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入局移动支付风云再起
2017-09-03 214
支付宝、财付通两强相争
如果说Apple Pay在中国的面市,最为雀跃的是果粉,那最为忧心的自然是支付宝和财付通。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自2014年起迎来高速发展。据艾瑞咨询统计,2014年这一市场交易规模增长近4倍,到2015年三季度已达到24204.9亿元,同比增长64.3%(图1)。随着各大支付厂商加大力度开拓线下支付和O2O支付场景,该市场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交易规模有望超过18万亿元。
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家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拥有先入为主和应用场景众多的使用优势,财付通借助微信红包迅速成长,也已具备威胁支付宝的实力。2016年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80.8亿次,是2015年的8倍,参与人数更是高达4.2亿,微信红包收发峰值达每秒40.9万个。另一边,2015年红包大战中落后的支付宝则砸下2.69亿元重金拿下猴年春晚央视互动合作平台授权,春晚互动活动中的“咻一咻”总次数高达3245亿次,是2015年春晚的29.5倍,峰值210亿次/分钟。
作为腾讯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拥有微信支付和QQ钱包这两个子产品。2005年4月正式上线的财付通,依靠QQ数亿用户量迅速在支付领域寻到立足之地。然而,由于无法得到类似淘宝对支付宝的支持,财付通在线上支付缺乏足够的应用场景,在移动支付领域耕耘多年但发展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5年春节期间,借助微信红包的火热,财付通一夜之间积累上亿用户。再加上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等O2O场景的拓展,财付通开始具备叫板支付宝的能力。腾讯表示,截至2015年9月,财付通旗下的微信支付和QQ钱包的账户总数已超过2亿。
支付宝成立于2004年,原本是作为淘宝为解决网络交易安全而设立的第三方支付担保机构,随着淘宝的壮大,支付宝逐渐成为中国各大电商平台在线上消费的主要支付方式,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为近千万小微商户提供支付服务。截至2015年6月底,支付宝的实名用户数量已超过4亿。2015年“双十一”活动期间,支付宝共完成7.1亿笔支付,由此可见其江湖地位。
在覆盖绝大部分线上消费场景的同时,近年来支付宝大力拓展各种线下场景,包括餐饮、超市、便利店、出租车、公共交通等,打造基于不同场景的闭环。2015年“双十二”活动中,支付宝推出线下扫码支付五折优惠,超过30万家线下商户参与到该活动,其中超市便利店3万家。隐约间,支付宝已成功把它线上移动支付的优势转移到线下。
事实上,进入2015年,移动支付线上场景已基本成熟,线下移动支付正成为多方抢夺的风口,支付宝、财付通两家均通过重金补贴、借助扫码支付迅速抢占大批移动端用户。随着扫码支付的盛行,各大主流大卖场、连锁便利店等商家均加入到扫码支付的盛宴。或许是为了共同培育用户的使用习惯,支付宝和财付通对商家并没有采取非此即彼的要求,不少商家都可以同时采用两家的支付方式。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近乎垄断线下的移动支付市场。
银联反击战
对依然在实体店购物的消费者而言,如果不刷银行卡而是掏出手机付款,可以选择两种支付方式:扫二维码或是NFC刷POS机,该选择决定了这笔支付的交易费用收费方和账户数据,同时也意味着线下移动支付的“蛋糕”如何切分。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支付宝和财付通都已成为移动支付最大的受益者,银联渐渐沦为支付领域的通道,不复传统支付渠道中的霸主地位。为了改变自身的尴尬处境,银联开始奋起反击。
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三季度数据显示,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互联网转接交易份额的排名中,支付宝、银联和财付通分别以36.73%、34.94%、12.87%继续占据前三,共占据84.54%的市场份额。而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则凸显银联的尴尬地位:支付宝以71.51%的市场占有率继续占据移动支付市场首位,财付通以15.99%位居第二,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仅以0.49%的比例位居第八(图2)。
