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化妆品巨头年报盘点:中国仍是重要市场
2017-08-13 184
虽然2015年中国化妆品零售市场的增长速度放缓至8.8%,甚至低于中国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速度,但大中华市场和中国消费者依旧是不少国际日化巨头增长的重要动力。《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也注意到,在大众化妆品领域,这些日化巨头在华也受到中国本土化妆品强势增长而带来的市场份额变化影响。
与此同时,化妆品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2015年化妆品行业正走向一个转折点,那就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大牌满足更多消费者基础需求的曾经优点,受到增长挑战;长尾的反向效应,使得个性化、小众品牌逐渐成长,更能适应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日韩化妆品公司增长势头盖过欧美
由于彩妆品类的发展极大地提振了旗下品牌的销售业绩,专业美容市场业务也得到了稳步的提升,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法国欧莱雅集团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2015财年依旧稳健增长。其收入252.574亿欧元,增幅达到12.1%,由于欧元疲软,可比增幅为3.9%;固定汇率增幅为4.9%;营业利润增幅达到12.8%,由2014年的38.907亿欧元增加到43.877亿欧元,营业利润率增长了10个基点,达到17.4%。
另一化妆品巨头雅诗兰黛Estée Lauder集团,在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的第二季度,收入录得31.248亿美元,较上一财年同期30.445亿美元上涨2.6%,固定汇率下增幅达8%。该集团表示,旗下的Jo Malone、Bobbi Brown等新锐香水和美妆品牌赢得了新一代消费者,而传统品牌Estee Lauder和Clinique的表现在集团最大的市场——北美地区,则略有下滑。
而同样在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第二季度的科蒂集团2016财年的第二季度财告显示,由于核心香水业务的疲软收入降低9.4%至6.27亿美元,可比收入下滑3%,致使整体业绩倒退,加上收购宝洁集团旗下41个美容品牌交易案推高成本,第二季度收入及盈利均出现下滑,季度净营收总计12.105亿美元,可比收入下滑1%。但美甲品牌Sally Hansen和化妆品牌Rimmel的强劲需求推动美妆业务营收实现10.1%的增长,增至3.748亿美元,可比收入增3%,连续三个季度取得进步。
相比而言,《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日韩化妆品公司或在收入增长上,或在利润增长表现上,相较欧美化妆品公司则表现更为出色。
韩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爱茉莉太平洋集团2015年的销售额实现56612亿韩元(约合305.7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同期增长20.1%,营业利润增长38.6%,达到9136亿韩元(约合49.3亿元人民币),销售额和利润实现双增长。
另一日本消费品巨头花王集团,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财年,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3.3%至1643亿日元,即13.6亿美元;净利润较2014财年795.9亿日元上涨24.2%至988亿日元,按当前汇率,为8.2亿美元。销售收入为14717亿日元,较上年度增长5.0%;销售和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亚洲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日本资生堂集团,2015财年(2015年4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入录得12.6%的增幅至7630.58亿日元,固定汇率下增长7.8%;其国内收入增长11.7%(固定汇率增幅11.5%),国际市场增幅13.3%(固定汇率增幅5.4%)。但营业利润上,2015财年资生堂录得77.4%的增幅至376.60亿日元。
值得注意的是,化妆品行业分析人士夏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中国这样一个化妆品消费市场的缩影来看,国际化妆品公司中,一些10亿美元的传统大品牌正遭遇发展的瓶颈,而一些小众、高端、个性化的品牌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也是日韩的一些化妆品公司增长更迅猛的原因之一。”
巨头的中国表现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显示,2015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00931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化妆品零售额总额为2049亿,同比增长8.8%,低于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速度。
不过,2015年是中国化妆品年度零售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2014年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为1825亿,同比增长10%。尽管中国市场化妆品零售额总额增长放缓,但不少外资化妆品公司在中国的表现依然不错。
比如爱茉莉太平洋、花王,由于中国市场的强劲拉动,业绩提升明显。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以中国为主的海外市场2015财年收入上涨44.4%,较2014年的22.5%则有显著的提升。其中,雪花秀、兰芝、梦妆、悦诗风吟、伊蒂之屋是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五个主打品牌,该集团表示,将针对这五个品牌,进一步继续扩张计划,与此同时还有计划将IOPE、Ryo两个新品牌引入中国市场。
