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探访“中国淘宝村”:一件衣服赚不到1块钱

(原标题:曹县中国淘宝村:从一夜暴富到一件衣服赚1块钱死撑)在山东曹县大集镇,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个村子里的小伙相亲,兄弟们开车助阵,结果,头车出了村,尾车还没进村,阵势十分壮观。姑娘一看,当即就答应了,据说,这个传说就发生在,大集镇东北两公里外的张庄,那个曾因有人一夜暴富,而名动江湖的中国淘宝村。张庄的淘宝村牌子破旧不堪,也没人去修如今,张庄街头依然立着,淘宝村张庄欢迎您牌楼,暴富传说也依然在流传。但,张庄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张庄了,那个象征着江湖地位的牌楼,早已破旧不堪,连村民曾引以为傲的淘宝村三个字,都烂掉了,没人去修。那些象征着巨大财富的传说,也不再是励志故事,人们讲起时,语气中多了几分辛酸与调侃。1、曾经的实木加工之乡开始转型山东曹县,一直是实木加工之乡。他们那儿的人有钱,是鲁西南其他县区对曹县的普遍评价。在周边县区很多农民心里,曹县就是鲁西南的深圳。因为那里有诸多实木加工厂,可以吸收大批劳动力。一个实例是,曹县正北是牡丹区王浩屯镇和大黄集镇,两个镇子有不少农民每天早晚赶趟,到离他们二三十公里远的曹县庄寨镇打工。说起相距不远的曹县,牡丹区王浩屯镇一些居民感叹:那儿的人聪明,瞅准商机,一看挣钱,说干啥都去干啥。商业嗅觉灵敏,喜欢跟风,是曹县人给外界留下的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曹县实木加工产业崛起,产品远销美国。眼见有人赚钱,很多曹县人争先干起了这行,有些镇子甚至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实木加工厂。长久以来,实木加工,一直是曹县人迷信的摇钱树。不过,近些年,随着实木加工市场饱和,利润越来越薄,越来越多的曹县人不再迷信实木加工产业。失去摇钱树的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摇钱树。淘宝,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一些人的视线。丁楼一家服装加工户把服装晾在田间地边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曹县淘宝村34个,占山东64个淘宝村的一半;淘宝镇4个,占山东6个淘宝镇的三分之二。2015年,曹县被阿里列为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之一,列第二位。到了2016年,报告显示,曹县依然位列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淘宝村增至48个,被阿里列为2016年集群化带动强劲三大区域之一。毫无疑问,在许多曹县人眼里,淘宝已然成为继木材加工之后第二个摇钱树。他们相信,从事淘宝,真的能像墙体广告写的那样,东奔西跑不如淘宝在家网上开店,家庭事业两全。2、淘宝成被看好的新摇钱树淘宝之所以成为曹县人看好的摇钱树,是因为有人确实通过电商赚过钱。曹县最先接触电商的大集镇丁楼,就有人发过财。资料图据报道,村民任庆生是丁楼最先接触电商。他被一些媒体描述为曹县电商鼻祖。任庆生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原来,大集镇有不少人从事影楼行业,丁楼有些村民就从事服装生意,为影楼加工服饰,只是销路太窄,赚钱不多。2009年,他看到商机,发现学生演出需要大量演出服,于是专门为学校定制演出服。摸对门路后,任庆生的生意越来越好,甚至开始通过网络销往全国,也就是玩起了淘宝。任庆生电商道路的成功,引起其他从事服装行业的村民效仿。他们纷纷做起定制演出服的生意,通过淘宝卖到全国各地。这几位村民赚了钱,其他村民开始眼红了。对于从未接触过网络的村民而言,神秘莫测的淘宝,似乎无所不能。丁楼街头处处可见标语丁楼一位年过五十的村民回忆说:弄个电脑能把服装卖到全国各地,一年能挣十几万,能不让人眼馋嘛?就这样,随后四五年里,越多越多的村民开始玩起淘宝卖演出服。