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都做云计算:亚马逊如何后发制人?谷歌怎样挑战领头羊的亚马逊?
2017-06-24 111
不过这条路亚马逊绝不会走得一帆风顺,因为曾经被它甩在身后的谷歌已经在奋起直追了。近日,著名科技博主Ben Thompson 专门撰文,对谷歌能否在云计算领域战胜亚马逊进行了分析。以下内容来自 Stratechery,原标题为《How Google Is Challenging AWS》,作者 Ben Thompson,虎嗅编译。大公司总免不了因“错过未来”而饱受诟病——有的,是因自满于现状而坐失良机(这本就该痛批);有的,虽也看到了突破现状的必要性,但却像始终裹了脚一般,只是围着现有产品小打小闹,到头来终究没有推倒自己堆砌的围墙,最后只能隔着墙,眼看着一个时代呼啸而过。在这方面,微软给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反面教材。早在2000 年,微软就推出了 Windows Mobile,从这个角度讲,微软也曾跟移动时代有过一面之缘。但最后,它到底只是在入口处赚得了几声吆喝,便眼看着这扇大门关上了。微软之所以错失移动时代,归根结底是因为:一、它两手抓得太满而不甘于放弃(譬如死抱着靠许可证盈利的模式不放);二、它没有看到在十年后的未来,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产品才是“太阳”,而自己的核心产品 Windows 不过是围着这颗“太阳”旋转的诸多“行星”之一罢了。此外,谷歌曾有过类似的败笔。十年前,该企业就以同辈所不及的眼光,推出了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现已进化成 G Suite)。应该说谷歌当时是早人一步看到了办公套件的未来。但发行那么多年来,G Suite 几乎少有改进,只一味地坚持着自己的“低价格+低可配置性”,结果一直不温不火,只能在小企业主之间和教育界小打小闹,而一直很难黏住大企业。到了 2011 年,微软的 Office 365 横空出世。凭借几乎不间断的推陈出新,没几年这位新秀就大比分超过了 G Suite,成为诸多企业首选的办公工具包。虽然 G Suite 近来奋起直追,相继推出了机器学习等功能,但在年轻气盛的 Office 365 面前,到底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现在想来,2011 年应该是值得纪念的一年。那一年,基于云平台的 Office 365 诞生,谷歌和微软不但在智能办公领域正式结仇,而且也开始了对云端这块处女地的劫掠。悲催的是,暗战正酣之际,两者谁都没注意到,在他们之外,一家跟 Cloud 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早就厉兵秣马已毕,预备着要成为真正的云计算巨头了。这家企业就是亚马逊。同样是在2011年,亚马逊推出了 AWS。先是亚马逊自己带头使用,接着,全球各地的企业级客户也蜂拥而至。那么,AWS 的魅力到底何在?第一,AWS 本身是一套可持续演进的系统。它能够在不停机、不瘫痪的情况下就完成大幅度升级和大规模客户转移等任务,让企业级客户安享 7x24 小时不间断的服务,无需担心自己会受到影响。第二(也是最重要的),AWS 提供给用户的,不是框架(frameworks)而是“基元”(primitives)。利用这些“基元”,客户自己也可按照具体需要,构建出种种可持续演进、可持续扩展的(scalable)后端系统。AWS 的“基元”(Primitives)在构建之初,亚马逊的工程师们就发现,与其向客户提供一套套功能齐全但缺乏后续升级能力的框架(primitives),不如提供基元(primitives)——一种最基本的计算模块。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并使用这些模块,最终创建出高效、可扩展且安全的系统。这里不得不说说基元(primitives)的故事。根据亿邦动力网的介绍,2000 年之初,亚马逊走到了一个瓶颈期。当时团队之间互相争抢基础设施的情况非常严重。而这时,贝索斯却迷恋上了Steve Grand 写的一本名叫《Creation》 的书。Grand 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视频游戏Creatures的开发者,根据其描述,在游戏中他只要将一种名为基元(primitives)的、设计颇为简单的计算建构块提供给玩家,玩家就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其培育成各种电子智能生物。