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跨境电商的下半年:倒下的是历史,站着的等着创世界!
2017-08-23 178
跨境电商不可回避的坎:政策
进口跨境电商的创业者们很难忘记 2016 年 4 月的那场不眠之夜:由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税总局等十一个政府部门联合发布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产品清单》,公布于晚上的九点,并将于次日凌晨开始执行,也就是说,只留了三个小时的时间,给跨境电商企业的决策者们来消化、理解和接受这项法规。
这是一次政策偷袭、重创,将数以百万计的 SKU 收拢到一份力求结构清晰而有利监管的清单内——有些商品可以进仓,有些商品不能进仓——毫无疑问是在挑战电商的经营逻辑:通过长尾突破货架的限制。当然,会把这个新兴行业的一些能声达朝野的人们逼急,拼命通过各个渠道发声。
终于这份清单的出台在经过各个层面的紧急调研,沟通,协调等等激烈博弈之后被延迟到了一年以后执行,也就是 2017 年 5 月。但是就像那只久未落地的靴子一样,在真正发出声响之前,真不知道又会是怎样的变数。
政策风向时东时西,让人紧张,生意和决策不能悬于不确定的线上。
吴晓波那篇出国买马桶盖的文章「立了大功」,他让跨境电商这个小圈子里面关注的议题,变成了全民都知道的话题,和你相关,和电饭煲、尿不湿、奶粉具象联系起来。
朝堂之上,总理将之纳入「供给侧改革」的框架里,表态「消费是被供给引导的,给国内消费者多一点选择决不是坏事,这会倒逼我们的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之心很明确。
但是,今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税收新政——即增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并对不全额征税的消费上限进行封顶——又结结实实的给包括企业和用户在内的全产业流通环节打上了一记「闷棍」,这必然会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在新闻中这被认为是「保障公平竞争」,其效果实则是对国内制造商提供了一层缓冲保护装置。
一边是日益高涨的消费升级浪潮,一边是让人永远也猜不透的政策,这让进口跨境电商进进出出的玩家们带有了一点赌徒色彩,盘口已经很高了,唯有赌好自己选的筹码,想观望之后再下注已经不太可能。
2016 年(截止到 8 月)成立的跨境电商企业数字只有 2016 年的十分之一。水深了。
押注之际,跨境电商亦步入了「直邮模式」和「自营模式」的验证时代,玩家们都相信自己的牌面才是对的。
跨境电商的“直邮模式”
先来看一下直邮模式,国内跨境电商的代表是洋码头。
正在做六周年活动的洋码头认为自己押到了正确的那一方,虽然其在杭州也建立了保税仓为中转仓,但是从最初开始,洋码头就打定主意海外直邮才是根本,自营只是补充。
「直邮模式」的出身卑微,最早实际上是源于私人之间的小范围代购业务,代购人的品质决定了商品及服务的品质,但是缺少了中立平台的集约和管理。现在洋码头充当着这样一个中间人,并培养了一批专业买手,在世界各地为国内的消费者搜罗各种不同的商品。根据官方的数字显示,现在洋码头一天的 SKU 已经达到 28 万,已经甩出保税自营的 N 条大街。可其面对的问题也存在,好的买手在新客面前依然存在信任危机,坏的买手也不会主动离开这个混杂的市场,故而良币和劣币的故事不知道会不会在平台发展之际上演。
洋码头的融资资金播撒的重点就是自家的贝海国际速递,团队认为物流是电商之本,「物流做不好,肯定不创业。」
洋码头的电商观念从一开始就异于常态。洋码头所仰仗的,是其用了六年时间倾力招安的遍布 68 个国家的 2 万多个买手,以及分布在全球的 15 个国际物流中心,在接入平台体系之后,用户直接可在洋码头从每天 28 万 SKU 里下单购买,由买手通过贝海国际速递——或是提前储存的保税仓里——发货。
