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世界超市

华南资深大卖家亲述跨境电商“失败”经验

6月3日,在2016亿邦跨境电子商务峰会飞书互动——思路汇跨境电商出口分论坛上,华南资深大卖家Simon发表了题目为《我的跨境电商“失败”经验》的演讲。他认为,品牌和商标是两个概念。商标就是贴一个牌子,但是品牌包含很多定义。此外,他还强调了优选SKU的重要性。据了解,此次会议由世界超市网主办,思路网协办。2016亿邦跨境电子商务峰会出口分论坛邀请了eBay大中华区商务总经理郑长青、Wish中国区总监方芳以及华南资深大卖家Simon等出口电商经理人围绕2016年跨境电商行业的新格局进行一系列探讨。华南资深大卖家Simon(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以下为华南资深大卖家Simon的演讲实录:Simon:大家好,谢谢世界超市,谢谢主持人,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辛酸苦辣。我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Simon,我来自于广东,在广东跨境电商界算是一个老人家,从2003年做跨境电商到现在,中间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我同时也在广东有一些跨境圈子的活动,组织一些联盟性质的事情。我开始讲我的故事。我是2003年开始做电商的,在那个时间,所有的支持都很少,那个时候所做的事情就是做一些大家都懂得比较知名品牌的产品,第一桶金就是从那个时候来的。后来陆陆续续搞一些国内项目,有一些互联网项目。到了2008年的时候遭遇了金融危机,当时我们的投资商是在欧洲的一个基金,金融风暴的时候股价是70多美元,到了金融风暴以后,股价只剩下3美分了,那个时候经历了人生又一次破产,重新进入跨境电商做eBay,从第三方平台开始把货卖出国外。真正运营是从2008年底开始,那个时候用多账号进行运营,当时以数据为导向做跨境电商的生意,就是所谓的“挣快钱”方式,到了2012年进入了最低谷,开始反思,另外换一个模式,以产品为导向的思维做跨境电商的生意,进行了很大的改变。2012年到现在,我们开始以品牌为导向,挑选精选产品通过多渠道的营销经营。我在2009年左右,刚开始进入eBay,那个时候各种各样的第三方平台的账号比较容易开,有一个身份证、信用卡就可以开一个eBay账号,那个时候算是跨境电商的红利时代,我一开始就建立了几十个账号卖一些中国的垃圾产品,做“国际搬运工”,把中国的垃圾产品搬运到国外去。我们找到一个方式,数据分析,那个时候数据支持比较少。当时eBay的跨境出口电商是最大的平台,我们分析他们上面的数据,哪些产品很热销,把那个数据摘录下来,把它列成表。因为我在广东,华南小商品的资源特别丰富,包括批发市场、汽配、美容、五金、电子等等。建立了数据模型以后,找到一些热销商品,拿着那个表格去市场里找所有在eBay上经营的产品,在华南基本上都能够找到。汽配的、户外的、美容美甲的一些东西,什么东西我们都有,列一个表,数据显示这个东西热销,然后计算利润。那个时候计算利润特别简单,eBay的佣金、刊登费、撤消费,然后做成一个公式,那个时候物流也特别简单,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只有一个渠道,就是香港小包,还是没有挂号的,加上挂号的话,挂号费很贵,好像是13元,我们卖东西要么快递,但是快递特别贵,所以肯定承受不了。因为当时我们好卖的东西都是小东西,只能通过小包,算法也特别好算,物流多少钱、eBay平台交易佣金多少钱、这个东西的成本,最关键的是重量。我们的开发人员每天拿着一个数据表打印出来,带一个电脑,去市场里把图给人家看,有没有这个东西,我们同事还会带一个电子城,看到这个东西和图片差不多就称一下,输入公式算一下,有利润就进回来。我们为什么这么多的账号?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平台没有什么安全感,如果账号销量下降,就用另外一个账号,请了很多扩展团队,请的都是产品开发的,所以很迅速发展了几千个SKU,有很多重复刊登。当时非常好卖,什么东西都能卖,只要那个东西是热销的,放在这个平台里,第二天就开始跑了。当时所有支持的系统都是比较落后的,没有很多系统支持,包括刊登各方面都是通过手动。接下来问题就越来越多,因为香港小包的操作大家都知道,这种小包发货时效很慢,没有追踪货物去哪里都不知道,基本上50多天、60多天才能到客户手里,那个时候出现很多差评,销量开始下降,所以这个账号不能卖了,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有很多账号。因为我们对产品不熟悉,主要以数据为导向,我们知道的只是数据,产品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是不知道的。