这本书给了贝索斯极大的启发。他认定:如果亚马逊想刺激开发者的创造力,就不应该去猜测他们需要哪类服务,因为此类猜测只能基于过去的经验。相反,亚马逊应该创造基元,即计算的基本模块,然后就放手,让开发者自由使用它们。同样,面对公司当前的实际问题,亚马逊需要把自己的基础设施分解为最小、最简单的原子组件,让开发者尽可能方便地自由访问。“基元” 模式最终实现了亚马逊基础设施的模块化,而这些模块不但可以专供亚马逊内部团队使用,外部开发者也可以用。不但如此,亚马逊后来在进行内部管理改革时,也用上了这一原理。贝索斯把整个公司分拆成一个个不足十人的、高度独立又高度自治的小团队(即所谓“基元”)。这些团队可谓小而精悍,在加班时只需订购两个披萨就能喂饱全员,而在亚马逊碰到重大问题时又能弹无虚发。总之,分拆之后,整个团队看上去仿佛是一团乱麻,但由于这些“基元”都具备高度的自我能动性,能够相对灵活地自我成长,最后,它们带来的成果非常惊人。写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出来了:亚马逊把当初解决基础设施问题的办法,以及进行内部管理改革时所用的办法,都用在了 AWS 的开发上。结果,它大获成功。对此,有人已经如此断言:AWS 提供的服务已经远远超出了基础设施(譬如处理器、硬盘驱动器、数据库等)类服务所能达到的高度,也远不止是一种软件或平台服务。它提供的、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高度可扩展性的“基元”,能够让企业自由发挥,最终创立出各种各样的、自己想要的成果。谷歌实际上是一个产品公司谷歌从来都不是一家平台公司。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把苹果和谷歌划分到两个完全不同的阵营里去——前者是“产品型公司”中的佼佼者,而后者是“服务型公司”中的翘楚。人们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因为自己对“产品”这一概念的理解太狭窄(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所谓产品就是指硬件之类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实际上,如果我们合理拓宽“产品”的外延,把但凡是呈现给终端用户的理想解决方案都称为“产品”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谷歌和苹果其实非常相似,都属于产品型公司。闹了这些年,原来我是个卖产品的这样定义谷歌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理由。众所周知,但凡是产品——不管是智能手机还是搜索引擎,在交付给终端用户前都必须经过一个几乎不为人知的痛苦过程,中间要经历多次的修改、完善甚至返工,才能带给消费者最佳的用户体验。所以我们说:在以终端消费者为主体的市场上,集成型产品(integrated products)都很受欢迎。而谷歌,虽然它提供的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服务,但这些服务都是百分之百的“集成型”——这一点跟苹果的iPhone 一模一样。很明显,不管是亚马逊还是IT 时代的霸主微软,它们提供的都不是集成型产品或服务。譬如微软的 Win32 API。单就终端用户体验而言,Windows 的设计明显要逊于 Mac OS 之类的对手。但在另一方面,Windows 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又非常强,以致许多企业都依靠它来开发App,所以直至如今,Windows 还处于霸主地位。再譬如亚马逊的 AWS。所有能构建后端服务的架构全被拆分成灵活性极高的基础性模块,依靠这个,AWS 上线后不久就击败了谷歌早在 2008 年就推出的云服务 Google App Engine。对此,有人曾做出过这样的总结:使用 App Engine,就要接受谷歌代替你做出的许多决定;而使用 AWS,你可以随心所欲构建自己的所想所需。谷歌的对抗手段说起来Windows 和 AWS 的成功还有一个共同原因。为 Windows 开发的 App 一般很难与其他操作系统兼容,但因为微软的合作伙伴和代理商们掌握着庞大的商业网络,最终,它们把 Windows 变成了许多企业唯一的选择。