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陈莉:熟人借贷营销模式并不是可持续策略

摘要: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因为熟人借贷这样的社交金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流量。一个背景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7月的出台,一些金融类平台获得客户的成本逐渐提高,且资金托管方面偏向银行,增加了平台运营的成本压力。“但在熟人借贷的模式下,平台运用较低成本快速吸引用户,那么,何乐而不为?”陈莉说。“熟人借贷涉及到一个社交金融范畴,平台利用熟人推荐来增加用户数量,提高平台的访问量以及知名度,但其实这存在一定风险。”“平台可不可靠,需要平台自身不断建设,但总体看,靠熟人拉熟人的发展方式并不是可持续策略。就拿借贷宝作为例子,其现在主要是靠拉好友返现,相较而言,这样的方式就是类似网购平台的一种促销行为。”陈莉表示,既然是促销,就不可能长久。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原题:《社交金融能走多远》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交,也离不开金融。当社交和金融联系在一起,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微信支付,来进行朋友之间的小额转账的时候,P2P平台也在大力挖掘社交金融这块新兴的市场。对于熟人借贷,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都是亲戚、朋友间的现金交易,然后写下借条作为双方借贷的凭证。有时,这些借贷可能不会设置年息,也可能设置与银行年息一样的利息,急用时,甚至可能以超过基准利率4倍的利息进行借贷。但现在,熟人间的借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日发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少部分微信群被一款名为“借贷宝”的软件刷屏,有些人甚至会在朋友圈晒图,以证明是“靠谱”的,也是有收益的。据报道,借贷宝是国内私募机构九鼎投资打造的熟人间借贷平台,于今年6月上线,近期刚宣布获得20亿元的融资。上述朋友圈的行为,被认为是短期内的营销活动,该平台于8月8日推出“拉好友返现金”的营销活动,被网络舆论质疑违规。不过,涉及到熟人借贷,抑或用“高大上”的词汇——社交金融产品的,远不止借贷宝一家。目前,阿里集团的支付宝“到位”、平安集团的“壹钱包”、芝麻金融、团贷网旗下的“你我金融”、“靠谱鸟”、“朋友范”等,均在市场中布局了相关的社交金融类产品。那么,社交金融是什么?到底靠不靠谱?一旦发展起来,又该注意哪些问题?社交金融为何兴起随着近两年快速崛起,P2P网贷早已为众人所熟知,但在P2P的细分领域——社交金融,了解的人可能不多。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社交金融概念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兴起实际上有中国人的影子。他就是人人网CEO陈一舟。陈一舟的互联网金融试探始于2011年,第一个投资对象是网上贷款平台SoFi。SoFi最初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在2011年借助学校社交网络组建,将社交和金融结合在一起,撮合学生与校友达成借贷关系,并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据报道,因为在美国,大学生大多贷款读书,且校友愿意回馈母校,帮助学生。所以在这个平台上,校友用较低的利息把钱贷给学生,他们还可以给这些学弟学妹提供事业、工作上的咨询和帮助。SoFi公司率先实践的“社交金融”,之前被认为是“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一个特殊模式”,并逐渐受到关注。但当时,在陈一舟看来,社交金融在国外的转化处在较为初期阶段,“尽管国内社交巨头腾讯一直在摸索社交金融的模式,但一直没有特别清晰的发展思路”。但从这两年的情况看,实际上,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和金融企业加入其中。据悉,去年以来,平安集团的“壹钱包”、团贷网旗下的“你我金融”、“靠谱鸟”等出现在市场中。其中,“靠谱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探索社交金融的软件平台,早在一年前就已关注并开始打造国内的社交金融市场。不止如此,熟信、友借友还、米啊、借点儿等软件平台也在积极开拓社交金融市场。今年7月更新的支付宝9.0版本添加了由蚂蚁小贷提供的借条服务,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融也正在布局该领域。不管是有电商基因的、社交基因的互联网公司、实体金融公司,为何都争相进入社交金融领域?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因为熟人借贷这样的社交金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流量。一个背景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7月的出台,一些金融类平台获得客户的成本逐渐提高,且资金托管方面偏向银行,增加了平台运营的成本压力。“但在熟人借贷的模式下,平台运用较低成本快速吸引用户,那么,何乐而不为?”陈莉说。创新模式前景看好从模式上看,目前社交金融类产品都大同小异。以近期不断展开营销活动的借贷宝为例,其推广的借贷模式就是建立在熟人关系链上的,平台用户的好友是基于真实的朋友关系,并由借贷宝平台进行实名认证。据借贷宝称:“只有用户双方在平台上成为好友后,才能看到对方的借款标或者向朋友发起借款标。”“这类产品,与之前的P2P产品一样,能解决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经营小贷公司多年的李先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一方面,就大环境看,中小企业从银行借款的难度并没有太多改变,这也客观上促使了P2P的繁荣及P2P细分领域一些产品,如社交金融类的繁荣;另一方面,从市场看,一方有需求,一方也有借款能力,相比于当面的现金交易,通过网络平台,能让借款人方便贷到款,也能让出借方获得利息类的收益,也就是说,社交金融是有市场需求的一类产品。