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手机行业的高端分流:努力很重要 路线更重要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手机市场开始摒弃所谓的免费模式,几乎所有的一二线品牌都在冲刺中高端市场,随之而来的是一波又一波的涨价潮,以及对低端产品线的缩减、优化和分品牌运营。不过,这场大考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国内品牌都试图为自身贴上高端的标签,市场上似乎形成了一条隐性规则,错失中高端市场将是智能手机的又一场洗牌赛,同时也预示着新的机会。数字不是全部,却是一张残酷的成绩单习惯了用销量数字将手机厂商分门别类,以至于每年年终的时候,总有一两家手机品牌在销量成绩上发起口水战。诚然,销量不是手机厂商的全部,甚至不能用来衡量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却也是公司策略最真实的映射。一个数字是,IDC、Strategy Analytics等日前纷纷公布了智能手机市场的调研报告,尽管给出的数据不尽相同,但全球前五大厂商的出货量及份额排名基本一致,三星、苹果、华为、OPPO、小米等五大品牌拿走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去年这个数字刚刚超过50%。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越发的集中,特别是三星、华为、苹果、OPPO在产品布局上有着明显的中高端偏好,这些品牌掠走的不只是利润,还有用户忠诚度。另一组数据,在Counterpoint发布的今年7月份全球智能手机单一机型的销量排行中,iPhone 7和iPhone 7 Puls分列一二位,OPPO、三星、小米等紧随其后,其中OPPO R11成为7月份全球最畅销的安卓手机。有趣的是,在销量前五的机型中,除OPPO A57定位在中端市场,iPhone系列、OPPO R11及三星Galaxy S8,在售价上均可列入高端行列。这也表明,依托低价格支撑销量的策略已经失效。事实上,在国产手机中,华为、OPPO等并非是看好中高端的少数派,联想舍弃Lenovo押注MOTO,不难想象其对高端市场的野心;魅蓝脱离魅族成为独立品牌,意在淡化中低端产品对魅族品牌的影响;小米不断丰富高端产品线,MIX系列更是成为小米自我证实的代表作;夏普、黑莓、VAIO等等,曲线进军中高端的品牌越来越多……而对于销量成绩上的不同,或可以一言以蔽之:努力很重要,但路线更重要。高端突围,行之有效的四个战略这场轰轰烈烈的高端突围,几乎所有的玩家都意识到了方向所在,只是在产品、市场、技术等策略上出现了差异。尤其是苹果、三星、华为、OPPO等在中高端领域尽显锋芒的品牌,或可以归结出四个行之有效的战略选择。1、完整的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已经是一个用烂的名词,且细分出了很多细则,人体工程学、UI、交互、续航、拍照等等,可以说市场上排名前十的手机厂商,早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在高端市场占优的品牌身上,对用户体验的理解有了重新的认知,这是一个从用户感知到品牌所在,到用户购买产品,再到口碑传播的系统性过程,而非局限在产品本身。以线下店为例,一些手机厂商视之为销售渠道之一,但这一角色已经出现了一些延伸,消费者在线下店能够获得更直观的体验,比媒体评测、官方照片、配置参数等更能打动人心。把握这个趋势的重心并不是进行疯狂的线下扩张,而是优化线下服务,比如对销售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用户的购买效率、降低用户的购机成本等等,可以称作教科书版本的可能是Apple Store,但OPPO精细化的代理策略更有借鉴的价值,包括店面的包装风格、与代理商的合作机制等。2、精细的用户需求。产品才是商业的本质,所谓的用户研究和应对策略,最终都将体验在产品上,产品是企业与用户沟通的媒介。就产品研发而言,国内流行的做法是:中高端产品倾向于自研,其他系列委托ODM生产,尽管节省了一些研发成本,也牺牲了对中低端用户行为和用户消费趋势的研究。苹果和三星暂且不论,其他围攻中高端市场的手机厂商已经着眼于精细的用户需求,华为在2014年就砍掉了不少低端机型,如今ODM模式中低端产品的数量更是被严格控制, OPPO等更是逆主流的选择了全自研的形式。从低端到高端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掌握更多的用户数据,精准拿捏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比如千元机用户向上的需求,对价格的敏感性变化等。培养新的高端用户,比从其他品牌抢用户更加重要。3、一轻一重的产品布局。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提到的,不少手机厂商选择了双旗舰和小迭代的产品布局,一方面在市场定位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潜在人群;另一方面,小迭代的产品布局,每一代产品较于前代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级,也可以是产品方向的调整,等同于是在循序渐进地圈养用户。只不过在高端产品线的战略上,还应该懂得一轻一重。产品层面,高端的旗舰产品成为新技术或新方案的领头羊,在中低端产品上,有选择的和旗舰形成差异化;营销层面,为高端产品投入80%的预算,但在渠道上给予中低端产品50%以上的资源。可以这样理解,旗舰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品牌形象,用户对品牌形成认同感和忠诚度,在购买与否上还是会衡量自身的购买力。这种一轻一重的产品布局,在很多品牌身上屡见不鲜,三星、华为、OPPO等尤为明显。4、技术暗战智能手机的技术战可以分为两派,一类是三星、华为等代表的豪放派,无论是在专利数量还是在综合研发实力上,这类厂商的表现均可圈可点,而支撑起高端市场份额的,与技术因素不无关系,比如三星的曲面屏和全面屏技术;另一类可以看作是婉约派,苹果、OPPO、小米乃至更多的手机品牌均可归为此类。技术研发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且所谓的技术优势在于形成壁垒,最终形成产品的特色优势。最为典型的就是苹果,虽然在技术研发的声势上逊于三星,但iPhone的每一项新功能均称为手机行业的新标杆,Retina技术、指纹识别、3D Touch等等,反倒是极客般的三星,在虹膜识别、曲面屏等方面浸淫多年,却未有太多跟风者。从这个角度也不难理解OPPO等品牌热销的原因,OPPO在工业堆叠、天线设计、快充技术、拍照成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积累,并且都成功转化成了产品卖点。在这个寻求爆点的时代,出其不意的撒手锏不失为一件好事。结语国内手机厂商集体性的高端转型,大多数是押宝低端市场失策的无奈之举,千元机带来了销量,却没有带来利润和忠诚度。可这种境地又恰恰是最危险的,在高端市场缺乏品牌认知,一味地按照千元机的竞争思路布局高端市场,包括抢占渠道优势、抢夺价格优势、抢发新品占位,在错误的方向上继续错下去。总之,销量不代表所有,但反映了用户的选择,而这些成功者的策略和思路,更值得借鉴和思索。

上一条:苹果市值上周蒸发了280亿美元 股价已跌破160美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