久而久之,一个以 Windows API 为基础和中心的、进得去但出不来的庞大生态系统就形成了。显然,AWS 一直都在效法微软——它要构建的就是这种“舍我其谁”的生态系统。但是这种生态系统已经开始垮塌了。Web的兴起最终让消费者和企业都能够既利用Windows 又不受制于它;同样,浏览器的兴起也最终让 AWS 的用户不再视其为唯一选择,因为:现在任何一种企业 App 都是为 Web 而建,所以人们可以通过任何设备登陆。这样一来,谷歌就有了反击 AWS 的机会。近年来,谷歌实践了一条依靠浏览器来探索企业计算的道路。2014 年,谷歌宣布推出以 Borg 服务为基础的开源容器集群管理系统 Kubernetes。由于 Borg 能抽调大量的谷歌基础设施,所以谷歌所有的服务都能随时按需支取相应的计算功能,而不必挂虑任何细节问题。这一过程的关键就在于容器。谷歌工程师们建立了一个灵活性几乎无损的标准界面(接口),因此根本不需再费心思去了解底层硬件或操作系统。Kubernetes 和 Borg 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是可以到处安家的。它可以在 AWS 上运行,可以在 Azure 上运行,可以在 Google Cloud Platform 和内部部署的基础设施上运行,甚至还可以在用户家中运行。对于谷歌而言,虽然 AWS 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这一领域已经有十年经验了,但利用 Kubernetes,它一样有机会迎头赶上。首先,谷歌自己在基础设施上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其次,Kubernetes 的潜在影响和以容器为基础的研发理念最终会让用户拥有选择基础设施供应商的自由。难怪 Kubernetes 成了史上成长最快的开源项目,因为,它真的不捆绑人。不过这对谷歌到底有什么帮助呢?毕竟,就算 Kubernetes 变成了企业云的标准,AWS 生态系统也绝不会放走一个企业客户。所以,谷歌真正需要的是做到差异化。成本 VS 体验这里需要澄清的是:Web 的开放性本身不是谷歌有把握战胜亚马逊的根本原因,不过,这种开放性却为谷歌研发最佳技术创造了条件;同时,谷歌拥有最先进的搜索引擎,这件事本身同样不能保证谷歌就能战胜亚马逊。但是,由于其搜索引擎依赖的是链接而非网页内容,所以,只要Web 成长,谷歌就会跟着成长。这一优势是其竞争者们不具备的。我认为我们能从中得出一个值得推而广之的理念——实际上,该理念也是聚合理论(Aggregation Theory)的核心:当分配成本(distribution cost)或转换成本(switching cost)下降时,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就会上升。也就是说,当你可以对所有服务进行访问时(不管是新闻、汽车共享,还是视频或搜索),最好的取胜方法不是赢在最初的优势,还是赢在之后的优势复合。(注:本段翻译参考了开源中国)所以,谷歌在企业云领域挑战AWS,首先就是把宝押在了开源的 Kubernetes 上。利用 Kubernetes,谷歌希望能创建一个完全不受控于云基础设施的浏览器,然后降低转换成本。再一个,谷歌还将向机器学习发起冲刺,而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同样会成为谷歌打击 AWS 的利器。胜负未定 机器学习和数据无疑,云服务正在日益主导机器学习。两者都涉及到对大量数据的处理,而在这方面,只有小部分巨头拥有足够财力,能最终建起所需的基础设施并雇佣全球一流的机器学习工程师。这就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机器学习之成果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它们的数据是否来自云端(虽然有本地解决方案,但我认为这些方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再适用),其次则取决于各自云供应商的好坏。这就意味着云供应商们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优秀的、可供机器进行学习的“教材”不仅要保持差异化,而且还要保证可持续,因为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吸引更多用户并采集到更多数据,最后,这些数据将会帮助企业改进各自的机器学习。可以说,就目前各自所拥有的数据而言,谷歌已经成了AWS在云端的最大威胁。