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卖家因海外库存“很受伤”,建大型跳蚤市场助其“变废为宝”
2017-05-24 189
不过,针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大胆尝试正在被推动。
了解到,日前,知名跨境物流企业邮立达旗下的“二货联盟”,在美国建了一个20000平方英尺的超大卖场,专门帮助中国卖家清理海外库存及解决退货难题。
据了解,“二货联盟”被称为跨境电商清道夫,其通过线下实体商店和批发渠道帮助卖家把死库存通过寄售形式进行变现。在上述提及的美国2万平方英尺大卖场,每个参与此项目的跨境电商产业联盟和大卖家都可获得1000-2000平方英尺的单独展示销售区域。部分签约客户设立专柜展示部分新品,尝试从线下推广销售引流到线上店,测试新产品的市场反馈,快速收集第一手市场销售数据。
海外滞销库存、退货成卖家巨大痛点
对于出口电商卖家而言,众所周知,海外库存及退货是大家的巨大痛点。很多卖家坦言,赚的钱都在库存里;风险更大的是,一旦选品不对,会造成FBA等海外仓的库存压力;另外,退货也是他们很难解决的问题。最可怕的是亚马逊近期严查知识产权和测评,以及提高对其它各项指标的要求,关闭了大批的账号。卖家一旦账号被关停,所有的产品都将需要清理。
不少卖家向反馈,一旦产生滞销库存或退货,他们一般都只好将产品丢弃或销毁处理,因为退货回国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深圳一位卖家指出,行业产品类目广泛,但大多数卖家平均都存在5%-15%的库存滞留于海外仓,一些自建仓的卖家比例甚至更高。
“另一方面,滞销库存也会造成资金流回笼困难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中小卖家,一旦遭遇资金锻炼,后备资金准备不到位,甚至会威胁到整个企业的生存。”该卖家说。
另据介绍,对于使用亚马逊FBA的卖家而言,因为平台要求仓库货物需高速流动,不能积压超过6个月,否则会加收昂贵的仓储费用,因此,商品一旦在海外无法售出,就会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同时,如果要销毁退货物品,还需给出高额的销毁费用。每一件产品都凝聚了卖家的大量心血,卖家也不忍心销毁自己的产品。
建2万平方英尺“大跳蚤市场”为中国卖家清海外库存
对于这样的痛点,“二货联盟”敏锐地捕捉到了,并尝试为卖家谋划多种解决方案。
“二货联盟”的负责人告诉,卖家库存或亚马逊退仓的产品品类多、SKU多而又杂乱,且单款数量少,不方便进行批发处理,单一小型零售店也不容易销售。因此,其公司通过总结近三个月的运营单一小型零售店的经验,发现在美国大跳蚤市场式的清仓大甩卖更能有效销售电商的库存。
据介绍,“二货联盟”将于感恩节前一周(11月19日)在大商场(Shopping Mall)临时租赁一个20000平方英尺的卖场,帮助卖家将库存“清仓大甩卖”。该大卖场清仓模式英文名为“Estate Sales"。该负责人告诉,该线下库存清理项目将持续4个月,以大跳蚤市场的形式来清仓大甩卖,以解决跨境电商卖家的转化率过低的死库存以及退货商品。
他表示,“二货联盟”将继续在美国门店清理跨境电商库存的拓展之路,每月投入数万美元同卖家一起清理库存。据介绍,他们将根据运营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不断复制到其他的周边城市,其目标选址卖场首选临近美国本土著名的各大超级商场,以便获得稳定的人流量。
了解到,“二货联盟”的这个美国大卖场,目前已确认参与的卖家组织有广东中山佛山小家电联盟、浙江宁波慈溪家电联盟,福建鞋包、陶瓷跨境电商联盟等。“二货联盟”的负责人也告诉,消费类电子产品、各类小家电、家装产品等是其主要的招商对象。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