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复星拟收购健安喜中国资本偏食海外资本

伴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中国企业正加快收购海外保健品企业的步伐。
据外媒报道,包括复星集团在内的中资企业有意收购美国保健食品公司General Nutrition Centers(下称GNC,“健安喜”)。这家企业成立于1935年,是全球最大的健康营养产品的专业零售商,生产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运动饮料和其他专业营养补充剂等产品。
“现在这个消息还只是市场传闻,我们并不方便发表评论,如果有进一步消息我们亦会告知。”复星集团总部人士在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求证时如此回答。
千亿规模
这不是GNC第一次被传与中资企业的绯闻。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早在几个月前就有市场传闻,中国投资者希望与GNC合作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不过彼时合资并不涉及GNC私有化收购事宜。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的说法是,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匹兹堡的零售商近几周与多家中国买家会面,衡量其收购意向;包括债务在内,潜在收购交易可能价值为40亿美元。
作为全球保健品企业巨头,GNC于2011年“二度”在纽交所登陆上市,目前市值13.77亿美元。这家以零售为主的保健品企业在全球55个国家及地区拥有超过9000家实体店。
财报显示,GNC 2015年营业收入26.39亿美元,同比增1%,净利2.1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约15%,尽管本土市场增长疲软,但今年上半年GNC中国业务收入却增长了350万美元,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是GNC有意“出海”的主因。
“中国保健品市场还处于成长初期,需求并没有被完全满足,而随着数字化传播的发展,海外的保健品企业在中国会有更多发展机会。”普华永道思略特医疗行业合伙人孙超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普华永道思略特报告称,伴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及环境问题的发展,他们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将新增1000亿元的发展规模,其中功能食品规模将突破万亿。
而这一迅速成长的市场给海外保健品企业带来了发展良机。
以Blackmores(澳佳宝)、GNC(健安喜)、Herbalife(康宝莱)、NBTY、Nu Skin(如新)、the Vitamin Shoppe、USANA(优莎娜) 这七家境外保健品公司为例,2015年,其中4家企业的净利润实现增长,NBTY 2015财年扭亏为盈,净利润增长达到269%,排在第二位的是澳大利亚保健品企业Blackmores,全年净利润增长67%,已在中国开展业务的USANA净利增长24%排在第三位。
其中,作为海淘“网红”的Blackmores澳佳宝在去年下半年澳大利亚本土市场的销售增长为73%,达到2.376亿澳元,该公司分析,面向零售商的销售受到了中国游客和商人的支持。为此,该公司去年甚至聘请了体育明星李娜为代言人。
中国资本推动
“中国的消费者也在转型过程中,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正在提高、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也正深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孙超说。
普华永道2015年全零售数据的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消费者中有接近五分之一的人每天都网络购物,而全球样本中这一比例仅为7%。与此同时受到消费升级的驱动,购物战场延伸到海外市场,跨境电商购物即“海淘”成为众多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
比达(Big Data-Research)的调研显示,预计2015年中国海淘市场规模达2400亿元,增长60%;海淘族人数可增长到2400万人。其中,境外保健品的海淘是重要组成部分。
也正因此包括GNC、Blackmores、Swiss在内的海外保健品企业纷纷与中国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希望进一步加深中国本土市场的耕耘。
与此同时,对中国市场增长潜力投来目光的不仅仅是海外保健品企业,中国资本亦跃跃欲动。包括复星集团、上海医药、合生元、西王食品等中资企业均已在近两年启动了相关并购活动。
“国内除了少数知名企业获得国内消费者信赖外,反而国外保健品企业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最近两年中资企业收购海外保健品企业的并购案例多达十余起。其中不乏上市行业巨擘,比如规模上千亿级别的上海医药以及年收十多亿的金达威等。”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资本加国外品牌的并购模式在近两年层出不穷:2015年1月和2015年6月,金达威 分别以3500万美元和5.95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对两家美国知名保健品公司Doctor’s Best Holdings,Inc和Vitatech的收购;同年5月,南京中生联合与复星国际以1800万美元完成了对新西兰饮食及保健补充剂制造商Good Health公司的收购;四个月后,香港BIOSTIME合生元以近13.86亿澳元总对价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著名保健品公司Swiss控股权。2016年8月,上海医药公告将以约9.38亿元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公司Vitaco60%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是上市公司巨擘在海外保健品牌的收购上有所动作,不少民营企业也竞相布局。以江苏艾兰得为例,这家营养保健品企业自2010年收购北美第二大保健品企业IVC在美国市场立足后,就在国际市场收购动作不断:2014年6月收购美国加州的营养品公司Adam Nutrition,2016年3月收购荷兰营养品行业的“百年老店”Bloem Health Products B.V.;3个月后,2016年6月再次宣布收购仿制药巨头Perrigo的美国营养品业务。
“并不仅仅是医药行业的企业资本在进行海外保健品企业的收购,很多传统领域由于产能过剩也都在寻找转型,大健康是一个热门的方向,而在其中保健品行业的进入门槛又会比较低。”孙超表示,“除此以外,用人民币购买海外资产也可以起到汇率避险的作用,而保健品企业的现金流也都不错。”
转型、拓展新业务、海外资产避险成为了中国资本青睐海外保健品企业的三个主要原因。
“上海医药此前并没有涉及保健品业务,此次也是希望通过并购来获得一个新的领域的进军机会。目前针对Vitaco的并购尚未完成,我们预计年内可以完成交割。”上海医药方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不过在孙超看来,海外品牌能否借由中国资本获得更大市场、成功引入中国并非易事,“很多企业只是认为这是稀有资产,先收购了再说,对于收购之后如何进一步发展并没有规划清楚。”他说,相比较而言,对于已经有销售渠道的中国资本方,比如药房、电子商务平台,收购完成海外品牌后在后期销售渠道的拓展上或许会更有优势。

上一条:小红书、波罗蜜和淘世界,谁能赢得白富美的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