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报告撰写的方法
2017-07-27 200
那么正确撰写竞品分析的姿势应该是怎样的呢?
竞品分析三步曲
①选择分析目标:明确竞品分析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竞品(业务相同或者相关的产品)
②对比和分析:按照若干维度(产品功能、交互设计、运营策略等)对产品和竞品进行逐项罗列对比和分析优劣
③讨论和提出解决思路:根据第一步的确立的分析重点和第二步相关维度的对比进行综合讨论分析,进一步可结合时下的行业发展趋势,提出符合逻辑的解决方案思路。
设定分析目标
很多新人和童鞋(包括曾经的卤煮)在第一次写竞品分析的时候,往往都会过于侧重直接去对比分析,而忽视了如何筛选竞品,为何做竞品分析,分析的重点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细节。
“选择重于分析”——网易著名设计师刘津
而在这里我引申为“选择分析目标”。这里包含两类目标:
分析的侧重点:任何一份报告都有一个中心点,竞品分析一般也会围绕一个核心(公司的发展方向、产品的迭代方向等)去展开,这个核心就是分析讨论的侧重点,需要作者花费更多篇幅去做详细论述,否则面面俱到只会让自己陷在精力崩溃、读者阅读乏味的泥沼中。
栗子:卤煮之前写过一篇社交产品的竞品分析,目的是探寻一种更 nice 的构建陌生人关系的方法和怎样帮助陌生人社交平台沉淀用户关系链。至于社交平台怎样流量变现、运营策略这些就不是侧重点,简单对比即可,少花精力分析。
选择竞品:选对了竞品事半功倍,选错了后悔一生。竞品分析的唯一前提就是竞品,如果你竞品都选错了,浪费工作量不说,得出错误结论祸害团队那才是致命的。
栗子:还是卤煮那篇文档,当初一想到移动社交,就想起微信,虽然也觉得不妥,但是加进去写了。虽然最后也没有太多篇幅关于它,最多就是浪费工作量。但是万一卤煮脑袋一热得出了个结论说“陌生人的有效方法是摇一摇和漂流瓶,因为微信体量很大,所以建议移动社交产品必须加这俩功能”,那岂不是被前辈笑惨了(逗你的 - -)。
那怎样正确选择竞品呢,所谓知己知彼。首先是要知己:
如果是立项阶段,就要清楚目前市场趋势在哪里,用户需求,产品定位等。
如果是大规模迭代改版,可能会倾向旧产品的不足之处以及新兴产品的特点等。
这里介绍刘津前辈的一个选择竞品的高效方法,如下图。该方法相对比较严谨和复杂,实际运用还要看报告的需求来灵活使用。
对比和分析
对比和分析是竞品分析的内容主体,一般有两个点需要着重注意:
①分析维度
竞品分析,可能会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战略定位、盈利模式、用户群体、产品功能、产品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数据和技术等,对于不同目的的竞品分析,会有所侧重,这和第一步中确定分析目标相对应。
而着重UE角度分析,可以参考《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的相关理论(将UE分为5个层面),实际写报告时候,将相应内容填充即可。
②分析准则
无论是做哪个维度的对比,都需要基于相同的标准(准则),才能作出合理的分析。不过这对于一般的产品功能来说,没有成文的规范,大概做到“相同的操作系统,同一时期的版本,同一地区的版本等”即可。而做交互分析,可能需要严格按照类似“十项可用性准则”之类的法则来做:
1、一致性和标准性;
2、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提供显著的系统状态;
3、方便快捷的使用;
4、预防出错;
5、协助用户认识,分析和改正错误;
6、识别而不是回忆;
7、符合用户的真实世界;
8、用户自由控制权;
9、美观,精简的设计;
10、帮助和说明。
对比分析一般步骤是:
-->寻找产品元素
-->罗列展示(截图、标示、图表法等)
-->列举各自优缺点(尽可能思考出更深层次的逻辑关系,揣摩竞争对手的意图)
参照之前面试官的反馈和各个网路大神的博文归纳可知,这一块重点不在于你罗列多详细,而在于你把每个罗列项分析到位了没有(好像是废话啊orz)
讨论和提出解决思路
有了上一步坚实的分析基础,最后一步就是展示自己解(吹)决(水)问(功)题(力)了。
回头看看自己定下的竞品分析目标是什么,需要为解决什么问题。
看看第二步中相应维度的对比分析结论,然后切换到用户身份,脑补一下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最后啃一篇科技媒体的“趋势分析”,了解近未来的行业趋势。
就可以脑洞大开出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案了。
上面虽然言语略带调侃,但实际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尤其是新人和学生在行业知识不甚充足的时候,借鉴专业媒体来打开思路不失为一个方法,不过最好也应该更多地基于自己亲身体验的感受,虽然你的是“伪需求”,但毕竟也代表着某一类用户。
补充一条:
想让自己的解决方案看起来更加靠谱,往往需要引用一些具体的数据来定性分析,这时可以结合自己情况做些小调研,了解一下其它用户对该问题的看法,或者去一些数据门户,看看专业调查分析的一些借鉴一下。
再补充一条:
单纯的竞品分析没有什么意义,切勿为了分析而分析,而是应该带着问题去做竞品分析,把竞品分析当作是熟悉业务、解决问题的手段。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