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烧了2亿美金之后 这家相机公司成了VR内容的起义者!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相机厂商。它的黑科技光场技术至今已吸引超过2亿美元的融资。在前两款产品失败之后,公司盯上了VR,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让自己的技术发光发热的领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光场相机Lytro。成立11年的创业公司成立于2006年的Lytro,在融资方面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迄今为止公司已经完成D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2亿1千万美元。最近一轮融资在今年2月达成,公司收获了6000万美元。投资人中更是不乏我们熟悉的名字,比如曾经投资Facebook、Skype、Instagram、Twitter等的硅谷顶级风投A16Z,前后四次参投Lytro;国内的华谊兄弟、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也纷纷解囊,对光场技术在科技领域、泛娱乐领域的应用十分看好。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Lytro并不差钱,但是这也侧面反映出它的尴尬:烧了投资人一笔又一笔巨款,前期推出的产品却收获一堆差评。这也难怪有人吐槽它成立11年仍是创业公司。第一代产品:500美元的景深效果Lytro的核心业务很简单:销售可以进行光场拍摄的特殊相机。所谓光场,简单来说就是空间内所有任意方向光线的总和。它不仅包括颜色、光强等信息,同时还涵盖光线的方向信息。光场摄影能够完整地记录光场信息,因此拍照后可以任意地调整照片焦点,实现先拍照后对焦的效果。2012年初,Lytro的第一代产品面世了。这是一款造型十分奇特的长方体相机,一端是摄像头,另一端是只有1.46英寸大小的屏幕。在这个小巧的屏幕上用户可以像宣传语先拍照后对焦所说的那样,在拍下照片后用手指自如点击选择焦点,从而呈现出景深效果。Lytro一曝光就吸引了不少讨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一线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对它进行了深入报道。当然,如今想要在普通照片上实现这种景深效果完全不是什么难事比如任意一款双摄像头手机或者美颜相机。除了新奇感,第一代Lytro带来的更多的是差评。首先就是糟糕的图片质量,这是专业媒体和用户对它吐槽最厉害的地方(对于一款专业相机来说这也是够尴尬的了);其次就是电脑软件奇慢的导入速度,有用户反映用了7分钟才导入了32张照片;还有价格,399美元和499美元远高于市场上大多数数码相机,499美元甚至可以买一个iPad了。第二代产品:1600美元的超慢微单2014年,新一代Lytro相机IIIum上市。相比第一代小巧、色彩缤纷的C端产品,这一次公司很明显看准的是专业级市场。IIIlum外形看起来跟一般的微单差不多。从规格来看,Lytro Illum 真正提升的地方在传感器的性能以及快门的速度,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设备的体积以及重量都比过去大大的增加,另外价格也飞跃至 1600 美元。然而问题依旧没有解决。Lytro Illum实际拍照时的有效像素很有限,导致照片画质提升不高,实际效果甚至不如高端智能手机。更严重的是,Lytro Illum还暴露出新的问题由于配备了高像素、大尺寸镜头,Lytro Illum的成像速度非常缓慢,基本和抓拍无缘。从以上两款产品来看,Lytro想要变革传统相机市场的愿望基本上落空。Lytro 的CEO Jason Rosenthal也谈到,虽然光场相机足够新奇有趣,不过遗憾的是目前的消费影像领域并没有给光场相机留出足够的空间,市场已经被几大相机厂商占据,消费者对产品需求也十分明确,因此光场相机很难打入市场。也就是说,一方面索尼、尼康、佳能等传统大厂的产品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愈发强大且方便,Lytro在既没有价格优势、功能也有替代品的情况下,失败已成定局。柳暗花明:遇见VR2015年,在感受到传统相机市场深深的恶意之后,Lytro选择及时止损,带着刚刚获得的5000万美元投资切入VR行业。为什么是VR行业?因为光场技术被称为虚拟现实发展的终极奥义。目前移动VR系统中存在这样一个特定问题: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图像离眼球的距离都是固定的。即使每只眼球看到了差异并告诉我们图像的深度不一样,但是图像仍然保持不变的焦点深度。VR头显中的屏幕无法迅速根据眼球移动模拟出不同的景深,而人类大脑长时间下来会感到非常疲惫,从而导致了晕动症。通过光场技术,VR视频可以呈现出自然的焦点和景深,解放我们的双眼和大脑。目前人们体验VR的平均时间只有7分钟左右,如果不会产生晕动症的话,这一指标将大大提升,极大推动VR融入主流市场。除了Lytro,大名鼎鼎的神秘AR公司Magic Leap也在大力研发自己的光场技术,甚至将其作为最终产品的核心技术之一。光场对于VR/AR行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2015年11月,Lytro推出了名为Immerge的VR相机。Immerge内部有数百个镜头和图像传感器,分为五层放置(你可以想象 5 个 Google Jump 相机阵列组合在一起的效果),从不同方向、角度捕捉数据。这台7.5亿像素的光场相机能够重新对焦、无绿幕改变背景/前景画面等。