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华尔街 安邦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业务获批
2017-06-02 177
7月13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同意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业务。同意安邦人寿聘请安邦资产管理(香港)公司为受托人,聘请中国建设银行为托管人。
同时,证监会要求安邦人寿应当统一配置境内外资产,合并计算大类资产和具体品种投资比例,确保符合监管要求。
在相关分析看来,该举措给安邦保险带来的根本性改变是,将以往仅能依靠自有资金渠道扩张的方式,变为自有资金与险资相结合的投资方式,为安邦保险在海外布局提供了助力。
“地产加金融”海淘模式
事实上,近些年来,海外投资已成为企业“长脸”的标志,以土豪著称的险资更是如此。可以看到,平安、国寿、阳光等险资均是频频“出海”,安邦保险更是其中的典型。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近年来,监管层逐步放开保险资金对外投资,2014年8月份,国务院下发的保险业“新国十条”更是提出要鼓励中资保险公司尝试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
相关资料显示,安邦保险的海外战役始于2011年,但直至2013年安邦才逐步通过在香港成立资产管理机构完善海外资管链条,并于2014年正式开启征战步伐。
安邦保险投资标的广泛,除股权、创投、股指期货、股票外,还包括不动产类资产,由此形成地产加金融的海淘模式。
具体来看,2014年10月6日,安邦保险斥资19.5亿美元,约合120亿元人民币,从希尔顿手中接盘美国纽约地标建筑“华尔道夫酒店”;随后10月13日,又以约人民币17亿元的价格全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
同年12月16日,安邦保险再次收购比利时金融机构——德尔塔·劳埃德银行100%股权。
投资数额上,2014年安邦保险对外投资额超4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其中2014年有过的三笔海外收购价就超150亿元。
而安邦保险出手如此阔绰,与其背后雄厚的资金支持不无关系。安邦集团于2012年成立安邦保险,拥有寿险、财险、健康险等多家子公司,背后股东包括上汽集团、中石化等数家央企。
在资本名利场内众所周知的秘密便是,谁若集结了7方金融牌照便可以独步金融天下,成为金融霸主,而目前安邦集团已具备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租赁5方牌照。
险资海外投资大蛋糕
可以说,倚靠母公司强大金融支持,加上国内投资空间有限,选择出海成为安邦保险做大资产端的一大途径。
一险资机构负责人就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随着国家政策对险资海外投资额的逐步放开,险资在海外的步伐加大,如今又可以通过险资投资加速境外业务,安邦保险海外资产配置规模无疑更大。
不过,该人士补充表示,保险投资策略依旧是偏保守,再加上监管机构也会抓后端的风险管控,因此险资往往要寻求稳妥的投资标的。
具体来看,受险资资金量大、周期长等投资因素影响,险资往往寻求增值潜力大、且可获取持续稳定现金流的标的,这类标的主要以成熟的商业项目为代表。
而安邦保险对华尔道夫酒店的并购正是典型例子,其同样原则遵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规定,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不动产可以投资的领域必须是“发达市场主要城市的核心地段,且具有稳定收益的成熟商业不动产和办公不动产”。
相关分析师也向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从安邦保险收购华尔道夫酒店案例来看,安邦保险同样将盈利及商业模型可持续性作为自己的收购标准。
为此,在面对市场质疑华尔道夫酒店收购价格过高的声音时,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吴小晖曾解释:“19.5亿美金的投资约合每个平方米73000人民币,与中国北京金融街拍卖地价每平米十万块且40年使用权相比,每平米只有七万元人民币,后期盈利空间很大。”
另有分析意见也认为,事实上,险资投资方面,一般性做法是通过高收益保险产品获得大量现金流,做大资产端,运用保险杠杆博收益。投资收益只要能够覆盖运营成本,实现利差,保险公司便可盈利。
“险资的这一投资做法也同样运用于海外,即当海外投资项目的潜在投资收益大于前期保险产品需支付给投保人的收益时,就符合盈利原则。”
事实上,通过安邦保险大手笔投资海外资产动作来看,其更加注重资本运作,对保费规模要求较高,相反对保险产品的价值要求却并不高。其资本运作模式也自然形成,即通过将投资、总资产做大,再反过来在承保端吸引客户资金的流入,以投资来反哺承保。
-
婴儿睡袋、宝宝睡袋种类你知道哪些?