谷歌的巨大优势是:将近20年来它一直在和大量数据打交道,并且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开发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要知道,数据是最重要的,而最好的证据就是:去年谷歌宣布开源TensorFlow(一种机器学习蓝图)后不久,我注意到该公司就是想借机向人们暗示:它的数据储备更为庞大,而它的基础设施也具备可持续演进的优越性。其实谷歌已经按捺不住地向我们展示了它是如何在其云产品上运用这些优势的了——就在今年感恩节之前,谷歌发布了一系列产品,从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这些产品都利用了谷歌在数据上的优势:
云自然语言API(Cloud Natural Language API):通过机器学习来分析文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用性;高级版的云翻译API(Cloud Translation API):它使用机器学习,以大幅度提高八种语言翻译的准确性;大幅度降价的云视觉API(Cloud Vision API):通过机器学习来分析图像;新版的云工作API(Cloud Jobs API):通过机器学习给员工分配合适的工作
这四款产品都已经与另一款产品——依赖于机器学习的云预测API(Cloud Prediction API)——连体。并且很明显,云预测API 以及这四款产品中的前三款都脱胎于谷歌的各种消费者级产品。其中,云工作API似乎是建立在谷歌的内部工具上,同时也以谷歌从网上获取的大量数据为基础。总之,谷歌花费了多年时间来打磨各种算法,希望这些产品在应用于企业数据时可以有出众的表现。当然,我希望谷歌的这种优势能继续下去。当然,谷歌必须更进一步。它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宣布让顶级 AI 专家李飞飞和李嘉牵头建立谷歌云机器学习团队(Google Cloud Machine Learning Group)。该团队将专门负责开发商用机器学习的API,换句话说,它的作用就是将谷歌的机器学习能力产品化。所以,绕了一个大圈子后我们发现,谷歌终于摸到自己的窍门了。在第一波云计算战争中,它的确已被AWS 甩在后面;但是后来,把 Kubernetes 开源之后,谷歌开始转向。随着那些开放式容器(这些容器对供应商不作任何要求)的研发成功,谷歌又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中去。毕竟,作为一家公司,改变竞争方式总比改变自己的本质要容易。可以肯定的是,谷歌的成功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公司仍然要面临新商业模式的挑战,同时还要尽快建立起销售与服务团队。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两方面谷歌都落后于亚马逊——毕竟后者有庞大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并且服务功能更为强大。此外,AWS也有自己的机器学习API。而在这方面,IBM和微软也不甘示弱。有数据显示,微软在这方面非常强大——不但已在该领域从事研究多年,而且还有丰富的经验,能将技术产品化并商业化。还有,谷歌一贯奉行“以消费者为焦点”的策略,而这一策略很可能成为今后的障碍。最后,尽管Kubernetes很受欢迎,但别忘了:谷歌自己还从未使用过它。结语不过,谷歌仍然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它战略健全,而且(可能)更重要的是,它如今正急于创建新业务。最后别忘了:向云计算进发的长征之路才刚刚开始。虽然亚马逊看上去遥遥领先,但实际上,云计算的未来还没有真正降临。所以,让我们静观谷歌吧,看看它会使出哪些招数来改变尚未成型的“未来规则”,我想,这个过程一定会很有意思。
-
日本家居家纺10大品牌
