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上市公司跨界教育的真相与坑 估值下移?并购难整合?

3月31日,蓝鲸教育神仙会第二届沙龙举办,围绕融合·探索为主题,我们力邀立思辰互联网教育CEO黄威,和晶科技董事长陈柏林,和君咨询合伙人、和睿资本合伙人侯瑞琦、威创股份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亦争,首控基金合伙人吕国文、汇冠股份董事、常务副总裁张辉,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兼股票投资主管吴元青,和君资本合伙人、和信融智副总裁林子力、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总经理杨丹齐聚一堂,切磋上市公司跨界教育的资式。在以跨界新将VS教育老兵:优劣何在?为议题的圆桌论坛上,金牌主持人立思辰互联网教育CEO黄威与四位VIP嘉宾和晶科技董事长陈柏林、威创股份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亦争、汇冠股份董事兼常务副总裁张辉、和君咨询合伙人与和睿资本合伙人侯瑞琦,结合自身经历与对行业的观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此前据蓝鲸教育统计,A股市场中将教育业务作为主业之一发展、或涉及教育概念的上市公司已有近百家,其中多数上市公司跨界而来。尤其是近两三年,教育资产证券化与上市公司跨界并购教育标的相映成趣、蔚然成风。对此,黄威认为,在过去几年有很多从不同领域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转型进入教育,大家在进入教育行业之前都认为教育是甜蜜而美好的市场,进入教育之后才发现教育是无比大的坑。那么上市公司为何会选择跨界教育?又以什么样的方式切入教育领域?作为教育行业新人的他们,在进入教育行业之后又有哪些感悟?跨界的真相谈及上市公司跨界做教育的原因,和君咨询合伙人、和睿资本合伙人侯瑞琦认为,这和上一轮股市的牛市以及教育改革的火爆不无关系。教育概念股的走热让市场看到了它光鲜亮丽的一面,因此出现了很多公司入场跑马圈地的现象,却注意不到它也有自身的规律。参与本场圆桌讨论的嘉宾中,和晶科技与威创股份是两家跨界做幼教的上市公司,其中和晶科技2014年开始投资线上幼教平台智慧树、威创股份2015并购线下幼儿园红缨及金色摇篮。和晶科技董事长陈柏林认为,以家电智能控制解决方案起家的和晶科技走入幼教行业是必然之势,在他看来,家电是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居是楼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楼宇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则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城市涵盖了方方面面,而和晶科技则聚焦于社区级别的建设,因为社区是人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在社区涉及的生活场景中,医疗和教育是可以进入的,和晶科技认为选择进入以幼儿园、K12前的教育大多发生在社区里,也是社区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和晶科技选择以智慧树的方式切入幼教。那么和晶科技为何会选择在2014年进入幼教呢?对此,陈柏林认为和晶科技进入幼教恰逢其时,因为当时移动互联网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由于智能终端带来的大量数据,很多新的玩法出现。我们完全沿着移动互联网的逻辑切入幼教。这也是和晶科技选择字2014年进入幼教的原因,如果入场过早,PC端难以做成;入场过晚时行业门槛已经提高了。他这样解释幼教发展的天时。威创股份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亦争则认为,跨界是现在教育上市公司逃不开的话题,因为严格上来说A股里面全是跨界,所以对A股上市公司而言,只有跨得早还是跨的晚的问题。威创股份此前从事的行业叫做控制室指挥系统,我们那个行业威创做了二十多亿的销售,最高峰的时候二十多亿的销售,基本上已经占了全球20%的市场份额。这个行业太小了。他这样解释威创选择跨界的原因。但是教育行业是一个大行业没有天花板,一年不行,干两年,两年不行,干十年,十年不行换一代人再干。他笑着说到。汇冠股份董事、常务副总裁张辉则从个人的角度阐述了上市公司跨界的原因。首先从大的宏观角度来看,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中枢在下降。随着IPO加速,大部分上市公司公司的估值可能会降到三十以内。导致很多的公司需要新的资产或概念来维持现有的估值体系,推动市值继续增长。其次,从整个国家经济转型角度来看,很多上市公司所处行业非常传统,导致了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瓶颈,一方面盈利下滑,另一方面从估值的角度来讲很不性感。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对于圆桌讨论议题跨界新将VS教育老兵:优劣何在?,张辉认为他本人是教育行业的新兵,2015年6月参与和君商学收购汇冠,从2016年3月汇冠正式决定要进教育行业,到现在刚刚一年的时间。但是对于汇冠来说,它本质上是非跨界的老将,因为汇冠原来有一块业务,在教育硬件市场,占60%以上的市场份额。他认为,汇冠在2016年并购恒峰,本质上是从硬件往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去走,其实是产业链的延伸。黄威坦言,张辉关于上市公司PE与资本调整的观点和他个人判断是一致的,在做业务的时候,如果因为一个事业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市值,对这个企业的发展还是比较有利的。避不开的挑战整合上市公司跨界进入教育行业后会遇到哪些挑战?