而在线下移动支付市场兴起之前,银联本拥有绝对优势。其早于2012年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闪付QuickPass”这一非接触式支付产品和应用,带有银联“闪付QuickPass”标识的金融IC卡均具备小额快速支付功能。此后,银联还与中国移动合作,把“闪付”功能嵌入手机卡,用户在确认金额后,只需将具备该功能的智能手机,贴近支持非接触式支付的POS机或ATM机上,采用“挥卡”的方式即可快速完成支付。
这一无密码、无签名的快捷支付方式,借助银联的渠道优势,本应毫无压力地垄断线下移动支付市场。然而时至今日,银联的“闪付”却陷入了颇为尴尬的局面。
“闪付”出身名门却无人识,简单可归因为其背离了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快捷便利的要求。“闪付”分为两种模式,脱机和联机模式。以脱机模式为例,虽然刷卡消费的过程十分便捷,但存储款的过程却过于繁琐。用户首先必须为支持“闪付”的银行卡开通电子现金账户并充值(银行称为圈存),而存款的流程需要在柜台或ATM机上才能完成,电子银行无法操作。此外,该账户的资金不记名、不挂失,这意味着一旦消费者丢失了银行卡,该卡对应账户中的现金余额将不复存在。
移动互联时代,越是简单易用的应用越容易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拥有先天优势但过于繁琐的存取款流程从根本上注定了“闪付”的结局。“闪付”面世时,线下移动支付远未普及,支付宝只是在线上移动支付占据优势,而财付通在支付宝的光环下艰难存活,含金匙而生的“闪付”就此错失一统线下移动支付江山的大好时机。
不过,银联显然是不愿意放弃线下移动支付这块大蛋糕的。2015年12月12日,卷土重来的银联宣布联合20余家商业银行共同发布“云闪付”,此外更是先后与苹果和三星达成合作协议,银联引领的各路Pay掀起反击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好戏拉开帷幕。假如各种Pay最终能取代支付宝和财付通在移动支付中的地位,最大的受益者都将是背后的银联。
在传统支付体系下,消费者对应一个发卡行,发卡行给用户一个银行账户,线下商家对应一个收单行,收单行给商户开一个收单号。消费者通过POS机刷卡,实际上是通过银联来交换信息,做差额核算。在这个过程中,每笔刷卡消费商家都要支付一笔手续费(费率从0-1.25%),通常手续费被切成三块,发卡行得70%,收单行得20%,剩下的10%归银联所有。在这一体系下,银联无疑是“躺”着赚钱。
移动支付的盛行,实则是支付宝和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从银联和各大银行固有的大蛋糕中分食。以支付宝为例,消费者和用户都有一个支付宝账户,每个支付宝账户后面同样连接支付宝在各个银行的账户。与传统支付体系不同,消费者用支付宝消费时,信息的交换和差额核算都在支付宝后台完成。整个交易环节都在支付宝的闭环内完成,如果用于交易的POS机也是支付宝的产品,它甚至不需要跟银联和各大银行分成。而且,在支付宝上完成的交易数据,都直接发送到支付宝的后台,银行的账单显示只有支付宝金额进出的数字,在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消费数据本身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在第三方移动支付体系下,银联的作用彻底沦为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的出纳,丧失了在传统支付交易系统中的分成。
银联大力支持各种Pay加入到移动支付中的竞争,其根本原因在于包括Apple Pay在内的各种Pay本身并没有支付属性,在不同Pay上完成的每一次交易,实际上都还是在商家与用户绑定的银行账户中进行。同时,通过各种Pay完成的消费交易,其消费数据都将发送至银联后台。假如各种Pay成功侵蚀支付宝和财付通在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银联最大的损失也不过是给Pay们适当的分成,而它依然可以保持在该支付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Apple Pay:黑马来袭?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某种意义上被银联当作枪使的各种Pay,对移动支付似乎并没有过大的野心。苹果曾表示,为了保护消费者的隐私,苹果不会通过Apple Pay获得任何消费信息和个人信息,其CEO库克曾对媒体透露,“苹果不知道你买了什么,在哪买的,以及花了多少钱”。对于苹果来说,推动Apple Pay最主要的目的或许只有一个,即完善iPhone系列手机的功能系统以及增强用户黏性。
