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汇冠股份张辉:上市公司跨界教育要以产业为根基

在经济增长疲软环境下,上市公司需要找寻新的业绩增长点,而教育作为逆周期性行业当即成为不二之选。但有观点认为,教育行业属性特殊属于长线行业,上市公司一旦进入必须沉心静气徐徐图之;同样也有观点指出,教育行业对基因要求强烈,上市公司进入后必将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入行有风险,转型需谨慎。3月31日,蓝鲸教育神仙会第二届沙龙举办,围绕融合·探索为主题,我们力邀立思辰互联网教育CEO黄威,和晶科技董事长陈柏林,和君咨询合伙人、和睿资本合伙人侯瑞琦、威创股份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亦争,首控基金合伙人吕国文、汇冠股份董事、常务副总裁张辉,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兼股票投资主管吴元青,和君资本合伙人、和信融智副总裁林子力、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总经理杨丹齐聚一堂,切磋上市公司跨界教育的资式。在以跨界新将VS教育老兵:优劣何在?为议题的圆桌论坛上,和晶科技董事长陈柏林、威创股份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亦争、汇冠股份董事兼常务副总裁张辉、和君咨询合伙人与和睿资本合伙人侯瑞琦,结合自身经历与对行业的观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张辉谈到了他进入教育行业以来的观感和看法,在他看来,教育行业还很弱小、还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另外,他也分享了对于公司发展、跨界的理念。他认为,企业和人一样是有脾气、有性格的,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而上市公司在并购标的以及整合业务的过程中,要秉持产业为本、金融为器、产融互动的观点,因为产业是根本,千万不能将产业与金融、资本颠倒。以下为张辉的观点分享,由蓝鲸教育整理。我本人是教育行业的新兵,2015年6月参与和君商学收购汇冠,从2016年3月汇冠正式决定要进教育行业,到现在刚刚一年的时间,所以我是教育新兵;但是对于汇冠来说,它本质上是非跨界的老将,因为汇冠原来有一块业务,在教育硬件市场,占60%以上的市场份额。汇冠去年进行的并购,本质上也是从硬件往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去走,是产业链的延伸。从一个非跨界的角度,谈谈我对上市公司跨界,或者对教育的理解。刚才理了一下,大概三点。第一、为什么跨界?讲这个话题之前需要回到这个问题的原点,即为什么一个公司想去跨界,这是第一个。第二、如果要跨界,在跨界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这个挑战可能是整合的挑战,也可能是跨界行业所带来的挑战。第三、以汇冠为例,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有哪些可以讲的,或者可能对大家有借鉴的地方。因为是产业链延伸,不是跨界,仅仅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跨界原因首先,为什么跨界?从我个人的角度理解,很多公司去跨界,可能因为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从大的宏观角度来看,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中枢在下降。为什么说估值中枢会下降?从目前来看,大家以前认为有IPO堰塞湖,我估计这个湖今年可能会决堤。现在据说排队的已经不到五百家,今年估计消耗完了。随着供给的增加,包括新三板现在已经有了一万家(企业),估计有一千家企业达到IPO的标准。这么多的量往IPO市场走,整个估值的中枢肯定向香港看齐,大部分公司的估值可能会降到三十以内。从这个角度来讲,整个估值中枢下降,导致很多的公司需要新的资产或概念来维持现有的估值体系,推动市值继续增长,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从整个国家经济转型角度来看,很多上市公司所处行业非常传统。因为它是很传统的制造业,导致了他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瓶颈,一方面盈利下滑,另一方面从估值的角度来讲很不性感,市场不认。从这个角度来说,他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既然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股票是钞票,肯定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做跨界,做并购。很多上市公司为什么做跨界,本质上要么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要么为了维持现有的估值体系,推动市值继续增长。在具体做动作的时候,实际上是两个东西。如果是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可能从产业的角度做这个事情,很多上市公司做很多苦活,收进来之后开始内涵式增长;如果是为了维持现有的估值体系或炒概念,有些上市公司可能市场热什么就搞什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市公司匹凸匹。以上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很多公司会选择跨界。其次,跨界会遇到什么挑战。刚才从我个人的角度说了上市公司为什么跨界。具体到教育行业,上市公司跨界进入教育可能面临双重挑战,首先面临的是行业挑战,其次才是并购后整合的挑战。为什么会面临行业挑战?大家都觉得教育是一个很朝阳的行业,市场空间非常大。但我特别赞同黄威(立思辰互联网教育CEO)的观点,教育行业一入侯门深似海,说出来满眼辛酸泪,为什么呢?这个行业的确非常非常大,但同时也非常非常小,小到这个行业里面,很难找到销售收入超过十个亿的企业。以课外培训领域为例,这个行业很大,万亿空间,但目前也仅仅出来了新东方、好未来,大部分区域龙头规模也就1、2个亿,超过三个亿的很少。所以说这个行业非常小。教育信息化也是如此。我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二十家教育信息化公司,教育信息化这个领域,大家认为有两三千亿的市场空间,但实际上你看到的大部分公司,做得很好的,可能只有一个多亿。其次,这个行业非常乱、竞争无序,做教育信息化,外围一堆围标的公司;做培训这个行业竞争的手段多恶劣不讲了。再次,这个行业很弱,为什么很弱。跟其他万亿市场规模的行业来比,参与这个行业的人相对是弱的。