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跨境电商:硝烟下的机遇与变革
2017-07-21 177
政策利好倾斜下的发展契机
在全球外贸形势的低迷,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跨境电子商务承担了推动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任务。这将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较低水平的定位,从而实现外贸优进优出、升级发展。
从2014年海关总署的 “56号” 和 “57号” 文件出台,跨境电商在政策层面上被正式承认,保税进口模式逐渐明朗,跨境贸易在政策层面屡屡释放利好信息。
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在5个试点城市(上海,杭州,宁波,郑州,重庆)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随后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降低进口产品关税试点、税制改革和恢复增设口岸免税店的相关政策,表明政府促进消费回流国内的决心。紧接着6月发布《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6号),这是我国首个关于跨境电商发展的系统性指导文件,在海关监管、检验检疫、进出口税收、支付结算等多个方面提出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有力举措,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堪称2015年跨境电商的头号政策。
此外我国6月还与韩国、澳大利亚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降低关税。并于10月宣布将全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增至 8 个,包括郑州、宁波、杭州、重庆、天津等。
2015年短短3个月的时间,国家连续6次发布对于跨境电商扶持政策并认可了业内通行的保税模式,这不仅为国内跨境电商迅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更是给跨境电商打通国际供应链、国际物流、创造行业利润提供了基础。
除此之外,在跨境电子支付问题与海外物流问题上,国务院也表示将逐步推进跨境外汇支付试点,支持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拓展境外服务,并计划推行“互联网 + 流通” 行动等,以解决这些可能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瓶颈的问题。
资本介入,大佬小弟齐入场
如果关注了近几年海外购市场,就不难理解资本的热忱。从2010到2014,短短4年间,中国海外购物交易额从100多亿增长到超过800亿。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高到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因此有人说,跨境电商将会是电商行业内“最后一块蛋糕”。
所以尽管资本寒冬已经成为今年互联网创业圈的固定话题,投资人开始捂住钱袋子的调侃也不绝于耳,但看今年的跨境电商领域中的创业公司,似乎完全没有受到这股寒流的影响。
1月,洋码头宣布,完成B轮一亿美元的融资。这个金额创下当时跨境电商行业的融资新高。但很快记录就被打破。3月,街蜜对外宣布,获得IDG的数百万美金投资。6月,小红书宣布早在去年就已经完成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7月,海外购物平台么么嗖获数千万人民币B轮投资。8月,淘世界宣布完成3000万美元B轮融资。9月,蜜芽完成1.5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百度领投,估值到达近10亿。紧接着10月,波罗蜜放出完成3000万美金的B轮融资的消息。
资本的推波助澜让入局者们在2015年玩转的风生水起,不过最激烈的搏杀永远发生在巨头之间,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包括聚美、唯品会等老牌电商分别以不同的形式涉水跨境,在2015年将这场竞争推向了白热化。
年初,围绕韩国的争夺成为了今年一场颇具代表性的战役。先是2月份,为寻求“极速免税店”业务的供应商,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率高管团队拜访了韩国60多家品牌商;3月25日,唯品会宣布与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签署合作备忘录;仅一天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首尔宣布京东“韩国馆”正式启动。同样在3月,阿里巴巴也确认与200多家韩国公司洽谈电子商务业务合作,5月,马云亲临韩国,揭幕天猫韩国馆。以韩国市场作为开端,接下来的一年中,国内各家巨头又相继在欧洲、美国等地点燃战火, 通过国家馆的设立完成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
而另一方面,美国电商亚马逊则通过新成立的跨境通平台,将消费者引导到美国亚马逊网站,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开通入口,用中文显示商品,并用人民币标注价格,11月宣布开通海外直邮中国的六大亚马逊海外站点,中国消费者可以通过亚马逊中国直接购买8000多万种国际商品。
除了拿投资人的钱,同样站在巨人肩膀上,背靠资本的大树涉足跨境电商的还有网易集团旗下的网易考拉和顺丰快递推出的丰趣海淘。希望能够依靠用户积累与物流优势,在这个用户需求高速增长的朝阳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同样的领域,不同的玩法
虽然都是同一个圈内的玩家,但从电商大佬到创业小弟都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拓展自己的业务,所以文章的最后我们以模式为划分标准简单分析一下目前跨境电商领域内各平台的特点。
1、代表公司:天猫国际
M2C平台模式的本质是开放平台入驻商家,交易由商家和消费者完成,平台只提供支付解决和信息沟通。这种模式下的优点在于现金流的周转期长,模式轻,投入低,用户信任度高,商品由海外直邮。但缺点在于大多为TP代运营,价位高,品牌质量管控力弱,并且必须面临供应链难题,甚至需要自建仓储和物流。
2、代表公司:淘宝全球购,洋码头扫货app,街蜜,海蜜