NO.1 Unico Unico是日本的家居连锁店,像宜家一样,产品都是原创设计,供应商来自世界各地。Unico的家具很多都是小一号的,适应东京的小型公寓。 「我的家,只有这麽一个」是日本家具品牌 unico 的品牌宗旨,就像品牌名称 unico 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唯一的、重要的」,想要带给人们既新奇又带点怀旧、复古的熟悉感,重要的是,拼揍而成令人感到温暖安心的家,所有的一切都只专属于你~ NO.2 大创 大创产业的创办人是矢野博丈,成立于1977年。矢野博丈创业当时,是采用移动式推车贩卖商品,并且多在超市前面设置临时柜,由于一边工作还得带小孩,为了省去贴标签的工作,就决定将所有商品统统以一百日圆贩售。 矢野博丈抱着“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名称一定要表示‘能创造大契机’”的念头,而取“大创”二字为公司名称。当然在创业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有次就有个客人丢下一句“便宜没好货”就把店内其他客人都带走。矢野虽然感到懊恼,却也因此燃起斗志,决定把利益置之度外,将高成本的东西也全以一百日圆贩售,从此打出口碑,大创产业开始起飞。 目前大创的资本额为27亿日圆,日本国内有共2500家分店;海外分店则有476家,其中台湾就占30家。 大创自行设计开发低价位、高品质日常百货、化妆品、玩具、娱乐等用品,在日本俗称为“百元商品店”;台湾则以新台币39元均一价(食品类除外,食品类均一价新台币49元),部分分店可用一卡通及悠游卡消费。 NO.3 CHLOROS 住宅渐趋极简风格的日本,首次购屋的年轻屋主在家具挑选上,也有倾向同为简约的北欧风格的趋势,以「深思后慎选你最喜欢的,一辈子珍惜使用它」为宗旨的新兴家具品牌 CHLOROS,在家具设计上追求不跟随短暂留性,以简单的线条构成,使之适合永久使用,坚持使用天然木材,绝不用塑料贴皮,也绝无任何印刷木纹,并且仅可能以平实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高质量的柚木家具。在CHLOROS的商品中,除了合乎简单个性的现代北欧风格家具外,他们也有一系列古董造型的家具设计,你甚至也能找到结合金属与木头材质的单品,另外还有各式以木头、陶瓷等制作的家饰摆件,当然也少不了日本必备的杂货小物,目前CHLOROS只限定日本国内订购配送,期待他们有运送海外的一天。 NO.4 IDÉE IDÉE 是将“探索生活”奉为主题的家居品牌,与无印良品同属良品计画集团的大家族。二者都诞生于1980 年代的日本,迄今对日本的生活文化与设计带来了巨大影响。从诞生之日起,IDÉE 和无印良品秉承探求“令人愉悦的生活”与“生活美学”的宗旨,不受一般市场流行左右,以生活者的自觉,坚持传递关于“做自己”的独特哲学。无印良品追求生活的最基本与普遍性,通过尽可能地消除制作者的主观来对应使用者的“自己”,IDÉE 则尽可能地尊重使用者的个性与品味,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方案。 NO.5 iimk iiMK服飾品牌故事,日本伊都錦公司旗下的品牌之一,主要針對18-20歲歲的年輕女性設計的少女時裝。台灣伊都錦是日本 ITOKIN 的分公司。主要負責商品服務和進口服飾的製造與銷售。 NO.6 olive des olive “OLIVE des OLIVE”品牌始于1984年,OLIVE des OLIVE最初的设计理念是针对14-18岁对潮流气息敏感的少女。而商品从制造到陈设更奉行“原创”这一原则株式会社“MOKU MOKU”自昭和54年(1979年)创业以来,自生产到商品的陈设都以 “充满活力的服装才是最受欢迎的服装”,为时尚少女精心设计。 而“OLIVE des OLIVE”品牌的诞生也正如公司原先所预料的,受到14-18岁时尚少女的广泛推崇。品牌也从中得到成长。 此外会社还谋求发展国外的年轻女性市场,并将品牌打入了台湾、韩国及东亚。 为拥有敏感的时代感,喜爱音乐、艺术的19至25岁女性,为走过1970年代和80年代的女性量身定制的商品。 NO.7 tout a coup tout a coup品牌是法语 (中文发音是:杜哒库) ,法文是“tout ā coup”,中文就是“忽然有率性”的意思。 tout a coup 品牌源于日本,以一直备受推崇的法式生活态度及对美的独特触觉作设计蓝本,注入富有东洋味道的特别剪裁,透过充满层次感的配衬,随意率性地流露出不羁浪漫的法式情怀。 NO.8 TRUCK TRUCK家居店是由一对日本设计师夫妻黄濑德彦与唐津裕美创建的。从1997年到现在,设计制造了许多人气很高的家具。夫妻俩从刚刚开始的仅做些小家具自用,到拥有家具工厂,再到拥有家具展厅和商店,现在甚至在TRUCK家具店边上开起了叫Bird Cafe的咖啡馆,为来往的顾客提供美味的咖啡和午餐。 NO.9 NITORI 创立于1972年3月,是日本最大家具家饰连锁品牌,并于2007年进入台湾市场。