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秘籍:日、美、韩、德、法,5大车系机油怎么选
2020-07-12 65
如果你有丰富的购车、用车经验,欢迎来稿:tougao@smzdm.com。
一经采用,将有2000金币奔向你!
前言看到标题的你可能正在嘀咕,按照我们惯常的理解,汽车主流系别应该是德日美韩法这样的,为什么我会用这样的方式去进行排序呢?
你的机油用对了吗?说说日韩美德法意各系机油有何差异... 很多朋友都说日系车的发动机不挑吃,适应性强。欧系车就很挑吃,要非常讲究。那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其实日系,美系,韩系,德系,法系,甚至是意系车种的发动机润滑油都有非常清晰... 1324412248邓较瘦
其实此前我也写过类似的一篇文章,不过依然不够翔实,小编邀请我带来第一篇老司机秘籍,因此我决定在本篇详细说说上述主流系别的机油选购。
现行主流的车用润滑油标准,主要有美国的GF标准和欧洲的ACEA标准。日、美、韩车系,跟随的标准基本一致,所以下文会将这三个车系一起讨论。而欧洲的德、法车系跟前者大相径庭,会放在后面分开讨论。
这样的划分方式,主要利于值友们快速理解。当然也不是绝对,比如现在小排量增压发动机的潮流下,个别厂家会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标准要求。
一:日,美,韩车系这3个车系的常见车型对用油都不挑剔,没有德系车那样严苛的规格参数要求!基本上神经粗大的话,矿物油半合成全合成随你便;市面上见得到的油品基本都能适应!但想把设计之初的极致表现充分发挥,注意原厂要求还是有必有的!
以走得最前的日系车型为例,发动机结构精密(美系韩系紧跟其后),活塞环和缸壁配合间隙很小,而且活塞裙大多有镀钼设计降低摩擦系数,发动机运行温度也不像欧系车那么高,机油(HTHS高温抗剪切值)达到2.6以上即可,粘度超低的0W20甚至更低的0W7.5的油品(日本本土已普遍使用)就是她们的恩物。 Honda(ホンダ) エンジンオイル ウルトラ LEO SN/GF-5 0W20 4L 08217-... 円3540日本亚马逊
可以说得益于这三个车系的发动机的精密设计,润滑油对清洁性反而有一定要求,对高温沉积物和活塞环沉积物控制也提出了较高的指标。设计之初就尽可能要求机油粘度尽可能的低,流动性尽可能的高,对高温沉积物控制还要尽可能的出色。在认证方面,最重要就是看准是有否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AAMA)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共同发起的国际润滑油规格认证委员会(International Lubricant Standardization and Approval Committee)的“GF”认证。现行GF的最新标准是GF5。这个标准跟不少主机制造厂的发动机油品认证紧密相连,主力代表就是现今市面上最主流的日,美,韩车系(小部份混血车型例外,比如英菲尼迪Q50L上面那台M274奔驰发动机)美系车型,除了看GF5标准外,还可以看GM的dexos认证,如果同时有GF5和dexos认证,放心使用就可以了。次之是美国石油协会的API等级标识,如SL,SM,SN~S后面的字母越靠后,等级越高,而近几年,这个等级的提升主要是集中在节能和环保的改进,现行最高等级是SN。但一些4S依然在用GF4 SM甚至SL这类标准比较陈旧的润滑油(2003年的标准)话说不会有什么即时的伤害,但因为环保,橡胶兼容性,磷挥发性限制上指标的相对落后,长时间使用会对排放系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TOYOTA [ トヨタ純正オイル ] トヨタキヤッスル [ MOTOR OIL ] 4L [ ... 円3542日本亚马逊很费解这些4S的售后系统为何不与时俱进的升级~~~~~~
