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中国首秀 海淘不再小众
2017-09-07 185
而在太平洋这头的中国北京,血拼了一天的海淘客们还沉浸在心满意足的睡梦中。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经历“黑五”还是人生第一次。
“黑色星期五”的概念源自美国,指每年感恩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之后的第一天。人们会在天没亮的时候在商店门口排起黑压压的长队,生怕错过年底的最后一次大促。这一天大量优惠活动引发的抢购热潮使商场利润倍增,传统上以红笔记录赤字,黑笔记录盈利,因而有了“黑色”之说。而商店员工则以此自嘲当天的忙碌。这一天正式拉开圣诞采购季的序幕,被看作美国零售业圣诞销售业绩的晴雨表。
随着网购在全球的普及,黑色星期五逐渐成为中国海淘客的狂欢时节。
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大陆“海淘族”已经达到1800万人,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网站上的消费额达330亿美元。到2018年,中国人海淘的年消费额有望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
但传统海淘的流程相当繁琐,门槛很高:用户从中文导购网站或海外购物网站上看到购买信息,在海外网站下单,找转运公司先从美国收货再寄回国内,经历长达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等待才能收到货。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懂英文并且有双币信用卡。不少海淘客直呼这是一种“反人类”的用户体验。
然而今年的“黑色星期五”,众多新鲜的国际抢购渠道向中国的血拼一族敞开怀抱,中外商家似乎找到了打通中国和海外市场的新途径。
中外电商齐发力
亚马逊
早在几个月以前,亚马逊中国就开启了海外购物业务的试运营,而昨天的“黑五”则正式打响了它吸金的第一枪。11月28日9:00至11月29日23:59期间,中国消费者可以在亚马逊中国上同步享受亚马逊美国“黑色星期五”的独家优惠:全中文购物体验+低至三折、一百多个国际品牌的3.5万种商品+亚马逊物流直接派送。从昨天16:00开始,刷招商银行信用卡还可享受免运费服务,每人限一单。
在“亚马逊海外购”下单后,位于亚马逊美国的运营中心会同步处理订单并直接发货。跨国配送与亚马逊中国配送团队对接,官方页面显示送货时间在平均2周、最快3个工作日左右。
2014年下半年,亚马逊中国确定了新任总裁葛道远,开启了主打海外商品的差异化路线:8月 19日,四大国际品牌馆上线;20日,与上海自贸区合作,入驻跨境通平台;10月29日,亚马逊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网站部分商品开通直邮中国服务。
阿里巴巴
11月20日,支付宝宣布推出“海外直购”,将海淘操作流程简化为3步:支付宝帐户登录、填写收货地址、付款。官网显示送货时间在10~12个工作日。支付宝还与美国四大百货巨头(Macy’s、Neimans、Bloomies、Saks)及Ann Taylor、Aeropostale等服装品牌建立合作,实现支付宝付款。随后,支付宝宣布在11月24日至12月1日期间投入6000万元海淘现金红包,用户可以通过天猫国际、淘宝全球购,一淘海淘等平台获取。
与此同时,天猫国际的主页也低调进行着黑五全球包邮的活动,时间从11月27日持续到12月1日。
洋码头
11月24日起,洋码头的部分商品就推出了“黑五”特惠活动。消费者可以从官网上享受到整点抢免邮爆品、热销红包、第二件半价、新注册用户领取100元红包、老推新领取20元红包等优惠服务。大部分商品实现卖家承担运费和关税,部分低至1折。活动持续到12月2日。
洋码头是国内第一家引进海外零售商的跨境进口电商平台,成立至今近5年。中国消费者可以在网站上直接购买海外零售商的产品,由海外零售商直邮国内。物流由洋码头自建的贝海国际解决。
蜜淘全球购
蜜淘从10月份开始筹备“黑五”大促。他们分别在11月9日和15日上线主会场和线上红包游戏;11月20日上线分会场和品牌会场,同时推出领券功能。红包和品牌券共发放近百万。11月28日零时起,蜜淘推出“海外购物狂欢节”活动,所有商品全球包邮,活动限当日。
蜜淘是主打限时特卖的海淘网站,上线至今8个月。蜜淘主打的商品品类集中在母婴、美妆等产品。其与广州保税区的直连合作,实现了保税区备货直发,大幅缩短了运送时间,价格优势也进一步增强了用户体验。
hai360海外购
11月22日至30日,hai360海外购推出“黑五全民海淘”活动,每天10点、16点、20点整派送最高额度555元红包,2000元以下商品全额补贴关税,海外直邮。
hai360海外购于今年7月正式上线。目前,该网站已与包括美国Amazon、6PM、Vitacost、Beauty、GNC在内的美国五大电商平台建立合作。消费者可以在上面等价买到这五家电商的所有物品,中文页面,支持支付宝和国内所有商业银行卡支付。
商业模式终极博弈
商品品类
