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智能手表残缺的美:到底该何去何从?

4552 当下,有更多的高科技产品进入到了人们的视线中来,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可以说是未来场景时代中重要的一环,但是目前的可穿戴产品并没有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智能手表并不意味着手表也可以变智能了,究竟智能手表到底该何去何从?从CES上联想发布智能手环,到MWC上华为发布了颜值堪比Moto360的智能手表W1,再加上之前在这个领域持续努力的盛大极客、土曼、Weloop等自主品牌,国产厂商正在急速向智能手表市场进发。虽然最受关注的苹果iWatch即将上市,但是目前而言,智能手表还都是第三支表而已,短期内无法动正宫传统手表一毫。Nike+,算是比较早涉足可穿戴市场的产品,为了用它,我专门购买了支持Nike+的耐克跑鞋。Nike+使用起来并不爽,它需要用户在Nike+官网注册和登陆,网站的速度很慢,而且条条框框很多。最要命的是,它对于社交平台的支持太差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融合做得一塌糊涂。JawboneUP和小米手环我都是在产品发布之初就购买了的,体验也比较多,但是整体感觉手环类产品的功能都很雷同,睡眠监控、闹钟、计步器等等。JawboneUP,我购买很早,也是有一次出差美国,陪一朋友去BestBuy,感觉无聊就买了一个玩。回国之后被多位同事“霸占”半年之久,他们玩腻了,才到我手上。灰色的大号,刚好适合我的腕围,我曾经为了每天凑1万步,刻意提前下公交车或地铁,去走,而且很认真地在饭后填写摄入的卡路里。但是,市面上与JawboneUP类似的产品太多了,而且它的设计让佩戴方便,但是也容易带来其他不便,比如传衬衣时,这个手环大多时候要露在外面。其中最具杀伤力的就是售价只有79元的小米手环。小米手环的价格相当于同类国外品牌的1/10左右,有价格就足够了。小米手环让很多不是小米手机用户的人,加入米粉行列。小米手环与小米手机配合还可以实现手机解锁等高阶功能,算是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市面上产品的价格有高有低,但质量确实良莠不齐。盛大极客智能手表,我也算是第一时间体验,当时一代产品做出来还是方形屏幕,第二代出来就做成了圆的。盛大极客是国内智能手表的积极探索者,但是在工业设计、生态链等方面,还需要更加精进。联想的智能手环是少数具有心率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我也是首批试用者,在去年10月19日雾霾天的北京马拉松和今年1月3日的厦门马拉松上,我用它监测了运动轨迹和心率。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款联想智能手环的双击操作模式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多有不便,而且屏幕亮度不够,导致室外显示效果不佳。Moto360,我也摸过、玩过,待机时间和屏幕缺一块,让上升处女座的我,很不舒服。手环产品还好,因为它定位简单,而且没有要去挑战的前辈,所以目前手环产品的形态还算是比较成熟,但是智能手表则不同了,人们总是拿它与传统手表相比,或者拿这个品牌与那个品牌对比。整体而言,市场上的智能手表没有一款是完美的。智能手表≠手表变智能即便是备受人们期待的苹果AppleWatch发布,槽点还依然存在,那就是待机时间。之前的手表或者手环,大多数背弃了自己的初衷——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尤其是智能手表,连最基本的时间都无法显示,待机时间这个弊端无法革命的话,再绚的智能手表也都是闲扯。业界槽点太大,逼得苹果搞出来一个手表模式,也就是只显示时间,这是一个让人吐槽无力的亮点。这又显得十分滑稽,号称智能手表,你就能给显示个时间?看个时间,手机在手,何必自欺欺人地去买个一块苹果电子表?这次MWC上,华为发布了智能手表,这款产品无论是从选材上还是样式上,都最像传统手表。但是这么外形上接近传统手表的产品,仍然给人感觉十分担心。为何?一是IT厂商的品牌度与手表——如今这个已经被浓缩为奢侈品行业之间,还是无法实现完美的对接;二是人们购买产品的诉求不清。对于第二点,当下,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通过手环记录自己的运动轨迹,监测自己的心率,这似乎成了一种健康的生活,但是可穿戴设备应该做得更多,当然,它要与大数据、社交媒体等技术相互联动,而不只是表面上去替代瑞士手表。除了尚未进入核心应用市场之外,智能手表、手环们品牌的附着力也是个未知数。

上一条:O2O的影响:二三线城市迎来“新时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