由于涉及国际运输,「直邮模式」的跨境电商存在体验上的劣势,如商品正伪难以确认、发货速度不够理想、如何与买手建立信任和售后如何完善等问题。押宝者认为,商品正伪可通过规范买手及当地法律约束达到目的,而效率的优化是可以依靠技术解决的。但自营得花费巨量的时间和资本,才能不断抬升 SKU 的天花板,满足消费者无限增长的需求。洋码头公布的《海淘消费报告》显示,它能覆盖的海外品牌数量超过 2 万个,这个量级恐怕位居全国之冠。主要是这种供应链模式,是发动了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门店端还是批发端都理论上可以成为供应商品的来源。
这就是「直邮模式」最大的魅力,就理论而言,它可以接受海外零售产业的最大程度的倒灌,而信誉问题,就用物流(不拆包)、运营(买手直播)、服务(慢赔、惩劣)来小火慢熬,最终归于品牌这条线,复制 eBay 和 Etsy 的 C2C 神话。也许这和曾碧波来自于eBay的早年职场经历,对 C2C 有着原教旨般的热情。
跨境电商的“自营模式”
「保税自营」的SKU天花板确实是行业玩家之痛,不做小而美的话,平台梦简直是填不满的窟窿。只有如网易考拉等巨头,在建仓方面不惜代价,才体现了基于资金优势的集约化采购。作为「自营模式」的集大成者,网易考拉拥有的保税仓面积据说是跨境电商里的第一,分布于杭州、宁波、郑州和重庆等地,网易步步为营,倒是有站稳电商平台的迹象。
保税仓的优势同时也是使它深陷利益集团纠葛的核心因素:在上架售卖之前,海外商品先行进入仓库储存,这种囤货机制和一般贸易的质差有限,但是后者承担的税率及检验成本都相对更大。这正是传统贸易商们纠心的地方,凭什么?这不公平。主管部门也许会不爽于税源的漏去。
进口跨境电商和传统贸易商之间的意义区别到底何在?仅仅是多了一个网站。互联网是政策绿灯的通行证?这其实一直说不清道不明。聚美优品在去年被指售假,又指责唯品会售假,其实谁才是真正的“独家授权”,在成千上百万多种渠道涌进来的货品身上,已经很难分清。
当没有真正的标准时,玩家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重新来定义。当不可开交之际,监管部分发话,可能就是正品和走私的严重区别了。
自营必须要做的就是扩大仓储,一方面兴建国内保税仓,另一方面因税改新政之因,海外仓建设也刻不容缓。既要优先解决供应链上每个环节的调拨流畅度,又要扩展品类的宽度,每一步往前的道路上,播撒下大把的人民币。假如只有网易考拉这样的资金充足的玩家能把钱多作为优势,那其他在同样做法的玩家的优势又是如何体现的?而那些在耕作细分垂直领域而无丰富品类分摊风险的玩家身上,如何体现未来?不知名品牌孵化器?还是品牌产品搬运工?
当尿布师从 B2C 转型 B2B 、蜜淘猝死、明星衣橱被传资金断裂等 Case 一出,在巨大的仓储成本和流量成本之下,达尔文法则的威力会不容置疑的显现。
当然也有两条腿走路的,那是求稳派。直邮和自营混合到了业务中,既然政策不确定,那就确保手上有每一张牌吧。当然,这代表着经营成本的上升,消费者在各家之间兜兜转转,并不会为此买单。
中国游客海外消费已经大到令人咋舌的 1.5 万亿元,而且还在持续上升。当他们回国之后,存续的需求由谁来承接?每个玩家都在垂涎。好大一块蛋糕,资本在狂欢,海外的零售产业已被中国的消费者振动,这也构成了全球资源重新配置的条件;但是让海外重视品牌的商业生态接受中国特色的电商利润绞肉机——「价格战」,也还有路要走。海外品牌们很是警醒,前半年花王供不应求,后半年成柜在码头抛售。不是一个清醒的品牌商喜欢的,毕竟做企业不是要做过山车。
当然,成王败寇,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没出现过新美大这样奇怪的成长轨迹,你很难用教科书中任何案例去归纳他的成功和为什么成功。那就如 Cow boy 喜欢的,倒在地上的是事实,站着的等着创世界!