现今已经成为主流的直喷发动机还有一个比较需要注意的指数,就是诺亚克挥发值(noackvolatility),这个指数在旧标准的润滑油里不太着重。但随着直喷时代的到来,因为直喷发动机先天少了在歧管喷油这个天然的清洗动作。除了来自燃油挥发,经由炭罐再循环到进气管含胶质的汽油蒸汽,还有运行中发动机通过曲轴箱通风过来的机油蒸汽。再加上进气歧管反喷的混合汽,和各种细微尘埃,只要进气道里的气流速度一慢下来,温度降下来,油泥就会开始积聚,节气门背面的积碳就越来越严重,怠速抖动也会来的比传统电喷发动机早和严重。
诺亚克挥发值必须做得越小越好,方可以保证进气道和节气门的积碳可以控制得更理想。绝大部分直喷车型都要求使用SN等级,诺亚克挥发值不能高于14%的润滑油(部分逆天油品可以做到6%)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控制进汽道积碳的形成,(燃油自己控制不了,润滑油起码可以自己把一把关)如果在外面保养的车主自己不留个心眼,90%的修理厂(包括4S)都不会注意这个,甚至把一些SJ等级这些老旧标准的润滑油推荐给车主,根本不会理会你的车是什么构造~~~这样下来,不用多久,怠速抖,熄火就离你不远了。顺带讲讲市售润滑油的一些种类,先简单说一下润滑油的基础油分类,1类,2类,3类基础油就是我们常见的矿物油。1类和2类如果不贪便宜去碰那些15W40,10W40的产品,基本可以忽略。3类基础油的矿物油品是市场上的主角,比如黄壳,3+类在美国被认定为全合成油,但欧洲日本并不认可3+类是全合成,只被看作为“合成油”。比如灰壳,美版嘉实多EDGE。鹏斯白金PP。 ペンズオイル プラチナム 0W-20 SN/GF-5 全合成油 1QT×6... 円9266日本亚马逊4类既是聚a-烯烃——PAO,具有低温流动性好,高温油膜强韧的特点,最知名的代表美孚一号系列就是以PAO基础油著称的全合成机油。比如美孚AFE(节油系列)
Amazon.co.jp: MOBIL AFE 0W20エンジンオイル Amazon.co.jp: MOBIL AFE 0W20エンジンオイル www.amazon.co.jpEP长效系列。 Mobil 1 (120903) Extended Performance 0W-20 Motor Oil - 5 Quart $28.68美国亚马逊5类是酯类POE,酯类是极性很强的全合成机油,很多赛道油都是酯类产品,比如MOUTL,红线等品牌,具备对金属表面有天然的附着能力!但高质量的3+类合成油并不比4类PAO的产品差,尤其像壳牌,鹏斯PP(可以理解为美版高端壳牌),都使用高科技的3类加氢基础油工艺、GTL天然气液化合成工艺,生产出的3+类XHVI基础油无论是粘度指数和挥发率都达到甚至超过4类PAO的水平;包括现在SN版的银美孚,也是使用以3类为主的3+类的基础油。
以我现在的飞度GE1.3L13A系列发动机来做个例子,感觉强调低粘度,高流动性的美孚AFE 和EP 0W20与5W20简直是把飞度的燃油经济性发挥到极致,特别是AFE,省油效果立杆见影,百公里综合油耗轻松5.4(但起步和低转速段真心有点吵),EP的长效性能出众,降噪效果也稍稍改善。另外一个在美国非常畅销的品牌,鹏斯白金PP 0w20,清洁效果出众,而且同为低粘度特性,但静音效果吓人的好,全个转速段都比美孚安静得多,油门响应也灵敏,缺点是经济性不及美孚AFE和EP,每百公里的油耗会多那么0.4升左右。不过耳根清净了,这个也值得。如果追求较长的换油周期就果断美孚EP,EP是以4类PAO为主的高级全合成,美孚的官方建议换油周期是15000英里,也就是24000公里!配合长效机油滤清器,可以为经常需要穿州过省的车主节省不少保养的费用和时间。
还有一些朋友只认国行金美孚0w40,嘉实多公鸡0w40这一类传统认知上的全合成,它们的确是更高级,但只要看看它们的认证就知道了,它们是为德系欧洲车调配生产的,从粘度、高温抗剪切值、特性都不适合日,韩,美系车,长期使用只会令发动机冷车启动瞬间的磨损加剧,油耗升高,甚至是提前把发动机的各种配合间隙撑大!盲目听一些老司机的“经验之谈”乱用高粘度机油,人家开60万公里丁点事没有,自己可能20万不到就开始烧机油了。确实没耐性在外面折腾,就回4S用他们纯牌机油。效果一般不算出众,但绝对错不了,就算万一搞错了,也有人兜底。