婴儿睡袋是为了防止婴儿睡觉蹬被而使用的包裹婴儿身体的睡眠用品。随着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半边天。全天候的照料宝宝,看管宝宝晚上睡觉的任务已成为年轻妈妈不可承受之重。并且,随着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认识到需要给宝宝自己的睡眠空间。宝宝拥有自己的婴儿床和自己的睡眠用品。而独自睡觉的宝宝,睡眠中蹬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婴儿睡袋,作为可以防止宝宝蹬被着凉的睡眠用品,应运而生,并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 1、信封式 外观:长方形如信封样,相当于一条小被子对折,底部,侧边拉链。绝大部分设计成可以打开成被子的两用型,既可以当小被子使用,也可以对折后拉上拉链变成成睡袋。该款式优点是结构简单,一般使用双头拉链,底部可以打开,方便更换尿片等。由于被子睡袋两用型,增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空间大,宝宝活动自由,不受束缚。缺点:宝宝容易整个人钻到睡袋里或溜出睡袋。所以,该类款式很多配有护肩设计,能防止宝宝溜出睡袋。 2、葫芦式 外观:形如葫芦,上窄下宽,一般为圆底设计。可以看成是信封式睡袋的改良,颈部收窄,可以防止宝宝溜出睡袋或钻到睡袋里,底部圆大,让宝宝双腿可以自由活动,增加了宝宝的舒适度。缺点:由于尺寸的改动,这款睡袋打开后无法作为一条被子使用,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3、衣服式 外观:形如衣服,有袖,有的也有帽等。不用担心宝宝睡觉时的活动会影响使用,妨碍宝宝睡觉。现行款式大多配有加长袋,可以随宝宝的身高调节睡袋的长度,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期限。 缺点:该款产品由于做工相对复杂,一般价格比较其他款式更高。上下尺寸一般相差不大,对于宝宝的双脚活动还是有束缚。并且,由于产品辅料较多,多根拉链,钮扣等,需要防止擦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被孩子拉扯下来误食。 4、背心式 外观:状如背心。可以看做衣服样睡袋的缩减版,去掉袖、帽、加长袋等东西一般适合夏天等季节用。 5、蚕茧式 外观:像蚕茧一样贴身紧裹着宝宝。一般做成卡通式,如蚕宝宝,青蛙,小熊的样子等。 优点是贴身,保暖好。 缺点是对宝宝束缚太大,一般需要用弹性面料做,或作成弹性结构。 6、袖被式 外观:和普通被子类似,在被子上多出两只袖子。这款产品介于睡袋和被子之间,既可以有盖被子样的舒适和活动自由,又防止了宝宝睡觉时乱动导致的露被着凉。
-
婴幼儿衣服穿多少、怎么穿合适?