苹果在2014年的秋季发布会上,首次推出Apple Pay,这一基于近场通信技术(NFC)的手机支付功能于同年10月在美国上线。用户只需在iTunes账户中关联一张支持Apple Pay的银行卡即完成了支付前的设置。
Apple Pay同时支持线上和线下支付,线下支付时只需要将iPhone靠近具备NFC支付功能的POS机,同时将手指放在Touch ID即可。依靠苹果的超高人气,Apple Pay在美国上线72个小时内就获得100万张信用卡的绑定。
Apple Pay在美国上线后,苹果便积极谋求进入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与包括银联在内的多家银行机构进行谈判,不过由于利润分配问题谈判一度陷入停滞。据市场分析,由于苹果要求在Apple Pay完成的支付中分成0.15%,但银联认为该比例过高,不愿把过多的利润让给苹果,导致谈判失败。直到2015年底,苹果和银联才最终成功联手。2016年2月18日,历时2个月的筹备, Apple Pay终于正式登陆中国市场,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后全球第五个开通Apple Pay服务的国家。
虽然姗姗来迟,但Apple Pay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远胜于美国,一上线便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由于注册人数太过火爆,苹果服务器在上线首日不堪重负,许多用户因此未能成功注册。尽管如此,当天的绑卡数量也超过了3000万张。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支持NFC功能的苹果手机用户数要低于7200万,由此可见Apple Pay在中国的火热程度。
尽管支付宝和财富通凭借大量的现金补贴已成为用户在移动支付时的首选,但相比扫码支付,Apple Pay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优势明显,这被业内视为其对抗支付宝和财付通最重要的利器。苹果设备并不会记录银行卡片信息,而将分配独有的设备账户号码,并启动动态安全代码来处理付款,从而在安全性上优于支付宝和财付通。而且,在进行支付时,Apple Pay不需要WiFi和网络连接,支付过程仅需要2秒左右。
来势汹汹的Apple Pay不仅在中国市场上线首日就轻松崭获了千万级数量的用户、首批12家合作银行(另有7家即将推出),众多App商家也纷纷在第一时间更新软件支持Apple Pay,大众点评、美团网、猫眼电影、神州专车等O2O商家当天即提供Apple Pay付款选项。不过,要想借此判断Apple Pay具备颠覆支付宝和财付通在移动支付领域地位的基因,还为时尚早。
Apple Pay在中国的前景或许可以参考它在美国的发展历程。美国市场调研机构凤凰营销国际(Phoenix Marketing International)2015年进行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有47%的苹果支付用户曾遭遇过至少一次支付障碍,主要是由于NFC支付设备无法工作、收款人员不熟悉操作等原因导致无法顺利完成支付。2015年9月底,全美有14%的苹果用户注册了Apple Pay,而在2015年2月份,这个数字为11%,半年多的时间里只增加了3%,增速相当缓慢。
市场普遍认为,Apple Pay在美国很难大规模推广,这是因为信用卡刷卡消费在美国十分普及和便捷,消费者并未觉得“刷手机“能够显著提升体验,因此没有进行尝试的动力。同样的,中国消费者在“尝鲜”之后,是否具备充足地持续使用Apple Pay的动力,目前还不可知。不仅如此,Apple Pay在中国面临的竞争压力甚至超过美国市场。
一方面,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已基本瓜分了移动支付市场,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为了市场推广豪掷千金在所不惜,以现金补贴的模式直接让消费者受益,从而达到快速占领市场的目的。而苹果擅长市场口碑营销,在真金白银的诱惑前,消费者转向Apple Pay的难度可想而知,而银联的市场推广力度也不如阿里巴巴和腾讯般财大气粗。