-
不插电做酸奶,新西兰易极优easiyo酸奶机体验
酸奶是个好东西,益生菌能够保障身体健康,是不少白领、学生的心头好。据说每个成人每日可以摄入500ml的酸奶量,但是超市里好一点的酸奶,250ml的都不少于八九元,每天的消耗起码一二十元了,月消费不低于五六百元呢,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这是一笔不少的支出。况且,市面上买的酸奶一般都添加了防腐剂,还要经过各种渠道运输,营养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我和老公都是酸奶狂人,一天少说也得消耗500ml左右的酸奶。我们为了省点钱,就买了酸奶机来做。但是市面上流行的酸奶机一般都是要插电的,天热的时候需要八九个小时,冬天十二个小时也不一定能成,比较耗电。而且常规的酸奶做法,是用酵母粉兑在牛奶里,要先买好牛奶、酵母粉,过程比较烦人。 前不久在一个酸奶论坛上得知,新西兰有一款易极优酸奶机自配酸奶粉,不必插电,也不需要购买牛奶和酵母粉,就能轻松做酸奶。于是立马网购了一个试试感觉。 酸奶机包装盒是这样的: 一打开盒子,就看到酸奶机了。 接着是主角登场了,比想象中的大很多。外发酵罐高度大概30厘米多一点,掂量一下大约有一斤半左右,材质是食用级PP的,摸起来感觉滑滑的。 打开盖子,构造比较简单,将内发酵罐取出来后,就看得见红色底座和下面的保温罐了。 看了一下说明书,只要用易极优自家酸奶粉,不插电就可以制作酸奶,特地配了一份老公最爱的凤梨椰子味道的酸奶粉,立刻走起! 先在内发酵罐内注入大约25度的温水500ml,将整包酸奶粉倒进去,他家的酸奶粉,质地细腻,颜色柔和。因为是凤梨椰子味道的,酸奶粉带点米黄色。他家有几十种不同成分、口味的酸奶粉,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 接着盖上盖子摇匀,再将温水加到1000ml,再次摇匀。 然后在保温罐内加沸水,一定是烧开的沸水哦,因为只有在高温条件下,益生菌君们才能更活跃,做出的酸奶才更有味道!而且沸水一定要淹没红色底座哦! 最后将内发酵罐放进去,将盖子拧紧,静置8—12小时。 一早上打开盖子,一股淡淡的酸味钻入鼻孔,隐隐约约见到了淡黄色。将内发酵罐取出的时候,感觉沉甸甸的。 打开内发酵罐的盖子,只见酸奶表层像豆腐块状凝结,轻摇罐子也没有很大流动,比较牢固,看来首次用易极优制作酸奶就比较成功。 先把新鲜的酸奶倒在碗里,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没有吃完的放冰箱里了,常规酸奶乳酸菌活性只能保持两到三天,易极优酸奶却可以保持12天之久,我们大概一两天就能吃完,不会丢失多少营养。
-
冬靴穿久了脚臭怎么办? - 新西兰GRAN'S鞋子除味杀菌粉体验
冬靴是御寒必备神器,像我这种腿脚怕冷的,非得穿上加绒的或是皮毛一体的才觉得暖和。问题在于,加绒加厚的冬靴穿久了脱下来,一股臭味叫人受不了。在各个微信群和QQ群里咨询了一下,好几个朋友同事推荐新西兰的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于是迅速入手了黄色与橙色两款。 GRAN'S创立于新西兰,起源于1982年,已帮助数百万家庭有效改善脚臭、鞋臭问题,目前已销往欧美、澳洲、日韩与亚洲其他各国。据说,在日本已经畅销了50万瓶。 正面图,有老奶奶的头像,据说创始人是承袭了奶奶的去脚臭配方才创建了GRAN'S品牌,这个奶奶很萌宠可爱吧! 至于脚臭是怎么产生的,GRAN'S又是怎么除脚臭的,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 人体内汗腺最发达的地方就是脚底,其次才是腋下等地方。脚底有25万个以上的汗腺,细菌分解汗液产生脚臭,汗液中99%以上的主成分是水,固体成分不到1%,主要为氯化钠,其余为氯化钾、尿酸、乳酸、氨、尿素、盐等,一开始其实汗本身并没有太恶心的臭味。