阿里巴巴联手美国老牌传统百货;亚马逊中国自营的3.5万种国际选品与美亚同步;洋码头接入美国、澳新、欧洲等地1200多家海外零售商、300多个海外品牌;蜜淘集合了海外120个品牌、3000个SKU(商品数)同时参与;hai360海外购作为美国五大电商平台进入中国的流量入口。
到手价
亚马逊中国、hai360海外购与美国同步,前者选取同步最低价商品,后者选择美亚自营商品并给予关税补贴;阿里派送6000万元红包,相当于低至三~四折;洋码头的商品由海外零售商定价;蜜淘全球购自主定价。据腾讯科技观察,目前市场上的海外购物网站在商品到手价方面整体相差不多,售价、税、运费等加在一起会有10元以内的差异。
物流
亚马逊由96个运营中心和全球的物流体系提供配送,从亚马逊美国的运营中心直接发货,无需转运;阿里选择菜鸟海外转运并结合美国四大卖场开通的直邮服务;洋码头利用自建的物流体系贝海国际;蜜淘全球购发挥保税区直发优势;hai360海外购采用国际直邮,整合国际、国内第三方物流。
商业模式
目前,天猫国际是国内体量最大的跨境进口电商B2C平台,阿里官方称其入驻商家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零售商和品牌商。但天猫国际的商品数远不及亚马逊,虽要求入驻商家拥有海外零售资质,质量方面仍不能完全保证。得益于国内跨境电商进口保税模式,天猫国际与保税区合作,享有货品过关便利,税率较低。
洋码头现已接入美国、澳新、欧洲等地1200多家海外零售商,是体量仅次于天猫国际的第二大跨境进口电商B2C平台;蜜淘全球购专注做母婴、美妆等品类的限时特卖自营B2C平台;hai360海外购定位于海外电商服务平台,对接海外商家和国内消费者。
谈及亚马逊中国“海外购”对国内跨境进口电商的影响时,洋码头CEO曾碧波告诉腾讯科技,亚马逊利用其全球供应链的优势打入中国市场促使海淘行业竞争加剧,但也有助于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它帮助我们教育中国的海外购物市场,让人们喜欢上海淘,这节省了我们大量的市场开发成本;另一方面,亚马逊此举降低了我们和海外零售商谈判的门槛,更好接入。”
从体量上看,除亚马逊中国“海外购”外,天猫国际很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消费者购买全球商品的主要电商平台。支付宝此次与美国传统百货公司的联手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亚马逊直邮中国对跨境进口电商的冲击。品类丰富度上不占优的阿里凭借其亿级市值和本土化的服务仍堪与亚马逊中国同台较量。洋码头和hai360海外购将继续沿着重、轻供应链这两条平行线占领市场份额,蜜淘也将努力实现其最大海外购物自营平台的目标。
海淘或将告别小众时代
“双十一”用六年的时间让中国消费者养成了网购的习惯。然而随着消费者升级的进行,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中国消费者希望买到更好的商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中国没有足够资源满足如此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海外商品则恰好补了这个缺。另一方面,海淘网站上推荐购买的商品也激发了用户的潜在需求,刺激了他们的购买欲。
据腾讯科技了解,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版“黑五”大促这一天,各家海淘网站的销售业绩均创历史新高,平均日交易额达到平时的4~5倍,每家PC端和移动端UV(Unique Visitor,独立访客)合计突破几十万。从销售状况看,交易量最大的品类集中在箱包、鞋、电子、保健和美妆,而母婴产品因为与平日相比折度较轻,销量反而有所下降。
腾讯科技从蜜淘全球购了解到,在昨天的“11.28大促”一天内,蜜淘的总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CEO谢文斌表示,此次“黑五”的成功有赖于近一个月的市场营销活动。“我们在线上线下共投入了1500万,购买了大量流量导入用户。”
曾碧波告诉腾讯科技,今年“黑五”的效果明显好于以往。“这说明‘双十一’并没有冲淡国内消费者的热情,他们的购物欲望尚未达到饱和。”他同时强调,媒体宣传的预热和政府政策的推动对整个海淘行业有利,但身处行业中的企业应保持冷静,产品、价格和服务才是跨境进口电商竞争的核心。
谢文斌此前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预测,未来的大趋势就是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地购买海外商品,跨境进口业务将引发国内电商格局新一轮重大洗牌。至于时间,他认为这取决于进口电商对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教育程度以及行业的发展速度,“不远了”。
对于美国人而言,黑色星期五只是开始,紧随其后的“剁手星期一”(Cyber Monday)以及将持续一个月的圣诞购物季才刚刚拉开帷幕。此次中国跨境电商的大较量,交出了一份还算体面的答卷。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