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农产品电商谁更吃得香,看阿里、京东的战略布局?

在互联网+大潮席卷之下,快速增长的农村市场正在成为电商巨头们新一轮的争夺焦点,电商渠道下沉开始成为一种趋势。早在2014年,两大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均加快了进军农村的步伐。他们分别在农村市场大展拳脚,丝毫不示弱。阿里宣布将在未来的3-5年之内,投资100亿元,建立一个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京东则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了县级服务中心和乡村推广员的招募,截至目前,已招募推广员近20万人,开设县级服务中心1300多家。近几年两大巨头逐渐在农村站稳脚步,当然他们也有各自的战略特色。今天笔者就跟大家探讨两者农村电商战略谁更接底气?在农产品电商这方面谁更吃得消?两大巨头如何布局农村电商?阿里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早在2009年,随着电商发展,在江浙地区便出现了大量网商聚集村落,即村民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从事网上商品买卖活动。阿里巴巴将这种活跃网店数量超过当地家庭户数10%、电商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的网商群聚村称作淘宝村。2014年10月,阿里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即未来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覆盖全国1/3的县及1/6的农村地区。阿里的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与京东帮相近,根据阿里公布的数据显示,其目前已经对接了全国27个省,在全国5870个村设立了农村淘宝店。对应京东乡村推广员,阿里同职能人员有个更响亮的称呼村淘合伙人,优先考虑能全职做淘宝宝贝代购、服务推销的当地人,从其招募广告中可以看到阿里更倾向招募村官、回乡大学生。京东的3F战略3F战略即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以及生鲜电商战略。3F战略的提出,针对的正是长期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难题:工业品进农村战略,瞄准农民买东西贵问题。京东发挥电商优势,让工业品下乡,消除城乡价格差异,让农民买到跟城里人同样价格的商品;农村金融战略,瞄准农民借钱难问题。京东通过在金融领域的布局,让农民简单、方便地以合理的利息拿到贷款;生鲜电商战略,瞄准农民卖东西难问题。京东打造生鲜电商,让优质农产品从产地直达消费者餐桌,打掉中间流通环节,以价格杠杆引导农民种植绿色安全农产品,帮助农民增收,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找到出路。截至目前,京东乡村推广员人数已达到15万,服务15万个行政村;京东县级服务中心超过1100家;京东帮服务店布局超过1300家;地方特产馆、特产店已达到600多家。两大巨头在布局农村电商方面各有千秋,为进攻农村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若想在农村市场走得更远,则需要电商平台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谁最后收获农民的芳心,谁就赢啦!农产品电商是农村电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系着农村电商是否能健康发展。两大电商平台在布局农产品电商时也不尽相同。阿里、京东农村电商模式阿里的农产品电商模式遂昌模式阿里平台创新了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模式,遂昌模式推动了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它主要包括两大板块:一、是以协会+公司的地方性农产品公共服务平台,以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商的定位探索解决农村(农户、合作社、农企)对接市场的问题。二、是推出赶街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以定点定人的方式,实现在农村实现电子商务代购、生活、农产品售卖,基层品质监督执行等功能,让信息化农村更深入的对接与运用。阿里就推动建立了一套政府+农户+合作社+网店协会+淘宝网的合作机制。京东的农产品电商模式线上特色馆京东是与当地政府扶持的产业园区中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代运营公司)以及农村生产合作社搭建地方特产馆,当地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按照京东品类规划、国家农产品质检标准进行从合作社(农民)手中筛选农产品,同时负责该农产品的线上运营。它的运营方式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京东正在研究把市县一级的地方特色馆推上线。地方特色馆里既有生鲜、特色蔬果,也包括一些特色的手工艺品等。二、京东物流则负责将农产品统入仓及配送。线上促销方面,京东以地方特色农产品造节京东仁寿枇杷节、广东荔枝节。据京东官方透露,目前京东地方特产馆,数量超过400家。据报道,4月25日中国仁寿第二届网上枇杷节正式开幕。仁寿与京东再次联手助力当地农产品走向世界。阿里、京东谁的电商模式更胜一筹?上面我们看到阿里、京东农产品电商各有各的优势。从它们的运营模式来看并不能断定谁更胜一筹。只是依据各方特色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农村电商模式。京东与阿里的明争暗斗仍在继续,比较淘宝的千县万村计划,京东县级服务中心+京东帮的组合拳模式是否更具杀伤力?针对现在电商模式我们并不能确切说哪种模式更好,因为到现在为止,农村仍然还有待开发,它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在阿里和京东的战略看来,他们是要将本身的物流、家电、全品类涉入到农村,占领农村的电商购买份额,同时解决物流售后服务点,覆盖住市场。如果要进入农资电商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品类的补充,而对于竞争对手,就不是单一的竞争,而是综合的较量。农村电商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谁会是农村电商的大赢家,最后拼的还是各自的实力!【重要通知】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第八部互联网+系列著作:《农业互联网》正在编写。欢迎互联网电商企业和农业农产品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案例,我们将择优调研入选,详见http://www.100ec.cn/zt/nyhlw/,与我们联系。

上一条:分析:橱柜业能否引入第三方支付监督机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