在日本,宜得利家居北自北海道,南至冲绳均设有门市,在台湾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服务据点。 截至2015年10月底,宜得利家居在台湾已设有24间门市,再加上日本、美国、中国合计共设有400间以上之门市。 NO.10 Momo Natural 比遥不可及闪耀在天空中明星,我们更想成为一盏小灯,以我温暖你的皮肤。比时尚时代的领导者,我们想成为永恒的标准的制造商。并把这样的感受,一直表达在家具上。”这是日本家居制造商momo-natural的格言,对于家具独到品质的表达也是momo-natural一直追求的。momo-natural所使用的大部分木材,是特意种植30年周期新西兰木材。长大了漫长的岁月里的树木被运到日本,成为高品质的层压木和重生慢慢家具厂坐落在冈山县的一个安静的环境。车工,抛光,喷漆,装配等,而是采取连手的过程,也是劳动时间的人在每一个行程以复加,家具成品就像有人的感情,一个孩子,慢慢成长专心致志呵护的过程。
-
瑞典家居家纺用品产品品牌
NO.1 Bsweden Bsweden是一间座落在瑞典南部的设计公司,以生产制造适合居家生活的现代北欧风格灯具为主,Bsweden非常重视灯具的细节及其功能质量,并且赢得许多设计奖项。这款黑色电镀铝板弯折而成的桌灯名为Glasgow,简明的线条设计让它在 2006年获得了the Elle Interior Design Award,简约优雅的造型,几何与线条的结合运用,充分展现摩登时尚的空间感。另一款2009年的立灯Peg,灵感来自于晒衣夹,用压克力材料制成,单纯的外型反而更添新意,Peg立灯也在2009年获得了the Good Design Award。 NO.2 IKEA 宜家家居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宜家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宜家品牌始终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联系在一起并秉承“为尽可能多的顾客提供他们能够负担,设计精良、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家居用品”的经营宗旨。 在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的同时,宜家努力创造以客户和社会利益为中心的经营方式,致力于环保及社会责任问题。今天,瑞典宜家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家,销售主要包括座椅/沙发系列、办公用品、卧室系列、厨房系列、照明系列、纺织品、炊具系列、房屋储藏系列、儿童产品系列等约10,000个产品。 目前宜家家居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38个商场,其中有7家在中国,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南京和大连。宜家的采购模式是全球化的采购模式,它在全球设立了16个采购贸易区域,其中有3个在中国,分别为:华南区、华中区和华北区。目前宜家在中国的采购量已占到总量的18%,在宜家采购国家中排名第一。根据规划,至2010年,宜家在中国内地的零售商场将达到10家,所需仓储容量将由现在的10万立方米扩大到30万立方米以上。中国已成为宜家最大的采购市场和业务增长最重要的空间之一,在宜家的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NO.3 Swedese 瑞典经典家具品牌Swedese兼具简洁设计特征和北欧传统自然的品牌精神,充分展现北欧现代设计风格。这家位于斯德哥尔摩Swedese的品牌形象店,将零售店和展厅的功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挂在墙上的家具和线条简洁装饰树相映成趣,如果从远处看的话整面墙就是一张精彩平面设计。 NO.4 Gense 拥有150年历史的瑞典餐具品牌Gense是欧洲最大的餐具供应商,以精湛的工艺和出色的造型著称,相信使用过Gense产品的人们一定印象深刻。跟不少北欧家居品牌一样,Gense跟北欧著名设计师合作推出产品,因此其产品不仅实用,而且造型独特,吸引眼球。其餐具产品的主调除了工艺以外,还注重传统造型的延续和出新,因此给人经典优雅的感觉。来欣赏这组产品照片吧。 NO.5 Rörstrand 瑞典最有名的瓷器品牌Rörstrand创始于1726年,当时是为了建立瑞典本土的家用陶瓷制品生产,以便能够与当时从中国进口的瓷器竞争。