但当足部被鞋子长时间包覆,尤其是冬天十几个小时紧密全包裹时,创造了利于细菌与霉菌滋长的湿热环境,加上脚底所产生的坏死角质成为细菌所需营养来源,更加诱使各种菌源大量繁衍,当不同细菌分解汗液中的尿酸、乳酸成分,甚至是皮肤的角质蛋白时,在此分解作用下产出的新陈代谢物,于是阵阵的恶臭味就此发生。 俯视图,老奶奶伸出脚丫脱袜子的样子很调皮吧! 导致脚臭的五大细菌是:Trichophyton白癣菌、Micrococcus球菌、Brevibacterium短杆菌、Bacillus杆菌、Acinetobactium不动杆菌。如果能有效减少它们时,便减少了细菌与汗液分解作用所产生的臭味,自然“脚臭”跟“鞋臭”问题自然就消失了。 侧面图,英文介绍。 而GRAN'S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有效减少这些导致脚臭的细菌。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是由KawaKawa树叶,以及天然植物和矿物所提炼出的成分,而制成的粉末,纯天然,杀菌消毒,去除脚臭,并有助于治愈脚部皮肤。KawaKawa树叶精华是它的主要成分,为新西兰所独有,是原住民毛利人自古用来治愈伤口以及杀菌的植物,对于去除脚臭细菌有独特疗效。 底部图:主要是平台商标。 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中,除了kawakawa树萃取配方、还有天然矿物粉(过氧化锌、滑石粉、明矾),产品通过MSDS(国际材料安全数据评估报告),保证对人体无害,可以放心使用。 打开盒盖,有隔层,隔层上有小舀勺,还有便于揭开的小把手。 打开隔层,除臭粉本尊现身。 舀起一勺,纯白色的粉末比较细腻,没有刺鼻的味道,用手指轻轻摸捏,感觉很细滑,不会伤害皮肤。 黄色的无味,适合男士和对香味过敏人士,专门为男友买的。 橘色的有微微的橙香,适合女性使用,为自己买的。还有蓝色薄荷味的,男女通用,一大家子用比较合适,但我和男友都是追求个性化的人,因此每人一瓶。 我家常用鞋子全家福:大红色贴暖宝宝鞋垫高跟鞋,里外全皮粗跟冬靴,里外全皮男式运动鞋,面纱透气女式运动鞋。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适合任何鞋型,不会影响鞋子的穿着效果。 先从橙色瓶中舀一勺除臭粉,相当于5克,均量倒入红色高跟鞋内。据说每天5克,使用一至两次后,鞋子异味会完全消失,连续7天使用,便可使一双鞋半年不脚臭。因为垫了暖宝宝,比较容易出汗潮湿,正好试一下效果。 宝贝详情页上说,撒了天然矿物质除臭粉的鞋子,可以直接光脚穿,不伤皮肤不伤脚,还能保健脚部。而我向来认为女人光脚穿高跟鞋是最性感的,光脚进去,脚部无异物感,也没有发痒发痛,比原先穿着时更爽洁了。 如果是穿着袜子时,也可以直接穿,因为除臭粉清水即可洗掉,无需担心损坏袜子。但是有脚臭问题的人,建议还是要穿袜子再穿鞋子,可以搭配市面上的机能袜等,若脚上有伤口则不建议直接接触皮肤。 冬靴也撒匀净了。 男友的运动鞋几乎每天都穿,味道比较重,酌情多加了黄色瓶内的除臭粉。 自己的运动鞋,每周只穿一到两次,撒匀净就行了。 撒过除臭粉的鞋子全家福。今天撒过了,明天早上穿时就不需要再撒。 有些孕妇怀孕后脚底流汗脚臭,纯天然的GRAN'S也不会伤到宝宝,可以放心使用。 这是刚才穿过红色高跟鞋的脚脚,只觉得干爽舒服。GRAN'S会长期使用下去吧。
-
三款果蔬洗涤剂PK实验 - 韩国BEX、Crinable、VegeAQUA果蔬洗涤剂