此外,Apple Pay采用的NFC方式也对其线下推广造成了一定困扰。据悉,目前中国市面上的POS机大部分是插卡和刷磁卡的,支持NFC的POS机只占1/3。市场预计,银联全面更新线下POS机以支持NFC支付,将需要投入30亿-50亿元。在支付宝和财付通先入为主的背景下,时间成本将加大Apple Pay的竞争压力。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三星也将和苹果抢食,Samsung Pay也即将步入中国市场。Apple Pay上线当天,三星宣布将在2016年2月24日进行公测,上线进入倒计时。作为安卓手机阵营的代表,Samsung Pay的开通将帮助银联进一步扩大在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也将对苹果造成事实上的冲击—Samsung Pay不仅采用NFC方式,同时使用了MST(磁信号安全传输技术),这令其几乎支持市面上所有现存的POS机,使得其较Apple Pay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除此以外,中国本土的华为和联想等各自的Pay也蠢蠢欲动。
不管怎样,Apple Pay是银联用来收复移动支付失地的重要砝码。苹果和银联二度谈判成功,一方面是因为苹果做出让步,另一方面也因为银联急需Apple Pay的入局来搅动支付宝和财付通在移动支付的垄断优势。不过,在易观智库金融行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总监马韬看来,由于微信、支付宝的客户群体太大,消费者已习惯扫码支付,另外扫码支付的应用场景比起NFC模式来说更多、更方便,因此短期支付市场格局不会有大的影响。
国金证券传播与文化行业分析师张帅持相同观点,他认为支付宝和微信已经完成大部分的用户习惯培养,Apple Pay推出的意义更多在于加速整个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加速商户受理环境的成熟。短期内对移动支付市场的格局影响不大,长期来看Apple Pay是银联对抗微信支付宝的利器。
银联欲借Apple Pay之威以“云闪付”的庞大阵容抗衡支付宝和财付通,未来移动支付市场究竟会是三国鼎立还是两强争霸,且拭目以待。
-
不插电做酸奶,新西兰易极优easiyo酸奶机体验
酸奶是个好东西,益生菌能够保障身体健康,是不少白领、学生的心头好。据说每个成人每日可以摄入500ml的酸奶量,但是超市里好一点的酸奶,250ml的都不少于八九元,每天的消耗起码一二十元了,月消费不低于五六百元呢,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这是一笔不少的支出。况且,市面上买的酸奶一般都添加了防腐剂,还要经过各种渠道运输,营养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我和老公都是酸奶狂人,一天少说也得消耗500ml左右的酸奶。我们为了省点钱,就买了酸奶机来做。但是市面上流行的酸奶机一般都是要插电的,天热的时候需要八九个小时,冬天十二个小时也不一定能成,比较耗电。而且常规的酸奶做法,是用酵母粉兑在牛奶里,要先买好牛奶、酵母粉,过程比较烦人。 前不久在一个酸奶论坛上得知,新西兰有一款易极优酸奶机自配酸奶粉,不必插电,也不需要购买牛奶和酵母粉,就能轻松做酸奶。于是立马网购了一个试试感觉。 酸奶机包装盒是这样的: 一打开盒子,就看到酸奶机了。 接着是主角登场了,比想象中的大很多。外发酵罐高度大概30厘米多一点,掂量一下大约有一斤半左右,材质是食用级PP的,摸起来感觉滑滑的。 打开盖子,构造比较简单,将内发酵罐取出来后,就看得见红色底座和下面的保温罐了。 看了一下说明书,只要用易极优自家酸奶粉,不插电就可以制作酸奶,特地配了一份老公最爱的凤梨椰子味道的酸奶粉,立刻走起! 先在内发酵罐内注入大约25度的温水500ml,将整包酸奶粉倒进去,他家的酸奶粉,质地细腻,颜色柔和。因为是凤梨椰子味道的,酸奶粉带点米黄色。他家有几十种不同成分、口味的酸奶粉,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 接着盖上盖子摇匀,再将温水加到1000ml,再次摇匀。 然后在保温罐内加沸水,一定是烧开的沸水哦,因为只有在高温条件下,益生菌君们才能更活跃,做出的酸奶才更有味道!而且沸水一定要淹没红色底座哦! 最后将内发酵罐放进去,将盖子拧紧,静置8—12小时。 一早上打开盖子,一股淡淡的酸味钻入鼻孔,隐隐约约见到了淡黄色。将内发酵罐取出的时候,感觉沉甸甸的。 打开内发酵罐的盖子,只见酸奶表层像豆腐块状凝结,轻摇罐子也没有很大流动,比较牢固,看来首次用易极优制作酸奶就比较成功。 先把新鲜的酸奶倒在碗里,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没有吃完的放冰箱里了,常规酸奶乳酸菌活性只能保持两到三天,易极优酸奶却可以保持12天之久,我们大概一两天就能吃完,不会丢失多少营养。
-
冬靴穿久了脚臭怎么办? - 新西兰GRAN'S鞋子除味杀菌粉体验