在侯瑞琦看来,目前,跨界进入教育的上市公司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其原主业大部分是传统制造业,不了解服务业。而教育是服务业的一个品类,它的运营机制、管理模式等与传统制造业非常不同。张辉则认为上市公司跨界进入教育可能面临着双重挑战,首先面临的是行业挑战,其次才是并购与整合的挑战。为什么会面临行业挑战?进入围城之前,大家都认为教育是一个朝阳行业,市场空间非常大。但他本人十分赞同黄威的观点,教育行业一入侯门深似海,说出来满眼辛酸泪。这个行业的确非常非常大,但同时也非常非常小,小到这个行业里面,很难找到销售收入超过十个亿的企业。以课外培训领域为例,这个行业很大,万亿空间,但目前也仅仅出来了新东方、好未来,大部分区域龙头规模也就1、2个亿,超过三个亿的都十分稀少。除行业小之外,在张辉看来当下的教育行业非常乱、竞争无序。以教育信息化为例,外围一堆围标的公司;培训行业竞争的手段之恶劣无需多言。他也认为,教育行业很弱,与其他万亿市场规模的行业来比,参与这个行业的人相对是弱的。在他看来,当一堆高素质的人,都开始进入教育行业的时候,教育才真正叫教育产业。所以,上市公司跨界到教育行业,首先面临的是行业的挑战,这个行业的特点小、乱、弱。张辉认为, 无论上市公司跨界到什么行业,或者上市公司跨界与否都会面临整合的挑战。他以恋爱、结婚来形容上市公司面临的问题,如果只是谈谈恋爱,那么最终表现出来可能是股价短期的亢奋。如果奔着结婚去,实际上会面临很多挑战。上市公司首先面临的就是文化挑战,就好像你跟你对象以往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生活经历,现在开始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肯定有很多的问题。他解释到,在并购和整合的过程中,文化的挑战可能是最大的,所以在并购或者谈合作之前,一定要全面考察整个公司的价值观,双方在未来发展方向上是不是一致的,是不是想深度合作一起做好产业。这个是最关键的,这个东西如果没有探讨清楚,90%的收购都是失败。上市公司第二个面临的问题是人的挑战,对于并购的公司来说,原有的团队如何安置?是否需要引进新的高素质的新人?第三个面临的问题是,组织管控的挑战,收进来的是子公司就好像你跟你对象住在一块很好,突然你爸妈要过来跟你一块住,突然无中生有出现了一个婆婆,收进来的这个公司,到底能不能跟原来的公司形成很好的融合,这实际上是一个组织管控的挑战。张辉说。黄威表示,在他过往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海外、国内,都面临着整合的问题。大公司不同的业务线需要整合,企业内部在文化、组织、管理、人才等等不同的领域也需要整合。整合是要花很长的时间,并且整合非常不容易成功。以他个人经验来看,整合需要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战略、业务、产品,产品包括用户、数据等等三个层次,先融入进来,然后再增长,一定要增长,因为如果没有增长的话就没有整合的东西,单纯的业务,一定要健康的高效的增长。他说,最后才能进入整合,这样每个业务都会非常得健康才会获得更大的整合空间。另外上市公司需要注意,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资源的局限性,如何分配资源?这是国内上市公司不擅长做的事情,不擅长做资产的剥离,我们比较擅长买买买,但是在国内没有见到太多做剥离。黄威认为,上市公司在并购整合之后还面临着如何资产剥离的问题。在他看来,一些海外的公司非常擅长做剥离,买过来消化吸收、再把资产过滤,拿到非常多核心的能力,同时又能够产生新的现金流。黄威直言,在教育领域,培生做得很不错,虽然股价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在整个全球收购角度来讲,他们积累几十年的经验,非常擅长做收购和剥离,通过收购剥离保持动态,调整自己,把自己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把企业聚焦到一个点上。越过山丘,未来可期作为教育行业行业新人,上市公司一只脚迈进教育行业,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困境。以和晶科技为例,从2014年投资智慧树以来,一直在亏损、烧钱到现在。2016年和晶科技的利润约有一亿两千万,幼教领域烧掉四千万。诚然这是巨大的挑战,但陈柏林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一旦错过这个时间窗口,可能无法挽回。关键在于能否够团结更多的力量往前走。一直以来关于教育产业是否产业化的问题争论不休。曾在投行工作过8年的李亦争认为,10年前文化传媒行业的资本化产业化也有很大的争论,跟现在一样,教育能不能产业化?教育产业算不算个产业?但现在来看,文化传媒产业的资本化进程已经无需争论,甚至可以说,新经济,创业板的崛起很大一部分是文化传媒产业的资本化在推动。总体上看,政策松绑、消费升级、资本推动,整合升级等等因素都是教育产业蓬勃向上的推动因素。所以很多事情需要拉长周期看,拉长周期看才会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对于教育产业如何发展,张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产业为本、金融为器、产融互动。他认为,有些上市公司单纯玩资本,而不注重产业,这如同地基没有打牢就去建大厦,那么大厦势必将倾。至于产融互动中为什么融在后,产在前?因为本质上强调的是产业跟资本的良性互动,但是它的根基还是在产业。同时,张辉提醒非上市的教育公司在融资的过程当中,宁可估值低一些,也要引进那些背后的资源对你长远的发展更有好处的钱。……关于教育的讨论永远无休无止。作为一位1998年就从事国际教育的行业资深老兵,黄威感叹,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进入教育行业后选择离开的人。在他看来,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非常困难的一面。上市公司公司更是如此,受到监管、有财报、季报、月报要求等等,活在其中,体会更深。

上一条:【保险+】2016年互联网人身险报告:中小险企领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