至于换油周期这个大家关心的敏感问题。首先,坊间的说法是国内的路况和油品堪忧,及汽油中的硫与空气中的水汽燃烧后会结合,导致机油酸化,酸化的机油会侵蚀引擎内部零件的表面,更会加速机油变质与油泥之形成,所以不太适合过长的换油里程,一般4S店都要求车主5000公里换油甚至3个月就要回去做一次保养。针对4s的矿物油而言,这个说法勉强说得过。但如果使用3+类或以上的合成油品,10000公里或者一年的换油里程基本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事实上在很多国家,日,美,韩的所有车型,原厂指引的保养周期都在10000KM以上~以丰田的11代卡罗拉为例,国产上市后就把1年1万公里的超长保养周期和超低使用成本作为卖点之一来宣传,而售后的油品和周边的消耗品都没有变化~还是10代卡罗拉那一套!再参考欧洲机油添加剂制造商协会(CEFIC)Technical Committee of Petroleum Additive Manufacturers in Europe的资料,1992年后设计制造的发动机(广义上的现代化发动机)换油里程已经达到1万5千公里,2005年后设计制造的发动机(新世代发动机)换油里程更能达到3万公里!就算国内油品和路况再差,把这个保养里程折个半算~~~~~ 4S规定的5000KM,三个月回去做一次保养所谓何事?各位朋友们自己思考吧。怕4S找麻烦,说你1万公里才回来保养一次,当你放弃保修权?当场打厂家的400投诉,那一家都没这个屁事!至于日,韩,美车系油品选择的另一个重点“粘度”这方面日系无疑最有底气,涡轮自吸统统0W20照用不误。本田地球梦,丰田混动车系更是用到惊人0W7.5超级低粘油品。韩系自吸车型推荐0w20,5w20,韩系部分涡轮增压车型推荐5w30,美系个别车型比较奇葩,不过大部分也是这个套路,近年出厂的自吸发动机可以使用0W20,涡轮增压车型使用5W30或者0W30。(个别小众车型具体要求以使用手册为准)比较特别的是福特,1.0T和1.5T发动机可以使用5W20粘度机油,1.6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竟然要用回5W30粘度机油。估计是福特的948标准比929标准更先进所致。
实际上,厂家在不同地区推荐的机油粘度是根据各地消费者不同的固有认知差异决定的。
比如在北美,政策法令非常看重汽车的节能环保,联邦政府设有一个CAFE节能标准协会,对汽车制造商的节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不能达到节能要求的制造商会有惩罚性措施,因此5w20、0w20的机油非常受车厂和消费者认可,低粘机油节约燃油,散热性能好,而且低温流动性好,比高粘机油达到正常工作温度耗时更短,更适合城市驾驶。但是在欧洲就是另一回事,欧洲车型发动机的设计都是高温高压发动机,需要油品具有较高的粘度和HTHS高温抗剪切值,30、40的油品在欧洲才是主流,所以20粘度的机油在欧洲是非主流的异类,很多厂家也不愿当这个“先锋”将20机油作为推荐,免得开罪一些本地同行大哥。至于中国,在各种标准上都是倾向欧洲的使用习惯,机油也不例外,国内的汽车市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德国合资车型统治,人们的用油概念也潜移默化的被德系车洗脑,特别是南方地区夏天气温高,更认为粘度越高越好。也因这个思维定势,市面上大部分行货机油都是以欧规车的标准为主流,像市场销量最大的黄、蓝、灰壳,磁护,极护,金美孚都是40粘度为主的。
在中国推荐20粘度的机油,肯定也是个漫长的过程,既然大环境是这样,厂家也懒得花大力气去推广低粘度机油的好处了,免得吃力不讨好~~~反正我的车适应性强,机油这个就算乱用,长期也不会出事,管“上帝”们爱用什么用什么。至于都后期不幸烧机油的,都是10万公里甚至更靠后的事了,那时候也早过保修期了,没人怪厂家了。到目前为止,行货市场也很难见到0W20机油的现货,嘉实多和摩特有0W20的行货产品供应,但价格高得吓人,还必须要订货。