冬靴是御寒必备神器,像我这种腿脚怕冷的,非得穿上加绒的或是皮毛一体的才觉得暖和。问题在于,加绒加厚的冬靴穿久了脱下来,一股臭味叫人受不了。在各个微信群和QQ群里咨询了一下,好几个朋友同事推荐新西兰的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于是迅速入手了黄色与橙色两款。 GRAN'S创立于新西兰,起源于1982年,已帮助数百万家庭有效改善脚臭、鞋臭问题,目前已销往欧美、澳洲、日韩与亚洲其他各国。据说,在日本已经畅销了50万瓶。 正面图,有老奶奶的头像,据说创始人是承袭了奶奶的去脚臭配方才创建了GRAN'S品牌,这个奶奶很萌宠可爱吧! 至于脚臭是怎么产生的,GRAN'S又是怎么除脚臭的,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 人体内汗腺最发达的地方就是脚底,其次才是腋下等地方。脚底有25万个以上的汗腺,细菌分解汗液产生脚臭,汗液中99%以上的主成分是水,固体成分不到1%,主要为氯化钠,其余为氯化钾、尿酸、乳酸、氨、尿素、盐等,一开始其实汗本身并没有太恶心的臭味。但当足部被鞋子长时间包覆,尤其是冬天十几个小时紧密全包裹时,创造了利于细菌与霉菌滋长的湿热环境,加上脚底所产生的坏死角质成为细菌所需营养来源,更加诱使各种菌源大量繁衍,当不同细菌分解汗液中的尿酸、乳酸成分,甚至是皮肤的角质蛋白时,在此分解作用下产出的新陈代谢物,于是阵阵的恶臭味就此发生。 俯视图,老奶奶伸出脚丫脱袜子的样子很调皮吧! 导致脚臭的五大细菌是:Trichophyton白癣菌、Micrococcus球菌、Brevibacterium短杆菌、Bacillus杆菌、Acinetobactium不动杆菌。如果能有效减少它们时,便减少了细菌与汗液分解作用所产生的臭味,自然“脚臭”跟“鞋臭”问题自然就消失了。 侧面图,英文介绍。 而GRAN'S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有效减少这些导致脚臭的细菌。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是由KawaKawa树叶,以及天然植物和矿物所提炼出的成分,而制成的粉末,纯天然,杀菌消毒,去除脚臭,并有助于治愈脚部皮肤。KawaKawa树叶精华是它的主要成分,为新西兰所独有,是原住民毛利人自古用来治愈伤口以及杀菌的植物,对于去除脚臭细菌有独特疗效。 底部图:主要是平台商标。 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中,除了kawakawa树萃取配方、还有天然矿物粉(过氧化锌、滑石粉、明矾),产品通过MSDS(国际材料安全数据评估报告),保证对人体无害,可以放心使用。 打开盒盖,有隔层,隔层上有小舀勺,还有便于揭开的小把手。 打开隔层,除臭粉本尊现身。 舀起一勺,纯白色的粉末比较细腻,没有刺鼻的味道,用手指轻轻摸捏,感觉很细滑,不会伤害皮肤。 黄色的无味,适合男士和对香味过敏人士,专门为男友买的。 橘色的有微微的橙香,适合女性使用,为自己买的。还有蓝色薄荷味的,男女通用,一大家子用比较合适,但我和男友都是追求个性化的人,因此每人一瓶。 我家常用鞋子全家福:大红色贴暖宝宝鞋垫高跟鞋,里外全皮粗跟冬靴,里外全皮男式运动鞋,面纱透气女式运动鞋。GRAN'S鞋子足部除味杀菌粉适合任何鞋型,不会影响鞋子的穿着效果。 先从橙色瓶中舀一勺除臭粉,相当于5克,均量倒入红色高跟鞋内。据说每天5克,使用一至两次后,鞋子异味会完全消失,连续7天使用,便可使一双鞋半年不脚臭。因为垫了暖宝宝,比较容易出汗潮湿,正好试一下效果。 宝贝详情页上说,撒了天然矿物质除臭粉的鞋子,可以直接光脚穿,不伤皮肤不伤脚,还能保健脚部。而我向来认为女人光脚穿高跟鞋是最性感的,光脚进去,脚部无异物感,也没有发痒发痛,比原先穿着时更爽洁了。 如果是穿着袜子时,也可以直接穿,因为除臭粉清水即可洗掉,无需担心损坏袜子。但是有脚臭问题的人,建议还是要穿袜子再穿鞋子,可以搭配市面上的机能袜等,若脚上有伤口则不建议直接接触皮肤。 冬靴也撒匀净了。 男友的运动鞋几乎每天都穿,味道比较重,酌情多加了黄色瓶内的除臭粉。 自己的运动鞋,每周只穿一到两次,撒匀净就行了。 撒过除臭粉的鞋子全家福。今天撒过了,明天早上穿时就不需要再撒。 有些孕妇怀孕后脚底流汗脚臭,纯天然的GRAN'S也不会伤到宝宝,可以放心使用。 这是刚才穿过红色高跟鞋的脚脚,只觉得干爽舒服。GRAN'S会长期使用下去吧。
-
你见过最棒的手机壳是什么? - 韩国Jacklyn Wallet多功能苹果手机壳
用手机差不多十几年了,手机壳不知道换了多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但是最近入的Jacklyn Wallet多功能苹果6+手机壳,确实一举多得、方便好用。 8*16.5*1.5cm,拿起来不是很重,硅胶材质摸起来软硬适中,有点弹性。 正面,菱形格能够稳定机身。 关键部位受手机壳保护,但是不影响使用。 从左至右:耳机、USB接口、音筒。 从左至右:静音键,音量控制键。静音键适合手小的用,大手指可能会费点劲;音量控制键因为隔着外壳,有点使不上劲。 电源键。从左至右依次是摄像头、感光孔、闪光灯。 手机壳背面可以放4—5张卡,银行卡、身份证、交通卡、读者证神马的都可以。 拿出一张卡,可以再塞一张百元大钞。 充电接头,可以连接安卓充电器。 生活中的好伙伴!
