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淘C轮死:错误转型韩国购 海淘版唯品会走不通
2017-06-04 313
2014年11月初,完成由祥峰投资领投,晨兴资本、景林投资跟投,A轮投資人经纬创投继续跟投。此轮融资过后,蜜淘的估值已超过1亿美元。当年7月,蜜淘曾获得经纬创投500万美元的A轮投资,而其天使投资人为蔡文胜和汪东风。
现在,蜜淘可能等不来它的机会了。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跨境电商蜜淘被京东收购,这一消息遭遇京东方面的否认。而更为劲爆和残酷的消息却在指向,蜜淘并非被收购而是倒闭,目前与商家结算都成问题。
“去年9月公司转型韩国购,原来很大一部分业务不做了,大幅裁员,内部传闻说今年1月份会解散,当时也不知道真假。”蜜淘一位不愿具名的前员工告诉i黑马。
该员工去年11月离开蜜淘,与她同时离开的人远不止她一个。据她透露,蜜淘市场总监今年春节前后也离职了。“以前认识的同事已经没有在蜜淘的了,现在公司是倒闭了还是解散了,我也不清楚。”
截止发稿前,i黑马联系了蜜淘创始人谢文斌,并未得到回复。但其他一些客观事实也许能佐证蜜淘倒闭传闻的真实性:
1.蜜淘微信公众号、官方认证微博今年1月底已经停止更新。
2.蜜淘位于望京SOHO的办公区已经人去楼空,SOHO前台称蜜淘已提前退租。
3.蜜淘创始人沉默,京东方面对i黑马表示收购蜜淘及蜜淘员工迁往京东上班等传闻均“无此事”。
4.蜜淘前员工称裁员潮、离职潮去年底已经开始,内部员工爆料公司并非收购,而是倒闭,更没有大部分员工去京东上班一说。
5.业务转型至今,蜜淘首页“韩国免税店”五个字仍清晰可见,但官网及APP端并未出现韩国产品,且平台展示产品产地均为日本,并出现“淘日本”子目录。
谁“杀死”了蜜淘?
2014年跨境电商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野蛮生长。随着早期圈地完毕,汹涌的掘金者必然面临着贴身肉搏。通过此前的蛛丝马迹,我们试图分析身处风口浪尖的蜜淘最终倒下的三重原因。
1.海淘版唯品会走不通
两年前,从未出过国,从未有过海淘经历的谢文斌带着他的“海淘”梦想创立了蜜淘(前身:CN海淘)。
一开始他只想做一个海淘导购或代购模式,让海淘商家入驻,同时接入国外网上购物商场,并将运转公司、第三方支付等服务集成在后台,消费者自主完成购物环节。
“代购模式的根本问题是商品价格透明、利润薄。同时平台没有仓储不备库存,也意味着物流周期长,客户体验差。”上海哦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鹏博撰文表达了对海淘代购模式的担忧。
谢文斌显然也看到了代购的瓶颈,在参考唯品会、聚美优品的模式后,2014年6月,蜜淘转型B2C自营海淘电商,通过特卖的方式,每天上线一个爆品。
爆款做法却不被业内看好。
“爆款不能成为一种模式,跨境电商本身能做爆品的产品并不多,做爆品又需要平台持续补贴让利。后续商品跟不上,供应链支撑不了,平台是很难的。”洋码头相关负责人对i黑马表示。在她看来,跨境电商做爆款会把自己做死的。爆品只能成为平台营销、拉新的方式,低价促销吸引到用户外,还能给用户解决什么样的需求才是爆品思维的关键。
宝贝格子CEO张天天认为,推爆品没有错,需求点切实存在,这也是最降低用户获取成本的方式,但归根结底平台还是要回归到解决更多用户需求,而不是单纯打爆品。
蜜淘的爆品特卖思维并未获得想象中的成功,当时蜜淘的月交易额只有几十万,增长速度也只有30-50%。
2.频繁大促
2014年11月,蜜淘获得了祥峰投资、经纬创投等3000万美元投资。为了提高销售,蜜淘随即加入了地铁刷广告的营销大军,当月黑色星期五之后,蜜淘特卖产品销量翻倍增长。
据有媒体报道称,每次大促前,谢文斌都会投入几千万做广告,蜜淘飞速发展的转折点就发生在那个时候。数据显示,当时蜜淘客户端激活用户接近100万,累计递送包裹近20万个,月交易流水突破1000万元,员工数量发展到60人。“电商就是靠广告砸出来的,各个平台都是如此。”谢文斌说。
随后,蜜淘举办了“520激情囤货节”和“618电商大促”,面对与主流电商的PK,谢文斌并不怯场,打出保税区商品全网最低价的口号,叫板京东、天猫、聚美优品、唯品会等玩家,承诺物流速度体验绝对远超京东天猫。
“电商就是这样,必须得不断地做活动。”蜜淘CEO谢文斌曾说。
然而看起来滋润的光景并未持续太长时间。2015年初,跨境电商市场走进了价格战的死胡同。以蜜芽为首的跨境电商举起了第一杆降价大旗,同样是跨境电商的洋码头在拿到一亿美元B轮融资后,也高喊着要加入到“价格战”的阵地中。包括网易旗下考拉海购、京东、阿里、聚美前后脚都进入了同一个战壕。
在资本、流量、品牌背书等资源都雄厚的巨头面前,蜜淘的优势开始变弱。“蜜淘在库存上能压个一千万、两千万的货就已经算很不错了,但某些大公司在保税仓库中的货就有十个亿。”谢文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蜜淘与巨头之间的差距。
一旦进入大促的怪圈,平台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大促刺激销量。不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价格战会受到资本市场的制约。而蜜淘的C轮融资却迟迟未能公布,这也让蜜淘开始掉队海淘创业大军。