我记得当时我们开发了几千个产品,在广州那边搞一个很大的仓库,平时有一些朋友过来拜访,带他们去仓库看,他们看到这么多的东西,琳琅满目的,但是随手拿起一件问我,这个东西是干嘛的?我就蒙了,问我好用不好用我就更不知道了,把开发产品的团队叫来,问这个东西是干嘛的、同比是怎么样。我们几十个人里没有人知道这个东西是用来干嘛的,那个时候对产品非常不熟悉。我们用这种模式去走,刚开始第一年可以挣好几百万,那个时候利润非常高。但是随着中国卖家逐渐进入,发现大家都在用这个模式做这个事情,你会发现大家都在拼价钱,价格不断下降,因为没有任何技术门槛,只是开了一些账号找到一些货刊登就可以了,所以毛利率一直下降,从200多万美元一个月,一直到2012年的时候,我们GMV跌破了50万美元。这些产品已经完全没有利润了,这些热销产品基本都5%以下了,甚至想不明白为什么他能够用这个价钱卖,因为根本不赚钱。后来这个模式走不下去了,仓库积压,这个模式越来越难找到有利润的产品在上面营销了,发现这条路进入了亏本的状态,因为各方面成本在上涨。开始做一些粉丝,看到平台上,包括当时亚马逊也出来了,2012年开始中国招商,当时我们在亚马逊开了几十个账号,当时是亚马逊英国的团队通过eBay资料找到我们,帮助我们开了好几十个账号,当时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渠道,用同样的团队去操作。你会发现没多久,同事问我要账号,因为几十个账号都是红色的,一是产品很劣质;二是物流、发货方式等等跟不上亚马逊买家需求。当时我们有一个产品,因为数据分析模式开始走不下去了,我们开始挖掘有利润的产品,找到一个厂家,那个产品是汽车雨衣,这个汽车罩在中国很少有人用,但是在欧美比较流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这个东西。当时汽车罩有六个设计专利,正常的汽车罩是一块叠起来罩下去要两三个人拉,我们那个产品是有一个很方便的卷成一卷放在车尾箱,打开以后有一个杆子,一个人一拉就把整个车罩住了。这个产品刚开始上线的时候,那个时候成交率特别高,在亚马逊也好、eBay也好基本上两个浏览一个成交、三个浏览一个成交,这个数据非常高,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好产品,拼命推。但是很快你发现这个产品没有复购率,在美国一个家庭有2-3辆车,大家都喜欢这个东西,有这么高的成交率证明这个方便,基本上买了第一个,第二辆车、第三辆车按理说会复购,但是我们发现没有回头客,于是就开始做客户后端回访。那个时候非常痛苦,我们客服团队天天被客户骂,因为大家都说这个东西原理是你们的,你们的产品实在太烂了,你们中国制造的产品就是垃圾,拿回来就放到垃圾桶里。这个产品当时是工厂直接到货,看都不看直接发货走了,但是看到这个产品以后发现自己都看不过眼,才发现要定义一个产品的标准进行选品,把原有的几千个SKU的产品都理一遍,精挑细选做一些产品。之后开始做试运营的测试,在所有的账号中优选出八个账号,选出3个SKU,开始进行精品打造,用产品的思维和供应商一块沟通,把这个产品打造好,再重新上线;我们接着开始优化物流,经过几个月运营以后,我们有多个产品在亚马逊和eBay的平台里排到第一名。把思维改变了以后,那个时候挺痛苦的,我算是比较狠的,把几千个SKU淘汰,从0开始,经过了半年多的运营,开始慢慢增加产品,GMV开始逐渐上涨。但是这些产品都是精选的,而且售后体验都做了很大的优化,我们毛利率又走回2008年、2009年红利时代的毛利率,所以我们在亚马逊和eBay中,同类产品我们的价格比较中高端。后来,我们开始拓展,增加SKU、增加渠道,我们现在这个团队主要在澳洲,因为我们汽配比较适合澳洲的销售,现在运营有澳洲的本土团队、在美国有本土团队,SKU也拓展到500个了,这500个都是精品,和之前5000个完全是两回事,我们现在基本上稳步发展。我们注册了多个品牌,所有产品都是用品牌化进行运作。我们现在只能说是一个商标,在美国有部分商标渐渐开始有客户,流量来源有三分之一是直接搜索我们品牌进来的,渐渐的获取了一些客户的好评,每一个差评,我们都会很认真针对差评进行改进。我们现在是在塑造品牌的模式,品牌和商标是两个概念。商标就是贴一个牌子,但是品牌包含很多定义,比如说服务、发货指标、产品创新、改进,同类产品把客户从网上进行抓取,进行分析,总结几个产品的痛点,和供货商一块研究、改造这个产品。我们也在进步,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向多个国家、多个渠道发展,供应链这块我们也在不断的加强,我们现在产品开始渐渐多了,有一些产品热卖了,也会出现一些货物跟不上的情况,我们不断的系统化、不断优化,把这些基础把好以后,向多渠道快速拓展。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条:中俄新贸易:中资企业入俄设产业园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