研究认为,小儿体重达到4千克左右时,身上会长出一层脂肪层,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正常工作,保持自身温暖。一般地,无论什么季节,小儿穿衣只要稍多于成人就可以了。较胖的小儿还可以比成人少穿一点。如果总给小儿穿得太暖和,身体就会失去应变力,反而更容易着凉。 原则:多穿不如少穿。只要在气温变化下,能保持体温就可以了。 宝宝究竟应穿多少才适宜? 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在冬天很容易发冷;在活动后,手脚又很快可以变温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 ①如果宝宝面色红润,贴身衣服是温热的(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正好; ②如果宝宝面唇色红,贴身衣服有些湿,说明衣服多了,应逐渐减少; ③如果面色不红润,贴身衣服是干凉的,则说明衣服太少,应适当增加。 西方人和日本人等养育小儿时,都很注意从小训练身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和耐寒力。即使在冬季,小儿穿戴也并不多,并且让小儿象其他人一样到户外待上两三个小时,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游戏。这样做会使小儿的面色红润、胃口良好、精神旺盛。 据介绍,日本近年出现“裸保育”:加强调节体温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 “三暖一寒一凉”:暖背、暖肚、暖足、寒头、凉心胸
-
婴幼儿餐椅种类和推荐
简易款餐椅 不到100元,堪称性价比之王。最善于压缩成本的宜家公司,只保留了餐椅的最简单功能:底座宽、带餐盘,很多妈妈说坐的倒是也舒服、可拆卸椅腿随车携带。 缺点:不可调整靠背角度、没有座套,坐着的舒适度会稍差。餐板没有可调节的空间,要是胖宝宝慎选,使用时间不够长。 拼装可拆卸木质儿童餐椅 200-500元不等,餐椅是安插在底座上的,底座可拆卸。这种餐椅购买时要注重两点: 1、木制餐椅,选购之前要确保材质的安全性。 2、椅子与支架拼接处要卡牢,宝宝坐上去不能摇摇晃晃的。 多功能餐椅 300-500元爱音,是宝妈们第一想到的品牌,它胜在性价比。餐椅座套做成了PVC爬行垫材质,脏了容易打理。 除了当餐椅,在宝宝6、7个月的时候还是哄觉利器,宝宝放在上面,来回推,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五点式的安全带还能固定宝宝,便于一个人照看孩子的时候离开一小下(当然这只能孩子小的时候,大点会爬会翻了就不行了),底下有个储物篮,口水巾围嘴尿不湿什么的都能放里面,总而言之一句话,买回家觉得简直太实用了。 为了延长使用期限,15年爱音推出了新款餐椅,有了更实用的突破:可以作为餐椅使用,宝宝3岁后可分开当小桌椅使用,这样使用的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 便携餐椅 不一定所有餐厅都能配有宝宝餐椅,而且餐椅有助于帮宝宝培养良好就餐习惯,坐上去就像开启了“本宝宝要开始吃饭了”的开关。 价格:200-500元不等。 便携餐椅是外出的好选择,野餐出游,携带方便、轻松折叠、可以单肩背。 可以坐一辈子的椅子 号称“可以用到一辈子的餐椅”,颜值很高。小宝宝可以当摇椅用,大了可以做餐椅,座椅宽度为50厘米,胖宝宝也适用。 价格:1500元左右。 座套是卷轴,很好清洗。踏板有多挡可以调节。桌脚有防翻倒闭锁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会翻。如果家里是日式或中式实木风格,这款餐椅的颜值会很搭。
-
中国化妆品发展史及最早进口化妆品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最早懂得和用化妆品的国家之一。 我国关于化妆品的发展历史虽尚未发现准确的记载,但是从考古工作发现的陪葬品、壁画、雕刻及生活遗迹中推测,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了。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殷纣王时期就产生了“燕支”即今日的“胭脂”,当时是将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作脂,用以饰面。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了粉黛、胭脂、眉墨和兰膏等化妆品。 汉朝时期,化妆品被广泛使用。 据记载,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会制备各种各样的“妆眉”,称绝一时;唐朝时期,化妆品非常流行;宋、元、明、清时期,化妆品生产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之中;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化妆品作坊是扬州“谢馥春”与杭州“孔风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都是由采炼芳香物供应宫廷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化妆品流入中国。我国化妆品厂始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是在香港建厂的。相继流行的有“双妹牌”花露水、“旁氏”雪花膏和雪花音。1930年后,上海、云南、四川、辽宁等地出现一些专门生产雪花青之类化妆品的小型工厂,但数量少、档次低、质重差。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发展了化妆品工业,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