-
从农夫到绅士,只差一双牛津鞋
牛津鞋,最早为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农夫所穿的便鞋。起初这些鞋是无跟的,通常是用厚实的未经鞣制的牛皮制成,用饰有花边的窄皮带来固定。里面衬垫着麦杆稻秸或干草以防磨脚。鞋帮上面打孔,穿鞋的人在过溪或攀爬涉沼时,水或污泥就会从这些孔中渗漏出来。 17世纪起,作为男生制服鞋流行于赫赫有名的牛津大学,因此被称为Oxford Shoes,逼格瞬间提升,如今已经风靡全球。Oxford Shoes带着一丝潇洒不羁的雅痞味道,骚骚的样子我很喜欢,已经入手了不少双。如今大学已经毕业,想买一双质地上好的牛津鞋。都说意大利皮鞋的皮质和做工最好,于是果断入手了一双意大利Bellesi942款式的翻毛皮英伦牛津鞋。 Bellesi是意大利高端男士皮鞋的著名品牌,完全采用原产意大利的最好的材料和最佳的制鞋工艺,研究最新的款式风格、材料和颜色,生产的皮鞋兼具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元素。 鞋盒质地比较硬朗,抱在手里有一点沉。鞋盒表面有品牌LOGO,和“germano bellesi”的标志。 鞋盒侧面有商品详情和二维码。 打开鞋盒,鞋盒内四周铺着白纸,每只鞋由塑料袋裹得很仔细。 整双鞋做工精致,米白鞋身显得低调而高贵。最引人注目的是翻毛皮质,相比于传统光面皮鞋更突显出小牛皮的真实质感,而且更为典雅大方,这也就是我更喜欢翻毛皮鞋的原因之一。有人会觉得头层牛皮更好,事实上翻毛皮的价值堪比头层皮,同时更加生态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绒皮的性能绝不比头层皮差。诸如透气、耐磨,反绒皮同样表现出色,而在延伸的功能上,例如舒适度和搭配,已实践证明,比头层皮更加有说服力。 Bellesi对皮料的剪裁分外用心:根据设计师设计的样式,皮料裁剪师将其转化为纸样,利用纸样对皮料进行裁切。裁剪皮料时对皮料部位的选择十分考究,高档的手工鞋尤其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每一寸皮料都要保证品质上乘。触摸一下,翻毛皮确实非常细腻柔软,纹理也很清晰,据说这样的皮子,也抗拉耐用,防水耐磨,可以穿很久的样子。 修长楦型设计,符合双足的行走习惯,能缓解足部压力,休闲中带着几分惬意。 全手工缝制,线缝紧密牢实,精湛的手工拉线,平整统一,品质看得见。 布洛克指各种以钉孔图案和皮革曲线切边装饰,是牛津鞋上的常见装饰。Bellesi的技师极富耐心,使用冲子在皮料上冲出小孔,组成各类布洛克花型。只要出现一个纰漏,皮料将被更换。鞋子上的布洛克花纹并不繁冗复杂,只是简单地绕在四周,使整个鞋面不会太单调。 鞋带韧性十足,系上不会轻易松开。 内外全皮,鞋垫前部和后部都有品牌LOGO和标志,还有“MADE IN ITALY”的字样。 鞋内侧有码数,“250”表明鞋长25CM,欧码40码。我平常穿的是40码,但是上了脚之后觉得前面有些松,或许是修长楦型设计的原因吧,但是不影响走路。 鞋面侧身的人体工学设计弧度十分优美,走路也很轻松。 鞋后跟设计简洁时尚,后端缝线收拢皮料,使鞋子更有型。 优质橡胶鞋底,耐磨,防滑,轻便,鞋底踩着很柔滑,有弹性,多走点路应该也不会觉得累。 鞋面温柔呵护着双脚,没有压迫感。整体来说,穿着还是很舒服的。 站在哪里,都是一道风景。 在室内,也毫无违和感。 最后,和女友来一张恩爱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