C2C海外买手制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海外买手入驻电商平台开店,交易是个人对个人,提供品类以长尾非标品为主,买手可以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进行扫货。
这种模式非常大的一个优点在于消费者主导交易,因为走的是非标准化商品路线,可以满足碎片化用户的个性需求,SKU问题得到解决。但缺点同样很明显,平台无法保证商品的真伪, 所以很难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并且无法控制物流的时效性。除此之外如何平衡买手与用户的增长也是需要考虑的难点。
3、代表公司:京东、聚美、蜜芽、辣妈帮、考拉海购、丰趣海淘
B2C保税自营+直采是由平台直接参与货源组织、物流仓储买卖流程的一种模式。需要资金、团队、货源、物流全环节参与。通常B2C玩家还会附以“直邮+闪购特卖”等模式补充SKU丰富度以及缓解供应链压力。B2C的优点主要是采购价格低,容易以便宜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并且由于物流相对可控,商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消费者手中。基于标准化的商品与服务,品质有所保障,易获得消费者信任。但缺点在于模式重、门槛高。需要庞大的团队以及雄厚的资金支持。最关键的问题是品类受限。商品主要集中在爆品标品,比如奶粉尿布等,无法满足大众的多样化需求。
4、代表公司:小红书、什么值得买海外电商直邮
社交、导购类模式以优质内容的分享与社区资讯的形式形成粉丝效应强化品牌。以内容优势引导消费转化。它的优点在于用户忠诚度高、粘性大,并且便于塑造爆款推荐。不过缺点是由于其小而美的轻模式,所以极度依赖与外部供应商,供应链能力薄弱,不容易形成贸易壁垒。
5、代表公司:亚马逊
海外直邮模式就是海外商家接到订单后,先将包裹放在距离最近的一个海外集货仓,集合成一个大包裹,运送到商家合作物流商的集货口岸,接下来走国内物流流程。其优点在于有全球优质供应链物流体系和丰富的 SKU,可以帮助消费者简化“海淘”流程,尽可能地以本地化的购买和支付方式,直接选购海外商品。但缺点在于跨境电商最终还是要比拼境内转化销售能力,亚马逊能否准确把握本土用户的消费需求还有待考验
作为电商行业的最后一块蓝海,过去的2015年中跨境电商在政策、资本、用户等多重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将标品爆款和垂直领域已经升级成了红海。但直到今天,供应链、物流、服务仍是跨境电商行业的三大主要发展瓶颈,尽管巨头们已经纷纷下海,但留给创业们的机会和挑战一样多。真正属于跨境电商的战役也许才刚刚打响。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儿玩具种类,婴幼儿各类玩具功能
一、0~3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发展头部控制,身体渐渐可以滚动,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手,想要抓东西。 适合的玩具类型:视觉、听觉上有刺激性的玩具,比如:颜色透明度高、对比强烈的。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音乐床铃 在保证牢固安装的情况下,可以悬挂在婴儿床侧或者婴儿床之上,在床脚位置悬挂床铃是最安全的,因为不会掉落到宝宝身上。 2、摇铃和玩具钥匙环 这些玩具有宝宝喜欢的颜色和简单的形状。据研究,红色、黄色以及黑白漩涡高对比度的图案,是对宝宝特别有刺激效果的。当宝宝感受到玩具光滑材料,块状外形,听到咯咯或者咔嗒声,可以用嘴咬玩具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有舒缓音乐的玩具 宝宝喜欢听舒缓的音乐,不论是从音响中播放出来的声音,还是父母们自己唱的。 二、4~10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发展反射能力,并用触摸来探索世界。他们不时会玩自己的小脚丫,尝试抓住物品,并双手互换物品。他们先是想要站立,慢慢开始爬行并不用支撑地坐着,腿部已能够承重。他们开始牙牙学语,并会寻找周围声音的来源。 适合的玩具类型:可以抓握,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吊架游戏垫 这些小玩具有的可以发出声音,播放音乐,并且手感非常的好。在游戏垫里玩耍时,宝宝能探索周围的环境,锻炼精细动作的能力,活动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2、沐浴玩具 有塑料杯子、小动物等专为沐浴设计的玩具。 3、铃铛 内部可以发出声响。 4、音乐玩具 三、9~12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绕着家具四处走动,喜欢晃动、撞击、投掷和扔东西。他们也喜欢寻找藏起来的物品,将物品从储物箱里面拿出来,把小手指戳到小孔里,喜欢推叠和嵌套的玩具。他们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见到陌生人会害羞。 适合的玩具类型:推叠和嵌套玩具,可推动和拉动、可以晃动的,带音乐的玩具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可以推动和拉动的玩具 2、嵌套和堆叠块 有原木色的,也有色彩丰富的 3、轻便的球 可以投掷,扔的球。 4、音乐玩具 包括塑料和绒布材质。 四、1~3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喜欢清空、转移和重新排列他们周边的环境和物体。他们用灌装和倾倒来培养组织能力,同时他们会继续享受堆叠,就像9~12个月时的那样。当宝宝到达2~3岁时,他们会开始喜欢跳跃和攀爬。同时,开始学习基本的绘画,玩简单的乐器以及拼图。 适合的玩具类型:球、积木、画图用具、乐器、拼图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堆块各种积木 2、书籍 适合1~3岁宝宝的图书 3、击打乐器 可敲打玩具 4、装填玩具 五、3~6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宝宝们开始与其他人互动,并且喜欢角色扮演游戏。他们喜欢用游戏的方式将自己的想象付诸于现实。 适合的玩具类型:画图用具、乐器、书籍、户外游戏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电子玩具 有学习或者互动游戏功能 2、粘土、画笔 无毒的艺术用品 3、书籍 适合年龄的儿童书籍 4、自行车 带训练轮的自行车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