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走出灰色地带,“海淘”还有吸引力吗?

清早,从泰国进口的乳胶枕上起身,用意大利牙膏刷完牙,端起丹麦制造的咖啡杯,泡上一杯马来西亚咖啡……这种“全球化”生活已经出现在上海市民生活中。据淘宝全球购最新发布的《十年海淘报告》,上海是全国最爱也最会海淘的地区:成交笔数占全国11.9%、成交额占全国10.6%,均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
海淘吸引着消费者,更吸引着经营者。阿里研究院与埃森哲联合发布的《全球跨境B2C电商趋势报告》 指出,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B2C消费市场,中国跨境进出口电商将带动全球跨境消费年均增速拉高近4%。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双十一”,电商们将集中在跨境网购上做文章。
最近上海发布的12条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意见,更为跨境网购添了一把火:发展意见为众多处于“灰色地带”的海淘业务打开通往“阳光下”的大门,光明正大地参与市场竞争。
不过,“海淘”们愿意接受政府抛出的橄榄枝吗?阳光下的跨境电商,还能像野蛮生长的“海淘”那样充满吸引力吗?
“合法身份”的吸引力
“从官方统计数据看,上海正规的跨境电商业务量不高;但在官方统计之外,每天都有海量的交易在发生。”上海市跨境电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那些海量的跨境电商业务,大多来自形形色色的海淘从业者:他们有可能是正在海外的留学生,也可能是频繁往返境内外的空姐、导游、商务人士;他们完成海淘的方式也不一样:可能成立了小公司运作,也可能是个人借助第三方海淘平台; 商品入境方式同样多样:既有通过国际物流公司转运,也有“人肉”携带的……不论哪种,这些海淘从业者都谈不上正规,游走在境外消费“自用”和“交易”的灰色地带。当然,也有不少消费者尝试直接从境外购物网站下单,但在运输、清关等海淘必要环节上,缺乏可靠的参考方式。
所以,官方很早就希望规范海淘。
去年,海关总署发布56号文,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次给予蓬勃发展的跨境网购“合法身份”。该文件中,最让广大海淘平台、商家振奋的是对跨境电商主体的明确界定,即:境内通过互联网进行跨境交易的消费者、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的境内企业、为交易提供服务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
但文件也指出,从事跨境交易的主体要取得“合法身份”,必须受到监管,即必须通过已与海关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
规模庞大的海淘从业者面对这条要求,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这是给海淘行业戴上“紧箍咒”,过去野蛮生长中享受到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但更多的认为,这意味着海淘业务可以走上正规、阳光、受到政府鼓励支持的“康庄大道”,毕竟灰色地带中享有的便利和低成本上不了台面,也难言公平竞争,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在56号文出台之前,受到官方认可的跨境网购行为,其经营主体往往是跨境电商,多指那些在保税区或自贸区内试点的跨境电商,可能是一家企业,也可能是一个平台。这些跨境电商通常采取保税备货的方式实现跨境交易,也就是说,先将可能收到消费者欢迎的境外商品采购到保税区内,完成销售后,再按照政府要求进行纳税清关。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消费者下单时,境外商品往往已经到达境内了,所以只要几天时间就能完成清关和境内物流配送。
相比之下,海淘总会遭遇“等候时间太长”的抱怨。业内人士介绍说,大部分海淘商品都靠飞机运输,路途上花不了多少时间,耽误的时间主要在海关清关环节。但这并非海关的原因。上海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王鹏解释:“没有电子化的查验和征税手段,依靠人工,不可能缩短清关时间,由于多数海淘不向海关登记业务信息,就不可能打通电子化的绿色通道。”
所以,时间和效率成为海淘“合法化”政策出台后最受争议的部分。
海淘从业者认为,与海关联网、取得合法身份后,会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比如,报关手续要比一般的邮件包裹多提交各种表格、增加各种审批程序,从而让海淘周期更长。
但在跨境电商推动者看来,吸引海淘从业者转向正规化的“杀手锏”,正是时间和效率。“目前上海接入海关公共平台的正规电商,可以拥有全国最快的通关时效。”上海跨境电商办公室介绍,上海的目标是让跨境电商的速度向国内普通电商看齐,而不是现在长达十天半个月的‘海淘时效’。”
从某种角度看,海淘走向阳光、变成正规的跨境电商,实质是接受监管、透明运作的过程,换来的是效率提升、时间缩短。显然,愿不愿意换,商家需要计算成本高低、思考得失多少。对于消费者,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速度,自然值得期待。
绕不开的“税”字
税,是海淘绕不开的话题。
上海武定路458号洪安大厦,是海关驻邮局办事处。每天工作时间,这里都会排起不短的队伍,等待领取包裹的人们,有的交头接耳,有的闷头在手机上查询自己会被征收多少税费。
过去,海外发来的邮政包裹,多是亲朋好友寄来,数量有限,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办事大厅不怎么繁忙。然而,随着海淘兴起,每天进出上海口岸的国际邮件包裹多达数十万件,即使海关进行比例极低的抽检,也会发现海量未经完税的物品。
海淘的买家等待送货上门的日子总是很难熬:一来时间久,二来怕收到的不是包裹,而是一份来自邮局的包裹领取通知。“十有八九,是通知你去海关窗口补交税费了。”资深海淘买家刘小姐说。