加量优惠装,加送258克,6大功效 平时吃水果的时候,总担心水果表层有农药、果蜡和细菌,吃之前用果蔬洗涤剂洗一下是必须的。之前家里有两款常用的,最近听说贝壳粉清洁水果特别好,特地买了一款。但是究竟哪款清洁能力最强呢,有空做了一下对比。 从右至左依次是BEX蔬果专用环保杀菌清洗液、韩国Crinable天然贝壳果蔬洗涤剂、立白洗洁精。苹果都是从大超市同一果篮里买来的。 用水果刀轻刮每个苹果,都有果蜡出现。 依次将三种果蔬洗涤剂加水浸泡苹果,并用筷子充分搅拌,使每个苹果充分接触到洗涤剂。 三分钟之后的情形: 五分钟之后,经过BEX蔬果专用环保杀菌清洗液喷洗、浸泡后的苹果,依然有些果蜡残留。苹果表层颜色变化不大,但是触摸起来比原先柔滑些。 被韩国Crinable天然贝壳果蔬洗涤剂浸泡过的苹果光洁嫩滑了不少,没有刮出果蜡来,水溶液浮出一层油。 被立白洗洁精浸泡过的苹果,果蜡残留比第一个洗涤剂的要少。 最后各水溶液的情形:韩国vegeAQUA果蔬喷洗剂水溶液无色无味;韩国Crinable天然贝壳果蔬洗涤剂水溶液底层是贝壳粉沉淀,上面浮着果蜡油脂;立白洗洁精水溶液泡沫较多,香味较重。 综合比较一下整个实验的效果,如下图: 另外,不少人说贝壳粉去除水果表层果蜡、农药和污渍是夸大其词,因为贝壳粉本身溶于水的时候就有油污,为了解决这个疑惑,特地做了一个只把贝壳粉单独溶于水的实验。 将1g贝壳粉单独放入硅胶碗中。 在碗中放入水。 充分搅拌,静置5分钟之后的情形,没有油污出现,充分说明:贝壳粉本身不会产生油污,油污来自于浸泡在贝壳粉水溶液里的水果表层,贝壳粉具有去除水果表层果蜡、农药和污渍的功能。
-
不占地的不锈钢厨具 - 韩国Living Hankook组合厨具套装
以一个老饕的想象力脑补一下一套完整的厨具是怎样的,是一把轻松回旋于锅内、炒下十来个菜也不烫手的煎铲,是一把舀汤不漏的汤勺,是一把舀汤尽漏的漏勺,还有一把撸起面条而不断的面捞。但是吃货的厨房,锅碗瓢盆总是很拥挤,有时稍微多做几个菜就没地方放了。所以如果这套厨具还能节省空间,那简直太完美了。 前不久有同事到韩国差旅,正好发现了一套十分节省空间的Living Hankook厨具,说是韩国最好的厨房餐饮器具品牌,材料工艺在世界上都很有口碑。不过这个牌子好像没有正式进入国内,只好信手在网上淘,有家进口电商居然有货,于是立马下了单。 到货后,拆开外包装,便看到了产品原包装,简洁安全,整体感觉比较清爽悦目。 打开包装,整套厨具存放也比较简单,挂架竖直的放在包装盒里,4个勺子用塑料细心的包好,并用金丝细条绞紧以防止滑脱。 将Living Hankook的煎铲、汤勺、漏勺、面捞,一一取出来时,所有部件的手柄都很好把握,不滑手,掂量掂量很有分量,就知道是上好的材质。将它们摆挂好,和整个厨房很配的赶脚! 这么多件厨具,以我以往的经验,要占不少地方,一大把插在筷箸里,七摇八歪,一不小心嘭咚一声散的满地都是。还是Living Hankook有办法,挂起来!饱满的轮廓,圆滑的边缘,时尚美观,简洁实用。更重要的是,它的底座,长13.8cm,宽才8.5cm,不占地,可以放置在厨房的任何角落,取拿十分方便。 这种悬挂式的厨具我以前也用过,有些挂的不牢,弄不好就滑下去了。我反复的试用了Living Hankook的,因为挂杆的圆头设计,挂口不会轻易滑落,所以比较稳固。 全套厨具都是高级不锈钢材质,坚固耐用,挂架不会轻易受腐;整套都采用了镜面抛光工艺处理,放在哪里都是铮亮发光的,品质感杠杠滴,灰常好看耶!看看这些小可爱,闪得全世界都看到了! 勺子所有的手柄都是100%铂硅制成,流线型防滑设计,方便实用,隔热效果好,不烫手。而且握在手中很舒服,还不容易滑落哟! 煎铲的形状似乎和我们平时用的锅铲不一样,要更加平直些,开始看到的时候,我以为不会比传统煎铲好用,但是放在锅里模拟炒菜时,才感觉这种直男铲形似乎更贴合锅体,还能有效延长锅具寿命哦。 汤勺的翻边设计别出心裁,汤勺在使用时可以一滴不漏,有效的防止汤汁流动和淋出,避免脏乱。 漏勺的细钢丝小方格做得也很精细,保证舀汤时任何营养食物都不会遗漏。 面挂四周的凸起,能够顺利的捞起滑溜溜的面条,底部的条状漏格不会让面条轻易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