到了2015年,丁楼村全村300户家庭,已有280家开有淘宝店。2013年12月27日,涉水电商4年之后,丁楼和张庄同时被阿里评为中国淘宝村称号。3、万余村民跟风玩淘宝眼见丁楼有人挣了钱,周围其他村子的村民纷纷跟风。距离丁楼3公里远的张庄,就是其中之一。比如,丁楼村民丁培环初尝甜头后,便动员家住张庄的内侄,一起做服装贸易生意,开了一家豪达拉丁表演服。再如,今年24岁的张豹,已经做了7年服装贸易生意,也正是在丁楼的任庆生赚钱之后跟进的。据报道,2013年时,张庄400余户村民,80%以上人员都在从事网络销售工作。除了张庄,其他村子也纷纷跟风。孙庄曾是蔬菜种植专业村,在丁楼和张庄被阿里评为中国淘宝村之后,也开始向淘宝村转型。不到两年时间,村子460户家庭有310户开有淘宝网店。之前有报道称,截至2013年,曹县大集镇先后注册了服饰有限公司72家,有近万名村民从事服饰加工和网络销售。2013年全年,大集镇演出服销售额就达到了近2亿元的数字。大集镇西街淘宝村从2009年到2013年,仅仅4年时间,大集镇就有万余村民玩起淘宝,一年销售额近2亿元……乍一看,村民似乎真的找到了新的摇钱树。可是,这看似可喜可贺的数据背后,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4、一件衣服赚不到1块钱,许多都在硬撑别人能不能挣钱我不知道,反正我干五六年了没挣着钱。张庄一位村民听说通过淘宝卖演出服能挣钱,2010年就在临街做起了服装生意,但一直不见好转。当记者表示听说一年能挣几十万时,她笑了:几十万?能挣几万就不错了。张庄另一位做刺绣的村民也大倒苦水。都说干‘淘宝’能挣钱,我就想,别人卖演出服,那我就给演出服做刺绣,肯定能挣钱。他借来十几万元,买了两台刺绣机器,准备大干一场,可事与愿违,两年多了还没回本。资料图在最先接触淘宝的丁楼,情况也不乐观。干的人太多,利太薄,一件衣服挣一块钱就不错了。一位做服装加工的村民说,为了坚持下去,有时不挣钱也卖,为的就是冲量攒用户。而村里像他这样情况的更是不在少数。都在硬撑着,拼价拼量,看谁家底子厚谁就能活下去,再没什么转机,一死一大片。当记者提到上述可喜可贺的数据时,这位村民笑着说:我说我一年挣1000万,你信吗?看数据有什么用?挣不挣钱别人不知道,我们自己还不知道吗?在他看来,数据是一些人给自己脸上贴金。淘宝年年评什么淘宝村,还不是给自己打宣传,对我们有用吗?现状该怎样还是怎样。他说,淘宝从来没出过什么扶持政策,我们佣金一点不少,听他们讲师上课还得交钱。很多媒体用家家两辆豪车家家盖别墅这样的文字描述丁楼和张庄,实在太过夸大了。记者走访丁楼时,确实看到有几处楼房,但绝大部分民宅依然是红砖瓦房,与鲁西南其他村子别无二致。特别之处不过是,凡是临街的房屋和墙壁,都印刷着振奋人心的标语,像什么东奔西跑不如淘宝在家网上开店,家庭事业两全。5、曾经的淘宝村风光不再曹县倪集镇余楼,也被阿里评为中国淘宝村。放眼望去,除了村头立着一个中国淘宝村·余楼村的牌子外,余楼与其他村子没有什么明显区别。在路边,记者能随时看到上世纪90年代风靡全国的农用机动三轮时风巨力。在其他地区,这种农用机动三轮很少看到了。在中国淘宝村余楼村,街头常见时风巨力走访大集镇西街时, 记者被气派的牌子大集镇西街淘宝村吸引了。 牌子旁边是一条演出服淘宝街, 有厂家也有物流,煞是壮观。 然而,这些门头无一例外全部关门歇业。 街上空无一人, 偶尔能看到一两个下地干农活的村民。大集镇西街淘宝村门头房全部关门歇业记者发现,无论是丁楼、张庄还是其他淘宝村,无论村民能否通过淘宝挣钱,村头都会立着一个气派壮观的中国淘宝村牌子,临街房屋和墙壁也会印刷着关于淘宝致富的标语。在大集镇驻地,淘宝字眼更是处处可见。甚至,镇中心幼儿园都被命名为中国淘宝镇中心幼儿园。一家宾馆也取名叫淘宝宾馆。连零食店,也取名叫淘食店。路边路灯也挂着铁牌,上写中国淘宝镇,大集欢迎您。然而,如果去掉这些淘宝元素,大集镇与鲁西南其他镇子并无多大区别:街上到处是电三轮或电瓶车,而非豪车;路边到处是熟食或蔬菜摊;一辆电三轮丢在路中间,能堵上半小时……更令人担心的是,记者探访多家服装厂时,被厂内脏乱差的环境震惊了。实在难以想象,淘宝上那漂亮高大上的演出服,竟然是在一间又一间家庭式作坊里制造出来的,卫生与质量都难以保证。

上一条:不务正业?京东也开始推租手机业务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