张天天说某种程度上投资人理解电商为什么要烧钱,但是烧钱打价格战,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用户留存率,二是用户重复购买力,三是商品毛利率。如果三个条件都是高,当然可以打价格战,如果三个条件只有两个条件是高,也可以打,如果只有一个高,就要算到底是哪个条件更高,如果这三个条件都不高,价格战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烧钱的前提是有很强供应链,又是有特色的服务,但是如果同质化竞争很严重的情况下,做这个事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张天天称。
一直没有备好粮草却对大促乐此不疲的蜜淘很可能在那个时候就注定了结局。
3.错误转型韩国购
2015年9月,谢文斌开始被动求生。
那段时间,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就算再融一亿美金,也不可能成为巨头打价格战的对手。巨头可以通过渠道与补贴的方式把价格压得很低,但是创业公司没有办法这样长时间消耗下去。
-
安全放心的婴儿湿巾 - 韩国家乐Bijou婴儿湿巾
Bijou是韩国家乐公司旗下的婴儿湿巾品牌。Bijou湿巾采用天然矿物质水生产,经过6级水处理技术,萃取天然植物成分,天然无刺激,给肌肤最好的呵护,通过了在新加坡,香港等地拥有500家商场的化妆品公司SASA的品质认证和安全性检测,是世界认可的安全性第一的湿巾产品。 品牌理念:从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出发,致力于生产最高质量的湿巾,保护宝宝生长发育期间柔嫩肌肤,给孩子最贴心的呵护,给妈妈最安心的保证。 ▲优质可靠的水源——世界三大矿泉水源之一 采用世界三大矿泉水源之一的湿巾选用被称为世界三大矿泉水源之一的椒井药水作为生产水源,富含天然矿物质,时刻补充宝宝流失矿物质,保护孩子柔嫩肌肤,给宝宝最贴心的呵护。椒井药水富含天然抗菌物质,具有一定抗菌作用,防止细菌感染,保护宝宝健康安全。 椒井药水位于韩国清原郡内秀邑椒井里一带。对椒井药水的文晓记载可追溯到600多年前,据文献记载,公元1444年3月2日,朝鲜世宗大王曾亲临此地,逗留60天,用椒井药水治好了眼疾。椒井药水内富含大量矿物质和镭元素,有治疗眼部感染和皮肤病的功效,和美国“Shasta”以及英国的“Napolinas”被世界矿泉学会并称为世界三大顶级矿泉水。 ▲精密可靠的生产流程 6级水处理技术,保证真正含有丰富矿物质和天然碳酸的活水源; 德国研发布料制作工艺,天然加厚无纺布; 法国ECOCERT有机认证的薰衣草和其他天然植物萃取物,植物配方安全放心,给肌肤来自大自然的保护; 采用Interfold包装方式,抽取不断裂,不连张,使用更方便。 家乐公司是韩国知名的湿巾公司,专注湿巾生产,公司集湿巾生产、推广、销售于一体,旗下拥有多个知名婴儿湿巾品牌,都在韩国市场广受欢迎。 明星产品,韩国很多实体店内都有得卖: 生产车间设有专业的微生物研究室,进行有害微生物检测,保证产品的安全无污染;运用高科技自动化系统,保证湿巾生产的每一步都卫生安全,精心制作。 国内海淘的链接:
-
三款果蔬洗涤剂PK实验 - 韩国BEX、Crinable、VegeAQUA果蔬洗涤剂
加量优惠装,加送258克,6大功效 平时吃水果的时候,总担心水果表层有农药、果蜡和细菌,吃之前用果蔬洗涤剂洗一下是必须的。之前家里有两款常用的,最近听说贝壳粉清洁水果特别好,特地买了一款。但是究竟哪款清洁能力最强呢,有空做了一下对比。 从右至左依次是BEX蔬果专用环保杀菌清洗液、韩国Crinable天然贝壳果蔬洗涤剂、立白洗洁精。苹果都是从大超市同一果篮里买来的。 用水果刀轻刮每个苹果,都有果蜡出现。 依次将三种果蔬洗涤剂加水浸泡苹果,并用筷子充分搅拌,使每个苹果充分接触到洗涤剂。 三分钟之后的情形: 五分钟之后,经过BEX蔬果专用环保杀菌清洗液喷洗、浸泡后的苹果,依然有些果蜡残留。苹果表层颜色变化不大,但是触摸起来比原先柔滑些。 被韩国Crinable天然贝壳果蔬洗涤剂浸泡过的苹果光洁嫩滑了不少,没有刮出果蜡来,水溶液浮出一层油。 被立白洗洁精浸泡过的苹果,果蜡残留比第一个洗涤剂的要少。 最后各水溶液的情形:韩国vegeAQUA果蔬喷洗剂水溶液无色无味;韩国Crinable天然贝壳果蔬洗涤剂水溶液底层是贝壳粉沉淀,上面浮着果蜡油脂;立白洗洁精水溶液泡沫较多,香味较重。 综合比较一下整个实验的效果,如下图: 另外,不少人说贝壳粉去除水果表层果蜡、农药和污渍是夸大其词,因为贝壳粉本身溶于水的时候就有油污,为了解决这个疑惑,特地做了一个只把贝壳粉单独溶于水的实验。 将1g贝壳粉单独放入硅胶碗中。 在碗中放入水。 充分搅拌,静置5分钟之后的情形,没有油污出现,充分说明:贝壳粉本身不会产生油污,油污来自于浸泡在贝壳粉水溶液里的水果表层,贝壳粉具有去除水果表层果蜡、农药和污渍的功能。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