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太阳能电池遭调查 光伏电池被查率达73%

今年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弱势增长。从当前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8月份PMI为49.2%,跌至“荣枯线”以下、美欧外需的低迷,皆显示即将公布的8月进出口数据也不容乐观。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仍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外贸的低迷不仅会拖累经济的增长,更关键是还将形成新的就业压力。当前中国经济保增长正处于关键时期,保外贸无疑将成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外贸“低增长”的四大主因2012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呈现“低增长”态势,1-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出口及进口总额分别增长7.1%、7.8%及6.4%,未达到10%的预期目标,尽管未来几个月有可能因翘尾因素和年终企业岁货等因素出现一定幅度的反弹,但从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低速增长,小幅波动”将成为全年、甚至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总体趋势。分析判断,形成当前我国外贸“低增长”格局有四大主因:一是主要贸易伙伴需求不振。贸易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需求,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陷入增长困境,扩大再生产及消费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中国产品的市场需求明显减少。其中,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市场出口的不振成为我国外贸呈现低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二是贸易摩擦和壁垒日益上升。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形下,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和壁垒持续上升,来自欧美的双反调查范围不断扩大,金额持续上升,对我部分产业出口造成严重影响,光伏产品的双反案就是典型例子。三是外资增量和加工贸易减少。我国的对外贸易50%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属于投资带动型出口增长模式,而外资增量不足成为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原因。此外,加工贸易对进出口的贡献持续减少。四是国内实体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缺失。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分析,影响一国对外贸易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近年来呈下降趋势,高端制造业正面临来自欧美的竞争和摩擦,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有来自低成本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挑战。我国的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10年。工业化水平的不均衡和产业创新能力的不足也影响了我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国内省市区域之间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性和存在的差异,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和竞争条件存在的障碍,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内生增长的动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困难必将影响外贸企业出口的活力及竞争力。三大政策解困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此轮经济危机暴露了发达国家经济制度本身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经过长期调整才可能恢复经济增长的活力。短期内外需减弱将是中国外贸难以避免的外部制约因素。因此,中国外贸要保持稳定增长,只有从企业内部竞争力和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从当前形势看,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的趋势难以逆转,唯有加大市场化改革和政策调控力度,帮助企业减负度过难关,营造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才能助推中国外贸集聚增长动能,再现发展生机。一是尽快研究推出全面减税政策。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及外贸困难局面,传统的投资拉动政策余地已越来越小,修补性的调控政策难以根本扭转制造业和外贸出口的困境,营改增和部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难以根本缓解实体经济的困难。为此,应大胆研究整体减税方案,通过调低企业所得税或增值税税率来减轻企业困难。这种减税的损失将通过激活企业发展的活力,在不远的将来会得到积极的回报。当然从短期看,免除地方出口退税的负担比例,加大对农业加工品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实行足额退税也是必要的,这种政策调整将有利于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当前,发展中国家都在普遍加大引资优惠力度,使我国利用外资面临激烈竞争,中央已多次要求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空间。当务之急应体现在具体的落实上,采取利用外资的积极促进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出台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农业等可以形成出口新优势产业的引资政策;出台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的具体优惠政策,培育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综合竞争力;简化审批程序,推进投资便利化;加快研究新的鼓励投资领域及新型利用外资方式,多渠道、多途径继续推动外资带动型贸易稳定增长。继续发挥外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作用可能在未来10年都是难以改变的。三是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生力军,其进出口约占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8%,在目前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的困难时期,尤其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是企业迫切需要的。应积极鼓励各类商业性、政策性银行和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融资服务和多方位、多样化的信贷支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设计新的信用结构,对符合要求与贷款条件的出口企业,保证其出口订单生产安排所需资金;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扩大企业信用担保;对国家鼓励的先进技术设备进口或涉及企业更新改造所需的先进设备进口等提供优惠专项贷款或低息贷款等。未来我国光伏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国内重要问题是努力提高并网技术,并努力补贴过高的电价;需要实现重大技术进步,乃至突破。9月6日,欧盟宣布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启动反倾销调查,涉及我国全部光伏电池出口73%,金额204亿美元,对我国已是艰难过冬的光伏产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根据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特点,凡是我对其出口量连续两年以两位数增长,且占其市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往往会发生贸易摩擦。就光伏产业而言,美国如此,欧盟也如此。并无例外。从全球光伏产业链看,我国处于主导权很弱的地位。核心技术所有权不在手中,多晶硅和关键设备大量依靠进口,没有强大的国内市场作为主要依托。虽然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但从迅速崛起到进入冬天,只有短短几年,而且很多是低水平重复,没有走上高端。这种发展方式是很难持续的。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是普遍共识。但不完全正确。这种过剩只是相对的。从绝对量看,我国光伏产能距市场潜在容量还有一段距离,并不过剩。相反的是,我国国内光伏市场,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我国之所以出现产能过剩,根本原因是国内市场狭小。技术和体制上的障碍,造成发电成本过高,并网率低下,都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因此,我们在高度重视、全力奋争对欧光伏案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全力开发国内市场。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努力提高并网技术,并努力补贴过高的电价。各国对光伏发电均有补贴。德国、意大利近年补贴大约在50亿欧元左右。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别很大。可考虑多种方式。例如大规模并网发电主要用于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多地方光伏可用于局网,解决社区用电,家庭用电。要使新建的楼宇变成一个个单独的发电厂。这恰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种体现。光伏还可用于供暖和热加工。总之,应从每个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避免把发展光伏产业作为政绩工程。国家对光伏产业的补贴,主要提供给用户。这将有利于良性和理性发展,避免依靠财政支持而盲目扩张产能。此外,要使国内光伏产业稳定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实现重大技术进步,乃至突破。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研发非硅材料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如果成功,很可能带来太阳能利用的重大飞跃。我们应当力争后来居上,积极研发,并努力同世界一切优秀成果积极合作。通过相互投资,或战略合作等形式,鼓励在中国或美欧、以色列建立联合研发、示范基地,乃至生产、销售、融资中心。相信,通过政府、研发、生产和用户的共同努力,我国光伏产业一定会迎来春天,走上一条可持续的、更高端的发展道路。

上一条:跨境电商如何玩:得供应链者得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