9~12个月时的那样。当宝宝到达2~3岁时,他们会开始喜欢跳跃和攀爬。同时,开始学习基本的绘画,玩简单的乐器以及拼图。 适合的玩具类型:球、积木、画图用具、乐器、拼图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堆块各种积木 2、书籍 适合1~3岁宝宝的图书 3、击打乐器 可敲打玩具 4、装填玩具 五、3~6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宝宝们开始与其他人互动,并且喜欢角色扮演游戏。他们喜欢用游戏的方式将自己的想象付诸于现实。 适合的玩具类型:画图用具、乐器、书籍、户外游戏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电子玩具 有学习或者互动游戏功能 2、粘土、画笔 无毒的艺术用品 3、书籍 适合年龄的儿童书籍 4、自行车 带训练轮的自行车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