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聚焦双11】“双11”第八年 是否狂热依然?

网事热点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电商纷纷推出了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各类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参与。然而,有个别商家在价格上仍存在猫腻,包括虚标价格、先涨价再降价等手段。日前,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东城区发改委三级价格管理部门联合召开双十一价格促销提醒告诫会,要求京东、国美、亚马逊、菜百等18家企业明码标价,禁止用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进行交易,防止出现虚假优惠折价等违法行为。今年,双十一进入第八个年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理性对待,更多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商家的服务。双十一真的更便宜吗?广州某大学大四学生小杨对去年的双十一抢购活动仍记忆犹新。当时,小杨发现自己关注已久的某款洗面奶的双十一优惠价竟高于几天前的原价。我之前就想买的,但想着等双十一应该会便宜一些,没想到当天的优惠价比原价还贵了10块钱。小杨回忆道。以为双十一后价格可能还会涨,小杨还是以高于原价的优惠价买下了这款商品。但她对此商城的印象变差了,感觉自己被骗了。纵观历年来的双十一,平台、商家的优惠方式主要有打折、买即赠、优惠券、满减、抽奖、秒杀、竞猜等。形形色色的优惠方式诱惑着消费者,但是消费者是否真的从中得到了实惠?有消费者反映,这些优惠活动有时候存在着猫腻,甚至出现优惠价比原价更贵的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去年双十一后对网购商品价格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发布《部分双十一网购商品价格跟踪情况报告》。报告称,与双十一价格相比,11月18日的价格调查结果显示,73款同款在售商品中,23款价格不变,仍维持在双十一促销时的同一水平;45款价格上涨,价格涨幅最高达到10倍;5款在双十一一周之后价格不升反降,售价低于双十一价格。12月5日的价格调查结果显示,73款同款在售商品中,相比于双十一价格,共有18款价格维持不变,48款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7款价格下降。此外调查还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中,无论是自营还是非自营商品,均存在以商品专柜价或厂家建议价为基准价进行大幅打折行为。然而,这些专柜价、建议价(原价)存在随意标注的情况,涉嫌虚假折扣。如某款女装吊牌价是528元,在网上却标称原价1199元,折后售价89元,商品的折扣甚至低于1折。还有一些商家常用的套路,比如一些优惠券的使用都会有限制条件,而抽奖、秒杀等活动更是被诟病商家可以在后台操控,以制造商品抢购火热的虚假现象。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见证阿里巴巴等8家企业签订《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严打刷单行为,对利用交易炒作网络商家信用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而本次是国家发改委在一个月之内再度喊话,呼吁商家依法促销。用户购买决策更加谨慎双十一活动每次都会刷新一轮数据,以淘宝、天猫为例,2009年至2015年这7年来,双十一当天的成交额持续上升。2015年淘宝、天猫的总成交额为912.17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59.7%。据业内预测,按照阿里往年在双十一时的表现,今年的销售额较去年可增长至少30%,极有可能超过1186亿元。与此同时,在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很多商家发现消费者的标准越来越高,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消费者除了在乎价格外,更在乎产品质量和商家服务了。根据易观国际与京东10月18日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网络零售购物节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报告》,2013年至2015年京东双十一期间,用户售前咨询量占比逐年升高,售后咨询占比逐年下降。也就是说,用户在购买货品之前会更多地进行比较。该报告称,双十一期间,用户购物时每个订单对应的浏览页面次数也明显增加,用户购买决策过程较平时网购更加谨慎,仅因降价而冲动消费的行为减少。广州晴朗天咨询中心消费心理专家袁荣亲分析,消费者扎堆在双十一抢购主要出于两种心理因素:一是占便宜心理,在降价促销活动面前,消费者就会觉得自己买到就是赚到,商家做活动正是利用了这种消费心理;二是从众心理,消费者觉得那么多人抢购的东西肯定是有利可图的,都愿意跟着买。袁荣亲建议,消费者没有必要在双十一扎堆购物品,因为在这期间,物流服务、商家服务的质量相对会较差,极易给消费者较差的购物体验。他建议消费者回归理性消费,在面对那么多的商品诱惑的时候,要问一下自己,你真的有需要吗?

上一条:研报:国泰君安:永辉超市:整合延续 增持评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