不管是正规跨境电商,还是灰色的海淘,涉及的税费主要就是我国的行邮税,全称叫“旅客行李、个人邮递物品进口税款”。邮路、快递或者保税备货的方式,只要是跨境交易且物品价值在1000元人民币以下,海关都只征收行邮税这一种税费。行邮税按物品类别不同,税率分为10%、20%、30%、40%和50%五档,但税费在50元以下的物品免税。而传统一般贸易中进口商品价格,不仅包含10%-30%的关税,还需要缴纳进口和销售环节各17%的增值税。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行邮税显然比关税加增值税低得多。
虽然行邮税已经比一般进口贸易具备明显的税费优势,但在鱼龙混杂的海淘行业内,实际情况更为复杂。“网站上写着包邮包税,其实行业内都知道,包税部分是有水分的。”海淘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许多需要缴纳行邮税的物品,报关时会做低价格,企图逃避税费,以降低销售者的成本。之所以这会成为海淘行业“潜规则”,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钻海关查验的空子,毕竟每天海量邮件包裹等待通关,仅靠海关的人力,不可能一一查验。
“即使被要求补税,也由消费者买单,对卖家、平台和物流方几乎没有影响。因此,行走在灰色地带、获取额外的利润,对商家来说几乎没有风险。”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目前部分海淘平台和物流方不愿接入公共平台、不愿走在阳光下的最主要原因。
法律界人士认为,海淘从业者以做低价格试图逃避支付行邮税,本身就涉嫌违法;对消费者来说,又是不履行承诺的违约行为。许多海淘商品承诺包税,意味着税款已经包含在商品价格之中,但消费者海淘后被要求补税,除了交税后和海淘卖家或平台交涉,在交税时则完全无处说理,也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可以保护消费者。因为那是邮寄进来的个人物品,对它的交易过程,监管部门没有任何记录,无从监管和追查,也不可能担任评判者。
鉴于现状,业内人士提出将海淘商品邮路纳入监管视线,因为海淘选择最多的物流途径,也是监管最困难的环节。所以,让海淘大军走出灰色,离不开邮路途径全程与海关公共平台对接。在上海最新出台的跨境电商12条中,也在全国首次提到鼓励通过邮路、快递实现跨境零售业务,推动邮路逐步纳入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如果试点成功,这将为带动海淘大军走向阳光打开关键之门。
主力军该选哪条路?
上海跨境电商12条发布后,跨境电商公共平台的负责人王鹏,一下子成了业界的热门人物。
采访期间,他还接到一家大型房企的咨询电话。王鹏感叹,他没想到房地产这个和商业没有直接关系的行业,也有做跨境电商的打算了。
“近期和我们接洽,想接入平台的上海非电商企业很多,大多是国企。”王鹏列举了一长串名字,其中有的想利用海外资源自营,有的想搭平台,有的想做物流。
国企在此时想进军跨境电商原因显而易见:海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出于大型国企的谨慎和守规矩,不可能去涉足“灰色地带”。因此,有转型需求的国企,最需要能让跨境电商走在阳光下的平台。
但转型需求还不足以推动跨境电商真正壮大。王鹏认为,跨境电商行业要真正壮大起来,主力军还必须依靠电商企业本身。
“发展到现在,电商已经具有了非常高的门槛,每一笔交易达成的背后,需要高昂的引流成本。”王鹏指出,跨境电商的门槛比普通电商更高:一是跨境电商得具备境外货源组织能力,所以如今大的电商都开始在海外圈地备战; 二是跨境电商需要国际供应链的组织能力,但该领域的专业人才又是稀缺资源。所以,热情高涨、期待借船出海的传统国企虽然能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可已经身处行业内的电商态度,更需要关注。
“喜忧参半。”淘宝上一家海淘店铺的负责人张婷的态度代表了很多个体海淘从业者的心声。喜的是像她这样的小店有望“阳光经营”,忧的是不知道政府提供的到底是不是“顺风车”。
张婷的小店主要销售来自英国的母婴产品,与很多“人肉”代购的小海淘店不同,张婷和她在英国留学的表妹在英国注册了公司,争取到部分品牌的代理权,有专门的仓储、物流合作方,缴税清关基本遵守法律要求。所以小店经营至今,收益总体比较稳定。
不过,随着跨境电商发展,张婷觉得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的电商平台都开始做跨境母婴消费,还有许多专业母婴平台,他们的实力还是很厉害的,能烧钱、能压价,小店的成本却是死的,优势越来越小。”所以,对能够与官方的平台对接,张婷还是有所期待,希望能借助政策环境力量,在清关速度等方面为小店增添优势。
但她也有很多担心:一来自己的小店在国内不是企业,官方的平台是否能接受像她这样的个人电商,她不知道。二来接入平台,是否会增加成本也让她担心:“很多大的跨境电商平台也在网络小电商资源,但他们的管理费、推广费很高,我们承受不了;如果政府平台也要收费,那么就算让我们去,也得再盘算一下。”还有,她担心接入平台会面对更多的条条框框:“我们这样的小店还提供代购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境外网站内容要求我们下单,所以我们店里产品范围有一定的变化,会被限制吗?”此外,还有税的问题:“现在我的个体网店是不纳税的,接入官方平台,如果被要求纳税怎么办?”
程先生是一家已经借助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经营的商户,他对上海跨境电商12条的期待更多一些:“目前,全国设有自贸区的地区都在鼓励跨境电商,给出很多政策吸引企业落户。上海提出的设想很好,但细则还不明确。对企业来说,到底是接入这家平台还是那家平台、到底把保税仓落在哪个地区,还是要看政府部门给出的具体操作是不是对企业胃口。”对于他的问题,上海市跨境电商办公室给出的答复是,随着“12条意见”发布,上海将在更多区域内建设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也会通过各种线下支持的方式帮助跨境电商企业落地。
不论是张婷还是程先生都觉得,“海淘”的明天肯定不是野蛮生长。市场越大,关注度自然越高,来自政府部门的管理和规范措施也会日趋明确。只不过他们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主动“拥抱阳光”,而不是被动地“晒在阳光下”。

上一条:国外奶粉不符合我国标准 国产奶粉能否东山再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