Rörstrand令人着迷的品牌发展史是与瑞典的制陶产业史交织在一起的,同时也反映了瑞典已经过去的三个世纪的历史。Rörstrand不仅是仍在运营中的欧洲第二古老的制陶工厂,也是自十八世纪瑞典历史上自由时代(Age of Freedom)以来,从未间断过的瑞典本国最古老的制造业品牌之一。 NO.6 Playsam Playsam于1984年成立于瑞典,是木制玩具设计的领导品牌之一,至今仍是瑞典设计界著名的Excellent Swedish Design奖项的得奖常客,是新一代北欧设计不可遗漏的品牌。 强调「色彩」、「形状」以及「功能」的Playsam,核心精神在于创造视觉以及触觉不同于一般的感受,提供消费者在感官经验上的一种新的挑战与热情。它的设计,不在素描出特定车型,而是一种强调简单意象的美学观点。 Playsam特别之处,在于「简单」(simplicity),瑞典的设计师绘制出铅笔的草图,透过不断的沟通,才进行打样与生产。创办人Mr.Zedig说:「一般人无法从playsam的作品中看出这是那一款车,它是一种想象力的延伸,我们把这样的乐趣留给消费者。」事实证明,这些原本是为了孩子所做的设计,反而大受成人欢迎,成为独树一格的作品。 NO.7 OFFECCT 瑞典家俱品牌OFFECCT为大众提供简洁明亮的办公会议空间、休闲居家环境已长达二十年之久,OFFECCT与国际知名的设计师和瑞典当地的工匠合作,从设计概念开始到成品出炉均透过严格的把关与测试,制造高品质的家俱。 OFFECCT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性,设计能够增进开放式沟通的家俱,将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温暖关怀、创意、热情融入工作当中,打造更轻松、惬意、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OFFECCT和许多国际知名的设计师联手,打造出和谐且富有创意的空间环境,将北欧简约的气息融入现代感十足的家具中。
-
意大利家居家纺产品潮牌品牌大全
NO.1 Porro Porro成立于Brianza意大利优质家具的传统发源地。在该区的心脏地区carimate小镇,Giulio和StefanoPorro两兄弟开办了他们第一个致力于生产传统家具的工作室,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重新用工艺对传统英式、法式家具做了新的阐述,并提供给米兰的新新贵族。 50年代,Porro家族过渡到第二代,由cousins Carlo, Arturo and Silvio执掌家族企业,由建筑师Giulio Moscatelli牵头开始家具风格转变,从而开始现代家具的生产。 同样的经典作品有:最早的复合功能Maly床,变形无痕的Smala系列,被Moma博物馆收藏的Facett沙发等等,每一次经典的诞生不但承载着国际主流家居媒体赋予的杰出称号,延续在人们的记忆里,而且传递着永恒生命力。 到了60年代,刚好赶上米兰家具展成立初期,也是意大利家具发展最快的时期,Porro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到了今天,Porro已经将近百年的历史,现代化的管理,创新的设计,高品质的生产创造了意大利家具的卓越品质为主管设计开发的Michel Roset团结着欧洲几十位高端设计师,不仅有Pascal Mourgue,Didier Gomez,Peter Maly等大师级人物,还有Roman兄弟和Arik Levy等备受推崇的新秀。 NO.2 Flos FLOS品牌成立于1962年。该品牌从成立之初就把产品的设计放在了品牌发展的首要位置,设计师被要求设计出具有功能化的、模块化的、适应性的、可升级的照明系统灯具,品牌以它独特的设计视角创造了许多经典的灯具款式,FLOS把灯饰的装饰功能和实用功能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在灯具行业的发展上一直处于领先位置,灯饰的款式设计令所有的人为之惊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支持。 NO.3 Danese Danese Milano创立于1957年,是意大利的知名的灯具与家具设计品牌。若提到意大利设计,Danese Milano必定占有重要的一席。Danese Milano的经营理念是:不断地创造和革新,透过严谨的吸收新科技和观察新时代的产品动向,始终把焦点放在如何帮助人们提升生活环境的质量。