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刘强东:未来12年 只有一样东西能救京东

3月2日,京东Y事业部首次对外发布战略就放言,预计今年年底,京东80%的核心产品将实现自动补货和定价推荐,同时有近百家企业接入京东智慧供应链。这个听上去有些神秘的字母部门,是2016年底新成立的。它被刘强东赋予一个新的使命: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慧开放零售供应链。如果说过去12年刘强东依靠效率和用户体验虎口拔牙,拿下一定的零售市场份额。下一个12年,如果想继续保持增长惯性,他必须亮出新的底牌。以下是《中国企业家》杂志2017年第5期特写《技术信徒刘强东》全文:“所有的成功到了该归零的时候”。在快速翻过十多页关于京东过去是如何高速增长的PPT后,刘强东突然收起笑脸,话锋一转,如是告诉台下两千多名员工。2017京东开年大会现场,除了刘强东没有第二个人上台演说。他花半个多小时回顾了京东过去12年的成绩,GMV从2004年的1000万发展到2016年的9000亿,增速达9万倍。照此速度,2021年京东将成为全国最大的B2C平台。他还放言,关于电商模式之争已经结束,所有的友商会越来越像京东,但是京东会不同于他们任何一家。刘强东曾得意地告诉投资人,如果有一天京东能打败所有竞争对手,靠的就是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率这两个武器。当他回忆这个场景时,早期投资人今日资本合伙人徐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还有刘强东的夫人章泽天、京东CXO们都在现场。但是过去12年,为了拉升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率,京东对人效的利用已接近极限。每次6.18或双十一大促,拣货员每天在仓内的行走步数相当于一个马拉松,一个普通消费品采销最多能管理数百个SKU。如果未来真如刘强东所言,京东经营着1000万SKU,人海战术还能发挥作用吗?刘强东已经意识到,这不可能。他知道,唯有一样东西能救京东,那就是技术。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一定程度上将取代现有的仓储配送力量,人工智能会深度参与采销、定价、营销等各个环节。在剩余几十分钟的演讲里,刘强东都扮演了技术信徒和传教士的角色。一家强零售基因的公司突然宣布未来12年只做技术,这是刘强东讲的一个新故事,还是他真在切换赛道?X+Y=未来刘强东说下一个12年只做技术,而且连说三遍以示强调时,于永利就坐在台下。作为京东商城副总裁、京东Y事业部负责人,他感到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原来IT技术只是业务部门的一种服务,现在变成一种驱动力,责任太大了。”于永利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在刘强东的设想中,未来12年会把过去12年建立的所有商业模式都做技术改造,目标是打造一个智能商业体,包括但不限于电商和金融,还有即将进入的保险业务。核心电商业务的升级路径也很明显,就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渗透至神经末梢。2016年11月底,京东对外宣布成立Y事业部,目的是重构智慧供应链。于永利被任命为负责人前,就在京东研发部做类似的事情。当刘强东决定单独成立一个部门做供应链,他知道,在朝着智慧商业体进发的路上,Y事业部充当的是先锋角色。而早在2016年3月,刘强东拍板成立的X事业部同样是这场革命的先行者。这个部门承担的职责是对智能物流系统的研发,包括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他打算2017年在北京建立第一个无人仓,“监控人员不在现场,可以在任意一个地方。从产品入库、理货、上架、出库、扫描、打包、打印发票、分拣,包括装车,整个过程没有人。”京东集团CTO张晨说,这两个颇具神秘感的字母部门在京东代表着未来,也是强调公司对这两个项目的重视程度。而与其他互联网技术力量有很大的不同,这些研发人员对商城运营体系必须足够了解,他们的每一项发明和改造必须对业务产生实际作用。比如,京东与阿里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涉及到供应链管理,尤其是库存。系统介入之前,京东对一名普通采销的基本要求是,Excel必须用得溜。家电、3C管理的SKU相对较少,平均每人负责几十最多上百,但是消费品、百货这些品类庞杂的则不然,每人至少负责几百上千。就算把100个商品放到30个仓,再考虑天数,每人至少要填几万个表格。最重要的是,这些数据每天必须处于动态更新。刘强东几次在凌晨的办公室发现采销做核算工作。眼下京东自营SKU数量是三四百万,未来刘强东是奔着1000万去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想甩开竞争对手,库存周转、现货率必须领跑行业。于永利将自己的使命理解为,“保证这两个核心指标数值最优。”Y事业部2017年的目标是,京东商城采购端的50%由补货系统自动完成。这个数字2016年为30%左右,2018年可能达到60%。智能定价、销量预测也在他们的研发范围内。“一盘货在全国几百个仓的库存应该是平衡的,不能是北京仓的货卖不完,而上海却不够卖。我得保证这个现象发生之前,全国的库存是均衡的。要做到这点需要智能补货,智能退货。核心还是保证最高效的库存。”于永利说。最先为之喜大普奔的是SKU庞大的消费品、图书等事业部。周淼粗算,她所在的消费品事业部有8万左右的SKU,由几百人负责运营。过去每人最多掌管100个SKU,智能系统辅助之后,平均达到六七百,有的上千。