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东莞外贸迎来巨变 跨境电商成“蓝海”

“过去一个制鞋企业接单,一接就是一万双,一年下来单都接不完。现在这样的大规模订单会越来越少。”东莞东信公司总经理莫灿威说,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正成为“东莞制造”出口的新渠道。 东莞市跨境办表示,近年来,东莞跨境电商产业链、生态圈初步构建,制造企业踊跃触电,内贸电商成批跨境,邮件、快件、保税各种形式业务不断拓展,平台电商、跨境物流、跨境支付、代运营、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企业加快集聚。目前,全市共有2.7万家制造企业以不同形式参与跨境电商,其中超过7000家工厂直接从事跨境电商交易。国际小包日均发送量2014年达4万件,今年上半年突破6.7万件。 市跨境办认为,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东莞排名“2014年全国百强外贸城市”第4位贡献颇大。而且在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快递包裹发包城市排位中,东莞增加数量、增加速度均列全国第二名。 跨境电商造就“隐形冠军”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邱建勤20年前就从事木制品加工领域,在最传统、竞争最激烈的木制品行业,现已在阿里巴巴国际站这一B2B跨境平台做到行业翘首。每年出口欧美日韩等地数量可观,他说,公司目前90%的订单来自互联网。 邱建勤涉足互联网领域较早。在2002年创立了东莞正兴木制品有限公司后,第二年便步入国内的B2C电商渠道试水。 木制品加工行业本就是传统行业,再加上东莞从事这一行业的企业众多,以往的订单大多数靠传统的外贸企业接单,采取的是月结方式,再加上日益摊薄的利润让其压力颇大。在这一窘境下,邱建勤再度回到互联网这一销售渠道,2006年后,该公司开始尝到通过互联网做跨境B2B,由此带来了诸多红利。 邱建勤说,以往拿单都是靠应酬喝酒找关系,而在2008年后,这种局面完全被改写。借助于跨境电商,不需要任何关系就能接到源源不断的订单。公司很快成为同领域的佼佼者,除了设立了香港公司外,邱建勤还在江西建立了新厂。“如果当时不进入跨境电商,现在可能一个订单都没有。” 俪丝娅泳衣厂是传统型生产企业。该公司营销总监何东生说,此前一直为全球超过60个品牌OEM以及ODM,产品多年来出品欧美等国。自从去年专注供货给跨境电商后,全部供应自己的品牌,仅跨境电商平台的销售额每月都呈翻倍式增长。 事实上,借助跨境B2B电商渠道成为行业“隐形冠军”的制造企业并不少。正是看到这一机遇,东莞不少企业正在筹划进军跨境电商。 推广“定制化”不容易 莫灿威认为,东莞跨境电商潜力远不止现在的规模。对于习惯了接大单,赚大钱的东莞企业而言,一下子很难适应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碎片化定制化生产模式。 东信曾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发现,一款东莞生产的手机支架很受南非和南美消费者欢迎。在亚马逊平台上,有客户一次需要订300个。东信接下这一单业务,和5个工厂联系接单。“当时有的觉得数量少,有的嫌价格低,都不愿意接单。”最后,在5家中1家并不起眼的工厂愿意试试。结果上线后2天就销售一空。客户追加订货2000个,3天卖完。现在,工厂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并在跨境电商平台上销售产品,一天就能销售2000个。“一个支架成本大约5美元,卖8美元,一天6000美元的利润。” 莫灿威说,“东莞制造”想在跨境电商领域走得更远,一是产品要有发明专利这样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有一定市场份额能支撑企业走出去,三是电商化程度要更高,要能适应“互联网+”下的“柔性化生产”。“其实订单没有少,只是碎片化,个性化,谁能跟上客户的需求,谁就能赢得市场。”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沈桂龙认为,“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的积极影响,长远看还需要过硬的技术和强大的品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梁立俊说,东莞外贸面临的是低端制造业的危机,而且这种危机由于刚性的外部约束,基本上没有可逆性。“关键要看跨境电子商务能否推动东莞制造业成功转型升级,并以此催生东莞对外贸易的新模式。”

上一条:人才匮乏 农村电商“有劲使不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