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一夜爆发,创始人毛文超会是“下一个陈欧”?
2017-05-17 209
去年11月,小红书完成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的B轮融资,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Hans Tung)在本轮融资后加入小红书董事会。
如何从一开始外界普遍看不懂、看不好的UGC社区,一年内就成功找到社区电商模式,并迎来销售额的大爆发?小红书的创始人抓住了哪几个关键痛点?同做电商,又都毕业于斯坦福,创始人毛文超是否会成为斯坦福毕业校友里“下一个陈欧”?
关键词:“85后”和“海淘”
与外界对上海盛产善于精耕细作的“慢公司”印象不同,小红书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快公司”。在成立短短1年多的时间内,百度指数比年初暴涨50倍,高速成长与小红书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研究和精准挖掘密不可分。
随着消费升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海外购物逐渐成为扩大中的新中产人群青睐的生活方式,由此产生了新的消费形态和电商形态。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用户在海外购物时并不能完全获悉购物资讯,不知道买什么。小红书以此为切入,以购物分享社区起步,为用户推荐海外值得购买的产品。
小红书的产品定位是:一个由全用户贡献内容(UGC)的产品信息分享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发现全世界的好东西,将线下的购物场景搬到了线上,并加入了真实的购买用户的背书。用户上传专业的内容,海外购物的用户可以在小红书获得详尽的产品“攻略”。
从用户来讲,小红书的主要服务人群是85后和90后的个性化消费者,他们是新一代消费主力,他们代表了即将来临的大众级市场的消费人群。
创新:社区型电商
App Store排行榜
以社区购物模式切入,2014年12月开始,小红书进行了战略升级,从海外购物社区升级为社区型电商。“我们创造了许多奇迹,例如我们曾经在广告零投入的情况下创造了2亿多的销售额。”小红书创始人兼CEO毛文超说。聚拢了足够多的社区用户,小红书的电商转型累积了足够强的势能,升级后每月GMV增长在70%以上。小红书的快速成长正是由于其准确切入了跨境电商的痛点:信息不对称。通过社区内容生产打破了跨境消费商品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国外的好东西”在社交网络中口耳相传,并与潜在用户之间建立起强纽带,上线的电商又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用户对跨境商品随手可及。
传统的淘宝/京东模式用户会先购买后晒单,注重用户的购买体验,适合口碑和传播效应已经成熟的较成熟的品牌。而微店等以社交驱动的电商形态用户则为了交友而会虚构身份信息,注重与用户的点对点交流、适合小众品牌,但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与上述两种模式不同的是,小红书主导的新型社区电商模式以信息驱动,用户生产内容,通过真正的社交信息流方式,将线下闺蜜逛商场时的冲动消费场景搬到了线上。告别了互联网电商比价场景,而代之以口碑营销的新模式。信息平台会注重优质内容的累积,适合新入品牌,然后通过搭建供应链完成产品闭环。
投资人童士豪:“产品-创始人”匹配
小红书创始人毛文超就是小红书千千万万用户的缩影,他20多岁就到全世界去游历,并通过努力把更好的生活方式带给自己。毕业于斯坦福商学院的他,身上还有着海归名校、投行精英等标签。但是从更深层次理解,他的经历注定了他足够理解在移动社交中活跃的新生代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也奠定了小红书在跨境电商领域的成功基础。
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在跨境电商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并主导投资了全球最大的移动购物应用Wish,“认识毛文超已经有4年,他的特质做跨境社区电商这件事很合适。是非常好的‘产品-创始人匹配(Product-Founder fit)’,同时跨境电商正在风口上,刚好赶上85到90后用户高端消费力崛起,前有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多年来培育好的用户网购习惯,亦是极佳的‘产品-市场匹配(Product-market fit)’,小红书UGC社区内容品质很高,用户喜欢在这里发现最新资讯,互动多、粘性强、因而用户的购物转化率高。此外,目前常见的海淘平台以交易撮合为目的,但小红书以优质的内容起步,成为好东西被用户首发(现)之处,这也是它独具的优势。”
小红书活动场面尤为火爆
斯坦福同学:同届最好的创业者
毛文超引入了强大的核心团队成员加入,“对于如此快速成长的创业公司来说,最重要因素的还是团队。”小红书的核心创始团队一直很稳定,并根据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吸引到了不同的高端创业人才型。“我们的核心团队有来自北大、交大、哈佛、斯坦福等名校的、有来自顶级投行和咨询行业的、也有来自BAT的,能力都很强,而且非常互补,在不同的领域发力并带领公司快速前进。”
毛文超可能不知道斯坦福的同学如此评价他。“他是同届中国学生会的主席,执行力非常的强。MBA的第一个暑假,大家都去各个小公司实习,只有他决定用假期时间创业,然后就真的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融资、招聘、注册、把产品做出来了。非常笃定,动作非常快!”
他的斯坦福同学,星云素的创始人陈曲说起毛文超只用了一句话:“他是斯坦福这一届同学里最好的创业者。”
最好意味着什么?是速度最快?还是最能接近独角兽,成为斯坦福校友里下一个奇迹创造者?刚过B轮的他,需要的只有时间。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