背后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运算系统,通过设置参数完成系统运转。比如,在送货市场这个类目里,最基础的参数包括“当下库存、在途库存、期望库存、安全库存”等。于永利说,最初需要设置二三十个参数,机器不断学习之后,现在只需要七八个左右的参数。而一旦机器无法读取数据的盲区,就可能会出问题。他们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能否拿到更多的采销数据,而京东并非所有流程都全部实现线上化,总有一些环节是需要人工线下完成的。除京东自身的数据外,竞争对手、社交平台的数据同样重要。这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公司在做的事情。京东在硅谷设立了办事机构,目的之一是参考Facebook、Twitter等平台的数据。这个项目正在进展实施中。这涉及到智能商业体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拿到一批货,将库存、价格管理最优化,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卖出是每个零售企业的天职。通过不断的数据学习和人工智能分析,对用户需求和流行趋势提前洞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当然,智能商业体不可或缺的角色就是品牌商。京东与美的共建的电饭煲销售计划或许有借鉴意义,美的拿到京东基于销量预测制定的采购计划,可以按周单位做排产计划,如果期间发现哪个型号的产品更受欢迎,可以根据物料储备和产能及时调整。内驱力何来内部能感觉到,刘强东的重心偏移了。重要的技术讨论会上能看到他,Y事业部的技术周报他必看。于永利神秘一笑,老板盯住哪里,资源就往哪倾斜,企业战略就会有起色。刘强东为何费尽心力猛推技术?京东起步时销售额与对手相差60倍的情况下一路追赶,凭借用户体验和效率提升取得现在的江湖地位。接下来如果想从资本市场获取更多信心,以及在AI时代让一家零售公司变得更性感,技术是最佳实现通道。京东在美国的对标公司亚马逊,早就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持续提供创新服务。刘强东说,未来所有的商品都将联网并具备智能,智能商品对人类的工作、生活、社会治理都将发生巨大的改变。技术的高速发展会影响全球所有的企业,今天如果不为技术做好准备,未来就会有一批又一批跟不上时代的企业被淘汰掉。“如果京东不改变,不重新认识自己,全面改造自己的商业模式,我们的好日子也就只有5到7年。”尤其AlphaGo横空出世后,刘强东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点到来,京东手握丰富的场景,可供技术发挥的空间无限宽广。在张晨看来,很多科学家搞了太多技术发明,却因为找不到应用场景而陷入痛苦。京东自营电商的属性决定,从供应链、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都能承载技术革新。刘强东曾说,“如果没有这些场景,搞技术没有出口,没有意义。”但刘强东对技术的追求没有止步于京东体系内应用,他希望未来可以开放智能供应链、无人仓配系统,甚至部分项目实现盈利也不是不可能。实际上,京东研发体系分为两大块,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研发。前者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向,虽然与应用有一定的距离,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应用研发主要围绕商城业务展开。京东集团公关部技术传播总监刘晖说,“京东是特别强悍的技术应用型企业,这是与Google等互联网公司不太一样的地方。”张晨拿美国无人驾驶举例。Google是最早研发者,它的技术创新能力差不多领跑全球,而更多人却相信,两年前才发力的Uber更有机会在无人车领域实现大规模运营。原因就在于,Uber作为一家移动出行公司有实际应用场景,可以轻松拿到更多测试数据,懂得如何满足用户需求。回到京东,虽然机器人在国内很多制造工厂早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但是京东对机器的深度学习能力要求更高。比如如何在无人仓精确识别商品,分拣,这是一大挑战。无人机则面临电池续航能力的问题。据于永利反映,目前90%的智慧供应链需求是Y事业部提出的,他们设计出解决方案,再驱动业务应用。他对团队的要求是,要比采销更懂业务,改个按钮、加个功能并不能带来实质变化,供应链优化需要整体解决方案。张晨强调,在京东应用的研发绝对是技术来牵头。而作为研发人员,同样要背负严格的KPI,公司会对“人效提升、库存周转”等数据提出明确要求,甚至有销售压力。如果达不到,会有一定的业绩惩罚。尽管如此,一家零售基因的电商到底有多强的技术实力,这个问题刘强东是无法回避的。在2月初的开年大会上,他甚至主动提到这个话题。他用十多年的创业经历告诉大家,曾经他是京东第一个程序员,发明了一次多数量写入的光盘刻录机,甚至公司一些项目的关键技术也是他攻克的。对了,他还会编辑视频。刘强东强调,这都不是问题。只要有信念,有向技术公司转变的决心。他还要在座的兄弟不必为资金犯愁,京东2016年有100亿的现金流,“钱太多了”,这一切会保证对技术的不间断投入。“某项技术发展到关键阶段,因为没有钱而突然终止,我们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

上一条:曹磊:线上流量红利期已过 淘品牌扎堆上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