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时尚 靠粉丝生存 买手们正改变海淘行业
2017-05-08 143
在成为专职买手之前,他曾在洛杉矶大学教书,抽空做做代购。因为他是生化专业的博士,很多人找他代购保健品。但他代购量最大的并不是保健品,而是各种名牌包。当时他的弟弟已经在国内做起了德国和美国的代购业务。凭借地理优势,牛哥几乎没怎么费劲就积累了不少客户。
那时还没有像洋码头这样的买手平台,接单主要依靠微信,周末去扫货时就在朋友圈直播,有人下订单当场就买下。牛哥做代购比较实在,靠着口碑相传客户也越来越多。
通过微信代购这种模式差不多已经算是网络代购的第二阶段,更早期的代购主要集中在淘宝平台上的小规模商铺。他们会把某一国的热卖商品图片放在店铺内,有了订单之后再找当地的留学生或者亲戚、朋友去采购。
但这两种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想要把商品从国外寄回国内,要么为节省运费采用拼箱再回国分发的方式,要么采购到一定量发DHL、联邦等直邮快递,否则就需要支付价格不菲的邮费。
牛哥是幸运的。在他做代购的3年时间里,刚好也是国内海淘产业从起步到全速发展的过程。有越来越多像牛哥一样的人,从利用业余时间帮人买买东西转变为以此为生的专职买手,在他们背后开始有国内公司搭建信誉和销售平台,面对的顾客不再是朋友圈,而是整个中国有意愿购买海外商品的人。
牛哥第一次在洋码头上做直播代购,整整8小时,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商品刚上架不到3分钟就被抢空。无奈他只能蹲在奥特莱斯附近一边上架一边接单,有订单立马去采购。
国内强大的消费购买力是他始料未及的,特别是在连美国人都疯狂抢购的黑色星期五。由于准备不足,前年黑五牛哥排了一个通宵下来也没抢到多少便宜东西,最多比平时便宜10%,这也是普通美国民众或一半游客能享受到的折扣。经过一年的沉淀,他和往来的专柜销售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基本货源有限的品牌折扣商品提前一到两天就能知道款式和数量,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抢购和部署。
因为限购,要抢到足够多的好货需要多个人一起去战斗。尽管辛苦,但2014年黑五前后的销量和利润已经足够养活他大半年了。要知道,美国零售业每年11月份到次年1月的销售额,几乎能占到全年销售额的90%。
通过代购,牛哥也结识了更多美国各地的代购,有时大家会飞来飞去见面一起扫货或者聚会。代购分很多种,学生族尽管不少但会以学业为主;主力军主要是家庭主妇,她们家庭里一方有稳定收入,比如丈夫做IT类工作,另一半就索性做代购,时间自由带孩子也方便。还有一部分会把代购当事业来做,开公司、建物流、做贸易。
在牛哥眼里,代购说到底就是一种贸易,把中美有差价的东西从美国出口到中国,卖给国内有需求的消费者。只是互联网的发展让牛哥这样的个体户也有资本做贸易。他相信,随着网购、关税等一系列环节更加规范化后,代购这行只会越来越火。
不过也有一些人因为竞争激烈而坚持不下去,想赚更多的钱不仅要有强大的商场人脉和情报网,还得拼眼光、拼智慧。需要知道哪一季什么东西最好卖,哪些东西国内也有但美国卖得更便宜,还有哪些是国内还没有火,但在未来一段时间有可能走红的好东西。此外,还得学会如何在店内偷偷拍照,不被商家列入黑名单。
除了这些斗智斗勇的事情,买手还需要有一副好身板。通常牛哥代购的一天是这样的:
早上7点多起来看手机,回客服留言,交接,查看需要采购的东西。吃完早饭、遛个狗,然后打包到中午。简单吃个午饭,1点左右出门送货。到达物流仓库后搬箱子出货,半个小时搞定。紧接着,再去商场补货,差不多采购到下午6点回家。女朋友放学后,接上她一起去另外一个专卖店补货、拍照、上新,一直到商场9点关门。吃个晚饭,晚上10点到家,女朋友负责整理货物、回留言、直播,他则做做帐、看看时尚论坛等等。然后到12点左右继续打包,一般到2点左右睡觉。每天忙忙碌碌,睁眼闭眼都在看手机。
尽管很忙很累,但一有时间牛哥就会和女朋友到处旅游。他的计划是,等女朋友毕业后由她来接手代购做买手,自己则重新回到大学教书。
另一位买手Tony 2014年辞去了IT工程师的工作,和他在美国攻读会计专业的女友Corrina一起在洋码头上成立了他们的买手品牌,算是该平台上美国站代购规模排在前列的买手,并且有了自己的团队。
去年他们也曾参加过黑五的扫货直播,但没想到今年会如此疯狂。
