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微信、支付宝提现收费 刺激线上消费?

48 10月12日起支付宝提现收费,继微信提现收费半年之后,支付宝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提现,说白了就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把资金转到银行卡。一般用户红包抢来钱,都以"余额"的形式"躺"在微信的零钱包或是支付宝的余额里。而这些钱如果在店铺、商场花掉是不收费的,但是如果想转到自己银行卡上,或者转到别人银行卡上,即将要收取手续费了。今年3月微信已经开始对用户提现收取0.1%的手续费,每位用户累计享有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最低一毛钱。这为支付宝"提现收费"做了铺垫,不少消费者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这两家机构的市场占比超过8成,所以对消费者的影响不容小觑。支付宝此次提现收费与微信有何不同?微信的零钱只能提现到本人的银行卡,而支付宝提现涉及到提现到本人银行卡和转账到他人银行卡。按照调整后的规则,支付宝也对超出免费额度的部分按提现金额的0.1%收取服务费,单笔服务费不到0.1元的,按照0.1元收取。不同的是,支付宝个人用户可以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除了提现外,使用支付宝进行消费、理财、购买保险、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挂号、缴纳交通罚款、使用手机支付宝转账到支付宝账户、还款等服务不受任何影响,用户免费使用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蚂蚁积分,在用完免费额度后,用户累积的蚂蚁积分可以用于兑换免费提现额度。支付宝方面介绍,目前兑换比例是,1个蚂蚁积分可以兑换1块钱的免费提现额度,上不封顶。支付宝也想了一些办法,较此前微信支付有些不同。想"见招拆招"省些手续费的用户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余额尽量花掉,大额转账选择手机银行为尽可能减少影响,此次支付宝将免费额度提升至2万元,是微信的20倍。但是习惯用支付宝转账的人还是觉得不够。所以,余额有钱就尽量花掉,大额转账还是建议用手机银行、网银操作,目前工、农、中、建、交等大行手机跨行转账都免费啦。2巧用余额宝支付宝的提现只针对账户余额,并不包括余额宝的资金转出。余额宝转出到本人银行卡和转出到支付宝余额将继续免费。目前余额宝的功能强大,不光可以理财,还可以直接消费、缴费、还信用卡欠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10月12日起,用户从账户余额新转入余额宝的资金,转出时只能转回到账户余额,不能直接转出到银行卡。所以,如果余额里已经"趴"着许多钱,担心被收费,最好在新政策执行前把钱转入余额宝,今后转出的时候就不用交提现费了。3用蚂蚁积分换额度为鼓励用户多使用支付宝各项业务,此次支付宝推出"蚂蚁积分"兑换免费提现额度。用支付宝进行消费、理财、购买保险、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挂号、缴纳交通罚款等业务可获得相应积分,在用完免费额度后,用户累积的蚂蚁积分可以用于兑换免费提现额度。目前兑换比例是,1个蚂蚁积分可以兑换1块钱的免费提现额度,上不封顶。4商家不受约束,大可放心支付宝签约商家不受本次规则调整影响,使用"提现"功能将资金转到本人银行卡继续免费。都免费了那么多年了,支付宝为啥一下子要开始收费了呢?从免费到收费,求其原因还是"成本"。支付宝公告直言,收费的原因是"综合经营成本上升较快",调整提现规则是为了减轻部分成本压力。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用户用微信转账时,微信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至少要支出转账额千分之一的手续费。这一成本在今年1月达到3亿元。金融服务是有成本的,适度收费是必然趋势。出于竞争策略,第三方机构在发展初期需要大打"免费牌",但支付机构作为毛细血管,在资金渠道上依赖于银行,资金成本要高得多,长期免费是不可能的。支付宝相关人士也直言,提现收费并非一个容易的决定,所有服务都需要以可持续的资源为依托,勉力支撑有违客观商业规律。一边是银行纷纷"结盟",推出电子渠道免费转账;另一边却是微信和支付宝不再打那被人称道多年的"免费牌"。不再免费了,支付宝要靠啥竞争?在第三方支付的"鲶鱼效应"下,商业银行纷纷下调手机银行、网银的转账费用。今年2月,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用户的手机转账免费;7月末,12家股份制银行用户的电子渠道转账免费。在此背景下,收取"提现费"的微信和支付宝就不担心会有大批用户"用脚投票"?其实,不打"免费牌"背后是这两家机构市场占比和服务竞争力的自信。通过提供丰富的支付场景和便捷的支付手段,目前这两家机构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客户粘性,部分业务收费不会导致大量客户离开。微信和支付宝的服务已深入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网上购物,还可以在超市、便利店、餐饮、医院、酒店、打车等多个场景付款。据介绍,微信支付线下有30多个行业、30万家门店支持;支持支付宝的餐饮商家、商超便利店则超过100万家、网约车超过1000万辆。部分互联网企业开始不再将"免费"作为吸引用户的唯一手段,而是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去吸引"付费"用户,这也是中国互联网走向成熟的标志。从邮箱到在线音乐,从电影到阅读,人们已经习惯通过互联网享受"免费午餐",但这种消费习惯也正在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愿意为高品质的服务和独家内容买单。

上一条:传统五金产业搭上互联网快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