而实在忍受不了4S店忽悠的车主,也只有亲自上阵淘机油了!最放心的机油选择:就是美版的美孚、鹏斯、康菲;日本原装的新日石,出光兴产,韩国GS等等。 エネオス サスティナ 0W-20 SN/RC/GF-5 100%化学合成油 4L×6... 円28357日本亚马逊 Pennzoil 550038320 Ultra Platinum 5W-30 Full Synthetic Motor Oi... $36.36美国亚马逊
推荐的关键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指标都同步跟随国际最新最高标准,同时具有完善的认证,而且标识清楚明了,在选购之初就能让用家知根知底。
至于不少朋友驾驶风格比较进取,不扯到红区不换挡!弯前还习惯来个跟趾动作连降两挡地板油出弯!认为0W20无法长期在这种状态下完善保护发动机,上面推荐的品牌一样有超高粘度,适应激烈驾驶的品种可供选择。 エネオス プレミアムオイル サスティナ 0W-50 4L ENEOS SUSTINA... 円7500日本亚马逊
比如新日石这款SUSTINA 0W50
不过最后也要告诫各位用家,如果不是下赛道,发动机每分每秒都要迫到巅峰状态,真的没必要刻意使用高粘度的油品。发动机设计师和工程师在实验室里辛辛苦苦做了无数优化工作,为的就是让用户的使用过程更省心,成本更低。一罐高粘度机油下去,不止设计之初的平衡被打破,平时在马路上也没多少机会发挥那些竞技类油品的真正功力~~~~而冷车流动性差,低温启动磨损翻倍,拉高转油压提前飙升至峰值导致旁通阀打开,造成整个润滑油循环系统不经滤清器“裸奔”这些风险却时时刻刻如影随形!一旦磨损积累到一定程度,又要再用更高粘度的油品来补救,这是个本末倒置的死循环~~~~
二 德系同样是占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欧洲劲旅德系,润滑油的选用就没那么省心了!
德系车首先要看的是ACEA欧洲车厂共同认证。而在ACEA里面专为德系车服务的等级规范标准就要看ACEA 的A3B3或A3B4 C3。符合这个ACEA C3的等级规范,就是俗称的欧(德)版油。印有C3这个字样,无论是机油粘度是5W-30 / 0W-40 / 5W-40 / 10W-40 / 5W-50 的油品,都代表了油品的HTHS高温剪切值cP≥3.5mPa.s。而要达到这个指标,使到同等标号5W30油品,C3的欧版油实际粘度会比GF5的美版油粘度高。这是要适应大部分德系车工作温度高,内部压力大,冷热状态差异大,需要润滑油在粘度上额外补偿的特性。
而跟ACEA C3等级规范畴关联在一起的主机厂,基本涵盖了所有德国厂商。
包括 奔驰认证 MB-Approval 229.31 MB-Approval 229.5
大众(Volkswagen) VW50200 VW50500 VW50501
宝马(BMW)Longlife 01 04
保时捷(Porsche)(仅限SAE 5W-40 )
GM(欧洲)通用 / Opel欧宝认证 Longlife A Longlife B
符合这个标准的油品市面上可谓非常之丰富,平时在加油站里见得到的金美孚,灰壳,嘉实多磁护,极护~~~基本0W40或者5W40粘度都是这个标准的产品。包括传统的汽修厂,在保证自己不担责的情况下,备的也多数是这类油品。 福斯(Fuchs)泰坦MC分子油 5W40 1L ¥79京东 FUCHS(フックス)TITAN GT1 PRO C-3 XTL 100%化学合成エンジンオイル ... 円9940日本亚马逊
而一些车主因为某些考虑,不想碰那堆名牌货的~大可以试试比较冷门的大品牌“福斯”德国本土的初装油大户。2006年进入国内设厂,也是国内大众和其他几个德系主机厂的初装油供应商,在零售渠道没有花太大力气,导致知名度不高。没有名牌情结的话,是德系车主的另一个稳妥之选。而且无需担心假货泛滥的风险。既然认准了C3标准就没错了,那也不算太操心啊~~~估计不少朋友都这么认为了。慢着,还有一大堆车厂认证要车主慢慢探究。比如上图的大众VW系列认证体系。
