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云南—南亚搭起商务新平台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从2013年起将已举办了5届的南亚国家商品展升格为中国-南亚博览会,每年在云南举办一届。这是中国政府为进一步发挥云南与南亚国家相邻的独特区位优势和文化相亲的传统亲缘,加强和扩大与南亚乃至印度洋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交流、深化多领域合作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未来一段时间,滇中产业新区是云南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滇中经济区未来新的重要增长极。在滇中产业新区可以探讨建立‘印度产业园区’的可行性,印度的汽车、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等各种优势产业和企业都可以以园区为平台,促进滇印的经贸发展。”在前不久结束的云南省与印度西孟加拉邦合作论坛第八次会议上,云南省经济研究院院长段钢关于“印度产业园区”的建议刚一提出,在场的一位印度参会代表当即表示,听到这样的消息非常兴奋,回到印度后可以马上组织印度企业家到滇中产业新区进行投资考察。云南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合作,即将进入更加务实的新阶段。而“国务院已经批准在云南举办‘中国—南亚博览会这一消息的发布,一时间使“云南与南亚”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南亚合作从沟通与互信开始相比云南人已经非常熟悉的东南亚,南亚诸多国家对于云南人来说,或许显得较为陌生。一组数据显示,全国与南亚的贸易超过1000亿美元,而云南与南亚的贸易只有10亿美元左右。“要想与南亚国家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商贸和产业往来,首先就要从加强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开始,下一步才是采取什么方式来推进合作的问题。南亚国家主要是印度文化群,而中国主要是汉文化群,多元化文明背景下如何交流合作,是面临的新的问题。”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利君坦言,云南与南亚之间的“陌生”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云南与南亚的合作,首先要从语言及文化差异上有了解和突破。“我们曾经去孟加拉国的达卡,他们讲达卡,用了英文单词‘city(城市)’,谈到昆明则是‘town(乡镇)’,这就从某种侧面上反映出他们对云南的陌生。而就云南人来讲,在东南亚很多时候和华人做生意打交道,可以说中文,但是在印度,语言交流难度就增大了。”陈利君说。尽管昆交会的南亚国家商品展已举办了多年,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也举办了几届,官方层面的出访也已经有多次,但民间的交流往来、民营企业的相互了解仍然很少。陈利君认为,人员交流是建立商贸往来最好的突破口。“南亚博览会”的举办将搭建一个更好的经贸交流平台,并且利用“南亚博览会”的延伸作用促进双方人员交往,加强民间往来。在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娟看来,云南企业“南亚意识”的树立,显得尤为急迫。“对南亚国家的‘不了解’,是合作的最大障碍。比如许多企业老总可能美国、欧洲都去过很多次了,但有多少人去过南亚,或者有想去南亚的打算呢?必须勇敢迈出这一步,真正去了解南亚国家,大到国家法律、商贸规则,小到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而不是抱有一些固有的、陈旧的观念去看待南亚,这才有利于提高双方的信任度以及经贸合作的开展。”胡娟表示,南亚意识’应当走在前面,其次才能讲‘南亚机遇’。”南亚机遇农业、基建合作潜力大南亚国家是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因为产业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使得云南与南亚国家有了很强的产业互补性。陈利君介绍,印度是“世界办公室”,事实上在南亚国家中,服务业均占GDP的50%以上,而中国是“世界工厂”,制造业占GDP50%以上,双方有非常大的产业落差。南亚属于商品短缺市场,中国与之贸易顺差巨大,但即使是在南亚一些农业大国,相同产业之间与云南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云南企业到南亚去投资,应该关注当地需要什么,互补的产品是什么,自己能否提供,以及怎样提供的问题。陈利君介绍,云南省的产业近90%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属于内向型经济,经济的外向度不够,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过多,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产品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此外,许多南亚短缺的商品国外也有,在这种情况下,云南的产业如何适应南亚市场就是一个问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目前到南亚去投资的都非常少,主要集中在云天化、昆钢等国企,云南企业观念和沿海地区也有较大差距,缺乏主动性,具有开拓精神能勇敢走出去的很少。拿印度来说,服务业很发达,但基础设施很差,需要大量的道路、桥梁、码头、电站、能源等,但是能提供这些的云南企业目前还比较少。”