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中日韩自贸区:青岛 大连逐鹿群雄

历时5年,中日韩投资协定日前终于签署,三国也承诺该区域的自贸区谈判在年内启动。从渤海湾到长三角,中日韩投资协定涉及的数个省市都为可能到来的资本或产业合作机会而鼓舞,而自贸区先行区的申请,无疑也成为这些省市下一步“紧盯”的目标。其中,北方的青岛、大连两个副省级城市,正在“掰手腕”,争取成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先行区,其他省市也在暗中较劲。中日韩自贸区的成行,渐成不可逆转之势。那么,中日韩自贸区将给中国与日韩间的贸易、投资、产业转移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的优势与劣势在哪里?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通过记者对上海以北各沿海省市的采访,为您预测、分析、解惑。在5月召开的第四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传来消息,三国将于今年启动自贸区谈判。温家宝总理发出倡议,利用中国山东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而一直以来在日韩经贸往来中占据得天独厚地缘、商缘等优势的青岛,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近段时间以来可谓动作不断。2月,青岛市提出承接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有关活动等事项的请求,并得到商务部的支持。3月,中日韩自贸区(青岛)高层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并围绕中日韩自贸区框架下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探讨。4月,商务部研究院来青岛就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进行产业调研,并将青岛确定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调研基地。5月,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第二天,青岛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提升我市与日韩经贸合作水平的实施方案》,就中日韩自贸区大背景下青岛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日韩经贸合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青岛将在西海岸经济新区加快推进中日韩产业合作。一系列行动表明,青岛正走在中日韩经贸的最前沿,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优势凸显在5月青岛召开的中日韩自贸区可行性联合研究成果报告会上,青岛市副市长姚坚表示,青岛在自贸区成立后的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地缘优势;二是产业优势,近年来,青岛聚集了诸多日韩企业前来投资;三是人员优势,青岛拥有大量日韩专家、企业和日韩人,日韩人对山东是有感情基础的。据了解,青岛是我国最早与日韩开展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城市,也是中国与日韩交往最为密切的城市之一。日本是青岛第二大贸易伙伴、韩国是第三大贸易伙伴。近5年青岛与日韩贸易额达到760.9亿美元,占山东全省的40.4%。“山东是日韩经贸的‘桥头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是以整个国家为单元,但对于毗邻日韩的山东省来说,其地缘优势将使其相较其他省市收获更多。赵晋平说,山东拥有便捷的海运通道和港口,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助于提高山东货物、人员、资金及港口的利用效率,并提升当地的生产、消费水平。与此同时,自贸区的建立也将有利于山东延长产业链,将产品、技术、劳务等带到国外,加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实现优势资源整合,提升在日韩的市场份额,从而促进山东企业“走出去”。此外,,日韩企业在山东已形成规模效应,并喜欢抱团对外投资,因此自贸区将吸引更多日韩企业来青岛投资。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员李光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的优势产业将面临发展机遇,这其中包括:农业、制造业,船舶等海洋产业、新材料、能源等。赵晋平则认为,应充分利用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既满足当地需求,又提升国际竞争力。挑战犹存当然,机遇背后亦存挑战。赵晋平表示,开放的市场也会给山东企业和弱势产业带来竞争压力和冲击。特别是对于日韩的IT、汽车、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山东将面临较大压力。对此,赵晋平建议,企业应及时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加强战略合作,实行产业链跨境延伸。而针对弱势产业,他建议应设置过渡期,对弱势产业进行合理保护,从而为企业转型留出时间和机会,并防止造成人员失业等不良社会影响。李光辉则认为,企业应提升技术含量,从基础功能做起,提升竞争力。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调整和培育产业,实现三国的优势互补。而在企业培育中,人才仍是竞争的关键。此外,标准不统一也成为三国经贸往来和谈判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姚坚表示,电子产品,海尔、海信与同一行业的韩国三星都很出色,但是各国安全标准、技术标准不互认,如何通过合作推进标准的互认亟需解决。再如农业,山东省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出口在青岛,全国有11%的农产品出口在青岛,如何借助日韩标准打造国际标准,希望通过倒逼机制让中国农产品不论出口还是内销都是同一标准,最终提高农产品标准。姚坚表示,山东可利用与日韩关系密切,为中日韩谈判提供一些材料、数据,以便与日韩对接中把内容谈判得更具体。利用青岛电子、农业的优势,加强与日韩标准建设,推进海洋运输、旅游等的发展。12

上一条:金砖“褪色” 中国外贸或支撑经济反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