其产品设计团队由国际知名的工业设计师和建筑师共同组成,能将概念阶段的设计创意,完全实现于高品质的实体产品上。 NO.4 Simas Simas是来自意大利的卫浴品牌,为了让浴室能够成为个人专属殿堂,Simas始终注重对技术的创新与设计的升华,并结合当代设计理念,创造出艺术设计与陶瓷技术兼容的卫浴产品。Simas的产品既舒适豪华,又兼具独特的视觉体验,尤其是其色彩明丽的意大利图腾花纹,描绘出世界艺术之国传统文化的博良精深,赢得了无数赞许的目光。 NO.5 teuco 意大利Teuco品牌创立于1972年,是一家专业生产水流按摩浴缸和多功能淋雨设备的厂商。Teuco一直专注于研发生产能够满足用户更高享受的浴缸设备。 近期,Teuco与意大利知名设计公司 Lenci Design 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出一款名为Sorgente 的浴缸。这款浴缸的隐藏式设计与整个浴室空间融为一体。Sorgente 是一款椭圆形浴缸,尺寸是240 x 156厘米。内嵌式风格留给用户更多创作的空间,使其可以在浴缸外围做出任何个性化的设计。此外,为了避免溢水问题,缸边四周有一圈溢水槽。这一功能的设计让用户能够充分享受整个身体浸泡在水中的舒适感。 Teuco公司致力于将产品的功能性与美学设计相结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Teuco的一款超声波水疗按摩浴缸享誉全球。无论是在外形设计、尺寸选择以及功能创新上,都深受高级会所和星级酒店的青睐。Teuco浴缸的超声波作用于皮下组织,可进行每秒三百万次的深层按摩。其超静音水疗功能能降低70%的噪音,让人更能有效的享受水疗带给人们的舒适与放松。 NO.6 Toscoquattro Toscoquattro创立于1979年,是来自意大利的高级卫浴品牌,致力于提供浴室家具和浴室用品。作为世界顶级卫浴大师,Toscoquattro将卫浴家具跳脱出传统印象,无限延伸了居家空间,把卫浴空间与居家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其卫浴用品拥有极简流畅的线条,搭配复古多元的金箔、石材和铝合金材质,以及隐密式的水龙头,展现出了顶级卫浴华丽的时尚美感。在把卫浴家饰化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同时,Toscoquattro也不断引领着卫浴设备的流行风潮。
-
日本家居用品产品品牌推荐
NO.1 Kokubo小久保 Kokubo始于1958年,日本国民日常使用率最高、产品涉猎范围最广品牌,延续11区人民一贯的严谨精致,兼具美观与实用性的同时细节更是臻于完美。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一日用品领军品牌,乐天、东急、亚马逊、Gmarket等各大一线百货商城连续3年销售桂冠。从脸书推特火到微博朋友圈的实用家用小物件,每一件皆因生活而起,被众多达人明星晒图称赞为「史上最懂生活家用小萌神」。 NO.2 Kishima 成立于1972年的日本家居品牌Kishima,在二战期间独树一帜地引进欧洲吊灯设计理念,并与日本传统风格相融合。时至今日,Kishima一直坚持原创设计,兼具欧洲风情与日式小清新。每一个产品都获有专利保护,室内灯具均达到日本“PSE”安全认证标准。 NO.3 Kinto 成立于1972年的日本Kinto,从瓷器、玻璃批发与欧洲餐具代理起家。1990年代Kinto观察到日本需要专为日本人习性打造的餐厨器具,便打造了自己的设计品牌。 Kinto简约实用的创意家居,以简约又极具实用性而闻名,每件商品皆是独具匠心的巧妙设计,在日常生活中能一直使用。Kinto的原则是提供价格合理且安全的产品,让您体验不一样的感觉。 NO.4 Arobo 日本Arobo成立于2009年,隶属于selavi株式会社,主打厨房用品、美容用品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小型家电产品。Arobo始终把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在简洁精炼设计的加持下,在日本最大电子商店街“乐天市场”、杰出家电量贩Yodobashi Camera、时尚生活概念家居馆francfranc都十分畅销。 NO.5 YAMADA YAMADA,山田化学株式会社,创立于1988年,是日本生产和销售高品质塑料家居用品品牌。轻便、结实、多彩,并加入设计者巧思的器皿,为生活提供更多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