当一堆高素质的人,都开始进入教育行业的时候,教育才真正叫教育产业。教育行业里面很多公司一两百号人,可能硕士学历只有一两人,当然就是这样的人,他也能赚到很多钱,说明这个行业真好。所以,上市公司跨界到教育行业,首先面临的是行业的挑战,这个行业的特点小、乱、弱,上市公司真的要进这个行业,首先就面临上述三个问题,或者有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三个问题。第二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里面独树一帜,能够把乱的格局打破。第三个有没有这个能力,对这个行业进行整合,如果没有对行业进行整合的能力,最多只能成就一个区域龙头,很难成长成一个大的公司,这是行业的挑战。整合之困第二个挑战就是大家老生常谈的整合问题,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无论上市公司跨界到什么行业,或者上市公司跨界与否都会面临整合的挑战。如果只是谈谈恋爱,那么最终表现出来可能是股价短期的亢奋。如果奔着结婚去,实际上会面临很多挑战。首先面临的就是文化挑战,就好像你跟你对象以往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生活经历,现在开始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肯定有很多的问题。第二个面临的问题是人的挑战,对于并购的公司来说,原有的人到底要不要换?要不要引进新的高素质的人?如果引进的话,原来的老板同不同意。第三个面临的问题是,组织管控的挑战,因为收进来的是子公司,就好像你跟你对象住在一块很好,突然你爸妈要过来跟你一块住,突然无中生有出现了一个婆婆,收进来的这个公司,到底能不能跟原来的公司形成很好的融合,这实际上是一个组织管控的挑战。目前来看,并购后的整合无论是对上市公司,还是监管机构目前都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赋能式投资最后,从我个人的角度谈谈汇冠并购后整合是如何做的洋气一点说叫赋能式投资,所谓产业赋能、组织赋能、文化赋能等;说得简单一点,叫帮忙不添乱。在并购和整合的过程中,文化的挑战可能是最大的,所以在并购或者谈合作之前,一定要全面考察整个公司的价值观,双方在未来发展方向上是不是一致的,是不是想深度合作一起做好产业。这个是最关键的,这个东西如果没有探讨清楚,90%的收购都是失败。并购和整合过程中遇到的第二个挑战就是组织管控的挑战,体现在我刚刚所提到的帮忙不添乱,就是你需要什么东西,总部给你支持、帮你去做,协助你把事业做大、公司做扎实。现在很多教育行业的公司还是弱小的,恰逢这个行业又不够成熟,这个企业的老板之所以会卖给你,可能并不一定是希望能够套现多少,而是希望依托上市公司的平台进一步发展。所以,并购后整合的关键,是如何以上市公司为平台,激发原有团队的二次创业激情。所谓二次创业的激情,归根到底一句话这个老板怎样从一个高级的业务员变成一个牛逼的组织管理者。这也是目前我们并购后整合过程中帮忙不添乱极力想做到的。从目前汇冠实践来看,整合过程中,对方团队非常满意,从业绩的角度来看,也是大幅度超越预期。以下三个观点不一定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仅仅是我自己做事情秉承的一些原则,可能会有一点点参考价值。首先,企业跟人是一样的,它都是有性格或者是有脾气的。中国有句古话,人以类聚,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就是你想把这个企业做成什么样的企业,你在上市的过程中、收购的过程中甚至是你卖给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你总能找到这样的志同道合的人;如果你是一个真心诚意的上市公司,那你在找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或者在并购的过程中,甚至在跨界的过程当中,你肯定能找到真心诚意的公司,这个实际上从根本上决定的。我第一个观点就是企业也是有脾气的,也跟人一样。什么样企业,它就会碰到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第二个观点1+1+1,实际上这是我在公司内部经常讲的一个想法,这个观点其实跟刚才陈总(和晶科技董事长陈柏林)讲的很类似,更具象化一点就是1+1+1。什么意思?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它的发展都是有层次的、或者有很清晰地节奏。一家公司不可能贸然去做一个事情,它一定是有基础的。基础就是第一个1,任何一个公司决定进入到下一个1之前,一定要把现有的这个1做扎实。因为它是你的根据地市场和业务,它能够提供很稳定的现金流或者利润。它有可能就是你公司的井冈山,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这个1做不扎实就去找下一个,是很荒唐、荒谬的。第二个1实际上就是说成长型业务,哪怕你现在的业务做得再好,你一定要下意识地去想,你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你一定要在你现有的业务没有进入衰败之前,找到新的增长点,跟原来的业务形成的一个所谓的阶梯。第三个1是公司短期不做,但是老板一定要做的。就是一定要思考你这个行业,未来的新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到底在哪里。这个新技术或新的发展方向有可能会颠覆原有的业务,所以即使你现在不需要投资,但是一定要去考虑。第三个观点就是产业为本、金融为器、产融互动,这是汇冠秉承的一个观点。因为汇冠是和君控股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它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从这个理念而来。第一个理念就是 产业为本,金融为器。产业是基本,金融(资本)仅仅是工具。有些上市公司单纯玩资本,而不注重产业,这非常危险。因为地基没有打牢就去建大厦,那么大厦将倾。另外,对于公司而言,钱是一样的,但是钱跟钱背后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非上市公司在融资的过程当中,宁可估值低一些,也要引进那些背后的资源对你长远的发展更有好处的钱。产融互动中为什么把融放在后面,把产放在前面?因为本质上强调的是产业跟资本的良性互动,但是它的根基还是在产业。所以我希望这个行业是有一批真正想做产业的人,去把这个产业做起来。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不仅市场空间大而且还积德,因此,我希望能有一批真正有教育情怀的、想做产业的人,踏踏实实做好这个产业,真的不忍心看着这个行业被一些没有底线的人做了。以上是我的一些给感触,可能有些尖锐但确实是我的肺腑之言。谢谢大家!

上一条:上市公司跨界教育的真相与坑 估值下移?并购难整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