“个人看好社交金融这一创新模式,社交金融拥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增加借款人的失信成本,对P2P平台的风险控制起到一定提升作用,也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爱钱进创始合伙人张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P2P市场还处于生长阶段。个人认为,社交金融类产品也会继续往上走,突破一定的量级。”李先生对记者说。网贷之家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网贷成交量达3006.1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2528亿元,月均增速达10.08%。上海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在报告中提到,截至2014年底,中国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超过3829亿元。2014年P2P网贷行业借款人数达63万人,较2013年增长320%。风控能力是关键但业内的争议同样没有消失。还是以借贷宝为例,外界质疑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是否涉嫌传销。对此,陈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熟人借贷涉及到一个社交金融范畴,平台利用熟人推荐来增加用户数量,提高平台的访问量以及知名度,但其实这存在一定风险。”“平台可不可靠,需要平台自身不断建设,但总体看,靠熟人拉熟人的发展方式并不是可持续策略。就拿借贷宝作为例子,其现在主要是靠拉好友返现,相较而言,这样的方式就是类似网购平台的一种促销行为。”陈莉表示,既然是促销,就不可能长久。更深层次看,即使是熟人直接的关系,也并非是信贷的全部“安全屏障”,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依然存在的。同时,从大环境看,7月1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有关网贷行业的监管细则也将落地,熟人借贷高利率模式的合规性有待考验。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张辉表示,“任何创新的发展、推广、普及都应当恪守法律、行政法规的底线,如何合法合规,又不让市场和监管机构产生误会,要相关网贷平台特别注意。”事实上,与前几年“野蛮生长”的P2P一样,社交金融最大的问题的确在于风险控制。“风控是一项挑战。”互联网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分析师马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社交金融功能能否发挥出来,要看平台风控能力这项‘硬功夫’。”“社交金融推广发展中,一大关键制约因素在于借贷两端的注册人数。如果借贷两端的注册人数量不足够庞大,或其中一端的需求较低,就会直接导致无法让已注册的用户获取熟人关系,自然难提熟人借贷了。”张辉在采访中表示,此外,网络安全也是熟人借贷做大做强的一个制约因素。马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社交金融能走多远是一个伪命题,社交金融是一些互联网厂商“包装出来的概念”,“从传统金融的角度来说,没有社交金融这个词,社交金融是基于社交的金融服务场景。它还不能构成一个细分的产业,能走多远不太好说。未来社交金融的发展会让金融服务场景更加完善”。强化征信体系建设业内的质疑,也牵扯到另一个老问题:个人征信。业界认为,2015年被称为“征信元年”,征信业务市场化进程开启。今年1月,央行印发通知,允许芝麻信用等8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钱海利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征信系统尚难以完善,社交金融基于熟人生态圈,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但社交的信息维度太狭隘,数据维度不够全面和成熟,难以做到标准风控。美国P2P平台Lending Club早期也借助Facebook的关系网络连接借贷双方,但后来转型自己独立做风控。我们现在拥有的数据,哪怕是BAT(百度、阿里、腾讯),都不足以支撑一个好的风控模型。所以,基于这样的内容做出来的征信,我是不信的。”英科信息创始人陈凯炜提出质疑。有媒体表示,中国个人征信起步不久,个人信贷不够普遍,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来让消费者意识到信用的价值。改正一些行为模式以增加和维护信用,征信与评级是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上缺失的环节。征信要根据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来细分,要有提高征信准确性增强用户体验的征信产品,而且我国独立的第三方催收服务也未成型。“虽然《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市场参与征信建设,但中国征信体系的完善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现阶段内,这依然是P2P行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张辉也告诉记者,社交金融的逻辑在于出借人和借款人若是熟人,拥有共同或重叠的社交关系,应及时公布失信人的信息,这样,会在熟人借贷这个相对封闭的社交圈内,降低失信人再次向其他人借款而不还的风险。综合来看,网络熟人借贷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如催收风控安全体系的建立、国家征信和评级行业的发展、独立的第三方催收服务市场的建立、征信数据的准确性、欺诈洗钱交易风险,消费者信用意识的引导、法律对互联网熟人借贷市场的规范等。这些,都是社交金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P2P行业继续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上一条:乐视O2O战略引行业思考:行业低迷中为何一枝独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