资生堂虽然中国市场增长与2015年持平,但其中化妆品部门(包括Uara悠莱、ZA姬芮、PURE&MILD泊美等)仍表现疲软,全年销售暴跌25%;奢侈品部门(包括Shiseido资生堂、NARS、Cléde Peau Beauté[CPB]肌肤之钥)收入则有31%的增幅;另外专业部门(包括TSUBAKI丝蓓绮等)的收入持平。对于中国市场的复杂表现,资生堂表示,除了本集团自身管理、经营方面的问题,中低端市场面临激烈竞争。
法国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在2015财年,亚太地区销售额增长19.7%,可比增幅为4.7%。公司称,YSL、科颜氏、阿玛尼和Urban Decay表现出色,中国业务极大增长。
美国美妆品牌伊丽莎白·雅顿Elizabeth Arden在截至12月31日的前一季度亏损缩窄,部分得益于公司国际市场的营业额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大中华区净营业额增长18%。
雅诗兰黛方面虽未透露中国地区的营收增长状况,但表示由于营销广告收入的增加,中国内地市场的营业利润有所下跌,同样下跌的还有香港和泰国市场,连累第二季度整体亚太市场收入下跌0.4%的跌幅至6.29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316亿美元;营业利润下跌2.1%至1.53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568亿美元。
“不过,在2015年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增长中,在大众化妆品领域,国际品牌的贡献有限。”化妆品行业分析人士夏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百雀羚、韩束、韩后等本土优秀化妆品牌在经过长期积累后,在零售总额、市场动态、广告投放等方面,2015年已经能与这些国际大牌正面竞争,特别是一些优秀本土品牌的单品品牌销售额已经能与国际化妆品公司某些单品品牌中国市场的总销售额不分伯仲,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与转折点。”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儿玩具种类,婴幼儿各类玩具功能
一、0~3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发展头部控制,身体渐渐可以滚动,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手,想要抓东西。 适合的玩具类型:视觉、听觉上有刺激性的玩具,比如:颜色透明度高、对比强烈的。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音乐床铃 在保证牢固安装的情况下,可以悬挂在婴儿床侧或者婴儿床之上,在床脚位置悬挂床铃是最安全的,因为不会掉落到宝宝身上。 2、摇铃和玩具钥匙环 这些玩具有宝宝喜欢的颜色和简单的形状。据研究,红色、黄色以及黑白漩涡高对比度的图案,是对宝宝特别有刺激效果的。当宝宝感受到玩具光滑材料,块状外形,听到咯咯或者咔嗒声,可以用嘴咬玩具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有舒缓音乐的玩具 宝宝喜欢听舒缓的音乐,不论是从音响中播放出来的声音,还是父母们自己唱的。 二、4~10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发展反射能力,并用触摸来探索世界。他们不时会玩自己的小脚丫,尝试抓住物品,并双手互换物品。他们先是想要站立,慢慢开始爬行并不用支撑地坐着,腿部已能够承重。他们开始牙牙学语,并会寻找周围声音的来源。 适合的玩具类型:可以抓握,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吊架游戏垫 这些小玩具有的可以发出声音,播放音乐,并且手感非常的好。在游戏垫里玩耍时,宝宝能探索周围的环境,锻炼精细动作的能力,活动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2、沐浴玩具 有塑料杯子、小动物等专为沐浴设计的玩具。 3、铃铛 内部可以发出声响。 4、音乐玩具 三、9~12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绕着家具四处走动,喜欢晃动、撞击、投掷和扔东西。他们也喜欢寻找藏起来的物品,将物品从储物箱里面拿出来,把小手指戳到小孔里,喜欢推叠和嵌套的玩具。他们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见到陌生人会害羞。 适合的玩具类型:推叠和嵌套玩具,可推动和拉动、可以晃动的,带音乐的玩具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可以推动和拉动的玩具 2、嵌套和堆叠块 有原木色的,也有色彩丰富的 3、轻便的球 可以投掷,扔的球。 4、音乐玩具 包括塑料和绒布材质。 四、1~3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喜欢清空、转移和重新排列他们周边的环境和物体。他们用灌装和倾倒来培养组织能力,同时他们会继续享受堆叠,就像9~12个月时的那样。当宝宝到达2~3岁时,他们会开始喜欢跳跃和攀爬。同时,开始学习基本的绘画,玩简单的乐器以及拼图。 适合的玩具类型:球、积木、画图用具、乐器、拼图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堆块各种积木 2、书籍 适合1~3岁宝宝的图书 3、击打乐器 可敲打玩具 4、装填玩具 五、3~6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宝宝们开始与其他人互动,并且喜欢角色扮演游戏。他们喜欢用游戏的方式将自己的想象付诸于现实。 适合的玩具类型:画图用具、乐器、书籍、户外游戏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电子玩具 有学习或者互动游戏功能 2、粘土、画笔 无毒的艺术用品 3、书籍 适合年龄的儿童书籍 4、自行车 带训练轮的自行车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