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质检总局进社区 为百姓讲解"海淘"和中文标签识别
2017-07-08 16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食品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但在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当中不免会有鱼目混珠的假冒伪劣产品,对此,许多消费者的鉴别能力不强,相关知识不够,进而造成了不敢买不会买的情况。近日,国家质检总局“进口食品安全社区行”活动在江苏苏州湖东社区邻里中心广场举行,活动期间,质监系统的工作人员和食品安全专家解答了许多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方面的疑问,其中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问题和对“海淘”应注意的问题引起高度关注。
质检总局“进口食品安全社区行”活动现场。中国经济网佟明彪/摄
中文标签有贴有印真假难辨?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在活动期间走访了苏州东湖大郡社区两户市民家庭,发现消费者普遍较为信任进口食品,但疑问也有不少。他表示,有数据显示,进口食品已经占到我国居民日常食品消费量的1/5,所以做好进口食品安全的工作是质检系统的重大责任。
市民李女士就提出,平时家中购买的进口食品比较多,尤其是小孩的零食和奶粉,而在购买的过程中不论是她自己还是身边的朋友,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有的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是贴上去的,有的则是印在外包装上的,“我知道这种贴上去的中文标签是正常的,但是这种直接印上中文标签的商品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进口商品呢?”
吴清海对此表示,进口商品在中国直接面对的是中国消费者,从便利性和安全性的角度,进口商品都应该有中文标识,明示产品的产地,品种,原料,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
对此,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也释道,所有进口到我国食品在进入中国之前必须要有符合相关规定的中文标签,而这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是必须印在包装上的,为的是防止因标签的涂改,伪造等情况给消费者造成影响,所以,消费者在看到进口婴幼儿奶粉的包装上印有中文标识时不要只凭这一点而怀疑其“进口”的身份。
林伟还表示,查看中文标签是判断进口食品是否正规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还可以向经营者索要商品入境检验检疫证明,证明该商品是正规的进口商品。如果消费者还有疑虑则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网络留言等方式向质检部门进行咨询。
厉曙光教授在活动现场讲解进口食品安全知识。
“海淘”or超市 哪里的进口食品更安全?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消费在面对“海淘”和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专柜等众多的进口食品购买渠道时,往往不知道哪里的进口食品更安全。对此,消费者宋女士就表示,之前自己对一些渠道的进口食品却是不太放心,存有一定的疑虑,但是通过参加质检部门组织的宣传活动,自己了解到了一些小窍门,现在能够比较自信的购买进口食品了,“现在一般还是会选择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我个人不太推荐‘海淘’。”
吴清海(前排右)与厉曙光(前排左)在活动现场进行交流。
对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表示,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食品时要警惕假冒和假“洋”品牌,同时“海淘”和代购的食品要小心,因为这些食品往往没有中文标签,有些消费者就不知道原料,配方等信息,以及其正确的食用方法和剂量,而国外食品的标准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人,这样盲目食用后甚至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比如有的消费者买了某种国外的补充维生素E的胶囊,一天吃三粒,但是他可能不知道,中国人每天的维生素E需求量是14毫克,而他所购买的这款胶囊的维生素E含量是30-50毫克,其每天的补充量远远大于需求量,如果长期这样服用甚至会导致中毒。
而通过正规渠道进入我国市场的进口食品都是经过我国检验检疫部门严格检查的,符合我国的相关标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作为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国家质检总局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风险分析、符合国际惯例、覆盖“入境前、入境时、入境后”三个环节的进口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在确保进口食品安全的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国家质检总局举办的“进口食品安全社区行”活动,通过在居民社区中传播进口食品的相关知识,让消费者更加了解进口食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营造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