~~~~~~~~~~~~~~~~~~~~~~~~~~~~~~~~~~~~~~~~~~~~~~~~~~~~~~~~~~~~~~~~~~~~~~~~~~~~~~~~~~~~~~~~~~~~~~~~~~
VW500.00:SAE 5w-x / 10w-x汽油发动机多级油的粘度。适用于2000年之前生产的发动机。
VW502.00:替代VW500.00和VW501.01标准。针对严苛环境设定的规范,适用于诸如高气温、潮湿、爬坡及经常在市内走走停停等驾驶环境中使用。
VW503.00:长效性能,支持30000公里或2年更换周期。低粘度,节能环保认证。
VW503.01:S,RS TT,系列V8、W12等多气缸、大排量发动机,高性能车种使用。剪切值>3.5mPasVW504.00:汽油引擎规范中的最新标准,替代VW503.00 和VW503.01标准,同时符合欧IV排放标准
下面还有一大堆505,506,507柴油机的呢!是不是已经没有耐性看下去了?这都没什么,关键是中国大众基于种种考虑,不支持这些标准互相兼容和覆盖,车主别以为有钱就用最新最贵那个标准就没事!保养时不按原车使用手册的标准选油,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都会接踵而至,万一出了大问题,很大可能连质保都会无效。比较普通的VW车款还没什么,反正十有八九是VW502不会错。但如果是一些进口,或者高功版小众车型,润滑油的选择面就会非常窄,适应性也非常不理想,不容有半点马虎。
至于保养周期,这个是欧系乃至是德系车都比较值得炫耀的一个优点。因为设计理念和传统,德系发动机的容污率做得非常高。左边是帕萨特的机油滤清器,右边是雅阁的机油滤清器。从这个侧面可以窥探这个理念是如何表达的。从图表也可以看到这个车系的油品标准都是偏重抗磨和容污能力。所以德系车就算是用原厂最便宜的矿物油,扛个15000公里那怕是多恶劣的路况也是非常的小儿科。
三 法系最后讲法系,这个车系在近几年越发变得边缘化,保有量大不如前。这和设计上的奇葩不无关系~不过这个车系在润滑油要求上却非常亲民,远没有外观设计那么矫情。以这个车系为认证代表的是ACEA C2等级范畴。核心标准~剪切值要求是cP值≥ 2.9 ≤3.5。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低粘度节能环保标准,这个标准的主流粘度是0W30、5W30,与这个认证紧密相联的主机厂就是PSA。看到C2标识的油品,那就一定是标致或者雪铁龙的认证用油。俗称法版油。 2 x 1 L + 5 L = 7 L Castrol Magnatec 5 W-30 huile de moteur C2 H... ?49.6法国亚马逊
这个C2标准在国内市场上并不常见。 雪铁龙(Citroen)发动机专用油4L装5W30雪铁龙原厂机油润滑油ZQ9223348... ¥495京东
多数只能在标致或者雪铁龙的售后用油上面见得到。不过广大法系车主也不用太担心,这基本就是和GF5标准的大多数0W30、5W30油品要求一致,跟最新的欧洲车厂共同认证A5B5标准也是近似的诉求,都是低粘度环保节能为核心,这个认证的0W30、5W30同样可以放心使用。选择范围和适应性非常之广。基本上除了C3的德系标准不那么适用外,其他标准的0W30、 5W30粘度都可以照用不误。
法系的另一个厂家雷诺,他也有一个最新的独立润滑油标准。就是建立在ACEC C4基础上的RN0720(仅限纯种法国雷诺,日韩混血雷诺例外)剪切值要求≥3.5,在清洁效能,环保,抗氧化,长效性能方面要求非常严格。大众的VW504也和这个标准一致。从图表中可以看到这个认证的偏重点。 Amazon.fr : ELF EVOLUTION RN-TECH 5W30 RENAULT ACEA C4-FE ?16.5法国亚马逊
不过但是,雷诺的保有量在国内可谓稀少,跟同胞PSA的标准又不通用,车主在保修期之后要脱离4S的话,学习成本真可谓头大!