具体来说,Lytro的光场相机能够清晰地捕捉到不同层级的画面信息,使得对单一层级的画面进行处理成为可能。公司所擅长的光场技术不仅让Immerge拍摄的视频拥有了真正的景深效果,甚至还做到了6自由度VR视频。这意味着观众可以在VR视频中走动,这种全新的交互方式无疑打开了全景视频和VR视频的新世界。Lytro Immerge拍摄视频《Moon》: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观众身体前倾,画面也会推进、焦点进行转移。这与普通VR视频中只能上下左右观看很不一样。Lytro也在公司博客中向大家科普了6自由度实景VR拍摄的基本情况。从图示可以看出,由于拥有6自由度,Immerge拍摄出来的视频可以达到高沉浸感和逼真度,相当于将VR游戏和全景视频的优势结合在了一起。能做到这两点则是因为光场拍摄拥有以下特点:1. 视差。也就是观众可以围绕物体进行多角度观看,这是沉浸感的第一要素。2. 真·立体感。就算是歪着脑袋斜着看,《Moon》都能展示真正的3D效果。这比现阶段绝大多数号称3D实际上只是2D全景的相机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3. 光线效果。这也是光场技术的强项:完全重现光线的真实效果。4. 无需拼接。光场技术可以直接重建场景,无需拼接,因此也就不用担心凭借缝的问题。以上几点也是当前VR影视和视频的最难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绝大部分的VR效果都是通过后期电脑制作出来的。就像电影可以2D转3D一样,现在许多VR视频也只是后期转VR罢了。全景相机能够产生立体效果和360度的图像,但距离VR所要求的交互程度,比如在视频中移动、围绕物体进行多角度观察等,都还有一定距离。掌握了光场技术的Lytro无异于占领了VR内容捕捉和制作的高地。近日,Lytro发布了第二代Immerge的原型机。与此前的球状不同,新一代Immerge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六边形板,体积比上一代产品大了近四倍,由95个光场相机列阵组成,视场角为90度。据外媒报道,新款Immerge拍摄的视频分辨率得到很大提升,同时深度信息更为精确。非静态的轮廓不再粗糙模糊,深度信息数据的进步同时还让视觉质量增加了,因为更显著的捕捉能增强立体镜效果,让边缘看起来更加紧致。在新的视频中,观众自由移动的范围已经拓展到了一平方米左右。同时立体声质量也有了飞跃,能够完全贴合深度和方向感。Lytro对现在的这款产品也是信心十足。公司表示目前Immerge已经做好了量产的准备,同时也提供租借服务。当然,价格肯定不会便宜。据彭博社报道,Immerge的售价将会高达50万美元,租赁费用也会达到每日8000美元。VR内容起义者许多业内人士指出,光场技术是VR视频唯一的进化之路,6自由度视频是未来。对Lytro来说,尽管目前还有成本高昂、工作流程复杂等难题,但沿着目前的道路前行是正确的选择。光场技术和6自由度带来的更好的交互的背后,更重大的意义在于能够让VR内容制作者更好的讲故事。没错,很多VR确实是无聊的。以VR视频为例,在最初的那种惊奇感过去之后,我们会发现:内容似乎永远都是风景、歌舞、明星、美女;形式上永远是坐在原地欣赏,时不时上下左右晃动一下脑袋;更不要提佩戴头显时的不舒适感。VR视频已经和许多爱情动作片一样,让人有忍不住的拖动进度条到最后的欲望。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能讲好一个故事的VR作品寥寥无几。目前在国际上受到认可的VR影片,如Oculus Studio出品的《Dear Angelica》、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的《Pearl》等都是动画片。这是由于实景真人拍摄实在太难展示故事情节,对于拍摄技术的要求也让导演感到十分头疼,可以说,全行业都还处在摸索镜头语言的阶段。如果光场技术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普及,我们不难想象,VR内容,尤其是向好莱坞对标的电影级大制作将会更快到来、更容易实现。一方面,光场技术能够大大提升用户观影时间,VR电影可以像普通电影一样长达数小时;同时,由于在拍摄时捕捉了更多的信息,VR电影在后期制作的难度上会降低,导演会更加游刃有余;另一方面,6自由度带给观众更好的体验,也让导演在讲故事时可以更加放开手脚不受约束。这种爆款内容对于全行业的带动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光场技术是一把利剑,注定会让拥有它的人享有独一无二优势。Lytro最初打入传统相机市场,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变革者,彻底革新一个行业。但在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的前后夹击下,仅凭一家公司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VR却完全不同。在这个年轻的行业中,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独特、高质的技术是跑赢别人最好的方法。在VR行业中,Lytro更像是一个起义者,在光场技术曙光初现之时,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这项技术,一起推翻陈旧的VR观影模式。以科技的发展速度,我们有理由期待,光场技术还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VR内容也终会迎来自己的爆发。

上一条:搞趣菠萝科学节:你若有病 搜狗明医AI“有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