陈利君认为。尽管如此,近几年云南与南亚贸易已经快速增长,并且与一些南亚国家贸易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云南与所有南亚国家均已经建立起贸易关系,未来在诸多领域,都有非常广阔的合作潜力。陈利君举例,云南是农业大省,虽然云南茶叶在国内和华人地区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但其实南亚的茶叶产业更是世界闻名,斯里兰卡的红茶,印度的阿萨姆茶、大吉岭红茶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并建有高水平的国际标准化管理的茶叶交易市场,这些都是值得云南借鉴之处;云南在农业精耕细作方面水平比较高,农产品单产亩产都远远高于印度,而印度大部分属于粗放型农业,但在农业科技方面合作发展得不错,这方面有很大合作潜力;印度节假日、节庆活动等都需要大量花卉,云南花卉产业也可以找到市场。此外,许多人都不知道,印度还是世界上出口大米第一的国家,是优质牛奶的世界第一大出产国。“南亚国家的旅游和文化资源丰富,并且与云南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应该说双方的旅游资源都很有吸引力。”陈利君说。事实上,这方面近两年已经开始有动作,在2011年的中国—南亚国家商品展上,斯里兰卡专门开辟了斯里兰卡旅游资源展示区,并举行了旅游专场推介会。目前,中国东方航空云南分公司已经开通了多条昆明直航南亚多个城市的航班,并且已开通的昆明—加德满都、昆明—加尔各答、昆明—达卡航班也因为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往来,调整为每天一班,昆明—科伦坡、昆明—马累一周三班。云南一些旅行社也展开了南亚国家线路组团的计划。南亚人口接近20亿,是东盟的3倍多,如此密集的人口也为云南与南亚在医药合作方面提供了机会,而印度正在崛起为一个世界级的制药大国,使得云南与印度在医药研发、互建药厂、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有着许多合作空间。举办展会三个方面须跟上“中国—南亚博览会”让云南多年来的构想成为现实,这样一个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博览会平台,将是一个更加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融入商务、交通、质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还可能关系到金融、规划、国土、交通、教育等部门的协调,而这些统筹与协调,直接关系到南亚国家的态度,以及博览会的层次水平。“会展设施是顺利举办高水平博览会的基础条件之一,目前昆明现有的场馆还不能满足这类高规格的博览会需求,加大昆明市的会展场馆、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提上议事日程,为办好南亚博览会创造有利条件。”陈利君表示。目前,距离“中国—南亚博览会”的举办仅有半年多时间,如何尽快启动招商招展、邀请外宾、若干论坛峰会准备,都是细致而庞杂的事务。“云南在南亚国家商品展、南亚商贸论坛等活动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可以借鉴广西东盟博览会、吉林东北亚博览会、新疆欧亚博览会等展会经验,在邀请国外政要及知名企业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才能保持展会的高层次。”陈利君说。此外,无论是招商招展专业人员的培训,还是展会志愿者的培训,也被认为是当务之急。“只有打造一支专业的博览会队伍,才能打造出专业的高水平博览会。”陈利君表示。在胡娟看来,举办国际性展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国际性”不仅仅体现在硬件上,也体现在心态上、文明程度上。“既然是一个高层次的博览会,举办地昆明作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水平也要进一步提高,大到城市理念、城市文化,小到市容市貌、市民举止,要从观念上到行动上有与国际化接轨的姿态,只有这方面能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和突破,才能满足国际性高水平博览会的需求。”新闻助读南博会的前世今生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已成功举办5届的南亚国家商品展从2013年起正式更名为中国—南亚博览会,由商务部和云南省政府共同主办,于每年6月6日至10日与昆交会同期举办。2004年,云南省首次在昆交会上增设“南亚馆”,展出南亚商品;2007年,云南将“南亚馆”更名为“南亚国家商品展”;2010年,国家商务部确定南亚国家商品展永久落户昆明;2012年,南亚国家商品展参展国从最初的3个,发展覆盖到整个南亚8国。南亚国家商品展有效推动了云南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贸易额从2007年的5.4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0.81亿美元。仅今年1至9月,云南与南亚国家贸易总额就达4.72亿美元,南亚已经成为云南主要贸易伙伴。作为南博会的前身,2008年首届南亚展在北京开启,次年“移居”昆明与昆交会同期举办。5年来,南亚展的规模、层次和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展会规模从第1届的200余个展位到第5届的500多个。相关阅读:云南外贸冲200亿美元大关民企撑起半边天云南打造电商跨境交易平台邀东盟中小企业

上一条:格格家完成1亿元A+轮融资 广发信德领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