好了,来到这里很多车主可能觉得每次保养都要注意这么多数据非常烦,但其实只要看一看自己的说明书,注意一下机油罐身的认证标识,并不会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换来的是自己的爱驱常年保持最佳状态。在使用多年后上线年检,废气排放依然可以得出漂亮的数据,轻松过线。
文终结语:
日、美、韩系车主,只要看到GF认证,对应原厂粘度要求,使用效果必定是神清气爽,假若身边的油品没有GF认证,粘度也不合适~~~没事,放胆用!这三个车系的兼容性不会令你失望。而德系车主,认准C3标准基本也不会出什么乱子,有条件的最好把原厂认证也配对上,那就万无一失了。法系的PSA车主,能找到C2标准就最好了,找不到也没所谓,美版GF标准,欧洲A5B5标准,只要是5W30粘度都适合使用。至于最后的进口雷诺车主,还是乖乖回4S店算了,除非你学会海淘。
小编注:让小编来一发硬广吧,原创频道有自己的公众号啦~微博微信全都有,搬来了广大值友喜闻乐见的“朕值到了”,朕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有啥好玩的?想收到被金黄色【朕值到了】胶带缠绕的包裹嘛?憋多说,去关注,一切皆有可能啦~关注之后报接头暗号(就是你的站内id)朕给你惊喜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儿玩具种类,婴幼儿各类玩具功能
一、0~3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发展头部控制,身体渐渐可以滚动,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手,想要抓东西。 适合的玩具类型:视觉、听觉上有刺激性的玩具,比如:颜色透明度高、对比强烈的。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音乐床铃 在保证牢固安装的情况下,可以悬挂在婴儿床侧或者婴儿床之上,在床脚位置悬挂床铃是最安全的,因为不会掉落到宝宝身上。 2、摇铃和玩具钥匙环 这些玩具有宝宝喜欢的颜色和简单的形状。据研究,红色、黄色以及黑白漩涡高对比度的图案,是对宝宝特别有刺激效果的。当宝宝感受到玩具光滑材料,块状外形,听到咯咯或者咔嗒声,可以用嘴咬玩具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有舒缓音乐的玩具 宝宝喜欢听舒缓的音乐,不论是从音响中播放出来的声音,还是父母们自己唱的。 二、4~10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发展反射能力,并用触摸来探索世界。他们不时会玩自己的小脚丫,尝试抓住物品,并双手互换物品。他们先是想要站立,慢慢开始爬行并不用支撑地坐着,腿部已能够承重。他们开始牙牙学语,并会寻找周围声音的来源。 适合的玩具类型:可以抓握,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吊架游戏垫 这些小玩具有的可以发出声音,播放音乐,并且手感非常的好。在游戏垫里玩耍时,宝宝能探索周围的环境,锻炼精细动作的能力,活动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2、沐浴玩具 有塑料杯子、小动物等专为沐浴设计的玩具。 3、铃铛 内部可以发出声响。 4、音乐玩具 三、9~12个月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绕着家具四处走动,喜欢晃动、撞击、投掷和扔东西。他们也喜欢寻找藏起来的物品,将物品从储物箱里面拿出来,把小手指戳到小孔里,喜欢推叠和嵌套的玩具。他们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见到陌生人会害羞。 适合的玩具类型:推叠和嵌套玩具,可推动和拉动、可以晃动的,带音乐的玩具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可以推动和拉动的玩具 2、嵌套和堆叠块 有原木色的,也有色彩丰富的 3、轻便的球 可以投掷,扔的球。 4、音乐玩具 包括塑料和绒布材质。 四、1~3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开始喜欢清空、转移和重新排列他们周边的环境和物体。他们用灌装和倾倒来培养组织能力,同时他们会继续享受堆叠,就像9~12个月时的那样。当宝宝到达2~3岁时,他们会开始喜欢跳跃和攀爬。同时,开始学习基本的绘画,玩简单的乐器以及拼图。 适合的玩具类型:球、积木、画图用具、乐器、拼图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堆块各种积木 2、书籍 适合1~3岁宝宝的图书 3、击打乐器 可敲打玩具 4、装填玩具 五、3~6岁玩具 宝宝的身体特征:宝宝们开始与其他人互动,并且喜欢角色扮演游戏。他们喜欢用游戏的方式将自己的想象付诸于现实。 适合的玩具类型:画图用具、乐器、书籍、户外游戏等 可以参考选购的玩具 1、电子玩具 有学习或者互动游戏功能 2、粘土、画笔 无毒的艺术用品 3、书籍 适合年龄的儿童书籍 4、自行车 带训练轮的自行车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