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购物不退税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2017-05-06 203
说到省钱,门道有很多,今天单说说海淘购物退税的事,因为退税不仅与购物直接相关,而且能省下不少的钱。
出国购物退税是指欧盟主要成员国对境外游客在退税定点商店购买的随身携运出境的退税物品,按规定退还增值税的政策。
可能很多人只知道出国购物机场退税,对海淘购物退税却知之甚少。实际上,海淘退税与机场退税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根据相关的税法规定,跨境消费后都能享受到退还“境外增值税”的服务,唯一不同的是出国购物属于线下跨境消费,海淘属于线上跨境消费。由此可见,海淘购物退税合法合规,是消费者理应享受的正当权益。
很多海淘族却没有退税的意识,即便知道海淘可以退税也只是抱着可退可不退的心理,想着反正退来退去不就那几个钱。但,海淘购物不退税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不退税,购物会花更多的钱
海淘是一种持续的个人购物行为,也就是说一旦加入这个购物族群,购物次数以及消费金额只会越淘越频繁、越买越多。在一个长期的消费过程中,每次退税节省下的每一块钱都将成为下一次购物的隐形资本。
据相关报告显示,2016年国人平均海淘18次,这一数字还将随着海淘市场的逐步扩大而迅速增加。举个简单的例子,海淘一次退税50元,18次就是900元,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实际上个人所退得的金额远超于此。
因此,不退税,相当于亏损。
也许有人会犯嘀咕,退税程序太麻烦,哪有精力弄这些。其实,海淘退税比机场退税简单很多,只需要在购物时开一张发票就能到相关的退税平台上办理退税手续了。
购物时能开增值税票(发票)为什么不退税呢,开票的成本低到只需要填一下发票抬头,在时间和精力都算不上浪费的情况下,省下更多不必要的花销,何乐不为?
不退税,国家会损失一大笔资金流
退税看上去是个人行为,但却不仅仅属于个人行为。
欧盟为什么可以退税?欧盟的退税政策当然不是凭空而来,不是强迫境外消费者必须退税,不退税就不能离境。对于很多支持退税的国家来说,退税是一种手段,主要是为了鼓励出口,拉动外需,扩大境外购买量。换个角度来看,退税更像是一个隐形的财政优惠。
PayPal曾在《全球跨境电子商务报告》中做过统计,2013年我国海淘族达1800万人,消费金额2000多亿元;预计2018年,我国海淘族将增长到3600万人,消费金额超过1万亿元。也就是说,五年时间,海淘人数会整整翻一倍,海淘消费额也会随之翻5倍。
按照10%的退税额来看,2000亿元可退200亿元;1万亿元可退1000亿元。
这些本应流入国内的资金就因为个人海淘缺乏退税意识,巨额的现金呆在国外无人认领,最终只能流入国外市场。对于国家而言,这不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吗?
不退税,难辨货物的真伪
都说海淘水深,风险大,除了货物安全外,还存在真假的问题。
对于境外网站海淘,一般而言,只要是在正规网站购买,出现假货的概率是很低的。但概率低却不能保证所有货物都是100%正品,海淘购入假货的例子也不是没发生过。
有一个道理必须明白,能退税的货物都会有备案,国家的税金怎么会容忍假货来钻空子。
而退税的凭证就是发票,发票是交易的代码,只有取得品牌授权的店铺才能开具发票,也就是说,能成功退税的货物开出的发票作不了假,这从源头上确保了货物的真实性。
在很多境外购物网站购物时都是可以开发票的,以下是阿迪官网开出的发票样式:
可见,海淘退税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国家的事;不仅是买东西的事,更是买到正规行货的事。海淘退税是消费者的权益,但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说,不妨把它看作一种义务来执行。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