从黑五第一天开始,订单量很快突破百万,比去年至少翻了3倍,刷新了他们做买手以来的单日销售纪录。一边是买家不曾间断的留言,一边要指挥国内客服回复接单,同时还要随时检查仓库的库存、整理要补货的商品清单。他们的两只手因为不停的打包而红肿,但是堆积如山的商品都在那里等着他们发货,根本停下来。
一个月前Tony他们已经开始准备,但是还是忙不过来,销售、采购、发货,所有环节连轴转。原本Tony和女友计划在今年结婚生子,考虑再三决定延后这个计划,好把更多精力放在黑五上。
他们先是在波士顿附近租了一间面积不小的仓库,接着增加了国内的客服人员、海外仓库管理和打包人员,但采购环节坚持自己来做。
由于备货需要大量资金,Tony和Corrina只能到处去借钱,他们几乎借遍了所有国内外认识的亲戚和朋友,最终凑到了近千万的货款。从黑五期间的收获来看,Tony觉得这些付出是值得的。直播前三天为黑五提前备的货便已销售一空。
中国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的熟悉程度和接受度远远超过Tony的预期,对更加小众、有情调的品牌和商品需求越来越大。黑五期间,他们特意推出了一些美国当下比较火爆的时尚品牌,例如Canada Goose的羽绒服、Stuart Weitzman的靴子、Franco Moschino、3.1 Phillip Lim的包包等等,反响都不错。像卖的最好的Canada Goose的羽绒服,单价在5000元以上。
还有一些买家希望特别采购一些品牌和款式,这都给Tony他们信心,认为自己的买手事业处在一个新起点: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水准和意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一些传统的美国二线品牌商,对那些最时尚、前沿的品牌有了更强的消费能力。
伴随消费需求的转变,对代购的要求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Tony说,淘宝时代,代购基本停留在低客单价的爆款产品走量上,商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现在买手们则需要有独特鲜明的消费理念、比较熟练地业务功底,对时尚要有敏锐地嗅觉。
Tony和Corrina也像牛哥一样,每年都会去不同的城市旅行。除了游玩,还会顺便考察当地的市场,找一些特色商品,结识当地的销售人员。销售和区域经理认识的越多,大批量以低成本进货的可能性越高。
例如很多品牌在黑五之前就陆续打折,大部分商品的款式库存充足,买手们需要从这时开始备货。美国各个州之间消费税的不同导致折扣力度也不同,一款Ferragamo经典款的蝴蝶结平底鞋,纽约最低199美元能拿下,但在免税州的折扣价一般是299美元,不打折时要300美元。如果在其他州,则还要交6%—15%不等的消费税。买手能力的差别便体现在通过自己累积的渠道和人脉,以“最好”的折扣拿下最受欢迎的商品。
不过买手能力是一方面,能和店员经理拿到折扣的底气则来自于国内客户的大量需求。一些美国的销售为了方便和买手联系,特意下载了微信加好友,Tony觉得每次和他们在微信上聊天都有一种中国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感觉。
回想当初自己辞职创业做买手时,Tony的父母极力反对,不理解他为什么会放弃美国大公司的工作和稳定的生活,投身一个在当时看来并不太明朗的行业。这种长辈眼中“不务正业”,恰恰是Tony他们认为有个性、敢于变革的象征。
Tony的梦想是在波士顿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精品店,现在这个梦想已初具雏形。
这些买手梦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代购的野蛮生长和跨境电商的迅速扩张。曾经让很多人提前享受到海外购物乐趣的传统代购,正在因为制假产业链、偷税漏税、虚假营销、炒作爆款商品等问题遭遇信任危机。
新兴的海淘买手们正在重新改变人们对这个行当的看法,他们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分布在世界各地,将各种各样的商品发回中国。买手婷妈觉得,像他们这样的买手没有必要造假,这个行当靠粉丝在生存,一旦造假必不能长久,况且在国外造假违法的成本太高。
除了洋码头,国内也涌现出更多不同模式的买手平台,有专攻时尚的、专攻新奇商品的等等,每家发展都各具特色。在未来,这些平台或许将对买手们展开激烈地争夺战。
圣诞节已经来临,买手们又有得忙了!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